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出場炫目,謝幕冷

      2015-11-07 18:04:15楚夢
      同舟共進 2015年11期
      關鍵詞:廬隱石評梅蘇雪林

      楚夢

      近年來,筆者有意無意間閱讀了大量民國時期女作家的作品,不由自主地為她們的才華所傾倒,也不由自主地尋找與她們有關的資料、傳記進行了解,對她們的創(chuàng)作、人生和命運進行思考。

      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所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民國就是這樣一個時代。民國女作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破繭而出,上世紀20至40年代,短短不到30年時間里,涌現(xiàn)了一批才華橫溢的女作家,陳衡哲、石評梅、廬隱、冰心、蘇雪林、凌叔華、丁玲、沉櫻、謝冰瑩、林徽因、陸小曼、蕭紅、梅娘、蘇青、張愛玲等,她們構成了民國時期一道亮麗、獨特、色彩斑斕的風景。這些才女們以文學為籌碼,在民國的舞臺上瀟灑亮相,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駐足欣賞,引發(fā)了比她們作品更為精彩離奇的遭遇。

      她們?yōu)闅v史增添了豐富內(nèi)容,也為后人留下了無限想象的空間?!缎∮挈c》(陳衡哲)《濤語》(石評梅)《海濱故人》《女人的心》(廬隱)、《繁星》《寄小讀者》(冰心)、《綠天》《棘心》(蘇雪林)、《花之寺》《女人》(凌叔華)、《莎菲女士的日記》《自殺日記》(丁玲)……無一不是那個時代青年讀者愛不釋手的佳作,不少作品至今仍然閃耀著光芒。

      【革命者丁玲】

      歌德在《少年維特的煩惱》的開篇這樣寫道:青年男子誰不善鐘情,妙齡女子誰不愛懷春?才華出眾的民國才女們,情感世界自然不會單調(diào)乏味。

      蕭紅屬于典型的敢愛敢恨型才女,而她的朋友——丁玲情感生活的豐富與復雜,一點不遜于蕭。丁玲有跡可查的戀情共有四段:胡也頻、馮雪峰、馮達、陳明。

      1924年,丁玲來到北平。不久便結識了青年編輯和革命青年胡也頻。胡也頻苦苦追求,特別是借了錢追到湖南,看望因遭遇不測而沉浸在痛苦中的丁玲母女,終于敲開了丁玲緊閉的愛情大門??珊镁安婚L,1931年2月7日,年僅29歲的胡也頻被槍決于上海的龍華司令部。丁玲的第一段戀情便以這樣殘酷的方式結束了。

      丁玲在與胡也頻相愛的同時,又愛上了文學天才馮雪峰。馮淵博的知識和不凡的談吐以及對革命前途的美好描述,讓丁玲神魂顛倒。性格開朗的丁玲竟提出要和兩個男人共同生活——他們果然在西湖邊共同相處了一些日子,結果胡也頻堅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從文。沈從文告訴他夫妻之間應怎么相處,次日胡也頻接受勸說,又回到了杭州。這段“三人行”最終以馮雪峰離開杭州,胡也頻與丁玲和好如初而告終。(沈從文《記丁玲》)其實,丁玲一直鐘情馮雪峰,即使在馮雪峰結婚后,丁玲還向他發(fā)起過多次猛烈的愛情攻勢,但被理智的馮雪峰拒絕了。正如胡也頻犧牲以后,丁玲在寫給馮雪峰那封曾轟動上海灘的《不算情書》中所表露的那樣,如果當時馮雪峰勇敢一點,即便她已和胡也頻在一起了,她也會義無反顧地跟著馮私奔的。即使不私奔,只要馮愿意,丁玲也會毫不猶豫地獻身于馮。

      之后,丁玲又認識了英文翻譯兼革命者馮達,并且很快墜入情網(wǎng)。他們于1931年11月住在了一起,后來結婚,一起生活了三年。1933年5月14日,丁玲和馮達在家中同時被捕,馮達很快叛變了。國民黨為了感化丁玲,在獄中沒有苛待她,她被允許一直和馮達住在一起。很快,獄中的丁玲懷孕了,并于1934年9月生下一個女嬰。出獄后,丁玲離開馮達前往延安,從此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丁玲與馮達的這段戀情,是丁玲心中最為忌諱的傷疤,也是她長期以來在黨內(nèi)遭受詬病的主因。

