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九黎源流地望考①

      2015-11-01 10:20:38石朝江
      關(guān)鍵詞:東夷中土蚩尤

      石朝江

      (貴州省社會科學(xué)院,貴州 貴陽 550002)

      苗民是中國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筆者在“重構(gòu)苗族古史研究”中認(rèn)為,東方夷人—九黎部落—三苗集團(tuán)—南蠻、荊蠻—武陵五溪蠻—苗族,一脈相承。苗族早期歷史譜系如下表:

      苗族早期歷史譜系

      5 000年前左右,蚩尤所統(tǒng)領(lǐng)的九黎部落集團(tuán)之歸屬,學(xué)界有“東夷說”、“南蠻說”?!皷|夷說”、“南蠻說”,都是套用了夏、商、周才形成的夏人居“中土”、夷、蠻、戎、狄處“四方”的“東夷”、“南蠻”而來的。歷史發(fā)展的真實情況是,黃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時期,是蚩尤部落居“中土”,不是黃帝部落居“中土”,那時也還沒有形成華夏。沒有夏人居“中土”的事實,又哪來的夷、蠻、戎、狄處“四方”?我國學(xué)界包括一些主流學(xué)者,簡單地以夏人居“中土”、夷、蠻、戎、狄處“四方”來劃分中國各民族的族源和歸屬,是不科學(xué)的,也不符合歷史的真實情況。

      九黎源流考

      我們說蚩尤九黎源自“東方夷人”即“兩昊”集團(tuán),是根據(jù)中國史籍記載而得出的結(jié)論。

      《左傳·昭公十七年》:“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昊氏鳥官名,何故也?郯子曰:我知之……太昊氏以龍紀(jì),故為龍師而名。吾高祖少昊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jì)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烏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自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p>

      該史料記載即是說:秋天,郯子來魯國朝見,昭公和他一起宴飲。昭公問郯子:“少昊氏鳥名作官名,是什么原因?”郯子回答:“他是我的祖先,我知道……太昊氏因為龍的吉兆而治理政事,所以設(shè)立官長就以龍名作官名。到我的祖先少昊摯即位時,鳳凰恰好飛到,所以就由鳥而治政,設(shè)立官長就以鳥名作為官名。比如鳳鳥氏,是掌管歷法的官;玄烏氏,是掌管春分、秋分的官;伯趙氏,是掌管夏至、冬至的官……”顧頡剛考證說:“古代中國東方有個大氏族,名為鳥夷。他們以鳥為圖騰,凡是鳥夷族或定居?xùn)|方接受鳥夷文化的部族都說自己的始祖是從鳥卵里生出來的?!惫艨甲C說:“同太昊的傳說相關(guān)聯(lián)的是關(guān)于少昊的傳說……這個部落最初可能是從太昊氏分出來?!保?]P111-113伍新??甲C說:“少昊部落集團(tuán),主要分布于中國東部今山東境內(nèi),紀(jì)于鳥,以鳳鳥為圖騰?!保?]P234

      《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儒帝顓頊,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淵,甘水出焉?!?/p>

      《尸子》(孫星衍輯本)卷上:“少昊金天氏邑於窮桑,日五色,互照窮桑?!?/p>

      《拾遺記》卷一:“少昊以主西方一號金天氏亦曰金窮氏?!?/p>

      上述記載告訴我們,少昊之國在東方,建都于窮桑。王大友在《三皇五帝時代》中考證說:少昊氏是太昊氏遷徙到古黃河下游的一支。少昊氏的父系一族以太白金星為主觀測星,少昊氏繼承了這一天文學(xué)成果,因號金天氏。少昊氏母家皇娥為鳩鳥氏,以相風(fēng)“重”,大風(fēng)雨表為司職,是太昊家族世傳,其后裔羲和、常羲,與少昊氏世代聯(lián)姻,組成少昊羲常羲之國。少昊故地在今山東曲阜一帶……[3]P344

      《越絕書》:“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p>

      《通志》:“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亂德。”

