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魯迅“晚唐小品論”芻議

      2015-11-14 11:36:33李秀敏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8期
      關鍵詞:小品文小品魯迅

      李秀敏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魯迅“晚唐小品論”芻議

      李秀敏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陜西西安710119)

      小品在晚唐形成了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取得了較高的文學成就。對此,魯迅從自身所處社會背景出發(fā)加以評論,高度褒揚晚唐諷刺小品的社會價值與現(xiàn)實批判精神,并最早確立“晚唐小品”這一概念。魯迅有關晚唐小品的評論,因其準確地揭示了晚唐小品的主流面目和特征,具有歷史合理性,一向被研究者們奉為圭臬——提及晚唐小品,大多數(shù)學者們往往將之等同于晚唐諷刺小品。但從晚唐小品創(chuàng)作實際來看,魯迅這一評論卻并不全面,其缺欠在于過分強調晚唐小品的批判性,而忽略了晚唐小品的審美性,過分夸大晚唐小品作家的憤激心態(tài)而忽視他們清閑遣興、享受人生的生活態(tài)度與自娛心態(tài)。造成此種缺欠的原因,既與晚唐及魯迅所處時代背景的相似性有關,亦與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小品文論爭密切相關。

      魯迅;晚唐小品;諷刺;閑適

      小品在晚唐形成了一個創(chuàng)作高峰,涌現(xiàn)出眾多小品作家,他們大多以自身生存狀態(tài)為契機,將自己對歷史、社會、人生、時代、政治制度的感悟與思索融注其中,或發(fā)出吶喊,或發(fā)出呻吟,或以笑罵來抨擊時弊暴露黑暗,創(chuàng)制出大量諷刺之作,使諷刺小品成為此期小品創(chuàng)作的主流,為晚唐文學增添了一抹異彩。對此魯迅曾評論道:“晚唐詩風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輝。但羅隱的《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皮日休和陸龜蒙自以為是隱士,別人也稱之為隱士,而看他們在《皮子文藪》和《笠澤叢書》中的小品文,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潭里的光彩和鋒芒?!濒斞傅倪@一評論,因其準確地揭示了晚唐小品的主流面目和特征,具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一向被研究者們奉為圭臬——提及晚唐小品,大多數(shù)學者們往往將之等同于晚唐諷刺小品。但從晚唐小品創(chuàng)作實際來看,魯迅這一評論卻并不全面,其缺欠在于過分強調晚唐小品的批判性,而忽略了晚唐小品的審美性,過分夸大晚唐小品作家的憤激心態(tài)而忽視他們清閑遣興、享受人生的生活態(tài)度與自娛心態(tài)。不過,魯迅此論,不僅是他深刻洞悉晚唐小品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結果,而且顯然與現(xiàn)代小品文論爭密切相關。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魯迅、林語堂為代表的文人學者從小品的情感基調、小品情感的表達方式、小品與時代背景社會現(xiàn)實的關系出發(fā),圍繞以閑適小品為創(chuàng)作主流的晚明小品展開論爭。林語堂指出:“文主心境,正是小品文本來面目,袁中郎之曠達自喜,蕭散自在,也正是小品文之本色”,甚至一再申稱“無論題目是多么嚴重,牽涉到祖國的慘變和動亂,或文明在瘋狂政治思想的洪流中的毀滅,使人類失掉了自由、尊嚴,和甚至于幸福的目標,或甚至于牽涉到真理和正義的重要問題,這種觀念依然是可以用一種不經(jīng)意的、悠閑的、親切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來”。對此魯迅則從自身所處社會背景出發(fā),進行強烈批判,高度褒揚諷刺小品的社會價值與現(xiàn)實批判精神。認定閑適小品與江河日下、國勢衰微的社會環(huán)境極不協(xié)調,因為面對千瘡百孔的窳敗濁世,有良知的作家不可能始終保持閑適的心境,運用漫談的筆調去寫作,而只會代之以憤慨和義正詞嚴的譏刺?!昂螞r風沙撲面,狼虎成群的時候,誰還有這許多閑工夫,來賞玩琥珀扇墜,翡翠戒指呢。他們即使要悅目,所要的也是聳立于風沙中的大建筑,要堅固而偉大,不必怎樣精;即使要滿意,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槍,要鋒利而切實,用不著什么雅。”“而小品文的生存,也只仗著掙扎和戰(zhàn)斗的。晉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髂┑男∑冯m然比較的頹放,卻并非全是吟風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諷刺,有攻擊,有破壞……”魯迅的言論一出,立刻便擁有眾多同盟軍,他們對林語堂之論極力抨擊,一致認為林語堂所倡導的閑適小品和閑適筆調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有些不合時宜應自處邊緣。魯迅與林語堂此番爭論,無非是他們文學思想之分歧在小品文的本質特征問題上的投射。林語堂因更為重視文學的審美功能與藝術性,堅持認為閑適是小品文的本質特征,小品文創(chuàng)作僅是作者個性情趣與主觀情感的自我自由彰顯,絕非滿足某種社會教化與現(xiàn)實批判功能。而魯迅則更側重文學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批判精神,極力堅持發(fā)揮小品文的社會功用,凸顯其批判性與戰(zhàn)斗性。在論爭中,魯迅為突出強調小品的戰(zhàn)斗性,還援引以諷刺小品為創(chuàng)作主流的晚唐小品作為例證,并最早確立“晚唐小品”這一概念,給予晚唐小品如上評論。

