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輝·
章學(xué)誠《文德》云:“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文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處,亦不可以遽論其文也?!闭率现摚芍^深得孟子“知人論世”之旨。無疑,作家家世及生平事跡對于其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研究具有重大價值。關(guān)于長篇文言小說《蟫史》作者屠紳的家世與生平事跡,自魯迅先生發(fā)覆以來,沈燮元先生、蕭相愷先生、王進駒先生、臺灣學(xué)者王瓊玲女士和業(yè)師許雋超先生均亦先后有所申論。然而由于材料的局限,使得屠紳家世的研究仍未取得重大突破。筆者不揣谫陋,在上述前輩與時賢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新見史料《屠氏澄江支續(xù)譜》,試圖對屠紳的家世生平和《蟫史》中甘鼎的人物原型等相關(guān)問題作進一步勾勒,以飧同好。
屠紳(1744—1801),字賢書,一字笏巖,江蘇江陰人,除撰有文言長篇小說《蟫史》外,尚有短篇小說集《六合內(nèi)外瑣言》及《鶚亭詩話》《鶚亭詩鈔》等。關(guān)于他的家譜《屠氏澄江支續(xù)譜》,現(xiàn)見載于屠氏匯通譜《屠氏族譜》內(nèi)。《屠氏族譜》分前后兩編,前編二十二卷,刊于道光七年(1827),續(xù)編三卷,刊于道光八年(1828),均由屠之申纂修。屠之申,字可如,號舒齋,湖北孝感人,嘉道時,累官至直隸布政使、護理直隸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
《屠氏族譜》前編除卷一載序、啟、凡例及科第仕宦錄外,卷二至卷二十二分載屠氏各支世圖及世系,包括洞庭支、浙江支、孝感支、蔡鎮(zhèn)支、毗陵支、葛橋支、蘭陵支、塢里支、秀水支、澄江支、贛邑支、甪里支、宜興支、肇塘支、平湖支、會稽支、皋埠支、鄞邑支、仁和支、武林支、暨陽支等21支。續(xù)編分上中下三編:上編為金鐸里、疁溪、安康、武六公、陰山五支;中編為屠氏蕭山支譜;下編為蟶浦、皋埠東屋支,共8支。前后兩編合起來共得全國各省屠氏29支。那彥成于道光八年(1829)為《屠氏族譜續(xù)編》撰《序》,有文云:“可如制府之纂宗譜也,采訪遍天下,閱五寒暑而二十二卷成,一時傳誦,嘆為盛舉。于是疏遠之族跋涉來告,又得洞庭及陜西吳越等八支,為之釐次世系,各弁以言,命曰‘續(xù)編’?!蹦菑┏?1763—1833),滿族章佳氏,字韶九,乾隆五十四年進士,官至直隸總督、內(nèi)閣大學(xué)士。
《屠氏族譜》前編卷一亦有屠之申本人于道光七年(1827)所撰《總序》,敘“屠氏通譜”纂修原委甚詳。其文略云:
昔蘇老泉有曰:“觀吾譜者,孝弟之心油然而生?!比粍t,族之有譜,非徒高門第、矜世胄也,將以辨親疏、別尊卑、明長幼,使人親親長長,以敦宗而睦族也。吾屠氏宗誼最篤,縱世分數(shù)十,地隔千里,一經(jīng)詢及派系,水源木本,類能數(shù)典不忘者,惟賴纂修支譜,代有其人耳。而同宗《通譜》自太史少泉公集厥大成之后,閱今八十余年,支庶日益繁,遷徙日益眾,匯修不日益亟乎?申自薦歷直藩,仰承先大夫遺志,續(xù)纂《孝感支譜》,業(yè)于道光二年蕆事。竊維通譜未成,即先志猶未竟也。直隸重畿輔,四方仕進出其途,郵寄訪查甚便,自應(yīng)及今修輯。爰制譜啟,遍告同宗,不匝月,而子垣宗賢以毗陵支至,同生宗賢以鄞邑支至,條園宗賢以會稽支至,啟瞻宗賢以暨陽支至,復(fù)得蘭陵甸華宗賢樂仕采訪,親歷江淮間,而洞庭、浙江諸支悉至,乃命弟侄輩分司校錄,余于公暇編纂而手訂之。
