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生
(一拖(洛陽)鑄造有限公司,河南洛陽 471004)
高壓自動鑄造生產(chǎn)線砂處理粉塵治理探討
馬永生
(一拖(洛陽)鑄造有限公司,河南洛陽 471004)
簡要介紹了KW高壓自動造型線砂處理的工藝流程 ,對造型線砂處理前期除塵的狀況及效果進行了介紹,分析了砂處理配套除塵系統(tǒng)失效的原因,闡述了對造型線砂處理揚塵治理的思路,介紹了砂處理揚塵治理的具體方案及治理后的效果。
鑄造;砂處理;粉塵;治理
某公司的主要鑄造生產(chǎn)線是1996年從德國KW公司引進的自動化高壓造型線,為我國較早引進的全自動化大型鑄造生產(chǎn)線,砂處理皮帶系統(tǒng)國產(chǎn)配套。同步實施的除塵系統(tǒng),采用集中收塵的方式,全部砂處理系統(tǒng)用四套除塵器進行收塵,砂處理系統(tǒng)流程見圖1。
KW線砂處理工藝流程如下:KW線鑄件砂胎經(jīng)捅箱機扒砂裝置進入振動輸送槽,鑄件由機械手抓出,砂塊進入振動落砂床振散后經(jīng)砂斗落入PD7,振動輸送槽的散落砂經(jīng)下方的砂斗落入PD12,PD12的砂子送至PD7,PD7的砂子轉(zhuǎn)送至PD13。此外,捅箱機的散落砂及造型線其它的散落砂也轉(zhuǎn)運集中至PD8,由PD8轉(zhuǎn)運至PD13。PD13為地下室南北向主回砂皮帶,向北將砂子轉(zhuǎn)運至PD14,PD13磁選滾筒將碎鐵選出落入PD14A皮帶,送至集鐵斗。PD14向西將砂子轉(zhuǎn)送至PD15,PD15向北爬坡至14.5米將砂子轉(zhuǎn)送至PD16,PD16向東爬坡至19米,砂子經(jīng)溜槽送至16.5米處多角篩,篩出的芯塊由溜槽落入14米的PD19皮帶,轉(zhuǎn)送至PD20?皮帶,兩道犁式刮板可將芯塊刮至東廢砂庫,或芯塊直接進入西廢砂庫。當回來舊砂需作為廢砂處理時,PD16頭架西側(cè)的刮板落下,回砂通過溜槽落到14米平臺PD17皮帶,PD17皮帶將砂子轉(zhuǎn)運至PD18皮帶送至西側(cè)廢砂庫。
圖1 砂處理系統(tǒng)流程圖
多角篩篩過的砂子通過其下方的砂庫送至7米處的PD21雙向皮帶,PD21將砂子加入雙盤冷卻器進行冷卻預混,或直接反向通過溜槽將砂子送至小地下室-3.5米的PD22皮帶,預混后的砂子同樣通過溜槽送至小地下室的PD22皮帶,PD22皮帶將砂子送至斗提機底部,通過斗提機將砂子提至21米,將砂子轉(zhuǎn)運至19米平臺的PD23皮帶,PD23上部2、3道犁式刮板可將砂刮至東側(cè)舊砂庫,第四道犁式刮板及機頭皮帶可將砂送至西側(cè)舊砂庫。東西兩側(cè)的新砂庫目前采用壓送加砂,后續(xù)將進行改造,將PD32向西延長,通過PD32皮帶機加新砂。當舊砂庫砂滿,PD23擋砂板落下,砂子通過擋板下方溜槽落到16.5米的PD24皮帶,通過PD24皮帶落到下方的儲砂庫。當系統(tǒng)砂量不夠時,儲砂庫砂子通過下方的0.00面的PD25皮帶,將砂送至斗提,提至21米轉(zhuǎn)送至PD23。
舊砂庫下方的PD26、PD27皮帶通過溜槽將砂送至PD28雙向皮帶,PD28雙向皮帶將砂加至東、西兩臺混砂機稱量斗,混砂機的加料膨脹節(jié)上伸到10米平臺。新砂由新砂庫下方的PD33、PD34皮帶通過溜槽加至混砂機稱量斗。
混好的型砂經(jīng)由PD1、PD2等送至造型線。
KW線大地下室為造型線回砂皮帶經(jīng)過區(qū)域,揚塵主要由落砂及皮帶轉(zhuǎn)卸形成,揚塵點主要在PD12PD7皮帶轉(zhuǎn)卸點、PD7PD13皮帶轉(zhuǎn)卸點、PD8PD13皮帶轉(zhuǎn)卸點、PD13PD14皮帶轉(zhuǎn)卸點。主機、鉆氣孔機雖有散落砂,但此處砂子未經(jīng)過造型澆注,在皮帶封閉的條件下落到皮帶上不會產(chǎn)生揚塵。地下室各揚塵點原由一臺除塵器進行處理,由于粉塵濕氣較大,造成風管逐漸堵死,除塵器布袋糊死。后期雖在大地下室北側(cè)PD13PD14處嘗試加裝濾筒除塵器用于處理PD13PD14處揚塵,因粉塵含有濕氣,濾筒失效。