      丁玲來到延安之后,愛上了比她小13歲的陳明,并不顧眾人反對,開始了“丁玲式”的強大愛情攻勢。終于,他們在人們的嘲諷和挖苦聲中正式結婚。陳明是最終陪伴丁玲走完人生之路的伴侶。

      關于丁玲的感情生活,還有不少傳說,有的或許是捕風捉影,但并不全是空穴來風。丁玲曾經(jīng)和包括毛澤東在內(nèi)的大人物有過親切交往。晚年的丁玲說:“他對我怎么樣,我不管,我對他(毛澤東)一往情深?!保ㄊ⑾摹睹珴蓶|與周揚》)丁玲是把革命和愛情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女作家,她的情人和配偶都是革命者?;蛟S在某種程度上,革命和愛情是可以兩不誤的。

      【為愛而生的廬隱】

      廬隱是一位特立獨行、為愛不顧一切的人。這樣的女人,即使放到現(xiàn)在,也不多見。

      1916年,在北京求學的廬隱寄居北京舅父家時,與鄰居林鴻俊相識,基于相互同情發(fā)展為戀愛關系,這是廬隱的初戀。她把他們的戀愛經(jīng)歷寫成七八千字的文言文小說《隱娘小傳》,可見對這份感情的投入程度。隨著接觸的增多,廬隱覺得林鴻俊思想平庸,兩人對人生的看法一天天相去甚遠,感情也日漸惡化,終于在1921年解除婚約。

      之后,廬隱在投身學生運動時,認識了北大學生郭夢良,由于欣賞郭的才華和學識,廬隱不知不覺中愛上了這個在故鄉(xiāng)福州有妻室的男人。她寫信給郭夢良說:“只要我們有愛情,你有妻子也不要緊?!辈痪盟麄儽汩_始同居,1923年在上海舉辦了盛大的婚禮??晒覅s長久不承認這樁婚事。與有婦之夫相戀、結婚,即便在婚戀觀念相對開放的民國也是十足大膽的行為,為社會所不容,廬隱因此遭受了許多白眼與侮辱??墒牵瑥]隱仍以一己之力,對抗雙方家庭和整個社會的重重壓力,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妥協(xié)。她在《一個情婦的日記》里表達了愛情的堅定立場:“我是這樣一個熱情的固執(zhí)的女孩兒,我愛他,我永遠只愛他,在我一生里,我只追求一件事,一切的困苦羞辱,我愿意服帖地愛,我只要能占有他——心和身,我變粉身碎骨都情愿?!边@與她的愛情觀和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有關。她說:有人稱我為描寫男女戀愛的專家……我雖受之有愧,然而也不想推辭。本來世界上最大的問題,也不過男女的戀愛而已。她認為愛情的條件有三點:一是彼此深切了解;二是性情合得來;三是有為了愛而犧牲個人利益的精神。(《廬隱自傳》)

      1926年,丈夫病逝,留下不滿周歲的女兒,廬隱扶靈回到婆家??蓳Q來的依然是白眼和冷遇。這個一向堅強的女人,終于支撐不住了,整日以淚洗面,以酒解愁。1928年,廬隱認識了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學生李唯建,比她小10歲的李唯建開始瘋狂追求廬隱。廬隱開始無論如何不肯答應,她還沒有從喪夫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也不確定李對她是否是真愛。“我愿你把你心靈的一切都交給我,我雖是弱者,但擔負你的一切我敢自夸是有余的!”李的表白終于點燃了廬隱心中的愛火,他們于1930年東渡日本結婚,次年生下女兒。1934年廬隱再次臨盆,她本該去醫(yī)院分娩的,可他們?yōu)榱斯?jié)省費用,只花小錢請了一個接生婆,然而,接生婆不小心把她的子宮劃破了,導致失血過多去世。一個天才作家的生命,就這樣終結在36歲的路途上。

