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洲等
摘 要:蘭州百合食藥用價值高,且具有很好的觀賞性,市場潛力巨大。為明確蘭州百合在達州市的生長適應性情況,特引進了蘭州百合種球進行栽培試驗,對其栽培技術進行了初步探索。結果表明,蘭州百合生長適應性及抗病性強,產量達300.7kg/667m2,為其在達州市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達州市;蘭州百合;引種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0-50-02
蘭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Cotton)屬川百合的變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性甘、寒,歸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補肺滋陰、止咳化痰、清心安神之功效,臨床上用于治療肺燥咳嗽、肺虛久咳、虛煩失眠、驚異易醒等癥。蘭州百合含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主要有糖苷、生物堿、磷脂類、氨基酸等,是一種藥食兼用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藥。近年來,以蘭州百合為原料生產的鮮百合、百合干、百合飲片、百合飲料等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達州市位于四川東北部,大巴山南麓,有“川東明珠”之美譽,其中藥材種類繁多,資源優(yōu)勢明顯,中藥材產業(yè)已被列為達州市五大支柱產業(yè)之一。擇優(yōu)引種蘭州百合,對于提高優(yōu)化達州地區(qū)所產百合質量,保護當?shù)匾吧俸腺Y源以及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拓寬當?shù)剞r戶收入渠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根據(jù)蘭州百合生產實踐以及本地環(huán)境的適應性調控,初步探討出一套適宜達州本地的蘭州百合栽培技術。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2014年9月下旬從甘肅引進道地蘭州百合種球,規(guī)格約為20g/個。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地環(huán)境調查 通過對栽種地的相關氣象觀察統(tǒng)計其海拔、年日照時數(shù)、氣候類型、年平均溫度、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對濕度、無霜期等因子。
1.2.2 生長發(fā)育期觀測 2014年9月下旬引種栽培蘭州百合,對其生長發(fā)育周期進行觀察和記錄。
1.2.3 栽培實驗結果與產量 從蘭州百合的栽培實驗結果及產量評定其在達州的生長適應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試驗地自然環(huán)境概況 達州位于北緯30°75′~32°07′,東經106°94′~108°06′。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4.7~17.6℃,全年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076~1 270mm,平均海拔880~1 050m,無霜期300d左右。春季多寒潮低溫天氣,夏季多伏旱和洪澇、大風冰雹,秋季多連綿陰雨。蘭州百合道地產區(qū)與栽培地的氣候因子比較詳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蘭州百合道地產區(qū)與達州栽培地的氣候因子差異明顯,海拔、年日照時數(shù)、氣溫、降水量以及相對濕度、無霜期對引種栽培有較大影響。
2.2 生長發(fā)育期觀察 對蘭州百合進行定點物候觀測,其生長發(fā)育期如表2所示。2014年9月進行引種栽培,2015年3月平均氣溫達到12℃時出苗,地上部分生長速度較快,4月上旬,營養(yǎng)主要供應花蕾的迅速發(fā)育,高生長的速度下降;至4月下旬現(xiàn)蕾,每株約為4~5朵;5月下旬花序增長伸長;7月上旬停止生長?;ㄆ跒?月下旬至5月下旬,花期過后大部分的營養(yǎng)供應地下鱗莖的生長,株高最高可達30cm,7月上旬植株開始枯萎。劉建常[1]等根據(jù)蘭州百合道地的生長發(fā)育特點,將其生長發(fā)育劃分成不同階段,與蘭州本地栽培蘭州百合對比,達州引種栽培的生長發(fā)育期靠前。