KW線砂處理雙盤冷卻器由單獨的一臺除塵器負責處理,目前運行效果尚可。
砂處理7米除塵平臺上的除塵器,采用集中除塵設(shè)計,負責處理砂處理多角篩及各層平臺上的皮帶轉(zhuǎn)卸所產(chǎn)生的揚塵。由于整個管道系統(tǒng)布局較繁,系統(tǒng)風壓偏低,除塵器過濾面積較小,造成除塵器過濾風速太大,風阻損失較大,粉塵中的水汽造成管道堵塞,濾袋失效,部分管道銹蝕坍塌。
砂處理斗式提升機原由C4除塵器負責除塵,由于粉塵濕氣較大,除塵器失效、銹蝕,早已報廢拆除。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砂處理除塵器失效,主要由以下三種原因造成。①砂處理型砂中產(chǎn)生的水汽。由于砂處理型砂的混制必須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型砂在經(jīng)過澆注后具有一定的溫度,揚塵時伴著一定量的濕氣,具有濕氣的粉塵在結(jié)露狀態(tài)下極易附著在風管的管壁,逐漸將風管堵塞,或?qū)⒊龎m濾袋糊住,嚴重情況下可1~2天即可造成除塵器失效;②除塵系統(tǒng)管路過于繁雜。除塵管路的支路過多,各支路管路的風壓、風量較難調(diào)配均衡,且含水汽的粉塵較易附著在管壁上,造成管路風阻的變化,從而影響各管路風壓的平衡,對于風阻變大的管路,吸塵口的風壓會變低,造成管路更易堵塞,形成惡性循環(huán);③除塵濾料選擇不當。公司KW線引進較早,在該線配套的除塵設(shè)備中,普遍采用普通的滌綸針刺氈濾料,不具有拒水拒油的特性,且除塵器及管路均未保溫,造成濾袋糊死,除塵器失效。
2.1除塵方式的選擇
由于原砂處理除塵采用集中除塵的方式,管道較長,風管各支路較多,加上粉塵中含有一定的濕氣,極易將較長的水平管路堵塞。前期設(shè)計的除塵系統(tǒng),往往考慮風管內(nèi)壁為光滑的金屬,風阻系數(shù)較小,風壓給的也較小,這樣又加重了風管的堵塞。近期配套的砂處理除塵雖增加了除塵功率,采用較大風壓的風機,仍需要定期對風管進行疏通。為解決以上問題,根據(jù)現(xiàn)場的空間情況,盡量采用脈沖反吹小型單機除塵器就近對揚塵點進行處理,大大減少了除塵管路,有效減少了系統(tǒng)風阻。由于除塵器安放高度的限制,除塵器采用側(cè)插扁帶以減小除塵器的體積及便于除塵濾袋的更換。對無法采用小型單機除塵器的少數(shù)揚塵點,采用集中除塵的方式,盡量減少支路管路。
2.2除塵濾料的選擇
由于鑄造砂處理粉塵為常溫粉塵,選用常溫濾料即可。濾筒用于除塵器雖可減小除塵器的體積,但遇到含有濕氣的粉塵較易糊死,不適合選用。普通滌綸針刺氈濾料由于不具有拒水的能力,也無法選用。而防水性較好的純聚四氟乙烯濾料,價格較貴,選用成本太高。經(jīng)過與廠家的溝通及試用,最終選用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滌綸針刺氈聚四氟乙烯覆膜濾料,具有較好的拒水及價格適中的特性。
2.3技術(shù)參數(shù)的選擇
考慮到粉塵中含有一定的濕氣,對濾料的風阻及風量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加大了風量,1?000?mm皮帶轉(zhuǎn)卸點落差大于1?000?mm的情況下,采用兩點除塵,一個轉(zhuǎn)卸點合計風量5?000~7?000?m3/h,砂處理除塵改造治理總功率200?kW,與采用集中除塵方案的功率基本持平。
2.4除塵灰的回用
為保持砂系統(tǒng)的含泥量保持在適當水平,除塵灰即可實時排放在回砂輸送皮帶上,也可通過岔管排放到除塵布袋里運走。除塵灰含有煤粉、膨潤土及細小顆粒的石英砂,通過對型砂含泥量的檢測,在保證型砂性能的前提下對除塵灰進行回用,既可降低生產(chǎn)成本及外排費用,又可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3.1?KW線大地下室南側(cè)除塵系統(tǒng)改造
