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烏丸”與《蒙古秘史》“兀洼”關(guān)系之研究

      2015-11-12 16:55:29吉日嘎拉香蓮

      吉日嘎拉 香蓮

      摘 要:烏丸,為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亦稱“古丸”、“烏延”。它從3世紀開始在歷史文獻記載中消失,如果融合到其他民族,肯定需要一段漫長歷史的同化過程,并以另一種民族或部落的形式出現(xiàn)。本文根據(jù)《蒙古秘史》記載的“兀洼”,結(jié)合相關(guān)文獻,推測13世紀的“兀洼思(蔑兒乞惕)”,有可能是“兀洼(烏丸)”和“蔑兒乞惕”融合,是烏丸在歷史上與其他部落的融合。

      關(guān)鍵詞:游牧文化;烏丸;兀洼;蒙古秘史

      中圖分類號:K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10-0017-02

      學(xué)界對于烏丸族稱的解釋及起源、民族習(xí)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多,烏桓族原為東胡部落聯(lián)盟中—支,其族屬和語言系屬未有定論。公元前3世紀末,匈奴破東胡后,遷至烏丸山(又曰烏桓山),遂為族號。公元前119年(西漢武帝元狩四年),漢軍將匈奴逐出漠南,烏丸又臣屬漢朝,南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駐牧。公元49年(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烏丸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遼東、漁陽及朔方等沿邊10郡,即今遼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內(nèi)蒙古河套一帶。烏丸在兩漢時受護烏桓校尉管轄,分成若干部落,各自為政,一直沒形成統(tǒng)一的部落聯(lián)盟。漢時譯名烏桓,三國稱為烏丸。以后一直延續(xù)到北朝時期,仍有記載。遼金時期也偶有烏丸遺族的相關(guān)記錄。本文根據(jù)《魏書·官氏志》所附的姓氏關(guān)于“烏丸氏改桓氏”的記載,以及《蒙古秘史》《蒙古秘史》記載的“兀洼思”(部落名),用語言學(xué)的音譯規(guī)則,結(jié)合“兀洼”和“烏丸”的古代居住位置和歷史活動時間,探求“兀洼思(蔑兒乞惕)”與“烏丸”聯(lián)系。

      一、從語言學(xué)分析“烏丸”與“兀洼”的關(guān)系

      “烏丸”是中國北方一個非?;钴S的民族,古籍中多有記載?!稘h書音義》曰:“烏丸,或云鮮卑?!薄妒酚浰麟[》曰:“服虔云:東胡,烏丸之先,后為鮮卑。在匈奴東,故曰東胡?!蓖跎颉段簳芬喾Q:“烏丸者,東胡也?!薄稘h書·地理志》載:“上谷至遼東,地廣民希,數(shù)被胡寇,俗與趙、代相類,有魚鹽棗栗之饒。北隙烏丸、夫余,東賈真番之利。”公元207年以后,“烏丸”在歷史文獻上基本消失。其名稱從歷史文獻中消失不等于其民族也消失于人間。中原歷史學(xué)家不可能把所有北族名稱都記載下來,對一些北族慢慢的被融合同化的過程文獻常常將其“忽略”。歷史上北方民族名稱因為不同的音譯原因,不同時代不同的歷史家記載的有所不同,再加上一些北方民族(或部落)在歷史舞臺上不活躍(有的人數(shù)較少),這樣在文獻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就對少,因此很難斷定讀音相近的一些北族是否為同一個民族。一些人數(shù)較少或勢力較弱的北方民族被其他民族融入到一起,自身就“消失”了。那烏丸究竟屬于上面的哪一類呢!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丸時,“首虜20余萬人”。至公元221年,曹魏轄下的烏丸人口約有30萬以上?!度龂尽跬鑲鳌酚涊d:“漢末,遼西烏丸大人丘力居,眾五千余落,上谷烏丸大人難樓,眾九千余落,各稱王。而遼東屬國烏丸大人蘇仆延,眾千余落,自稱峭王;右北平烏丸大人烏延,眾八百余落,自稱汗魯王。皆有計策勇健。”①北方地區(qū)人口本來少,20萬可以說烏丸是一個人口非常多的部族,不會被其他民族很快融合(目前學(xué)術(shù)界對于烏丸的消失有融入到鮮卑和漢族兩種說法)。此后,他們就從漢文歷史文獻中消失。