2.3 栽培試驗結果
2.3.1 栽培 (1)栽培時間:蘭州百合分初冬和早春2個季節(jié)栽植[2],達州冬季寒冷,春季常遇倒春寒,春栽后生長一段時間就遇高溫伏旱天氣,受溫度和光照影響,植株生長遲緩,根系不發(fā)達,容易誘發(fā)疾病。因此,結合達州實際情況,以9~11月播種為宜。(2)整地:旋耕機深翻2~3遍,深度達到30cm以上,盡可能的使土塊碎化,使用農家肥作基肥,按照每667m2腐熟肥3 000kg或高效復合肥30kg施肥。施足基肥后繼續(xù)深翻與土壤混合均勻,推平后開箱挖溝,廂寬1.5m,排水溝寬50cm,深30cm。(3)栽培方法:用50%多菌靈浸種30min后晾干,按行距20~25cm,株距10~15cm播種。栽種時施適量的桐枯和高效緩釋復合肥作種肥,避免與種球直接接觸,以免燒傷。栽種后需保證覆蓋5cm以上的土層,且覆土應盡量均勻和緊實,否則會阻礙植株的正常生長發(fā)育。覆土后加蓋地膜或稻草,保溫保濕,抑制雜草生長,促進出苗。出苗后及時破膜,防止幼苗燒傷,當出苗率達50%時,掲去地膜,并及時補苗。
2.3.2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在集中出苗后和現(xiàn)蕾前各進行中耕除草一次,中耕宜淺不宜深,避免損傷植株根系。(2)追肥:第1次在百合苗萌發(fā)出齊后,每667m2施高效緩釋復合肥20kg;第2次在4月下旬,每667m2施腐熟農家肥1 500kg;第3次在5月中下旬,即鱗莖膨大期,每667m2追施0.2%的磷酸二氫鉀15~20kg,以促進鱗莖迅速增大。(3)灌溉:出苗期如遇特殊高溫天氣,久旱不雨,土壤板結可適當澆水;5~6月是鱗莖的生長期,應做好澆水、排水工作,保持土壤干燥、疏松。(4)打頂摘花:現(xiàn)蕾期打頂摘芽,減少營養(yǎng)成分消耗,促進植株鱗莖生長發(fā)育,延緩枯萎。
2.3.3 病蟲害防治 (1)病毒?。翰《静∥:χ仓耆?,感病葉片畸形、爛葉,植株枯萎矮小。在病毒病防治上,應當選擇抗病品種,無病母株;及時噴藥消滅傳毒害蟲,適當增施P、K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發(fā)現(xiàn)病株后,及時拔出,并用石灰消毒。(2)立枯病:主要危害根莖葉,植株全身黃褐色或深褐色,葉片萎黃,嚴重時整株枯死。出苗后噴灑1∶1∶20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 000倍,每5~7d噴1次,共2~3次。(3)蟲害:主要有蚜蟲、螻蛄、地老虎、蠐螬。種植前可用50%敵克松適量拌土,均勻撒入溝中,發(fā)現(xiàn)蟲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灌根,每株100~250g,蚜蟲危害嫩莖、葉,可用氧化樂果100g,兌水40~50kg噴霧防治。
2.3.4 采收 8月中旬蘭州百合植株地上部分自然枯萎、待下部落葉后即可采收。收獲時,挖起全株,去掉須根和莖桿,將大鱗莖整理干凈后過秤,測得蘭州百合產量為300.7kg/667m2,且平均每株上有小球莖6~8個,可用于繁殖。楊雨華[3]等對平播、壟作、覆膜3種種植模式下蘭州百合子種球道地的產量進行了研究,其中以覆膜產量為最高,達313.4kg/667m2,可知蘭州和達州2地產量相差較小。
3 結論與建議
經過1a的栽培試種,蘭州百合在合理的栽培和適當?shù)酿B(yǎng)護條件下,基本上能夠適應達州地區(qū)的氣候條件,長勢較好,產量可觀,達到了預期效果,可在達州市進行大面積的推廣栽培,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在蘭州百合的引種過程中,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優(yōu)良種球作為繁殖材料,可以有效減輕病蟲害發(fā)生強度、提高植株存活率、降低生產成本;播種時應盡量深播,可大大增加小種球的收獲量,用于繁殖。本次引種試驗的成功,可為蘭州百合在達州地區(qū)的推廣及應用提供借鑒,對增加當?shù)剞r戶收入并形成產業(yè)、品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建常.蘭州百合及其栽種[M].蘭州:甘肅科學出版社,1998:2-9.
[2]敖永長.蘭州百合引種栽培試驗研究[J].沈陽農業(yè)大學報,1992,03:196-199.
[3]楊雨華,黃鵬.種植模式對蘭州百合生長特性和產量的影響[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4):35-3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