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彤
社交生活中,有一類人總喜歡將“隨便”兩字掛在嘴邊,令征詢者不知所措。愛說“隨便”的人,真的如此隨和好說話嗎?
心理專家指出,“隨便”是一個看似灑脫的通用語,卻透出一種漠然,甚至是忍耐的意味。在人際交往中,主動權的控制應當是隨時交替的?!半S便”就是將主動權交給了對方。具體來說,“隨便”的第一種含義是表示尊重,愿意遵從對方的意愿;第二種含義是表示厭煩,希望以交出主動權來盡快結束談話;第三種含義是心有不滿或異議,但認為沒有與對方爭論的必要或籌碼,因此干脆棄權;第四種則可能是不愿動腦子、不愿負責任的推諉之辭。
人們之所以反感“隨便”,是因為會讓人覺得其不愿與人合作、工作不努力、沒有主見。
針對喜歡說“隨便”的人,在以下兩個常見場合,建議這樣回答比較得體:
如果在宴席上有人問你“想吃什么”,最好回答“您對這個餐廳比較熟,聽您的準沒錯”。如果是在家設宴,可回答“您別太累,做點簡單的就行”。
當別人邀請你參與決策時,如果是同事、朋友、伴侶問你,你可以稍作分析再肯定;如果是領導問你,你可以說“這方面您是權威,您選的肯定沒錯”。
雖然有些時候自己的看法不適合說出來,“隨便”可以解決尷尬局面,可如果不想被人討厭,“隨便”還是少說為妙。
(摘自《中國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