      《周逸書·嘗夏》:“蚩尤宇于少昊,以臨四方?!?/p>

      《龍魚河圖》:“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

      《國語·楚語》注曰:“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p>

      上述記載告訴我們,蚩尤曾扶佐少昊治理地方,少昊衰落以后,以蚩尤為首的九黎勢力發(fā)展起來了。蚩尤宇于少昊,就是蚩尤住在原來少昊的地方。蚩尤的勢力很大,有兄弟八十一人,應(yīng)是八十一兄弟氏族部落。

      對此,伍新福教授作過專門考證:從活動的地域看,蚩尤九黎同東夷是重合的,即在同一個地域?!吨芤輹L夏》載:“昔日之初……命蚩尤宇于少昊,以臨四方。”少昊即少皞,系太皞之后。‘宇于’即住于。其意應(yīng)是蚩尤居住在原少皞的地域?!蹲髠鳌ふ压吣辍份d:“太皞氏居陳?!标?,今河南淮陽縣境內(nèi)?!洞呵镒髠鳌纷⒁蓬A(yù)云:“少皞墟,曲阜也。”據(jù)此,太皞、少皞時代活動的地域,在今山東西部、南部和河南東部、河北南部黃河下游一帶。蚩尤九黎部落是居在少皞氏的地方,當(dāng)然是同一地區(qū)。[4]P219綜觀伍新福先生的系列研究成果,他在這里所使用的“東夷”,顯然不是夏商周后逐漸形成的“東夷”概念。

      我們?yōu)槭裁磳ⅰ皟申弧奔瘓F(tuán)稱為上古“東方夷人”,是源于范文瀾和郭沫若兩位歷史大學(xué)者的考證。

      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說:“居住在東方的人統(tǒng)被稱為‘夷族’。太皞是其中一族的著名酋長。太皞姓風(fēng),神話里說他人頭蛇身(一說龍身),可能是以蛇(或龍)為圖騰的一族。陳(河南省淮陽縣),相傳是太皞之墟。春秋時期,山東還有任、宿、須句、顓臾四個小國,說是太皞的后裔。相傳伏羲畫八卦,按伏羲與太皞向來被當(dāng)作同一個人的名號,事實上伏羲是指遠(yuǎn)古開始有畜牧業(yè)的一個時代,太皞則可能實有其人?!保?]P88我們不難看出,“居住在東方的人統(tǒng)被稱為‘夷族’。太皞是其中一族的著名酋長?!薄瓣悾鄠魇翘傊?。”“春秋時期,山東還有任、宿、須句、顓臾四個小國,說是太皞的后裔?!狈段臑懴壬傅氖巧瞎艜r期的“東方夷人”即伏羲太皞部族,不是華夏族入主中原后從夏商開始按地域和方位形成的“東夷”、“南蠻”、“北狄”、“西戎”中的“東夷”。伏羲畫八卦,伏羲與太皞同一個名號,伏羲是遠(yuǎn)古開始有畜牧業(yè)的一個時代,這些都是有大量中國古籍資料記載的。

      郭沫若在《中國史稿》說:“太皞,號伏羲氏。據(jù)說:‘伏羲作卦’,已是父系氏族社會的事了……稍后的記載中說,從黃河下流到江淮流域是東夷和淮夷活動的地方,共有九部: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fēng)夷、陽夷、合稱‘九夷’。傳說太皞是風(fēng)姓,應(yīng)同九夷中的風(fēng)夷有更直接的關(guān)系。風(fēng)夷在夷人氏族部落中居于首要地位,因而太皞又是所有夷人想象中的祖先?!保?]P111-112

      郭沫若與范文瀾說的基本是一致的。范文瀾稱“居住在東方的人統(tǒng)被稱為‘夷族’”,郭沫若稱夷人,都沒有直接用“東夷”二字,因為“東夷”是后來黃帝打敗蚩尤、大禹打敗三苗后的事。東方夷人、東方夷族即伏羲太昊時期,那時還沒有形成華夏族,郭沫若特別強(qiáng)調(diào)說:“稍后的記載中說,從黃河下流到江淮流域是東夷和淮夷活動的地方,共有九部: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fēng)夷、陽夷、合稱‘九夷’?!边@稍后記載的“東夷”、“淮夷”共有九部、九夷,這應(yīng)該是指華夏族入主中原后的事情。這九夷、九部應(yīng)是上古“東方夷人”即伏羲太皞部族遺留下來的后裔。

