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文 王 茜
(中國科技館,北京 100012)
拓寬設計思路注重“人—人”互動
王立文王茜
(中國科技館,北京100012)
科技館展項的互動性是展項聯(lián)系觀眾的重要紐帶,互動性強是科技館教育的重要特色。過去科技館大量的展項設計主要關注“人—展項”之間的互動,對于在“人—展項”互動過程中的“人—人”之間的互動因素重視程度尚顯不足。該文從兒童自身學習的特點出發(fā),結合具體展項設計實例,著重闡述關注“人—人”展項設計思路,為設計互動性更強的展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科技館兒童展項互動
科技館展項的互動性是展項聯(lián)系觀眾的重要紐帶[1],互動性強是科技館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吸引眾多觀眾前來參觀、學習的重要法寶。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互動形式,更好地滿足觀眾接受科普教育的需求,是科技館設計人員熬心費力,孜孜以求的追尋目標。
在場館的常設展項設計中,以往大量的設計主要關注了“人—展項”之間的互動,關注能引起觀眾“思維互動”,使展項產(chǎn)生某種新奇現(xiàn)象的設計,但是對于在“人—展項”互動過程中的“人—人”之間的互動因素重視程度尚顯不足。然而,這是一塊開展科普教育不可忽視的寶地,它同樣會引起觀眾的“思維互動”、思維變化,尤其是在兒童科普場館和展區(qū)更是如此。在以展項為依托的“人—人”互動過程中,同樣蘊含著大量值得兒童學習的內(nèi)容和展項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是以原有知識經(jīng)驗為背景,用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于事物的理解,學習者是學習的主動者。同時認為,知識建構的過程不僅需要與物理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過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所謂學習共同體,就是學習者與其助學者(包括專家、教師、輔導者)共同構成的團體,在學習共同體中,年長、有經(jīng)驗的成員對學習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可以在學習者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指導。也就是說,雖然兒童的大量學習是在自我激勵、自我引導中進行的,但是大多數(shù)兒童的學習還需要成人的有效幫助,成人對兒童的學習往往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同時,兒童科普場館中的兒童在與展項互動的學習過程中也同樣需要有成人的幫助、成人的有效指導。
據(jù)中國科學技術館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見表1),2009年9月16日新館開館以來,“兒童科學樂園”深受廣大兒童及其家長的歡迎。截止到2014年,陪同兒童參觀的家長人次占相當大的比例,甚至比兒童參觀的人次還要高,平均1個孩子至少有1位家長陪伴,這是展項設計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參量。
表1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兒童科學樂園”觀眾參觀人次統(tǒng)計
可以說,能帶孩子來“兒童科學樂園”參觀的家長,都很注重孩子各方面的健康發(fā)展,珍惜有利于兒童成長和發(fā)展的機會,為兒童量身定制兒童科普場館,傾心傾力陪伴孩子參觀學習,他們首先是兒童參與學習的最有力的支持者。同時,他們最了解自己孩子的認知特點,與孩子之間共享相同的家庭文化,有著共同的語言與興趣,他們能夠成為兒童個性學習的有效指導者。有家長的陪伴,使兒童在“安全傘”的保護下表現(xiàn)得更放松、更活躍,并在力所不能及的情況下實現(xiàn)與展項的互動,開闊眼界,享受更多的樂趣,所以家長是兒童與展項互動過程中最有力的靠山。
從設計的角度上考慮,要實現(xiàn)觀眾與展項之間的“人—展項”互動伴隨的觀眾之間和兒童與家長之間的“人—人”互動,應該圍繞“人—人”互動的需求來尋求思路,從觀眾學習展項過程的不同方面來實現(xiàn)“人—人”互動的需求設計。依據(jù)社會建構主義理論,為學習共同體中年長、有經(jīng)驗的成員創(chuàng)設機會和背景,使他們真正成為兒童學習的“支架”者、提攜者。
(一)設置操作難度梯度,形成兒童對成人的幫助需求
對展項進行正確操作是實現(xiàn)觀眾與展項互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怎樣進行正確操作,完成整個互動過程,是學習展項所承載教育內(nèi)容的前提,也是前來參觀的兒童躍躍欲試,特別想做的事情。簡單、省力的互動方式,能給兒童帶來輕松體驗的快樂,但是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較為復雜的操作方式、互動內(nèi)容更是兒童進行學習和提高能力的良好時機,對兒童來講更有挑戰(zhàn)性。同時,也可以為家長創(chuàng)設出對兒童進行指導和協(xié)助兒童完成具體操作的空間。
中國科技館“兒童科學樂園”中有不少這類展項,如“建房子”、“搭雪屋”。從操作展項的難度上來看,展項每個部件之間的形狀不完全一樣,需要仔細觀察才能辨認。展項中部件之間的連接方式有的是簡單搭接,有的是較為復雜的拼插。對每個部件搭建的順序也有一定的要求,先搭建底部,然后逐漸向上搭建,最后封頂。有的部件體積較大,單靠兒童自己的力量難以勝任。設計這些操作難點,都需要兒童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才能解決。
(二)注重設計細節(jié),增強教育效果
在與展項互動過程中,使兒童能夠知道展項的教育點所在,以及對教育點能正確理解和認識,是展項開發(fā)設計的重要目的。但對于同一展項,不同特點的兒童會有不同的理解,還有的不能理解或理解錯誤。例如“廢紙再生”展項,互動性較強,互動內(nèi)容也較為豐富,兒童能很快地投入到與展項互動的進程中,沉浸在動手操作的快樂中。但經(jīng)現(xiàn)場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當問及“紙漿的來源”問題時,卻很少有兒童能正確回答出“生活中應怎樣注意節(jié)約、廢舊物品的利用”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家長根據(jù)展項圖文版上的具體提示下才能完成。