      魯迅與林語堂的這些言論雖然均是圍繞小品核心問題而展開,但無疑暴露出當時的知識界對小品認識的片面性與局限性。小品作為文學的一種,其對社會現(xiàn)實能動反映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及所彰顯的風格,應是豐富多樣的,既不能簡單地以優(yōu)劣論之,也不能視作唯一的一種手法或孤立的一種風格。不過由于魯迅的“晚唐小品論”較為準確地揭示了晚唐小品的主流面目和特征,具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因而長期以來為學界所公認,被研究者們奉為圭臬,研究者們也由此逐漸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晚唐沒有閑適小品創(chuàng)作,晚唐小品完全等同于晚唐諷刺小品。如郭預衡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云:“憤激不平本是唐末雜文小品的共同點。”袁行霈與羅宗強主編的《中國文學史》說:“在古文走向衰落的過程中,晚唐小品卻異軍突起,大放光彩,這是韓、柳雜說、寓言小品等文體在新形勢下的繼續(xù)和發(fā)展,也是晚唐日趨尖銳的各種社會矛盾的產(chǎn)物。”劉古卓在《一塌糊涂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淺談晚唐小品文》一文中也說:“晚唐小品文無情地揭露和抨擊了黑暗現(xiàn)實,具有政論性與文學性緊密結合的表現(xiàn)特征。晚唐小品文不僅在批判現(xiàn)實的深刻性上為唐代散文增添了思想光彩,而且還豐富和發(fā)展了我國古代散文的諷刺藝術?!?/p>

