郝明珠
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創(chuàng)辦了中國女子大學,簡稱女大。當時我在關中分區(qū)婦聯(lián)工作,擔負主任職務。8月中旬,接到陜甘寧邊區(qū)婦聯(lián)的通知,要我?guī)讉€縣區(qū)婦聯(lián)主任立即去女大學習。
接到通知,我很高興,毫不猶豫地把幾個孩子分別送紿奶媽和我母親帶,我便帶著呂桂芳、第五樹林、王秀珍三位區(qū)婦聯(lián)主任,從關中分區(qū)駐地新寧縣楊坡頭動身上路。我們一行四人,步行往延安走。由于路途遙遠,交通不方便,路上遇到了許多困難。我們的腿走腫了,腳上打了血泡,仍跛著堅持走。雖然有兩頭驢,但那是用來馱行李的,實在走不動了,輪流騎一會兒。一路上,我們幾個互相鼓勵,互相幫助,盡管很累,仍精神飽滿,情緒高昂。晚上歇下,我們輪流喂牲口。就這樣,一天沒停留地走了十幾天,于8月底到達延安。
在女大籌備處報到后,我們幾個人被分到陜干班學習。陜干班有30多個學員,都是邊區(qū)各地來的婦女干部。現(xiàn)在能記起的有:白鋒悟、侯景銘、折聚英、崔志勝、柳海清、呂桂芳、第五樹林、王秀珍、李宇蜂、李如霖等。我們班主要學文化課,也學政治理論。班主任李英嵐給我們上文化課,吳文麟上政治課。有時還到中央黨校聽報告。
當時延安的學習生活條件是很艱苦的。吃的是小米飯,土豆塊,一星期會一次餐,有肉和饅頭。住的是窯洞,上課沒有教室,就在窯洞前的山坡上,坐著磚頭,膝蓋當桌子,紙墨筆硯都相當困難。晚上學習,幾個人合用一盞小油燈。剛開學時,常有敵機轟炸。女大過的是軍事生活,紀律嚴明,作息時間都是吹號,行動雷厲風行,不許拖拉松垮。每人發(fā)一套校服,月白淡灰色,腰里扎個腰帶,領章上有紅五角星,紅五星中間寫有“女大”二字,我們穿上很神氣。除了學習,我們還經(jīng)常參加勞動,打掃衛(wèi)生、幫廚、縫紉、開荒、種地、鋤草、收割。盡管條件艱苦,可我們一點不覺得苦。大家嚴格遵守學校的制度紀律,從不請假,認真努力學習。我被評為學習模范,得了獎狀。
1940年春天,我回到關中分區(qū)工作。雖然在女大只學習了半年多時間,但對我以后的學習、工作有很大影響。學習革命理論,使我開闊了視野;學習文化,為我以后開展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回想起女大的生活,我心情很激動,我忘不了延安時期的艱苦奮斗生活?,F(xiàn)在雖然離休了,我仍要為祖國的四化建設貢獻余力,發(fā)揮余熱。
選自《陜西黨史資料通訊》198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