      《蒙古秘史》是一部記載包括蒙古族在內(nèi)的很多民族或部落的歷史文獻。又據(jù)拉施特《史集》記載,蔑兒乞惕部有四個分支:即兀合思、木丹、禿答黑鄰和只溫。②這四個分支是部落內(nèi)的四大氏族,按習(xí)慣稱為四姓蔑兒乞惕,但《蒙古秘史》卻只稱蔑兒乞惕,全書從未說過其他三姓。只是提到:“這些來侵襲的軍人是三姓蔑兒乞惕部人。那是兀都亦惕氏蔑兒乞惕人脫黑脫阿,兀洼思蔑兒乞惕人歹亦兒兀孫,合阿惕氏蔑兒乞惕人合阿臺答兒麻刺。他們?nèi)战Y(jié)合來,報復(fù)以前搶奪赤都列的妻子訶額侖兀真的仇恨?!雹圻@里列舉的“‘兀合思就是‘兀洼思”。④“兀合思”(兀洼思)的“思”表示“兀合”(兀洼)的復(fù)數(shù)?,F(xiàn)代蒙古語的“hun(‘人之單數(shù))”的復(fù)數(shù)是“huns(‘人之復(fù)數(shù))”?!盀趸浮焙汀盀跬琛笔且粋€名詞,“兀合”與“兀洼”也是一個名詞?!妒酚洝の宓郾炯o第一》記載:“東至于海,登丸山……:丸音桓。括地志云:“丸山即丹山,在青州臨朐縣界硃虛故縣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蓖枰艏w。從“桓”=“丸”,“合”=“洼”的音譯特點判斷,它們完全符合同一個名詞的不同音譯規(guī)律。這樣“烏桓”和“烏丸”的復(fù)數(shù)是“whas”和“was”,也就是“兀合思”和“兀洼思”。當然“兀洼”的單數(shù)是“wu wan”(烏桓或兀丸)?!跺居钣洝罚骸巴晁跒趼搴驀?,其睡東北流,合于難水?!薄斗杏洝吩疲骸巴晁礊趸杆且病2闉趸副緭?jù)今西遼河兩岸歸喇里河西南地方。歸喇里河出其境內(nèi),故稱烏桓水,又稱完水?!雹荨稘h語音韻學(xué)》,切韻指掌圖雙聲疊韻例說明:“‘和會二字為切;同歸一母,只是‘會字?!雹抟簿驼f“和會”=“會”,“烏桓”(烏丸)=“完”。宋人沈括謂古語已有二聲合一字者,例如“‘大祭正切‘帝,‘不律謂之筆,‘不律正切‘筆字”。⑦據(jù)以上史料和對音韻學(xué)的角度分析,“烏桓”(烏丸)應(yīng)該是“完”。在《蒙古秘史》不同語句中有六處出現(xiàn)了有關(guān)“兀洼”的記載,其中,以“兀洼”的形式出現(xiàn)一次,以“兀洼思”的形式出現(xiàn)五次,它們的音譯形式及解釋:(1)兀都亦惕蔑兒乞敦脫黑脫阿兀洼思蔑兒乞郭荅亦兒兀孫。⑧(2)兀都亦惕、兀洼思蔑兒乞的兀魯惕客周,兀真孛兒帖顏阿不剌牙。⑨(3)帖列克連古兒格兀魯額惕脫黑脫兀洼思蔑兒乞敦歹亦兒兀孫豁牙兒含禿惕抽,薛涼格忽魯兀巴兒忽真斡欒啜延別耶昔顏都塔安不魯兀惕出為。⑩(4)禿侖兀里荅兀都亦惕蔑兒乞敦脫黑脫阿別乞,兀洼思蔑兒乞敦歹亦兒兀孫,合阿荅荅兒馬剌額迭忽兒班蔑兒乞惕忽兒札兀惕哈闌。11(5)札木合兀洼思蔑兒乞敦歹亦兒兀速泥阿兒必剌周阿不黑三阿勒壇不薛帖木真安荅荅不薛列兀勒罷。12(6)捏兀歹察合安兀洼亦列罷古。13這六個“兀洼”當中,以“兀洼思蔑兒乞”的形式出現(xiàn)五次,表示部落名。值得注意的是,“察合安”(‘白之意)+“兀洼”,很接近與北族名稱“白+韃靼”。遺憾的是,這里未能有進一步的詳細解釋“兀洼”、“烏丸”及“烏丸山”、“白兀洼”,在突厥語里表達什么意思。蔑兒乞惕部始見于6世紀拜占庭史家的記述,遼、金之際開始壯大,其首領(lǐng)忽魯八曾參與北阻卜(克烈部)磨古斯的反遼戰(zhàn)爭。12世紀下半葉,駐牧于今鄂爾渾河、色楞格河流域下游一帶,是當時漠北強部之一。共有四支:兀洼思、麥古丹、脫脫憐、察渾。蔑兒乞惕部是成吉思汗部的世仇,經(jīng)常互相攻擊。蔑兒乞惕部人曾侵襲鐵木真營帳,并一度搶走他的妻子孛兒帖旭真。1205年,成吉思汗發(fā)兵追捕,殺死了脫黑脫阿(蔑兒乞首領(lǐng)),蔑兒乞惕部人和乃蠻人向西南方向逃生。

