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鄭匯
教師需要踏上專業(yè)發(fā)展的高速路,可又從何談起呢?專業(yè)發(fā)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對一線教師來說十分遙遠,顯得很空洞。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唯有腳踏實地,通過閱讀、寫作、實踐與反思,學識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享受成長的美妙之感。
每天與“相同尺碼”的教師接觸,思想的火花激情四射。隨著時間的流逝,要想踏上全新的旅途,在邯鄲學步的基礎上,把別人的經(jīng)驗、名家的理論融化成自己的東西,寫作成為了必要的手段。肖川教授說:“造就教師書卷氣的有效途徑,除了讀書,大概就是寫作了?!币幻分饓粝氲慕處?,一定要通過寫作不斷攀升。
一、教育敘事,鋪設突圍捷徑
寫作是一個長期積累、筆耕不輟的過程,比的就是誰有耐心。在量的積累中,文字得到錘煉,加之教育經(jīng)驗的錦上添花,一篇篇優(yōu)秀的文章出現(xiàn)是水到渠成之事。它從何開始呢?筆者認為,應從教育敘事寫起,因為在我們的周圍每天都會發(fā)生許多故事,十分好入手。同時教育敘事能與教師的實際工作有效結合,它不是敘述一個教育故事或情節(jié),而是在敘事的基礎上闡發(fā)自己的理解、提煉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教育情懷。
調(diào)入新學校寫的第一篇隨筆《愛的味道》,其實很簡單。開學之初,打掃教室,途中接到之前一位學生電話,她說道:“朱老師,上午好,快開學了……”可我不知怎樣和她解釋。孩子接著說:“老師,謝謝您兩年來的辛勤付出?!甭牭竭@樣的話幸福的味道彌漫全身,眼前已模糊了。前面所講的,一件微不足道的教育故事,或許我們也可能遇到過。如何在敘事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提煉呢?通過這件事情,筆者這樣寫道:回首遙望湛湛光陰,轉(zhuǎn)瞬即逝,一件件往事已定格成了永恒的瞬間,難以抹去。為師者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孩子純潔的愛,此刻,可以大聲地呼喊:我是最幸福的教師!孩子的牽掛將為我?guī)砬靶械膭恿Γ粩喑栕呷ァ?/p>
簡單點說,教育敘事就是“敘事加反思”。也就是通過對故事的敘述,來揭示教育原理或思想。從“事例”(故事本身)到“事理”(從故事中延伸出的道理)的變化,恰恰是教育敘事的價值所在、魅力所在。這樣的寫作簡單易行,普通教師也能游刃有余。
如今教育敘事寫作在各所學校迅速得到認可,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王維審、莊華濤、胥加州等一大批教師在寫作中獲得了成長??梢?,教育敘事是一片供教師揮灑汗水的熱土,對于它的研究是一線教師成長突圍的重要途徑。
二、挖掘故事,留下串串足跡
1924年6月,喬治·馬洛里向珠穆朗瑪峰的峰頂?shù)侨ィ巧角?,《紐約時報》的記者問他:“你為什么想攀登珠峰?”正在系鞋帶的喬治·馬洛里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山就在那里?!睂τ诮處焷碚f,故事就在身邊,它能給生活留下一串串美好的回憶,敘事寫作又何樂而不為呢?很多教師把學生的成長和成功作為人生的欣喜,在此過程中也要提升自己的事業(yè)境界和生活品位。
其實,在教育教學中發(fā)生的那些酸甜苦辣的事兒,就如同一顆顆閃閃發(fā)亮的寶石。如果不刻意開采,它將一直埋藏在深山之中,沒有任何價值可言。通過不斷地尋找,在不毛之地終獲發(fā)現(xiàn),打造光彩絢麗的寶石,將它穿成一串,你擁有的將是美麗的項鏈,掛在胸前,溫暖的卻是心。
之前班級中有幾個孩子本來去北京比賽,可由于種種原因沒去成,在教室門口嚎啕大哭,作為班主任的筆者當然是在第一時間安慰他們。在教師、同學的幫助下,最后孩子竟然微笑面對。這個故事就是一顆散發(fā)著光芒的寶石,多了,就變成了一串串項鏈。
教育敘事,就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梳理、提煉、反思、總結的過程。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展現(xiàn)在眼前,寫出的是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給看似煩瑣的教育活動賦予了獨特的體驗和韻味。寫作中,不僅悟到教育的真諦,更感受到教師職業(yè)的幸福和偉大。