      為愛而生,也為愛而死——廬隱可謂是民國時代愛得最堅決、最徹底、最純粹的才女。

      【石評梅:始于熱烈,止于哀痛】

      石評梅的愛情始于熱烈,止于哀痛。她的故事讓人敬意尤生,扼腕長嘆。

      與其他才女一樣,石評梅的初戀也是無拘無束的。1923年秋,石評梅在北京女高師范畢業(yè)后,留校任該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國文、體育教員。她愛上了外交部職員吳天放,并與吳詩詞唱和,情意綿綿。可一日,石評梅發(fā)現(xiàn)對方已有妻室,吳天放并無離婚再娶的意思之后,石評梅不顧吳的威逼利誘(如公開石寫給吳的情書),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份愛情。

      初戀的打擊讓石評梅緊緊關閉了感情的大門,不再相信愛情。

      高君宇是一位革命者,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1921年他們在一次同鄉(xiāng)會上認識,兩人往來不久,高君宇就墜入了情網(wǎng)——石評梅不僅相貌出眾,才華更是讓高君宇拍案叫絕。盡管石評梅也愛對方,但初戀失敗的陰影仍揮之不去,她拒絕了高君宇。高并未氣餒,他要用真摯的感情來打動石評梅。他在香山采摘了一片紅葉,在紅葉背面寫上“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寄與石評梅。

      雖然石評梅敬重高君宇的才華與膽識,但又不敢輕易允諾,又把紅葉寄了回去,并在紅葉反面寫道:“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辈痪?,高君宇又從廣州給石評梅寄了一對象牙戒指中的一只,象征兩人純潔而堅貞的感情。這一次石評梅鄭重地接受了那枚戒指。從此他們的手指上各戴一枚純潔如玉的象牙戒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正當石評梅準備把自己完全交給這位戀人時,1925年3月,高君宇因過度勞累,一病不起,病逝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這個消息對石評梅猶如晴天霹靂,她后悔當初沒有接受他的求愛。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題寫了他生前的詩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閃電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高君宇去世后,石評梅寫下了諸多懷念君宇,訴說衷腸的文章,可謂字字滴血、聲聲含淚。如《濤語》系列、《縱情寄向黃泉》《我只會獨葬荒丘》《腸斷心碎淚成冰》《夢回寂寂殘燈后》《墓畔哀歌》等。

      1928年9月18日,石評梅猝患腦膜炎,醫(yī)洽無效,9月30日亦死于當年高君宇病逝的協(xié)和醫(yī)院。她死后,友人們根據(jù)其生前曾表示的與高君宇“生前未能相依共處,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將其尸骨葬在高君宇墓畔。

      【凌叔華、林徽因、陸小曼的“八寶箱之爭”】

      林徽因與陸小曼的出名,與其說是她們的才華和美貌,還不如說是因為大詩人徐志摩。提到林徽因就必然要提陸小曼,陸小曼不僅人長得漂亮,還多才多藝,詩和散文都寫得很有靈氣,山水畫更是獨具特色。陸小曼與徐志摩的愛情不僅在當時轟動京滬,就算放在今天,也讓世上有情人羨慕不已。上世紀20年代的中國,父母之命還很難違抗,而陸小曼不僅在婚姻存續(xù)期間與徐志摩戀愛,還義無反顧與丈夫離婚。雖然陸的第一任丈夫王賡并非出身豪門,但也曾留學美國,回國后身居高位,可謂前途無量。陸小曼不僅離婚了,而且離得高調(diào),世人皆知。徐志摩遇難后,陸小曼大病一場,臥床一月有余,病愈后寫出了《哭摩》等痛徹心扉的悼念文章:“摩!別說是你,就怕是蒼天也不知道我現(xiàn)在的心中是如何的疼痛,如何的悲傷!從前聽人說‘心痛,我想人的心怎會覺得痛,這不過是說說好玩而已,誰知道我今天才真的嘗著這一陣陣心中絞痛似的味兒了?!保ā犊弈Α罚┰谒械磕詈突貞浶熘灸Φ奈恼轮?,陸小曼的最為出彩,倘若她對徐志摩愛得不夠深,是絕對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