      二、從歷史學(xué)考察“烏丸”(烏桓)和“兀洼”(兀合)的關(guān)系

      根據(jù)上面的分析,“烏丸”(烏桓)和“兀洼”(兀合)是同名的不同音譯,但古籍中的北族名號與民族語言對譯分析在嚴謹?shù)膶W(xué)術(shù)研究上恐怕很難站住腳。下面分析它們在歷史上的關(guān)系。烏丸從公元207年之后消失于文獻的記載,“兀洼思”蔑兒乞惕人在《蒙古秘史》記載的時間大概是12世紀,相差千年的兩個讀音相近的名詞,說成是一個,恐怕在學(xué)界很難立足。蔑兒乞惕人在其他民族文獻中記載更早一些,六世紀時,拜占庭史家記錄中國邊境有一個木乞里 ,柔然汗國消滅亡后,大批柔然人逃亡至此部。木乞里就是蔑兒乞,蒙古的五大兀魯思之一,活動的地方是鄂爾渾河流域與色楞格河(北鄰吉利吉斯、禿馬惕等部,南接克烈部,東連乃蠻部,西抵蒙古部)),又名滅里吉,在遼朝被稱梅里急、密兒紀。這樣公元3世紀和公元6世紀記載的烏丸和蔑兒乞,居住地區(qū)相近,存在的時間相差不遠,有可能“烏丸”和“蔑兒乞”互相融合形成了“兀洼”(烏丸)蔑兒乞惕。

      《魏書·官氏志》記昭成帝拓跋什翼鍵時:“其諸方雜人來附者,總謂之‘烏丸?!薄爸T方雜人來附者”排除不了各部落相互融合的可能。蔑兒乞由多個姓氏(三姓蔑兒乞等)的蔑兒乞人組成,就像烏丸人有多個姓氏一樣,是“烏丸”人跟其他民族或部落(例如蔑兒乞)融合成為“烏丸(兀洼)思蔑兒乞”。

      中國北族名稱在不同時代、不同歷史學(xué)家中有時候出現(xiàn)不同的寫法,所以參考其他(例如《蒙古秘史》)文獻資料,查找讀音上相近的音譯詞來追溯他們歷史文化淵源是很必要的。北族一些專用名詞在中國漢文古籍中有多種音譯形式,利用可靠的歷史文獻,推斷它們的真正含義,是學(xué)術(shù)研究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從古籍中記載的北族名號的音譯規(guī)則和歷史時間及地理位置,初步分析了烏丸融入到其他部落和延續(xù)發(fā)展的歷史可能性。當然,這只是個人的推測。

      注 釋:

      ①陳壽.三國志[M].中華書局,1959.11.

      ②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冊)[M].商務(wù)印書館,1983.186.

      ③策·達木丁蘇隆.蒙占秘史[M].中華書局,1957.

      ④“蔑兒乞惕部在遼、元時期的歷史活動,蘇北?!?晗仆師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01,(2):98.

      ⑤曹廷杰.東三省興地圖說[J].嫩江陀喇河喀魯倫河黑龍江考.臨潢府考、長春州牧,1887.

      ⑥⑦王力.漢語音韻學(xué)[M].中華書局,1956.135,114.

      ⑧⑨⑩111213巴雅爾.蒙古秘史[M].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237—238,269,301,307,337,353.

      (責(zé)任編輯 孫國軍)

      巴南区| 沁水县| 云林县| 郸城县| 富裕县| 乌苏市| 恩施市| 青田县| 乌拉特前旗| 黄骅市| 紫金县| 象山县| 宜章县| 翼城县| 新野县| 高邑县| 隆回县| 三原县| 延安市| 泰来县| 湘潭市| 巴里| 延吉市| 临江市| 红安县| 开封市| 兴安县| 景泰县| 贵德县| 徐州市| 融水| 济南市| 厦门市| 霍州市| 宣恩县| 正镶白旗| 柏乡县| 宣威市| 沅陵县| 宁陕县|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