      從晚唐小品的整體情況看,確如魯迅所論,憤激與抗爭是其情感基調,以尖銳犀利彰顯批判鋒芒的諷刺小品為其創(chuàng)作主流。筆者依據(jù)《全唐文》《全唐文補編》《全唐文補遺》及晚唐作家的文集加以粗略統(tǒng)計,現(xiàn)存晚唐小品共為四百二十余篇,其中晚唐諷刺小品篇數(shù)為三百六十余篇,占晚唐小品總量的百分之八十五。這些諷刺作品針砭時弊、諷喻現(xiàn)實,甚至跨越了迂腐的儒家君臣之道的樊籬,毫不畏懼地將譏刺與批評的矛頭直指君王,彰顯與前代相異的批判力度。如皮日休《原謗》的中心與主題在于肯定民眾對“不為堯舜之行”的君主的指斥、反抗乃至將其消滅的合理性,“有不為堯、舜之行者,則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為甚矣”。這是一種對君主政權極為大膽的反叛之語。其思想是與孟子所說“誅一夫紂矣”的思想相一致,而表達得尤為尖銳深刻。在《讀司馬法》里,皮日休用古今比對的方法,強烈抨擊君主不惜以民命為代價,奪取權位的罪惡。而在《六箴》序中,皮日休甚至發(fā)出憤怒的反問:“帝身且不德,能帝天下乎?能主家國乎?”大膽地表明,不施仁德的君主喪失天下,乃是咎由自取。陸龜蒙在《祀灶解》中以天帝喻人帝,借灶鬼比官吏,曰:“帝至尊嚴,鬼至幽仄,果能欺而告知不忠也,聽而受之是不明也。下不忠,上不明,又果何以為天帝乎!”以憤激之言指斥君主的昏聵不明。孫樵在《迎春奏》中以政令休明則寒暑正常運行,政令淫昏則災祥屢臻,似乎在陳說天人感應之理,實際卻為引出文章主旨之句:“陛下左右皆春,天下兵悴者眾矣,陛下肘腋皆熱,中國病凍者眾也。豈陛下用心有頗也”,批判的矛頭直指君王,言簡意深,諷意深刻。這些具有強烈現(xiàn)實批判性的諷刺小品固然因其閃光的思想、鮮明的藝術特色在古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事實上,諷刺小品并非晚唐小品的全部,晚唐小品除感時諷世、指斥時弊的諷刺小品外,尚有另一副“面孔”,即晚唐閑適小品。與晚唐諷刺小品相比,晚唐閑適小品現(xiàn)存大略為六十余篇,約占晚唐小品總量的百分之十五,雖然數(shù)量遠不如前者之多,但與諷刺小品一樣,具有重要的思想藝術價值,值得我們深入加以探討。

      總體上看,在晚唐閑適小品中,既有晚唐小品作家清閑自娛時展現(xiàn)自身閑情之作,亦有晚唐小品作家于閑適生活中闡發(fā)對生活真諦、人生意義的理性思考之作。應該說,晚唐閑適小品作為文人心態(tài)的一種折射,首先是晚唐小品作家試圖安頓焦灼、失望的心靈,尋求緩解、擺脫自身悲劇,對朽敗末世無言抗爭的一種有效途徑。由于晚唐小品作家處于充滿無力感的衰亂時局間,因而他們在內(nèi)心的憤激情懷中,又添加些許無奈。為消解心中的痛苦與悲傷,麻痹自我,他們大多沉溺于個人的小天地中,興趣由現(xiàn)實轉向歷史,由外界轉向心靈世界,由廣闊的社會生活轉向江湖山林以至聲色宴飲,企圖在垂垂之世覓得一方凈土,以慰藉痛苦憂傷的心靈。同時,創(chuàng)作閑適小品也是文人本身所固有的一種清閑遣興、享受人生的生活態(tài)度的再現(xiàn),因為標榜高雅,追求日常生活趣味化與藝術化的文人自娛的慣常心理也時刻影響著晚唐小品作家,令他們不時將文人這一消閑遣興的心態(tài)展露一二。這兩種心理反映在小品寫作中,令晚唐小品展現(xiàn)出一份清新閑逸、平易自然的風格,顯示出與晚唐諷刺小品指斥時弊,犀利質直,寸鐵傷人的風格迥然不同的特征。

      從題材內(nèi)容上看,晚唐閑適小品多取材于瑣細的日常生活,以悠然輕松的筆調敘寫與抒情,從中可窺得晚唐文人豐富的心靈世界與審美情趣。主要分作兩類:一類是對日常生活趣味化的敘寫,如皮日休《添漁具詩序》《酒中十詠序》《太湖詩序》,司空圖《障車文》等;一類是對日常閑適生活所做的理性思考,如陸龜蒙《江湖散人傳》《甫里先生傳》《四明山詩序》,王武陵的《宿惠山寺詩序》,楊夔《小池記》等。

      晚唐小品作家即使身處沒落之世,也善于將自身的生命體驗、情感、意趣貫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尋繹趣味。他們常常能從瑣細生活中捕捉到他人難以體會的嫻雅與幽默,并將其形諸于筆墨。文人追求嫻雅的目的,意在不拘形跡,擺脫世俗束縛,獲得心靈自由。晚唐小品作家往往于日常垂釣、品茗、酣飲、山水游賞等中寄寓自身的閑適情懷,凸顯個性情趣。