      與徐志摩關系密切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凌叔華。凌叔華出身于廣東番禺的一個官宦人家,父親凌福彭與康有為同榜進士,民國后任北洋政界約法會議員。凌叔華很早就顯露出藝術天賦,她曾隨慈禧太后寵愛的宮廷畫師學習繪畫,還受到過被稱為文化藝術界“一代怪杰”的辜鴻銘的教育,很早便打下了古典詩詞和英文的基礎。她一度在自己居住的院內(nèi)舉辦當時畫家名流的聚會,被稱為“小姐家的大書房”,這間書房比林徽因辦的“太太的客廳”還要早十多年,在當時名氣更響亮。

      據(jù)說徐父很滿意凌叔華,想要她做兒媳,可由于陰差陽錯,她與徐志摩失之交臂。1924年8月,徐志摩由印度回國,住在上海新新旅館,同時接到凌叔華、陸小曼兩封信。次日早晨,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去看望徐志摩,陸小曼的丈夫王賡亦同時前往。徐志摩深知其父喜歡凌叔華,當父親到來時,說:“叔華有信?!比缓蟀逊旁谡磉叺囊环庑拍媒o父親。徐申如打開信,站在身邊的王賡也跟著看。這時,徐志摩發(fā)現(xiàn)王賡的臉色大變,于是忙看了看自己的枕邊——這才發(fā)現(xiàn),凌叔華的信仍在,拿給父親看的是陸小曼的信,徐志摩當下便失了聲色。

      序幕一拉開,故事的發(fā)展便逼得主角們不得不將劇情延續(xù)下去。不久后,陸小曼與王賡離婚并回到北京。自此,徐、陸的關系急轉(zhuǎn)直上,不久就結婚了。誰也難否認,正是這封“陰錯陽差”的信讓徐、陸不得不快刀斬亂麻,作出唯一的抉擇。凌叔華后來也曾公開澄清“拿錯信”事件,她說:“說真話,我對徐志摩向來沒有動過感情,我的原因很簡單,我已計劃同陳西瀅結婚,陸小曼又是我的知己朋友。”(韓石山《難忘徐志摩》)這恐怕是凌叔華為了挽回面子,欲蓋彌彰之言。

      此外,徐志摩交給凌叔華的“八寶箱”也足以證明他們的關系非同一般。凌和林、陸因為“八寶箱”之爭,彼此友誼中斷,互不往來?!鞍藢毾洹笔切熘灸Ρ9茉诹枋迦A處的他的日記(包括陸小曼的日記)、手稿等重要資料,徐的日記是在英國所寫,因涉及林徽因,不想讓陸小曼看到,而陸的日記中又有罵林的話,不想讓林徽因看到,于是便委托凌叔華這位他最信任的朋友保管。徐遇難后,林徽因、陸小曼開始了爭奪“八寶箱”的戰(zhàn)斗,最終由胡適出面,強迫凌叔華將“八寶箱”給了林徽因,從此給另外兩個女人留下了心底的傷痛。凌叔華一直覺得她對不起徐志摩,陸小曼覺得作為徐志摩的合法妻子,徐的遺物理應歸屬于她。正如韓石山先生所說,從情理上講,凌叔華是最有資格保管這批遺物的;從法律上講,陸小曼最有資格獲得這批遺物,可最終這批遺物卻交給了林徽因。胡適在處理這件事情上是有失公允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文化人是多么地縱容林徽因。

      作為中國最早的女作家、女學者,亦是中國第一位留洋女碩士、女教授的陳哲衡,是一位相對理性和嚴肅的女性,可她和大學者胡適之間,仍然有著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凌叔華這樣一位理性的、把自己包裹得十分嚴實、把名譽看得十分重要的女教授,也發(fā)生了婚外情的故事。她在武漢大學時曾經(jīng)愛過一位來自英國的洋教授朱利安,據(jù)說愛得死去活來,這段婚外情當時在武大鬧得沸沸揚揚,最后以朱利安倉皇逃離而結束。就連冰心這樣單純、樸實的女人,也曾經(jīng)仰慕過言情小說家張恨水,還親自跑去南昌見張。據(jù)說因為張長得太土,冰心遂沒了愛意。

      【才女們的結局:個人或社會的悲劇】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有這樣一句經(jīng)典名言: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然而,民國的才女們是不甘心做弱者的,她們要做強者。因為她們聰明、漂亮、知識廣博,她們要解放自己,像作品中的主人公那樣;她們要引領潮流,要為理想而奮斗,盡管她們的理想還比較模糊。她們出場時是那樣地炫目,可落幕時卻又是這般地冷清,冷清得讓人不忍多看一眼。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反差和逆轉(zhuǎn)?