(1)處理揚塵點:PD12及PD12PD7皮帶轉(zhuǎn)卸點,PD7及PD7PD13皮帶轉(zhuǎn)卸點,PD8及PD8 PD13皮帶轉(zhuǎn)卸點。
(2)改造方案:新增3套單機除塵系統(tǒng)(C1-1、C1-2、C1-3)。在PD7皮帶尾部上方架設(shè)單機除塵器C1-1,對PD12及PD12PD7皮帶轉(zhuǎn)卸點產(chǎn)生的揚塵進行處理。除塵器收集的除塵灰須均勻的放到皮帶上或根據(jù)需要通過轉(zhuǎn)換閥放到皮帶旁設(shè)置的積灰袋中,積灰袋放在轉(zhuǎn)運小車上,積灰袋滿后,通過小車拉至地下室出鐵口,通過梁吊將積灰袋吊走。在PD13皮帶尾部上方架設(shè)單機除塵器C1-2,對PD7、PD7PD13皮帶轉(zhuǎn)卸點產(chǎn)生的揚塵進行處理,對除塵灰的處理要求與單機除塵器C1-1一致,同時對未封閉的PD13皮帶進行封閉。在PD12皮帶頭架南側(cè)、PD13皮帶尾部上方架設(shè)單機除塵器C1-3,對PD8及PD8PD13皮帶轉(zhuǎn)卸點產(chǎn)生的揚塵進行處理,對除塵灰的處理要求與單機除塵器C1-1一致,同時對未封閉的PD8皮帶進行封閉。
3.2?KW線大地下室北側(cè)除塵系統(tǒng)改造
(1)處理揚塵點:?PD13PD14皮帶轉(zhuǎn)卸點,PD13頭架磁選滾筒。
(2)改造方案:新增1套單機除塵系統(tǒng)(C1-4)。在PD7皮帶尾部上方架設(shè)單機除塵器C1-4,對PD13PD14皮帶轉(zhuǎn)卸點、PD13頭架磁選滾筒產(chǎn)生的揚塵進行處理,除塵器收集的除塵灰須均勻的放到皮帶上或根據(jù)需要通過轉(zhuǎn)換閥放到皮帶旁設(shè)置的積灰袋中,積灰袋放在轉(zhuǎn)運小車上,積灰袋滿后,通過小車拉至地下室出鐵口,通過梁吊將積灰袋吊走。同時對未封閉的PD14皮帶進行封閉。
3.3PD14PD15、PD15PD16皮帶轉(zhuǎn)卸點除塵系統(tǒng)改造
(1)處理揚塵點:PD14PD15皮帶轉(zhuǎn)卸點,PD15PD16皮帶轉(zhuǎn)卸點。
(2)改造方案:新增2套單機除塵系統(tǒng)(C7-1、C7-2)。在PD15皮帶尾部架設(shè)單機除塵器C7-1用以控制PD14PD15皮帶轉(zhuǎn)卸點產(chǎn)生的揚塵,同時對未封閉的PD15皮帶進行封閉。在PD15皮帶頭部架設(shè)單機除塵器C7-2用以控制PD15PD16皮帶轉(zhuǎn)卸點產(chǎn)生的揚塵,同時對未封閉的PD16皮帶進行封閉。除塵灰即時排放在皮帶上。
3.419米平臺東北側(cè)及14米平臺處除塵系統(tǒng)改造
(1)處理揚塵點:(a)PD19多角篩,多角篩,多角篩PD19,PD19PD20,PD20廢砂庫;(b)PD16刮砂板PD17,?PD17PD18,?PD20廢砂庫。
(2)改造方案:拆除目前C5除塵器與多角篩連接的風管。在PD20北側(cè)新增除塵系統(tǒng)(C8),修理及完善各揚塵點的集塵罩及多角篩外罩。對PD17、PD18皮帶進行封閉。除塵器及風管保溫。由于A處揚塵點及B處揚塵點不是同時揚塵,除塵系統(tǒng)C8通過轉(zhuǎn)換閥用于分別控制以上A處揚塵點及B處揚塵點;除塵灰通過重力翻板閥即時排入PD20下方的廢砂庫。
3.519米平臺南側(cè)及16.5米平臺處除塵系統(tǒng)改造
(1)處理揚塵點:(a)大斗提頂部,大斗提PD23;(b)PD23犁板2舊砂庫,PD23犁板3舊砂庫;(c)PD23犁板4舊砂庫,PD23頭輪舊砂庫;(d)PD23刮板PD24,PD24儲砂庫。
(2)改造方案:新增4套單機除塵系統(tǒng)(C10-1、2、3、4)處理以上揚塵。
大斗提頂部、大斗提PD23揚塵:在PD23皮帶上架設(shè)單機除塵系統(tǒng)(C10-1),用于處理大斗提頂部及大斗提PD23產(chǎn)生的揚塵,對收集的粉塵即時排放在皮帶上。對皮帶可封閉的部分進行封閉。
PD23犁板2舊砂庫、PD23犁板3舊砂庫揚塵:PD23犁板2舊砂庫、PD23犁板3舊砂庫增加集塵罩,就近設(shè)置單機除塵系統(tǒng)(C10-2)對揚塵進行處理,所收集的粉塵即時排入舊砂庫。增加集塵罩需考慮皮帶的檢修。