      綜上述可看出,早于黃帝的太昊、少昊是同一部族的先后,與黃帝同時期的蚩尤是在兩昊集團(tuán)衰落后,在上古“東方夷人”的地方代之而起勢力最強(qiáng)大的部落集團(tuán)。蚩尤源自上古“東方夷人”的兩昊集團(tuán),是后來南方苗蠻集團(tuán)的祖先,不是蚩尤出自南方苗蠻集團(tuán)。這有時間的先后問題。中國史學(xué)界(包括主流大學(xué)者)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這個間題。說蚩尤源自“東夷”忽略了蚩尤是苗蠻集團(tuán)的先民,把兩者割裂開來;說蚩尤源自苗蠻集團(tuán)是把蚩尤生活的時代往后推了,蚩尤時代還沒有南方苗蠻集團(tuán)。

      九黎地望考

      我們前面考證九黎的源流,實際上已經(jīng)涉及到九黎部落的地望分布了?!吧訇唤鹛焓弦仂陡F桑”。“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亂德”?!膀坑扔钣谏訇?,以臨四方”。即是說少昊建都于窮桑,少昊衰落后九黎發(fā)展起來了,蚩尤所統(tǒng)領(lǐng)的九黎部落就住在少昊氏原來的地方。少昊建都的窮桑在今山東曲阜一帶。此外,還有眾多史籍記載九黎部落的地望分布:

      《尚書·西伯斟黎》:“西伯斟黎?!?/p>

      《左傳·宣公十五年》:“晉宗伯?dāng)?shù)赤狄酆舒之罪云:棄仲章而奪黎氏地?!倍蓬A(yù)注:“黎氏,黎侯國,上黨壺關(guān)縣有黎亭?!?/p>

      《左傳·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壬午,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倍蓬A(yù)注:“狄奪其地,故晉復(fù)立之?!?/p>

      《詩經(jīng)·邶風(fēng)序》:“《式微》,黎侯寓于衛(wèi),其臣勸以歸也。”

      《詩經(jīng)·邶風(fēng)序》:“《旄丘》,責(zé)衛(wèi)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衛(wèi),衛(wèi)不能修方伯率之職,黎氏之臣以責(zé)于衛(wèi)也?!?/p>

      《史記·周本紀(jì)》:“敗耆國?!薄都狻芬鞆V曰:“一作阢?!薄墩x》:“即黎王國也?!?/p>

      《漢書·地理志》:“上黨壺關(guān)縣?!鳖亷煿抛?“有羊腸阪,沾水東至朝歌入淇?!睉?yīng)劭

      曰:“黎侯國也,今黎亭是。”

      《后漢書·郡國志》:“壺關(guān)縣,在黎亭,故黎國?!?/p>

      《說文解字》云:“(黎)……在上黨東北”。

      《漢書·地理志》說在“上黨壺關(guān)縣”。

      《括地志》說:“故黎城,黎侯國也,在潞州黎城縣東北?!?/p>

      《磁平寰宇記》說:“蚩尤城在(安邑)縣南十八里,其城今摧毀。”

      《水經(jīng)注》:“瓠河?xùn)|經(jīng)黎縣故城南,世謂之黎侯城。”

      上述資料大概只是記載了九黎部落聯(lián)盟的中心區(qū)域,不是九黎部落聯(lián)盟所占領(lǐng)的所有區(qū)域。且有的資料記載的可能還是黃帝打敗蚩尤后,在山東地方還曾經(jīng)建立過的黎國。我們重視的是,上述記載九黎部落地望分布都不在南方,而是在人們所說的“中土”、“中國”。