      垂釣向被晚唐小品作家們視為怡情遣興之樂事。普通的操漁具行垂釣之術者,不過是以垂釣滿足口腹之欲而已,但文人垂釣于江邊河畔,氣定神閑,以舟楫為儔,卻別有一番安閑愜意,與他們對閑適情懷的追求不謀而合。皮日休就是這樣一位在垂釣中獲得心靈愉悅的晚唐小品作家。他在《添漁具詩序》中賦予垂釣以無限的閑適之趣:

      余昔之漁所,在上則為庵以守之,居峴下則占磯以待之。江漢間時候率多雨,唯以笞笠自庇。每伺魚必多俯,笞笠不能庇其上,由是織蓬以障之。上抱而下仰,字之曰“背蓬”。

      皮日休啜江風,沐海雨,不讓瑣事滋擾己心,閑散于江湖之間,陶然自得。每當江邊雨至,他為一得垂釣之樂,不得不以笞笠自庇,并且還需用篾片編織背篷以遮蔽身體,雖然如此忙亂不堪,但他卻樂此不疲,沉浸于這份忙亂中而怡然自樂。皮日休此篇將最為普通平常的垂釣之事與隱逸生涯和文人趣尚有機地結合起來,富有生活氣息。這是皮日休于家鄉(xiāng)襄陽隱居時的親身經(jīng)歷,真切可感。文字平淡自然,充滿情趣,閑適之情,溢于字里行間。

      酒一向是文人名士必不可少的密友,歷史上雖發(fā)生多次慘烈的酒禍,但晚唐小品作家仍唯酒是耽,或借此忘憂愁、澆塊壘,以展示自己狷介疏狂的個性,或視其為日常生活中雅趣、人生境界之寄寓,表現(xiàn)雅潔、閑逸的情懷。皮日休《酒中十詠序》中稱酒頌的功用,認為酒可以釋悲解愁,展現(xiàn)嫻雅清逸、恬退安逸的情懷。他自云:

      余飲至酣,徒以為融肌柔神,消沮迷喪。頹然無思,以天地大順為堤封;傲然不持,以洪荒至化為爵賞。抑無懷氏之民乎?葛天氏之民乎?

      率意酣飲無疑助其逍遙之興,令其輕盈飄逸,暫時體會到閑散、不受俗累的自由?!叭粲嗾?,于物無所斥,于性有所適,真全于酒者也”“余之于酒得其樂,人之于酒得其禍”。他的酣飲并非追求疏狂的享受,而表現(xiàn)出一種日常生活情趣,一種人生境界的追求,滲透高雅脫俗理念,使酒成為其生活中自我排遣、自得其樂的展示。

      茶以其質樸無華、清芬淡雅素與文人結緣,因此品茗亦被晚唐小品作家視為一種陶冶心性、體悟人生、抒發(fā)情感的風雅之事。皮日休的《茶中雜詠序》,不僅是一篇茶史小品,而且也借此展示出自己閑適高雅的生活追求。文章借稱引唐代陸羽之《茶經(jīng)》,以平易之筆,簡要敘述茶之源流、茶具、煮茶、飲茶、茶利諸端,并對自古以來愛茶之人僅于享用角度詠茶,卻無人吟詠茶事深感惋惜,明確提出茶“除痟而去癘,雖疾醫(yī)之不若也。其為利也,于人豈小哉”的實際功用:

      案《周禮》,酒正之職,辨四飲之物,其三曰“漿”。又漿人之職,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yī)、酏,入子酒府。鄭司農(nóng)云:“以水和酒也?!鄙w當時人,率以酒醴為飲。謂乎六漿,酒之醨者也,何得姬公制?……自周已降,及于國朝茶事,竟陵子陸寄疵言之詳矣。然寄疵以前,稱茗飲者必渾以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

      語淡情濃,語語及茶,自己的高雅情懷不言自現(xiàn)。

      晚唐小品作家不僅于小品中展示自身的嫻雅之情,而且也善于展示自身的機敏與風趣,使小品呈現(xiàn)出一份諧趣的韻味。司空圖祝頌豪門嫁娶的游戲筆墨之文——《障車文》,就寫得相當別致:

