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利軍
河北省圍場縣四合永中學
淺析初中課文閱讀的微處理
姜利軍
河北省圍場縣四合永中學
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對于文本的處理,往往因為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學生認知水平有所不同。無論哪種對課文的微處理,都應該以直接指向文本的核心價值,調動學生閱讀興趣,關注學生閱讀體驗為出發(fā)點。為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鋪路搭橋。
初中;閱讀;微處理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實施建議部分指出: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針對這些建議,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整理了關于課文閱讀微處理方面的點滴做法,與同仁們交流。
這是日常教學最常用的朗讀方式,通過添加或者減少詞語的方式,使得修改后的語句與原文語句形成強烈對比,從而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傳遞的情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1.添加詞語。
在原文基礎上,適當添加詞語,增強作者的閱讀感受?!队洺刑焖乱褂巍肥浅踔姓n本中篇幅短小,意蘊深長的小文章。文本表面?zhèn)鬟_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實際上也隱含著蘇軾壯志難酬的苦悶、自解、自慰、自我排遣,這種復雜的內心感受從文章的最后兩句話能夠明顯感受到。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p>
蘇軾把自己稱為“閑人”,實際上透露出內心的悲涼,一聲“閑人”幾多悲涼!一聲“閑人”幾多無奈!一聲“閑人”幾多辛酸!怎樣把這種微妙而復雜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呢?課堂教學中我在句子前面添加了一個嘆詞“唉”,組成一個新句子。
“唉!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p>
雖然只是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處理,只要引導學生處理好語速語調的變化,反復誦讀,就能夠非常容易的抓住蘇軾內心有喜有哀的微妙復雜的情感。這也許就是簡簡單單教語文的一種有效嘗試吧!
2.刪減詞語。
主要是通過減少詞句的方式,使得修改后的句子與原句形成強烈對比,實現情感的巨大反差,從而讀懂作者內心的復雜情感,這種方式也是日常教學咬文嚼字時最常用的方法。教學小說《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我對文章的某些小地方進行了微處理。
課文中菲利普一家每個星期都會重復一句永不變更的話:
“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
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兩次,教學中我嘗試把“唉”和“竟”兩個字刪掉,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出菲利普夫婦一家人對于勒的無限憧憬和盼望。
當菲利普夫婦一家人去哲爾賽島旅行,意外碰到滿臉皺紋,又老又臟,落魄困窘的于勒叔叔時,他們狼狽的躲開后,我產生了這樣的心理活動:
我心理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做了增減詞語的處理,首先加上一個“親”字,變成:
我心理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親弟弟,我的親叔叔?!?/p>
然后,刪掉“我的親叔叔”,變成:
我心理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p>
這樣的微處理,使得學生與文本之間有了更為親密的接觸,通過朗讀透視出作品震顫人心的力量。學生對文章表達的“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系,即使是骨肉至親”這種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人和人的關系理解得更透徹。
變換人稱最大的作用就是拉近讀者與文本的距離,能夠讓讀者從不同角度感知文本傳遞的精神力量。這樣的處理往往收到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效果?!墩渲轼B》是一篇經典的文章,文章的主旨句是“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痹趺礃永斫膺@個句子傳遞的意思呢?通過查閱資料,閱讀書籍,教學中我對人與鳥交往的段落進行了變換人稱的處理,(括號內詞語為原文詞語,加點詞語為微處理后的詞語)然后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進行教學。
漸漸的你(它)膽子大了,就落在我的書桌上。
我(它)先是離你(我)較遠,見你(我)不去傷害我(它),便一點一點挨近,然后蹦到你(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你(我)的反應。你(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我(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你(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fā)出“嚓嚓”。
這種閱讀的微處理,把作者與珍珠鳥的角色進行了轉換,似使得學生和作者,學生和可愛的珍珠鳥,珍珠鳥和作者之間進行了一次心貼心的溝通和交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對于“信賴”的含義就會更加深刻。
把歌曲分聲部演唱的技法引用到朗讀教學中也是非常好的設計方法?!吨芸偫?,你在哪里》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抒情詩,滿含著對周總理的無限懷念之情,設計好朗讀非常重要。
為了讀好詩的第一小節(jié)我嘗試做了如下設計:
原文:周總理,我們的好總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們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微處理:
(總)周總理,我們的好總理,(一聲部)好總理,(二聲部)好總理——,
(總)你在哪里啊,(一聲部)你在哪里啊,(二聲部)你在哪里啊——,(總)你在哪里?(一聲部)你在哪里?(二聲部)你在哪里?
(總)你可知道,我們想念你,(一聲部)我們想念你,(二聲部)想念你——
(總)——你的人民想念你!
對最后一小節(jié)我嘗試做了如下設計:
原文:你永遠居住在太陽升起的地方,你永遠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微處理:
(總)你永遠居住在太陽升起的地方,(一聲部)居住在太陽升起的地方,(二聲部)太陽升起的地方。
(總)你永遠居住在人民心里。(一聲部)居住在人民心里。(二聲部)人民心里。
(總)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ㄒ宦暡浚┦朗来肽钅悖。ǘ暡浚┫肽钅?!
(一聲部)想念你啊,(二聲部)想念你,(總)想——念——你——
這樣設計主要是通過朗讀訓練,通過反復的表達方式產生回環(huán)往復、一嘆三詠的藝術效果,把全國人民對總理的無限熱愛和追思表現出來。
閱讀教學需要對話,朗讀是對話的體現,這種對話的境界靠教師去創(chuàng)設。培根說:物質是以它感性的詩意光輝向著整個人微笑。語言文字亦是如此,它應該是以詩意的光輝向著學生微笑,來感染影響學生。語言文字本身是有表現力、生命力的,充滿了詩意。朗讀設計一定是在深入研讀教材基礎上,讓語言文字一個個站在紙上和你對話,和你交流。你就能創(chuàng)造出各種引學生入勝的朗讀設計,享受到人文的快樂。
淺陋拙見,與同行們商榷。
注:此論文為省級重點課題《農村初中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策略》的成果論文。課題編號:130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