      關(guān)于涿鹿大戰(zhàn)前九黎族的地望分布,我們看歷史學(xué)家考證的情況。李學(xué)勤主編的《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考證說:徐旭生先生曾列舉三條證據(jù),論蚩尤屬于東夷集團(tuán):一、蚩尤居于少昊之地,其繼任者也以地命氏稱少昊清,而少昊屬于東夷集團(tuán),故蚩尤自然也不能屬于其他集團(tuán)。二、數(shù)千年來,蚩尤雖是失敗的英雄,卻在山東西部長久保有烜赫的英名,反映了和當(dāng)?shù)厝嗣裼泻苌畹年P(guān)系。三、蚩尤是九黎君長,九黎是山東、河北、河南三省接界處的一個氏族,從地域看,不能屬于南方苗蠻集團(tuán),只能屬于東夷集團(tuán)。更有字源方面的證明,已如前述,所以“九黎”就是“九夷”,更確切地說應(yīng)是后來古本《竹書紀(jì)年》所載九夷的前身?!坝谟钌訇弧眲t說明少昊之地——今山東曲阜是這個強(qiáng)大的部族集團(tuán)中央部落所在地。[7]P225

      李學(xué)勤上述考證引用徐旭生三條證據(jù),論蚩尤屬于東夷集團(tuán),不屬于南方苗蠻集團(tuán)。我們認(rèn)為,蚩尤屬于東夷集團(tuán),應(yīng)為屬于上古“東方夷人”的“兩昊”集團(tuán),因為黃帝蚩尤時代還沒有形成夏人居“中土”、夷、蠻、戎、狄處“四方”的格局,又哪來的東夷集團(tuán)、南方苗蠻集團(tuán)呢?我們重視的是“蚩尤于宇少昊,以臨四方”,“今山東曲阜是這個強(qiáng)大的部族集團(tuán)中央部落所在地?!?/p>

      梁聚五在《苗族發(fā)展史》中引用徐松石、童書業(yè)、錢穆等的資料考證說:“總上幾說,得到一個看法:即九黎區(qū)域,可能西至寶雞,東至嵩山,北至懷來,南至信陽。黃河由北而南,抵潼關(guān),折而東,構(gòu)成‘乙’字型,貫通九黎全境。而離石水、無定河、延河、北洛水、渭水、洛水、泌河又紛紛注入,更助長黃河的趨勢。沿岸土地肥沃,耕作便利,確具有古代建國的條件?!妒酚洝氛f:‘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這不是偶然的。一追想到當(dāng)時發(fā)現(xiàn)這塊地方,辟草萊,以誅除害人的毒蛇猛獸之創(chuàng)史者,又不能不歸功于‘九黎’的君民了。”[8]P20接著梁聚五引用王桐齡“歷代苗族創(chuàng)立之國家表”①后說:“從上表看來,我們對于苗夷民族的發(fā)展,已經(jīng)有了相當(dāng)?shù)牧私?,惟王氏對于九黎的區(qū)域,沒有列舉出來,故略加補充,即屬于黃河流域。其參考,系根據(jù)童書業(yè)氏說的:‘據(jù)顧頡剛先生考定,約西至陜甘交界處,東至嵩山,南至河南中南部,北至今山西境,正是苗區(qū)所在地也?!?氏著《中國疆域沿革略》第89 頁)這里所謂‘苗區(qū)’,是九黎時代的‘苗區(qū)’,不是苗族南遷后,所謂三苗之‘苗區(qū)’。南遷后三苗之‘苗區(qū)’,乃在今長江中游,即兩湖、江西、安徽……一帶?!保?]P17-18

      梁聚五對九黎族地望分布的考察,是建立在許多史學(xué)大家的研究基礎(chǔ)之上的。他特別告訴我們,九黎時代的“苗區(qū)”,不是苗族南遷后的之“苗區(qū)”。九黎時代的“苗區(qū)”在黃河流域,三苗后的“苗區(qū)”在長江流域。

      伍新福教授在《論評與考辯》考證說:“根據(jù)文獻(xiàn)資料記載,九黎和三苗各自生息與活動的地域,都十分清楚。蚩尤九黎在登上歷史舞臺時,其活動地域是在黃河下游山東和河北南部、河南東北部,以及淮北平原;而三苗所居則為‘左洞庭、右彭蠡’的長江中游地區(qū)。目前還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蚩尤九黎部落是發(fā)跡和首先生活在南方長江流域?!保?0]P218