      兩家好合,千載輝光。兒郎偉,且仔細思量,內(nèi)外端相,事事相親,頭頭相當。某甲郎不夸才韻,小娘子何瑕調妝。甚福德也,甚康強也。二女則牙牙學語,五男則雁雁成行。自然繡畫,總解文章。叔手子已為卿相,敲門來盡是承郎。榮連九族更千箱,見卻你兒女婚嫁,特地顯慶高堂。

      此篇雖為敘寫唐代婚嫁習俗的應酬文字,但整篇不僅使用四六對句,以增文章形式美感,更講求用韻諧適,平仄相異、抑揚頓挫,使文章具有節(jié)奏之感。此外筆調戲謔活潑,嵌入口語、俗語,語帶夸張,簡筆寫出豪門一樁嫁娶,富有諧趣。

      除卻上述作品外,晚唐小品作家甚至還善于對日常閑適生活作理性思考,在事物的觀照中寄寓人生哲理,標榜自我的人生理想與高潔品格,引人遐思無限。如楊夔的《小池記》,就是借居處小池,引發(fā)自己關于生命存在狀態(tài)的深刻哲理思考,似乎信筆所之,娓娓而道,實則意在透視人生真諦,形象地訴說人生哲理,而對人生哲理的清醒體認,則借由虛擬問答得以闡發(fā)。客之語實為世俗之言,作者借弘農(nóng)子之口,對之辯駁詰問:

      嘻!水之利也眾矣!其害也亦深矣!故吾所以獨潔此沼,亦以鏡其心也。將欲撓之而愈明,揚之而不波,決之而不流,俾吾性終始對此而不渝,豈效夫潴其水,以豢鱗蓄介為巉僭之備?亦曰池而已矣。

      以池為喻,主客對答,用形象化的手法表明對小池的贊賞,亦是作者對自我人格的標榜,借此凸顯自己希冀尋求一方凈土,以安頓自我靈魂,保持內(nèi)心寧靜的人生態(tài)度。語言平易曉暢而又形象深刻,對現(xiàn)實人生的體悟引人尋繹,耐人咀嚼。王武陵的《宿惠山寺詩序》,全篇以清幽的筆調、白描的手法、駢偶的句式、素淡的詞語,寫出惠山寺怡人秋夜之景:涼風習習,白云飄拂,長松林立,山谷蜿蜒,夕陽沉沒,皓月東升,萬籟俱寂,可逍遙林間、偃息空谷,仰視云嶺、俯瞰寒影,“是時山林始秋,髙興在目,涼風白云,起于座隅。逍遙于松檜之下,偃息于盤谷之上,仰視云嶺,俯瞰寒影。夕陽西歸,皓月東出,群動皆息,視身如空”,至此清幽之境,世間的功名榮利之心,亦得以滌除。情由景生,作者借此抒發(fā)樂天知命,視富貴如浮云的襟懷:“丹列有遁世之志,遐景有塵外之心,予亦樂天知命,怡然契合,視富貴如浮云”,文字精練自如,于平淡敘寫中,滲透出自己對世間榮利的理性思考,而閑適之懷,高潔之品,則一覽無遺。