      蕭紅在當時是紅極一時的作家,可她幾乎很少有過快樂無憂的日子,一生坎坷,顛沛流離,因為醫(yī)生誤診錯動喉管手術,過早結束了31歲的年輕生命。

      丁玲雖然活了82歲,算得上善終了,但她還是不幸的,不僅因為她遭受了20多年的不公平待遇,還在于她復出之后,并沒有成為文學界的中心。

      丁玲的性格中有一個明顯特征:會利用一切的機會和條件,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實現(xiàn)自我價值,她有著強烈的功名心。這種性格意味著如果有才華,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一定不會被埋沒,但最終卻會被毀滅,毀滅她的是別人更是自己。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丁玲的情人和配偶都是革命者,難怪丁玲一直以革命者自居,一直鄙視從前的好朋友非革命者沈從文,在全國人民都反左時,她旗幟鮮明地反右。

      從《水》開始,丁玲的創(chuàng)作便自覺地走上了革命文學的道路。以后,不管她的作品多么地政治正確,其藝術水準都與她1920年代末期的成名作“莎菲系列”相差甚遠。丁玲曾經(jīng)得到過革命陣營和黨內(nèi)高層20余年的寵信,而正當她志得意滿、繼續(xù)革命時,卻被革命大家庭所拋棄。這個打擊對丁玲來說是致命的,也是讓她不能接受的。她曾經(jīng)困惑,自己這樣一位忠心耿耿的革命者、領袖眼中的紅作家,怎么突然就變成了反黨集團的頭目呢?她只好把責任歸咎于她的對手周揚,也怨恨了周揚半生。也有人說,是馮雪峰害了丁玲。然而,沒有馮雪峰也會有其他人出現(xiàn)在丁玲的生命旅程中,丁玲亦會毫不猶豫地加入革命陣營,當然仍然是用文學作為資本。李達軒教授說:“丁玲和她作品中的人物一樣,總是在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人格獨立,并思考著女性在社會中的獨立地位?!倍谖铱磥?,丁玲對光明的認識并不清晰,甚至是模糊的。丁玲最大的追求應該是永遠立于潮頭。

      王蒙在一篇懷念丁玲的文章中為她鳴不平,認為丁玲早期的作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性,世界不應該冷待丁玲。關于她的作品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但我同意王蒙對她的另一個評價或說觀察:“一朝革命,便視天下生靈為等待拯救、渴望指引、嗷嗷待哺的黑暗中摸索的瞎子?!蔽乙餐馔趺蓪Χ×嵝愿竦姆治觯骸八袕娏业膭?chuàng)作意識、名作家意識、大作家意識?;蛘哒f得再露骨一些,她是一種明星意識、競爭意識……復出于文壇,而她已不處于舞臺中心,已不處于聚光燈的交叉照射之下。她與一些藝術大星大角兒一樣,很在乎誰掛頭牌?!闭驗槿绱?,丁玲在復出之后,才那么重視自己的名譽,才會發(fā)泄對沈從文專著《記丁玲》的不滿,并不停地諷刺和辱罵沈。李輝分析說:“其實,丁玲應該還有更內(nèi)在更直接的原因,這就是她一再提到的對沈從文筆調(diào)趣味的不滿。她是一個政治性極強的人,但她同時是一個女人,一個步入暮年的女人。女人,特別是到這種年紀的女人,很難贊同將自己的私生活毫無掩飾地公開,更何況她認為有許多是‘編造的故事?!?/p>

      丁玲怨此恨彼,其實她不知道,這是她的必然歸屬,除了政治大氣候的原因之外,至關重要的還是她的價值取向。她選擇了革命,便只能承認革命的方式,以革命者的身份接受組織的安排。

      在民國那一批才女中,廬隱和陸小曼是敢于大膽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典型代表。她們的身上沒有世俗,她們的字典里沒有世故。