      一些學(xué)者包括一些主流學(xué)者,總是以三苗的“苗區(qū)”代替九黎的“苗區(qū)”。比如范文瀾說“居住在南方的人統(tǒng)被稱為‘蠻族’,其中九黎族最早進(jìn)入中部地區(qū)?!保?1]P89呂思勉說:“所謂苗族者,其本名蓋曰黎,我國以其居南方也,乃稱之曰蠻。”而歷史的事實是,苗族被稱為“蠻族”或“南蠻”時,已是涿鹿之戰(zhàn)后,苗族遷到長江流域,堯舜禹三代又打敗三苗,苗族再退到長江以南,至夏商周時期的事情了。范文瀾上述這句話給人們的印象,似乎九黎族是從南方最早進(jìn)入中部地區(qū)。而歷史的真實是,九黎族是從東部最早進(jìn)入中部地區(qū)。對此伍新??甲C說:“太昊、少昊時代活動的地域,在今山東西部、南部和河南東部、河北南部黃河下游一帶。蚩尤九黎部落是居在少昊氏的地方,當(dāng)然是同一地區(qū)。正因為黃河下游是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部落的祖居地,為抵御由西部黃河上游東進(jìn)的炎、黃部落,雙方才在涿鹿即華北平原發(fā)生了激烈戰(zhàn)爭,而絕非蚩尤九黎部落從遙遠(yuǎn)的南方,跋涉北上,去同炎、黃部落爭奪華北平原?!保?2]P219

      陳靖在《論苗族在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中的貢獻(xiàn)》一文中也寫到:“蚩尤部族在北方所開拓發(fā)展的主要地域,從史學(xué)家們的論述來看,在今河北、山東、河南及山西南部的‘黃河中下游’這片土地上。從考古學(xué)家們的物證來看,那就遠(yuǎn)不止此了。以徐旭生為代表的中國古史學(xué)家還繪制了一幅地圖來表達(dá)他們的觀念:南起杭嘉湖平原,北至冀豫平原,從東海、黃海至渤海這條海岸之西,至太行山、大別山這片土地,并認(rèn)為這是中國古史最輝煌的時期,是我國古代最發(fā)達(dá),文明程度最高的良渚文化?!保?3]

      根據(jù)史籍記載和專家學(xué)人考證,我們認(rèn)為,九黎部落地望分布,在今中原地區(q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土”。誠如范文瀾說:“九黎族最早進(jìn)入中部地區(qū)。”[14]P89石啟貴說:“苗族,原為上古之初民,舉世知之。先漢族而據(jù)中原,史皆載。”[15]P616后來發(fā)生著名的涿鹿大戰(zhàn),黃帝打敗蚩尤,九黎部族敗退南方,中原地區(qū)易主后,至夏商周時,才逐漸形成了夏人居“中土”、夷、蠻、戎、狄處“四方”的概念,且蠻、夷、戎、狄主要還是地域和方位上的人口分布,還不是專指夏人之外的其他部族。呂思勉在《中國民族史》中就說:“我國古代,稱四方之異族曰夷、蠻、戎、狄,原以其方位言,非以其種族言?!保?6]P174因此,以處“四方”的蠻、夷、戎、狄來劃分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源流與歸屬(包括本研究引用的主流學(xué)者的考證資料),不僅混淆了時序,而且也不符合處“四方”的蠻、夷、戎、狄的歷史族屬真實情況。