      陸龜蒙的《江湖散人傳》則是借助虛擬問對,通過敘寫日常生活中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與時代的關系,而對自我個性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與評價,借以標榜自我蕭散、傲兀的個性?!笆诙Y樂者,外之曰:‘此散人也',“散人不知恥,乃從而稱之”,作者逍遙自在,不受約束,卻不見容于禮法家們,被其稱作“散人”。“散人”一語,先秦早已有之,本指庸庸碌碌,于事無補之流。不過作者面對他人給予的“散人”這一蔑稱,不僅不以為意,反以為號,一種特立獨行、不以世俗毀譽為念的人生態(tài)度就此得以彰顯。而對世俗不解的疑問,更以天地水土設譬為喻,巧妙作答,“水之散,為雨為露為霜雪,水之局,為潴為洳為潢污。土之散,封之可崇,穴之可深。生可以藝,死可以入。土之局,塤不可以為壺,甓不可以為盂”,只有不囿于常規(guī),隨意不拘,方能任運自然,獲取人生真正的瀟灑自由?!巴巳舨簧?,守名之筌;進若不散,執(zhí)時之權。筌可守耶?權可執(zhí)耶”?世人多守名執(zhí)權,但他們所汲汲追求的聲名權位,卻不過是無常之物而已,故要隨順自然的變化而行事。此番回答又再次明言自己追求隨遇而安、與天地精神往來,自然蕭散的人生態(tài)度與理想。在《甫里先生傳》中,陸龜蒙為進一步說明自己作為一介隱士不同流俗的人生理想與人格,而將一些隱居的閑適生活事實也寫入其中。此篇截取自身現(xiàn)實人生狀態(tài)的一個橫斷面,分別從治學、寫作、讀書、社交諸方面加以展現(xiàn)。這是一種靜態(tài)的排列,構成文中主要的事實,它們之間雖外似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卻借以反襯自己豐富的精神生活和高雅的情趣。身處晚唐沒落時代,濟世理想的破碎、社會價值的失落,迫使陸龜蒙無奈地選擇隱居,隱居之后的他常以小舟放懷、輕棹尋樂之超逸之舉,使心靈獲得暫時慰藉?!盎蚝畹弥?,體性無事時,乘小舟,設篷席,赍一束書、茶灶、筆床、釣具、棹船郎而已。所詣小不會意,徑還不留。雖水禽決起,山鹿駭去之不若。人謂之江湖散人?!陛p靈的筆致,寫出了陸龜蒙以山水作為安頓心靈之所的自得之緒,寫實與寫意高度融合。陸龜蒙在文章最后總括自己的人生,對己身性格特征作以客觀評價,所謂“性狷急,遇事發(fā)作,輒不含忍,尋復悔之,屢改不能矣”。此種自我省察絕非自我的徹底否定,只不過是從側面肯定自己不入流俗的個性而已,將之孤傲的性格、迥于世俗的趣尚,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晚唐小品作家所創(chuàng)作的上述作品,顯然與以抗爭與憤激為情感基調的諷刺小品迥然不同。然而因受魯迅“晚唐小品論”之影響,研究者們往往將晚唐小品等同于晚唐諷刺小品,而忽視了晚唐小品的“另一副面孔”,即此種平易自然的閑適小品。這也是由學者對小品的概念、文體特征與文體職能的不同認識所決定。

      “小品”一詞本是佛教用語,晉已有之?!妒勒f新語·文學》“殷中軍讀小品”句下劉孝標注云:“釋氏《辨空經(jīng)》有詳者焉,有略者焉,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北背呱F摩羅什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時亦將詳本二十七卷稱作“大品般若”,略本稱作“小品般若”。顯然,“小品”指佛經(jīng)的節(jié)本,以篇幅短小見長,與散文的小品概念無涉。至明代,“小品”的內(nèi)涵已脫離了佛經(jīng),專指篇幅短小的作品,如明代朱國禎的《涌潼小品》、陸元龍的《皇明十六家小品》、陳眉公的《晚香堂小品》等實際上已囊括了筆記、詩、詞、序、傳等各種文體;到了清代,甚至將賦、樂府、詔制等也統(tǒng)統(tǒng)歸入小品之列。這時的“小品”雖被用來指稱文學作品,但所指作品蕪雜,尚未能形成“小品”作為一種文體應有的特征。五四運動以后,倡導新文學者掀起創(chuàng)作小品文的熱潮,同時也針對小品的概念、文體特征、文體職能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如石葦認為:“小品文是文學上一種新的形式,從表面上看,小品文是一種數(shù)百字乃至千余字的短篇文字;從內(nèi)容上看,小品文乃是表現(xiàn)著純粹的個人風格和情調的特殊文體?!毕膩D尊認為:“從外形底長短上說,三百字乃至千字以內(nèi)的短文稱為小品?!L文與小品只是由外形而定,因此小品文底內(nèi)容性質,全然自由,可以敘事,可以議論,可以抒情,可以寫景,毫不受什么限制。小品文,我國古來早已有了。如《東坡小品》就很有名,普通的所謂‘隨筆',也可看作小品底一種。”魯迅則從社會政治的角度看待小品,將小品視為投槍與匕首,強調其抨擊時政的力度與社會批評的功能。這與西方蒙田等人對小品的界定判然有別,如蒙田就認定小品應是“不涉及公事或系統(tǒng)性的思想資料,而是以個性化的坦誠的態(tài)度面對他們的題材和作者,所以隨便的親密態(tài)度,關心日常生活的樣式和倫理,傾注個人的感情和經(jīng)驗”。林語堂受蒙田影響頗深,他認為小品應是“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無一不可入范圍矣。此種小品文,可以說理,可以抒情,可以描繪人物,可以評論時事,凡方寸中一種心境,一點佳意,一股牢騷,一把幽情,都可聽其由筆端流露出來”,因此他將小品文的筆調界定為閑適,其特征是“下筆隨意,不妨夾入遐想及常談瑣碎”,讀者于作品恬淡自然、風趣幽默的文字表述中,領略到小品的審美與愉悅功能。