將那些事兒寫出來,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文字將一直陪伴在你的左右,溫暖前行的路。
三、搭建舞臺,展示自身才華
很多教師喜歡守護在三尺講臺上,總以為它足以演繹全部的風風雨雨。這是我們認識的局限性,其實在講臺之外,還有更多的精彩等待著我們。
教育敘事,可以搭一個更大的舞臺,展示自己的才華。敘事寫作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誰都可以進入,誰都可以擁有。偷偷地干,不用當眾出丑,不用請專家,不用交學費,什么事,都能用它展示。每當學生做出了些“麻煩”的事情,很多教師眉頭一皺。只要我們拿起筆,將教育中的麻煩事寫出來,都會轉(zhuǎn)化為一個個曲折的、吸引人的好故事,于是,所有工作上的煩惱事,都會轉(zhuǎn)化為寫作上的快樂。
每一次上課比賽,都是耗人心血的事兒。學校團隊出謀劃策,演練了很多遍同樣的套路,獲取一個證書和滿身的疲憊以外,脫離了寫作,成長恐怕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放眼望去,于永正、薛法根、華應龍、錢理群、吳正憲等名師,除了上課好,寫作更是他們的拿手活。寫作與上課相輔相成,這才是走向成功的捷徑。敘事寫作也是最經(jīng)濟實惠的成長方式,一臺電腦即可,沒有名額的限制,你的文章可以投給各個編輯,說不定哪天發(fā)表了呢!認定了這一點后,就“咬定青山不放松”,靜下心來,日積月累,相信時間,相信自己,必能有所突破。
故事的作用不言而喻,研究與學生一起發(fā)生的事兒,是推動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手段。讓教師在寫故事中感受成長的樂趣,傳遞自己的教育價值,使專業(yè)化發(fā)展真正得到落實。
四、敘事寫作,尋找道路前行
之前曾閱讀部分教師的教育故事,情真意切,可是浮于表面的描寫,沒能揭示問題的本質(zhì)。這需要對故事“深入解讀”,這不僅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需要,也是教育敘事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發(fā)現(xiàn),充實教育生活
文字是抒發(fā)情感的媒介,通過敘事寫作,教師學會用文字來感知教育生活,通過不間斷的敘事寫作,對待各種問題的感覺將會更加靈敏。教育中那些長久存在的小煩惱、小心情,都會在寫作中得以認清本質(zhì),通過實際行動加以解決,朝著幸福的彼岸揚帆遠航。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教育無小事》,其實很常見,在下雨天筆者向?qū)W生借了一把雨傘,可是竟然忘記還了。之后的某一天,學生主動提起那把傘,這才記得還放在家中。
回憶以往,教師難免要借用紅筆、剪刀、橡皮……只要一出口,學生都會爭先恐后拿過來,極為熱情。用完之后,隨手就帶到了辦公室,學生很少開口討要,筆者也是如此。其實教育無小事,處處皆育人。借而不還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學生眼中卻是失信于人,領引作用也將日趨減弱,得不償失。
我們?nèi)粘5慕逃虒W,就是由無數(shù)個小事所組成。用研究的心態(tài)對待,記錄并揭示這些小事的意義和價值,你的眼前會豁然開朗,教育的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二)改變,落實教育之道
面對教育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大多尋求解決的方法,而教育敘事,可以透過煩瑣、冗雜的教育現(xiàn)象,在沉潛之后,運用文字的力量慢慢感知教育規(guī)律,尋找到教育之“道”。
學了《扁鵲治病》,讓學生尋找醫(yī)治的方法,結果啼笑皆非的答案比比皆是。
事已至此,來一個“以毒攻毒”,從而深刻認識問題的嚴重性。筆者微笑著說道:“如今很多同學都成了‘庸醫(yī),害得蔡桓公的病情越來越重?!贝中牡暮⒆诱玖⑵饋恚€都捂著嘴巴暗暗發(fā)笑。“原本‘熱水敷燙寫了‘熱水,這到底是要喝、洗還是潑著治病呢?”此話一出,教室里爆發(fā)出了陣陣歡笑聲?!氨徊袒腹来耸拢贯t(yī)將會遭受到最嚴厲的懲罰,也許我們將再也見不到了……”說完筆者便揮手告別。孩子看著筆者夸張的動作,笑聲依舊,犯錯的則使勁捂住嘴巴,感受這場特殊的批評會。
作業(yè)粗心,本是一場“批評會”,大眼斗小眼只能傷害師生之間的情感。通過這篇敘事,筆者知道,學習理應伴隨著情感的愉悅,最終達到不需要教。別開生面的指導,使學生牢記于心,今后將遠離“庸醫(yī)”,揮揮手與“粗心”告別。