      我們贊成伍新福教授的考證,他說:“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是從夏商開始,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逐步形成的按地域和方位,對“中土”、“中國”周邊居民和各族群、各部落集團(tuán)的統(tǒng)稱。夏人居“中土”、“中國”,夷、蠻、戎、狄處“四方”、“四?!?。這都主要是地域性的區(qū)分,而不是確切的民族稱謂,也并非指某個單一的族群或部落集團(tuán),通常都包括著不同的族群和部落集團(tuán),而且隨時代變遷其組成又都會發(fā)生變化。本是同一個族群和部落集團(tuán),因處不同地域而出現(xiàn)不同的稱呼,不同的族群和部落集團(tuán)由于生活在同一地域之內(nèi),而被冠以同一名稱,這些現(xiàn)象也是常見的。例如,黃帝部落集團(tuán),發(fā)跡于本屬“西戎”和“西羌”的渭水上游甘肅天水和陜西寶雞一帶,后東遷,經(jīng)陜北而山西,進(jìn)入華北和黃河下游平原,成為“中土”華夏族和華夏集團(tuán)的一個主要的來源。但至春秋時,仍有姬姓之“戎”活動于陜西境內(nèi)。他們雖屬黃帝的苗裔,因未東遷至“中土”,所以仍被包括在“西戎”之內(nèi),以“戎”相稱。又據(jù)《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記載:“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边@說明“北狄”之內(nèi),也包含有一支黃帝部落。舜部落和商人部落,本來都起于“東夷”,后居“中土”,成為“華夏”族的重要組成部分。秦人部落,先屬“東夷”,后居“戎狄”,再入“中國”,成為“華夏”人。[17]P229-230

      綜上述可看出,蚩尤所統(tǒng)領(lǐng)的九黎部落最先居于中土,其活動地域是在黃河下游山東和河北南部、河南東北部,以及淮北平原;而苗族被稱為“南蠻”、“苗蠻”已是夏商周以后的事情。不能把九黎時代的“苗區(qū)”與三苗后的“苗區(qū)”混淆了,不能把“九黎”和“南蠻”登上歷史舞臺的先后順序顛倒了。

      注 釋:

      ①王桐齡在其《中國民族史》中,將九黎、三苗、荊蠻、百越、西南夷等列為歷代苗族創(chuàng)立之國家,這是有待于商榷的。他把三苗、荊蠻、百越、西南夷等都列出居住區(qū)域,惟九黎的居住區(qū)域沒有列出來。

      [1][6]郭沫若. 中國史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4][10][12][17]伍新福.論評與考辯[M].長沙:岳麓書社,2013.

      [3]王大友. 三皇五帝時代[M]. 北京:中國時代經(jīng)濟(jì)出版社,2005.

      [5][11][14]范文瀾. 中國通史簡編[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7]李學(xué)勤.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8][9]梁聚五.苗族發(fā)展史[M].貴陽:貴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9.

      [13]陳靖.論苗族在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中的貢獻(xiàn)[J].先秦史研究,1996,(1).

      [15]石啟貴. 湘西苗族實地調(diào)查報告(增訂本)[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16]呂思勉. 中國民族史[M]. 長沙:岳麓書社,2010.

      猜你喜歡
      東夷中土蚩尤
      大戰(zhàn)蚩尤
      蚩尤之歌
      黃河之聲(2018年15期)2018-10-18 11:23:14
      佛教傳入后中土冥界觀演變研究
      中、日、韓蚩尤信仰與蚩尤演藝說略
      中華戲曲(2017年1期)2017-02-16 07:10:12
      黃帝戰(zhàn)蚩尤
      北魏東夷樂探析
      游走“中土世界”——皇后鎮(zhèn)以東
      游走“中土世界”——瓦納卡以西
      從莒地巖畫看東夷人的崇日文化
      仙君泡妞記
      飛言情B(2014年11期)2014-11-18 10:02:49
      昌黎县| 六盘水市| 会理县| 新邵县| 临沂市| 泊头市| 丰都县| 铜山县| 靖宇县| 瑞昌市| 浦城县| 德格县| 饶阳县| 曲阳县| 吴桥县| 武川县| 额济纳旗| 东乡县| 增城市| 沁水县| 金坛市| 宣威市| 海兴县| 桂林市| 宝应县| 台东县| 新邵县| 巴塘县| 息烽县| 阜南县| 九台市| 汽车| 贵州省| 塔河县| 静安区| 博乐市| 巴青县| 贺州市| 张家口市| 内丘县| 平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