      雖然魯迅、林語堂所強調的小品的概念、特征與文體職能迥然有別,但從二人的分歧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小品,作為散文的一種,雖然篇幅短小,卻率意而作,形式靈活,語言凝練,浸染作者性情,既可以秉筆直言,評騭時事,舒泄一己之悲憤;亦可以描摹山水,敘寫閑情,輕松閑適之調拂于筆端;內(nèi)容無所不包,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市井俗務,乃至個人瑣事,皆可涵容。因此,究其實質,閑適小品與諷刺小品是小品的兩個主要構成部分,單純地強調小品概念的某一層面,或者社會功能與審美愉悅功能的某一方面,均失之偏頗。今天我們評價發(fā)生于魯迅、林語堂二人之間的這場小品文論爭時,應對小品這一文體有更為客觀準確的評價,魯迅與林語堂二人對小品概念、特征及文體職能的界定,是既對立,又互補,構成對立統(tǒng)一的整體存在。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割裂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孤立地來談小品某一方面的職能,更不能簡單地評判魯迅或林語堂對小品概念、文體特征與文體職能的界定的正確與否。應該說,感時諷世、指斥時弊的諷刺小品確實是晚唐小品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魯迅這一評論也疏漏了晚唐小品主流之外的存在,過分強調晚唐小品的批判性,而忽略了晚唐小品的審美性,過分夸大晚唐小品作家的憤激心態(tài)而忽視他們清閑遣興、享受人生的生活態(tài)度與自娛心態(tài),因此他的“晚唐小品論”顯然有失偏頗。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對魯迅“晚唐小品論”給予補正,以期還晚唐小品這一文學客觀存在以真實。

      [責任編輯吳奕锜責任校對王桃]

      I206.6

      A

      1000-5072(2015)08-0078-07

      2014-08-06

      李秀敏(1975—),女,河北唐山人,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唐宋文學與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小品文小品魯迅
      命題小品——覆雨翻云
      《臨宋人小品》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轉瞬即逝的絕美——例談小品文《蟬》的微解讀策略
      (小品)《加班飯》
      (小品)《一年又一年》
      魯迅《自嘲》句
      魯迅看書
      小品文的精神
      小品文選刊(2015年1期)2015-08-15 00:46:32
      她曾經(jīng)來到魯迅身邊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南丹县| 砚山县| 淮安市| 进贤县| 平武县| 阿克陶县| 澄江县| 大荔县| 浪卡子县| 武威市| 文安县| 北宁市| 通辽市| 冀州市| 壤塘县| 蕉岭县| 广汉市| 贵定县| 象州县| 勃利县| 麻阳| 巴南区| 濮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浮梁县| 丰原市| 阳江市| 双辽市| 南木林县| 大悟县| 额济纳旗| 天柱县| 莲花县| 石门县| 定州市| 偃师市| 宝鸡市| 庐江县| 大方县| 鄂托克旗|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