PD23犁板4舊砂庫、PD23頭輪舊砂庫揚塵:PD23犁板4舊砂庫、PD23頭輪舊砂庫增加集塵罩,就近設(shè)置單機除塵系統(tǒng)(C10-3),所收集的粉塵隨時排入舊砂庫。增加的集塵罩需考慮皮帶的檢修。
PD23刮板PD24,PD24儲砂庫揚塵:在?PD24皮帶上方或就近設(shè)置單機除塵系統(tǒng)(C10-4),增加集塵罩,負責處理PD23刮板PD24、PD24儲砂庫所產(chǎn)生的揚塵。所收集的粉塵即時排入儲砂庫。
3.6?10米、7米平臺處除塵系統(tǒng)改造
(1)處理揚塵點:10米平臺PD26PD28,PD27 PD28,PD33KW混砂機,PD34法迪爾克混砂機,KW混砂機膨脹管,法迪爾克混砂機膨脹管,7米平臺PD21雙向皮帶兩端,PD28雙向皮帶兩端。
(2)改造方案:拆除現(xiàn)7米平臺處的C-6除塵器,在原位置新增除塵器(C6),用于處理以上各揚塵點粉塵,新增或修復各揚塵點處的集塵罩,對原有管路系統(tǒng)進行更新及優(yōu)化,對可用的風管疏通并重新除銹刷漆,除塵器及風管保溫。除塵灰通過卸料閥將除塵灰卸放至鐵道旁的二次儲灰斗。
3.7砂處理小地下室除塵系統(tǒng)改造
(1)處理揚塵點:斗提機底部,PD22斗提機,流砂槽PD22,PD25斗提機。
(2)改造方案:在KW線砂處理南墻外側(cè)南門東邊,新增除塵器(C4),用于處理以上各揚塵點粉塵。除塵器及風管保溫,除塵器灰斗部分用彩鋼板封閉并開設(shè)放灰門,灰斗最低處高于砂處理南墻斗提皮帶開槽處。
通過以上方案的實施,公司KW線的作業(yè)環(huán)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經(jīng)過檢測,作業(yè)環(huán)境粉塵濃度小于10?mg/m3,排放濃度小于50?mg/m3。
[1] 魯民. 造型線粉塵回收工藝探討[J]. 中國鑄造裝備與技術(shù),2010(6).
[2] 李景風. 從配砂工段粉塵問題談多層隔離廠房[J]. 鑄造機械, 1978(4).
Probe into Dust Control of High-Pressure Automatic Mould Line Sand Preparation
MA?YongSheng
(YTO?(Luoyang)?casting?co.,?LTD.,?Luoyang?471004.Henan,China)
Brief?introduce?the?technological?process?of?KW?high-pressure?automatic?mould?line?sand?preparation,?introduces?the?formerly?condition?and?effect?of?mould?line?sand?preparation,?analyze?the?reason?of?the?failure?of?dust?pelletizing?system?for?sand?preparation,?expounds?the?idea?of?raise?dust?control?of?mould?line?sand?preparation,?introduces?the?concrete?scheme?of?raise?dust?control?of?mould?line?sand?preparation?and?the?effect?after?the?governance?.
Mould;Sand?preparation;Dust;Governance
TG234+.6;
A;
1006-9658(2015)04-0061-04
10.3969/j.issn.1006-9658.2015.04.018
2015-05-12
稿件編號:1505-927
馬永生(1970—),男,工程師,主要從事設(shè)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