道光二年(1822),屠之申所續(xù)修的《屠氏孝感支譜》刊刻,恰值其亦以直隸布政使之職護理直隸總督,故欲效仿其先祖太史少泉公修同宗“通譜”之意,決意纂修全國“屠氏通譜”。太史少泉公,即屠洵,字少泉,湖北孝感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進士,翰林院編修。屠之申先是撰《屠氏宗譜啟》一文,遍示各省屠氏分支。其文云:
國朝以來,族祖少泉太史公繼先志,總匯各支修成全譜。孝思盛舉,闔族賴焉。惟全譜之成,又閱八十余年,宗支蕃衍,世次日增,及今續(xù)修稽考尚易。前杭州紹理公續(xù)纂《武林支譜》,之申不揣固陋,亦續(xù)修《孝感支譜》,于道光二年春仲剞劂竣事。竊維吾宗支派廣遠,擬以《續(xù)譜》呈正宗賢,則郵筒往返攜帶維艱。茲敢上遵簡肅公札知之意,謹疏短引,遍啟宗賢左右來,如有將本支續(xù)修付刻者,祈即印清本寄示,以便匯存。否則,就近支詳查確訪,勿濫勿遺,鈔錄一冊,寄至保定。之申必親自校編,陸續(xù)鋟板,依少泉公前譜之例,匯成總部,以慰敬宗收族之盛心于勿替也。道光二年四月。
由于直隸是畿輔之地,交通便利,加之屠之申又以直隸布政使護理總督街,屠氏各省分支自是愿意奔赴保定,前來聯(lián)宗。即便如此,“屠氏通譜”最后纂成,竟也歷時五載。江陰古稱澄江,屠紳家族的“澄江支譜”即是于此段時間內(nèi)由屠紳后人寄送至直隸保定,遂為屠之申一同編入《屠氏族譜》。
屠之申嘗撰《匯刊澄江支譜序》,有文云:“笏巖公系出澄江……今余方匯修總譜,適公猶子承楷輩克紹公緒,纂修《澄江支譜》見寄?!眲t《屠氏澄江支譜》纂修者屠承楷應(yīng)是屠紳侄輩。再,屠承楷亦撰有《屠氏澄江支譜序》,其文有云:“越數(shù)年,笏巖公赴都起復(fù),以修譜事命煥暨承楷稽考查辦。煥等承命之下,遂將近支詳查,確訪次第修錄。又越十?dāng)?shù)年始得支分派別,集成一冊。蕆事之日,會逢宗賢直隸布政使司布政使孝感之申公郵寄重修宗譜大啟,煥暨承楷捧讀之下,感宗賢敬宗收族之盛意,因不揣固陋,而識其巔末于冊云。道光五年桂月,應(yīng)璋公六世孫煥、承楷同敬序。”則知纂修《屠氏澄江支譜》除屠承楷外,還有屠煥,均是屠紳侄輩,二人纂修《屠氏澄江支譜》乃是奉屠紳之命纂修。屠承楷,屠紳之長兄屠縉之子;屠煥,屠紳從弟屠綸之子。
《屠氏澄江支譜》的纂修前后將近二十年,于道光五年(1825)纂成,恰值屠之申纂修通譜,遂寄至保定總督府,編入了《屠氏族譜》,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再,序中所謂屠紳的“赴都起復(fù)”,當(dāng)時指屠紳于嘉慶六年(1801)辛酉丁母憂后,赴京謀職。師范《鶚亭詩話序》云:“辛酉春夏間,予以選人赴吏部,屠先生適候補入都,飲酒賦詩,晨夕相往來?!睅煼?1751—1811),字端人,號荔扉,云南大理府趙州人,屠紳宦滇時所取鄉(xiāng)試亞元,著有《師荔菲先生詩集》等。
《屠氏澄江支續(xù)譜》所列屠紳先世,僅至其高祖屠應(yīng)璋,高祖以上世系皆不載。屠煥、屠承楷《澄江支譜序》云:
??ね朗献园倌旯珵樗问抑信d宰輔,扈蹕南遷,始立家焉。后光際公繼之,一豹公又繼之。至太乙公始遷洞庭,爾時自有宗譜,因丁明季,子姓分居,失據(jù)難考。國朝初高高祖應(yīng)璋公乃卜居郡之江邑西貫里,歷百余年,未立家廟。后至三世祖乾修公經(jīng)營擘畫,肇建宗祠。