面對教育教學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如果我們是一個善于記錄的人,就會以研究者的心態(tài)去探尋:解決問題最有效的途徑是什么?怎樣讓學生印象深刻,下回不再犯錯;怎樣讓問題成為你的教育資源,并更好地去開發(fā)?一系列的研究,你收獲的不再是簡單的“技能與方法”,而是底蘊豐厚的教育之道,這或許就是敘事寫作帶來的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
(三)深描,探尋問題本質(zhì)
部分教師的描述深度不夠,情感不足,文章好似空中樓閣,基礎不夯實。教育敘事必須要深入故事中,探索問題的本源。
班級中,總有那么幾個學生調(diào)皮搗蛋,教師使盡渾身解數(shù),黔驢技窮,唯一能做的只是把他們叫到身邊,緊盯不放。
“華杰,把今天的課堂作業(yè)補上?!薄叭A杰,趕快把課文背熟了?!薄叭A杰,把作業(yè)訂正好?!薄宦暵暤暮魡?,換來的卻是學生愁眉苦臉的表情。拖著緩慢的步伐,極不情愿地來到辦公室,這樣的學生很多教師都碰到過,頭疼不已。
通過教育敘事研究,筆者清楚地明白,自己口口聲聲說“為了學生的成長”,實則不就是為了自己嗎?放不下華杰,為的是減少麻煩,使工作順利,期末能評選各種榮譽。當自身利益成為至高無上的追求時,教育將失去應有的底線。不可否認,學生的錯誤表現(xiàn)需要及時制止,但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接受學生的現(xiàn)狀,允許他們犯錯,在錯誤中尋找改正的良機,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自身價值,成就自己。
(四)提煉事例,走向事理
很多時候,把身邊發(fā)生的教育故事進行真實的記錄并不難。我們所要做的,在于把一個事件進行理論分析,從中提煉出教育智慧,是教育敘事研究的難點,也是多數(shù)教師未曾突破的高地。
從事例走向事理,兩者應相濡以沫,攜手前行。教師對故事的描寫,使得“事”呈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如果在這個故事中能夠?qū)Α袄怼边M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抒發(fā)自己的認識,就是讓敘事從“事”走向“理”,完成關鍵性的跨越。述事說理,恰恰是教育敘事存在的價值所在。
學生打架,教師趕到后勸架很正常。但是當筆者在勸架的時候,一位學生竟然惡狠狠地看著筆者,大聲吼道:“不用你管,我就是要這樣做!”硬生生把他們分開了,學生的拳頭卻像雨點般向筆者打來,咆哮著,發(fā)泄心中的怒火,筆者也只是無可奈何,只好不斷安慰。幸好任課教師及時趕到,這個“亂攤子”也就交于她處理了。
這件事例讓人印象深刻,當天晚上筆者就敲打鍵盤記錄下來。最后的事理,筆者這樣寫道:課后,學生從四面八方涌向操場,人群中,我找到了那個男孩,拉到身邊,親切地說道:“現(xiàn)在還討厭老師嗎?”他似乎有些歉意,撓撓頭發(fā),撲閃著眼睛說:“剛才一時控制不住脾氣,所以……”見我并沒有生氣,他一溜煙就跑走了。瞧,這就是學生,讓你喜歡讓你憂,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靠近距離,迎刃而上,改變也就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生了。
教師對于體會事理的本領有待加強,不然教育敘事將會停滯不前。要向理論發(fā)起沖擊,需要教師對所寫的故事加強感悟的同時,也要有對教育理論長期的吸納與積淀,從而養(yǎng)成對教育問題的獨到見解,從微小的事件中感知教育問題帶來的啟發(fā)。通俗地說,就是要有“跳出故事看故事”的能力和勇氣。
說到底,教育敘事貴在堅持,這也是文章發(fā)表的重要因素。曾有學生問蘇格拉底:“老師,怎樣才能修煉到您那樣博大精深的學問?”蘇格拉底就讓他們甩胳膊,每天堅持做300次,三天后所有學生都完成了。一個月后,九成學生完成了。又一個月后,八成學生完成了。一年后,只有一個人完成,看似傻帽的那個人身強體壯,他的名字叫柏拉圖。堅持到最后的勝利者,悄然間打開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門。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古林鎮(zhèn)中心小學 31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