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偉德+++邵天逸++李啟迪
摘 要:“體育課程與學生的勇敢精神聯(lián)系起來”是體育課堂教學有關心理健康目標具體化的一個探究過程。文章通過對勇敢精神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討論了體育課程教學中學生勇敢精神的表現(xiàn)形式:敢于與同學同場競技而表現(xiàn)出的“勇敢”;克服自我身心運動極限而表現(xiàn)出的“勇敢”;與同學同場競技而表現(xiàn)出的“謀略”;表現(xiàn)為“永不服輸”的“勇敢”。并根據(jù)以上特點提出了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勇敢”精神的幾個注意點。
關鍵詞:體育教學;勇敢;亮劍;競賽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10-0013-03
電視劇《亮劍》中主人公曾有這么一段話:“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么的強大,就算對手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是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猶榮,這就是亮劍精神”,“狹路相逢,勇者勝。劍鋒所指,所向披靡!亮劍精神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境界、一種敢于擔當?shù)钠焚|、一種必勝的信念?!?/p>
的確,在敵我對抗的前提下,較量的就是雙方的心理。水平相當?shù)臈l件下,其精神力量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水平差距較大的條件下,亮劍精神更加重要。在明知不敵的情況下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這才是真正的勇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這種亮劍精神,不是嗎?人生多遇坎坷與挫折,在遇到困難時,不去逃避它,反而積極地面對它、解決它,明知艱難而勇往直前,這就是“亮劍”精神。然而,這種精神并不是生來俱有的,其“培養(yǎng)”需要一個過程與積累,期間可能會有反復或者倒退,但只要堅持,這種精神是可以培養(yǎng)而成的。體育課程教學是一項特殊的活動,它與日常生活的困難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體育活動的主體不僅要面對外在的困難,如克服身體重力完成一定高度、遠度、距離、時間等方面任務的身體活動;另一方面更要面對與己對抗的強有力的對手。是逃避還是敢于競爭,不同的選擇代表了活動主體的態(tài)度與行為。因此,“勇敢”賦予了體育活動的特殊意義。
一、“勇敢”精神及其影響因素
根據(jù)詞典所解釋的含義,所謂“勇”是指“有膽量,敢做”:勇氣、勇士、英勇、奮勇。“敢”使之“有勇氣,有膽力”:果敢、敢闖、敢死隊、敢作敢為。復合詞“勇敢”之意是:“不怕困難、危險和犧牲的道德品質?!?/p>
影響人的勇敢因素很多,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首先,有的人天生勇敢,有的人天性怯懦,這就是影響“勇敢”的先天人格因素;其次,后天的培養(yǎng)。年齡越小的兒童,其勇敢精神越小,隨著年齡的增長,勇敢精神會逐漸加強,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逐漸加深,對外界的恐懼感逐漸減少;二是,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人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如此,人就有了自信與膽略,并具備了一定的勇敢精神。
影響勇敢的后天因素還有外界困難的難度(如事情本身的難度)、對困難的認知感(如個人對困難的認識與接受程度等)、人為因素(如有沒有觀眾參與等),總之,影響人的勇敢精神的因素眾多,我們應結合不同領域探討人的“勇敢”精神。
二、什么是體育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勇敢”精神?
競技運動是一個“無硝煙的戰(zhàn)場”,它具有緩解人類好戰(zhàn)本能、探究人類身體能力極限、消遣娛樂等作用,并最終以“勝負”來衡量對抗的結果。因此,競技運動過程中運動員必須具有“亮劍”精神,具有打敗對手、爭取勝利的勇氣。競技運動與一般的戰(zhàn)爭有較大的區(qū)別,一般戰(zhàn)爭中的“敵我”雙方實力不一定相當,經(jīng)常是明知不敵而敢于對抗,雖敗猶榮。而競技運動雙方的對手實力與水平基本相當,比的是雙方的心理,且其對抗過程具有公開性、公平性、公正性,因此,在眾目睽睽之下,優(yōu)秀運動員必須要克服膽怯的心理,用一顆勇敢的心去面對挑戰(zhàn),最終奪取勝利。
體育課程教學與競技運動既有共性,又有差異性。其共性首先是運動技術教學與展示,運動員與學生皆要學習與展示運動技能;其次,體育教學也需要通過類似競技運動中的競賽方式實現(xiàn)其教學目標。但是,兩者之間同樣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一是,運動員的運動水平與能力較高,而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較低;二是,競技運動的目的是挑戰(zhàn)人類身體能力的極限,而體育教學主要是傳習運動技術、促進學生身體與心理的發(fā)展,因此,競技運動與體育教學兩者之間的目標、方式、方法、手段、評價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性。
結合競技運動的特點,筆者認為,運動員需要具備的“勇敢”精神主要有三層含義:一是,與對手身體直接對抗下所表現(xiàn)的勇敢;二是,有條件限制下與對手對抗所表現(xiàn)的勇敢(如隔網(wǎng)運動項目);三是,面對自我所表現(xiàn)的勇敢,即當自我受到挑戰(zhàn)時(距離、高度、時間、強度等)而表現(xiàn)出的勇敢。
結合體育課程教學特點,筆者認為,青少年學生所需要具備的“勇敢”精神主要有四個層面的含義。
1.敢于與同學同場競技而表現(xiàn)出的“勇敢”
根據(jù)運動項目的需要,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所表現(xiàn)出勇敢的精神主要有兩類:一是,與學生直接身體對抗與挑戰(zhàn)下所表現(xiàn)出的勇敢。如籃球運動、足球運動等,在這些運動項目中,學生之間直接表現(xiàn)為身體的對抗,此時雙方(進攻隊員與防守隊員)較量的是力量、技巧、耐力、速度等,如果雙方的實力懸殊,那么其結果就立刻顯現(xiàn),此時,弱方即使表現(xiàn)為“勇敢”精神,也是徒勞,并以失敗告終;假如雙方實力相當,此時比的不僅是水平、能力與素質,更重要的就是“勇敢”精神:面對困難、壓力、對方的挑戰(zhàn),如果喪失了勇敢精神、取勝的勇氣,那么,即使雙方水平相當,其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當然,要取得競賽的勝利還需要同伴的配合與幫助,因為“籃球”不是一個人的運動,而是五個人的協(xié)作配合,既要求球隊隊員各行其職,又需要同伴之間的團結配合。因此,在直接對抗的運動項目教學與競賽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勇于與同學競賽的精神,鼓勵學生克服膽怯、怯懦等心理;培養(yǎng)團結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