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倩茹
威廉莫里斯說:“設計是為民眾服務的而非服務于少數(shù)人的活動?!痹O計影響普通人的審美。你的畢業(yè)設計題目是“市井小調兒”體現(xiàn)了一種大眾文化,你的服裝作品中你認為哪些優(yōu)秀的點能夠對普通百姓著裝品味進行影響?
我的畢業(yè)作品基于對中國普通民眾生活的觀察和體會,除了威廉莫里斯的“設計為民眾服務”,更多是對于學院“設計為人民服務”這一價值觀的認同。作品的穿著方式、顏色、圖案和配飾,都源于對生活的提煉,在此基礎上,我對這些做了審美上的改造,讓這些普通的元素具有時尚的氣息,并進行現(xiàn)代性的轉化。在時裝的設計上,通過對市民生活方式的細致觀察,我將上衣半穿著、大衣反穿、背心外穿、毛褲秋褲套穿甚至毛料襪子與拖鞋穿等獨特的市民穿著方式提取出來,把原本粗燥的無意識穿著方式,通過設計的手段,轉化為時裝設計語言。因此,在這幾個方面都有影響普通民眾著裝品味的基礎。
俗話說一個人的著裝是他的第二生命力。你的服裝設計是如何選擇色彩,調性和風格來貼合“市井”這個主題的?
我的畢業(yè)設計立足于對上世紀80年代平民生活的研究,主色選擇普藍色和粉紫色。
普藍色是著工裝、中山裝等平民百姓所經(jīng)常接觸到的顏色,也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百姓服裝的主色。
粉紫色,選取了“塑料時代”一種飽和度較低的粉紫色。在服裝的廓形上,大部分為落肩、放松量較大,并且以平面裁剪為主,滿足了市民階層對舒適、易穿著、易勞作的需求。在面料上選擇80年代紅極一時的“的確良”面料做襯衣面料以及滌棉、棉絮衍縫成棉大衣、棉褲、裙等?!笆芯敝黝},是作品由內而外帶有的屬性。
你在沒畢業(yè)的時候看畢業(yè)生和作為一個畢業(yè)生時的狀態(tài)和態(tài)度有什么不一樣?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為畢業(yè)生,能夠以過來人的視角來回顧畢業(yè)的歷程,少了之前的片面,多了些宏觀的感受。除了看到大家作品背后艱辛的付出和不懈努力,更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中帶有的作者的藝術智慧。現(xiàn)在,我更多的思考我們的畢業(yè)作品在未來的出路,以及它們在我們整個人生中的位置。
你對未來五年的發(fā)展有預期嗎?也可以談談在美院這四年的生活給你帶來的改變與成長。
畢業(yè)之后,我會去英國讀研究生,不過,我選擇的是與時裝相關的商科專業(yè)。希望通過對市場的學習,更深入的了解時裝和時尚產(chǎn)品在整個市場中的屬性,拓寬它們的銷售渠道。當然,這些都基于我在美院本科階段的積累。這四年,很榮幸有呂越這樣好的導師引領我們,更可貴的是有一群要好的朋友,一起學習,一起為時裝設計努力。美院的學習,是開放式的,讓我慢慢意識到,
時裝并不一定要擺在美術館、放到畫冊里才是成功的,在街上有很時髦的女孩子穿著自己的時裝,這種成就感是我會感到異常興奮的。
我也逐漸形成了尊重受眾群體、尊重生活的價值觀。我希望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向生活學習,向市場學習,主動的了解自己的消費者,明白他們的需求,適應市場。之后的路,或許帶著新的對市場的理解重新做時裝,也或者利用研究生學習到的營銷手段為中國設計做點什么,總之一切還未知,雖然這個路看起來前方有點看不太清楚,然而我覺得這并不是一次轉折,而是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