      陸小曼有不少毛病,愛交際、愛花錢、我行我素,但她也有她的優(yōu)點,比如誠實、坦率,而在我看來,她最大的優(yōu)點是不世故。徐志摩去世后,陸小曼從此遠離社交圈,閉門謝客,更加瘋狂地吸食鴉片和與翁端午同居,為此飽受詬病。胡適曾要求陸小曼離開翁端午,生活費用由他負責,但陸小曼拒絕了。她說,翁在她最困難的時候不離不棄,她不能拋棄人家,盡管她對翁沒有愛。由此可以看出,陸小曼是一個重情義、有個『生的女子。徐志摩去世后,陸小曼不僅在文學上成果斐然,繪畫上也有不小成就——她是真正化悲痛為力量的。解放后,陸小曼戒除了鴉片,日子卻過得十分艱難,死時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編輯好的《徐志摩集》也不能出版。陸小曼的母親曾說,志摩害了小曼,小曼也害了志摩;韓石山先生說,志摩成全了小曼,小曼也成全了志摩;我要說的是,徐志摩成就的不止陸小曼,還有林徽因。

      廬隱的經(jīng)歷坎坷,命運屢遭不幸,結局凄慘。但她對愛的態(tài)度是真誠的,也是負責任的。這一點,她和陸小曼有著相同之處,不同的是,她不會像陸小曼般放縱自己,而是積極地去面對困難。為此付出了她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她最后竟然死于因無錢上醫(yī)院的難產(chǎn)?!拔沂且粋€心里藏不下絲毫渣滓的人,雖然留下不少的傷痕,也曾經(jīng)上過很多當,可是我對于這些傷痕與上當?shù)耐?,只如一陣暴風雨,只要事情一過,便仍然是清朗不染纖塵了。在文章里,我是一個易感多愁脆弱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卻又是一個爽朗豁達的人,我的宗教是什么呢,求其心之所安而已。不愿處以人難堪的地步,不愿損人利己,不愿無功受祿,不愿以手段對付人……我不是求死后進天堂,而是求活著的時候,不受良心的責備。有人稱我為描寫男女戀愛的專家……我雖受之有愧,然而也不想推辭。本來世界上最大的問題,也不過男女的戀愛而已。”(《廬隱自傳》)由此可以看出,廬隱無論是對人生還是對愛情,都是光明磊落、認真負責的一一可惜紅顏薄命。

      廬隱的不幸表明了,在中國社會,一位女作家,即便是才華出眾的女作家,她們的命運也不一定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廬隱的純粹。她渴望浪漫,渴望美好生活,把愛放在首位,她的悲劇命運就在于她太純粹太天真。她是性格的悲劇,而非社會的悲劇。

      梅娘的悲慘命運與她個人關系不大,是社會造成的。

      解放后,梅娘便從中國文壇消失了(平反后又寫過一些文字),她先后在北京、東北、上海間奔波,當過中學教員、電影制片廠編輯,后因被打成日本特嫌、右派,強迫接受勞動教養(yǎng),被開除公職16年,當過20多年保姆。1978年,平反后的梅娘到農(nóng)影廠工作,相當長一段時間,出版社寄給“梅娘”的信,傳達室都稱“查無此人”,因為整個單位沒人知道“梅娘”就是孫嘉瑞,更沒人知道當年名震文壇的“南玲北梅”。

      凌叔華和蘇雪林都是在相對自由的環(huán)境中終其一生的,其結局在民國才女中應該算得上是最好的。她們的共同點是婚姻皆不美滿,尤其是蘇雪林,結婚不幾年便與丈夫分居,此后一直單身。這里,我想主要談談蘇雪林。蘇雪林現(xiàn)在被大陸學者、作家提起,恐怕更多的是她與魯迅的結怨。