對于比較簡單的事物現(xiàn)象及其蘊含的道理,兒童家長根據(jù)提示基本都能正確理解和認識。同時,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認知能力和發(fā)展水平,他們可以根據(jù)提供的信息進行指導,使兒童理解展項設計的意義所在。所以,在設計操作內(nèi)容較為豐富、互動性較強的展項時,應注意為家長提供豐富的知識背景,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家長的指導作用。
努力提高公眾對科學的興趣,是展覽設計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提倡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與注重科學興趣本身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包容、相互促進的關系。觀眾在滿足展項帶來的興趣時,若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將是令人滿足和快樂的體驗,由此將引發(fā)對科學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濃厚的興趣,激發(fā)人們了解和掌握更多知識的渴望。
(三)促成“人—展項”互動的本身就是“人—人”互動的過程
發(fā)揮和利用同伴關系的作用,將“人—展項”互動的本身設計成為“人—人”互動。同伴,一般是指兒童與之相處的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社會認知的人,同伴交往是指兒童與興趣一致、支配權平等的伙伴之間的交往。同伴,作為一種重要的兒童心理安全感來源,對于兒童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家長與兒童之間在圍繞共同感興趣的事物時,也可以建立很不錯的同伴關系,這種同伴關系相對其它同伴關系更為穩(wěn)定與持久,此時上下垂直,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將顯得淡漠了[2]。
在與展項進行互動的形式上,使兒童與家長成為真正合作的互動伙伴是最為理想的“人—人”互動設計追尋的目標,兒童和家長將成為平行關系,彼此依賴,缺一不可,互通合作、共同努力。如“兒童科學樂園”中的“指路”展項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展項結構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立式迷宮;另一個是平臥式迷宮。完成“走迷宮”的過程,必須要2位觀眾同時參與,其中一個觀眾能看見迷宮的形狀、走向并發(fā)出指令,告訴另一個觀眾應向哪個方向走,進行“指路”,另一位觀眾看不見迷宮,但要根據(jù)對方的“指路”指令進行具體操作,摸索著“走迷宮”,在不斷發(fā)出指令、聽從指令、執(zhí)行操作的共同努力下,雙方的配合也會越來越默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這個展項在教給兒童上、下、左、右、前、后方位概念的基礎上,增設了兒童與家長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使互動本身既成為學習的過程,又成為學習的內(nèi)容,形成了“人—展項”互動的本身就是“人—人”互動的過程。展項互動過程設計的靈感,來自于法國科普教育和設計專家科恩夫婦到中國科技館的一次講學,通過介紹“黑暗中對話”(其目的是呼吁社會接納盲人和其他被排斥的殘疾人)主題展覽,獲得科普場館展項設計的啟示——“親身體驗是唯一的學習方法”。所以,每一個成功的展項的背后,都凝結著設計者的勞動與智慧,每一個學習的機會,都可能成為設計者智慧的財富。
重視“人—人”互動,可以拓寬科技館展項設計的思路,關注“人—人”互動,拓開了科技館展覽新的研究領域,使科普場館獲得了新的生機和更多的教育成果。
一是“人—人”互動,提高了科普教育的效果,擺脫了兒童只沉溺于展項呈現(xiàn)的娛樂性之中,實現(xiàn)了展項賦予的教育價值,真正體現(xiàn)了科技館兒童科普場所與兒童社會其它娛樂設施的區(qū)別所在,實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科普教育。
二是“人—人”互動,能夠賦予兒童學習的挑戰(zhàn)性,發(fā)揮兒童學習的主動性,使兒童學習的過程充滿了更多的樂趣。同時,使兒童開闊了眼界,領略到更為復雜、更為豐富的教育內(nèi)容。
三是“人—人”互動,促進了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以及理解他人的能力,這是超越展項本身涵蓋科學內(nèi)容之上的額外收益,真正實現(xiàn)了中國科技館“兒童科學樂園”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的宏觀目標,實現(xiàn)了教育整合。
四是使兒童家長在與孩子的“人—人”互動中,更進一步了解孩子的認知特點及身心發(fā)展的水平[3],有利于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教育孩子、理解孩子的行為。同時,在指導兒童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與兒童體驗到了更多親子互動的快樂,有利于促進親子關系的發(fā)展。
五是設計“人—人”互動展項,可以發(fā)揮兒童場館本身特有的人力資源——兒童家長的力量,減輕展廳現(xiàn)場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使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同時,保證和提高了兒童學習的質(zhì)量,使科普教育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過程即教育”。兒童與展項互動過程中的每個細節(jié)和方面,都能成為促進兒童學習的機會。關注教育過程,關注與展項的互動過程是科技館展項設計的內(nèi)容。目前,對于在“人—展項”互動研究基礎上的“人—人”互動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還有更多、更有益的價值有待開發(fā)。
[1]洪唯佳.對科技館展項互動性的幾點思考[C].2009年科技館國際論壇暨學術年會.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馮忠良.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王立文.兒童展區(qū)中的潛在力量[C].2009年科技館國際論壇暨學術年會.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