      蘇雪林在《魯迅傳論》中分析魯迅的“性情與思想”,說魯迅本性多疑,而且“出乎常情地多疑”,在談及魯迅的“思想”時,蘇雪林認為他“陰暗空虛”,是一個“虛無哲學者”。在蘇雪林眼中,魯迅是一個難以對付的人:“人家無意得罪他老人家,他可以恨你一輩子。恭維呢,也不行,‘是人家公設的巧計,‘用精神的枷鎖來束縛你的言行的?!碧K雪林在“自序”中坦承:“我的那幾篇反魯文字,原來從魯迅學來,正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魯迅一輩子運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筆,叫別人吃他苦頭,我現(xiàn)在也叫這位紹興師爺吃吃我的苦頭,不算不公道吧?”論及觀點與思想的交鋒,我欣賞胡適的風度,他曾與多人發(fā)生論戰(zhàn),有時甚至是水火不容,但他說話的方式始終那樣得體,語氣是那樣平和,讓別人輸?shù)眯姆诜?。如果非得要罵,也應該是在別人有還擊能力的時候一一但蘇雪林的罵是在魯迅去世以后,這一點讓我無法對她肅然起敬。然而,憑心而論,蘇雪林指出魯迅的那些缺陷和問題,也不無道理。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最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說,是難以逾越的高峰,但反過來,魯迅的偏執(zhí)也是十分明顯的。

      關于蘇雪林與魯迅的恩怨,有很多條理由,其一,是說初出茅廬卻已經(jīng)名聲在外的蘇雪林參加一個文學集會,與魯迅打招呼時,魯迅對她的態(tài)度十分冷淡,得罪了她。其二,是說因為魯迅對女師大的不斷批評惹惱了蘇雪林,因為她是同情楊蔭榆校長的。其三,據(jù)說魯迅不喜歡《現(xiàn)代評論》,而蘇雪林恰好又在該雜志發(fā)表過文章,因此導致了他們之間的隔膜。恩怨從何而起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批評得是否有道理,方式是否恰當。盡管我不贊同蘇雪林批評魯迅的方式,但我還是要為蘇雪林說幾句話。國內(nèi)有不少學者、名流指責蘇雪林不應揪住魯迅不放,認為是蘇雪林心胸狹窄、心理陰暗,想以罵魯迅博取名聲等,有的人還從蘇雪林的童年、婚姻關系上找原因。我不贊成文人之間的思想交鋒以罵的形式進行,然而,正如蘇雪林所說的那樣,她是仿效魯迅:“以其人之道,還洽其人之身”,我們不應只是指責蘇雪林的“罵”,而忘了魯迅的“罵”。

      或許,蘇雪林真的遭受了打擊,包括童年的傷害,她的命運也很是讓人惋惜。且不說她的文學成就和學術成果,僅就她抗戰(zhàn)時期將50根金條捐獻給國家,足以說明她的品德了。

      當我掩卷之時,內(nèi)心深處有一股不可名狀的悲涼。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已經(jīng)過去的時代,這是一群不可復制的人物。我們唯有在閱讀和想象中感受那種激昂和輝煌。她們的成就讓我們驚嘆,她們的勇氣讓我們欽佩,她們的命運讓我們唏噓。她們將成為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道永遠也抹不掉的亮色。

      猜你喜歡
      廬隱石評梅蘇雪林
      情歸陶然亭
      閱讀時代(2023年1期)2023-02-18 00:27:09
      蘇雪林:愛或不愛都是錯
      中外文摘(2022年13期)2022-08-02 13:46:12
      近十年廬隱小說研究文獻綜述
      魅力中國(2021年26期)2021-11-26 14:45:57
      一片紅葉寄相思
      蘇雪林:維系婚姻的東西究竟是什么
      百家講壇(2019年9期)2019-01-02 02:04:39
      廬隱:一首哀婉綺麗的詩歌
      生活PLUS(2016年4期)2016-05-30 10:48:04
      蘇雪林發(fā)起象征派詩歌論戰(zhàn)原因探究——兼論蘇雪林與胡適關系研究中的信度問題
      蘇雪林《屈賦論叢》中華文化源于西亞之商榷
      逐愛女子黃廬隱
      石評梅:道德救贖愛情
      百家講壇(2012年1期)2012-02-11 11:49:11
      民权县| 休宁县| 图木舒克市| 红安县| 阿荣旗| 昌图县| 岢岚县| 姚安县| 沁水县| 保康县| 五河县| 中方县| 陇西县| 万州区| 平泉县| 开平市| 台北县| 舞阳县| 扶绥县| 汽车| 大冶市| 长沙市| 盘锦市| 清镇市| 田林县| 冀州市| 洮南市| 成安县| 略阳县| 威海市| 新蔡县| 晋宁县| 青冈县| 衡水市| 平果县| 搜索| 马公市| 陆川县| 饶阳县| 陆河县| 陇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