《屠氏澄江支續(xù)譜》以屠應(yīng)璋為澄江屠氏入清后一世祖,而在清以前世系直至宋代的南遷始祖,僅列百年公、光繼公、一豹公和太乙公四世之名。而這四世皆見載于屠之申于道光二年續(xù)修的《屠氏孝感支譜》,也正是因此,屠之申見此《屠氏澄江支續(xù)譜》后,亦引為同宗。據(jù)《屠氏孝感支續(xù)譜》載,此四世行誼如下:
屠挺,字百年,宋代進士,欽宗時任右司諫,靖康之變后,奉元祐太后詔迎康王繼統(tǒng),遂徙江南,建炎三年,自建康扈蹕臨安紹興,官拜內(nèi)閣大學(xué)士。屠挺生一子屠光際,屠光際生二子,長子為屠一豹,其孫則為屠太乙。屠太乙,諱元亮,晉太史公諱余慶后裔,百年公四世孫,卜筑西洞庭之金鐸里,生子五,是為洞庭始祖。
按《屠氏孝感支續(xù)譜》,屠之申即為遷洞庭始祖太乙公屠元亮的二十世孫??梢?,屠之申與屠紳確屬同宗。
《屠氏澄江支續(xù)譜》載屠紳家世共歷八世,分為屠應(yīng)璋、屠應(yīng)球、屠應(yīng)麟、屠應(yīng)鳳、屠應(yīng)斟、屠森、屠撰七小支,屠紳隸屬屠應(yīng)璋支,則屠應(yīng)璋一支屠紳前后世系為:
一世:屠應(yīng)璋,屠紳高祖,字爾圭,配陶氏,生子三:文謙、文智、文訚,公妣合葬東團田。
二世:文謙,屠紳曾祖,字遜儒,配顧氏,生子二:乾修、泰修。公葬南湖西村,妣葬本村西頭灣西大楞。
三世:乾修,屠紳祖,字六吉,號靜軒,誥封奉直大夫,配顧氏,誥封宜人,生子一:芳。公葬祖塋西大楞,妣葬南湖西祖塋。泰修,屠紳叔祖,字六順,生子三:芝、蕃、英。公妣合葬南湖。
四世:屠芳,屠紳父,字覲侯,太學(xué)生,誥封奉直大夫,配梅氏,誥封宜人,生子二:縉、紳。公妣合葬西大楞。屠芝,泰修長子,字覲光,太學(xué)生,配張氏,生子一:綸。屠蕃,泰修次子,字覲宸,配葉氏,生子六:經(jīng)、紀(jì)、綱、紱、經(jīng)、緯。屠英,泰修三子,字覲揚,配俞氏,生子三:逢恩、德先、異三。
五世:縉,屠紳胞兄,屠芳長子,字端書,號牧堂,太學(xué)生, 封承德郎,配劉氏, 封安人,繼配陸氏。生子四:承楷、承榆、承栲、承樞。公妣合葬西大楞。屠紳,屠芳次子,字賢書,號笏巖,乾隆壬午舉人,癸未進士,歷任云南師宗、彌勒、羅次、恩安、廣通、惠澤等縣,升尋甸州知州,特旨補授廣東糧補監(jiān),掣通判,署惠州府碣石同知,誥授奉直大夫。配倪氏、陳氏,誥封宜人,生子四:矧構(gòu)、去害、以燕、琢成。公妣合葬西大楞。屠綸,屠芝子,字鳳詔,配許氏,生子二:煥、燦。
六世:屠矧構(gòu),屠紳長子,字杉拳,配費氏,生子三:啟焯、啟煌、啟煒。屠去害,屠紳次子,配戴氏,生子一:啟熾。屠以燕,屠紳三子。屠琢成,屠紳四子。屠承楷,屠縉長子,字伯則,配楊氏,生子三:啟昆、啟明、啟迪,啟明出繼承榆為嗣。煥,屠綸長子,字璿曜,配劉氏、楊氏,生子二:澍、灝。
七世:屠啟焯,矧構(gòu)長子,字長生,配汪氏。屠啟煌,屠矧構(gòu)次子,字廣生,配金氏,生子一:寶田。屠啟煒,屠矧構(gòu)三子,字 生。屠啟熾,屠去害子,配王氏。以燕、琢成無傳。
八世:屠寶田,屠啟煌子。
令人遺憾的是,因為《屠氏澄江支續(xù)譜》屬于《屠氏族譜》別支,故其未載人物生卒及詳細小傳、藝文著述及碑傳志銘等。雖是如此,屠紳的先祖世系及其子嗣已是十分清楚明白了。
屠紳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進士,時年二十歲。然而仕途坎坷,先是歸班銓選,居家十年。后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才得以候補知縣引見,欽點云南師宗縣知縣。十二年后,即乾隆四十九年(1784)才簽升云南曲靖府尋甸州知州?!肚宕賳T履歷檔案全編》記載屠紳宦跡若干條,云:
屠紳,江蘇常州府江陰縣人,年三十歲,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候選知縣引見,奉旨以知縣即用。
臣屠紳,江蘇常州府江陰縣人,年三十歲,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進士,候選知縣,敬繕履歷恭呈御覽。謹奏。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初一日。
臣屠紳,江蘇常州府江陰縣人,年三十歲。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進士,候選知縣。今輪班擬備,敬繕履歷恭呈御覽。謹奏。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
屠紳,江蘇常州府江陰縣進士,年四十四歲?,F(xiàn)任云南師宗縣知縣。乾隆四十九年六月,分推升云南曲靖府尋甸州知州缺,并帶運甲辰年三運二起京銅。今繳銅完竣帶領(lǐng)引見。
臣屠紳,江蘇常州府江陰縣進士,年四十四歲?,F(xiàn)任云南師宗縣知縣。乾隆四十五年大計卓異引見。奉旨著回任。四十九年六月分簽升云南曲靖府尋甸州知州缺。并委解甲辰年(乾隆四十九年)三運二起京銅。今繳銅事竣赴部引見。敬繕履歷恭呈御覽。謹奏。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綜上則知,屠紳雖然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簽升尋甸州知州,但事實上他并未即時到任。沈燮元先生《屠紳年譜》引《云南通志》卷一百二十一《秩官志》云:“尋甸州知州,屠紳,江陰人,進士,五十二年任?!庇忠拦狻秾さ橹葜尽肪硎恕段闹取ぶ荨吩?“屠紳,江蘇進士,五十四年九月任?!眲t屠紳尋甸州知州到任的時間有兩個:乾隆五十二年(1787)和乾隆五十四年(1789)。如果按后者計算,屠紳從任云南師宗縣始,至尋甸州直州,前后共達十六年。這十六年的宦跡,因缺乏史料,致使眾說紛紜。今觀《屠氏澄江支續(xù)譜·屠紳世系錄》,則詳悉原委。屠紳宦滇,歷署師宗、彌勒、羅次、恩安、廣通、惠澤等六縣知縣,后來屠紳升任尋甸州知州,共在知州任上六年,即從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六十年(1795)特旨補授廣東糧補監(jiān),簽掣廣州通判。嘉慶元年(1796)春京師奎文閣刊本《大清縉紳全書》廣東廣州府欄:
糧捕通判加一級屠紳,笏巖,江蘇江陰人,癸未進士。(乾隆)六十年六月授?!?/p>
再據(jù)《屠氏澄江支續(xù)譜》,屠紳任廣州糧捕通判時,又曾兼署惠州府碣石同知。
非常重要的是,屠紳任尋甸州知州期間,屠之申之父屠述濂亦宦滇南。屠之申《匯刊澄江支譜序》有文云:
澄江地屬毗陵,漢曰毗陵,晉曰暨陽,梁曰江陰,今仍之。同宗笏巖公系出澄江,昔任尋甸州牧?xí)r,先大夫亦宦滇南,序聯(lián)伯仲,至相契也。公嗣四人,長君矧構(gòu)與余年相若,亦序列雁行。爾時同羈宦轍,未及以支派本原詳加考核?!疗湫休叴涡颍匆韵却蠓蚺c笏巖公稱謂為推,先后世次,亦足信今而傳后。道光七年丁亥夏,直隸布政使太乙公二十世孫之申可如氏謹序。
屠紳與屠述濂既是同宗,又是僚友,同宦滇南,關(guān)系自是非同一般?!儿樛ぴ娫挕分性d屠述濂所撰《倉神傳》一文,其有文云:“余每詣郡,必舍于鶚亭?!冰樛つ藢さ橹葜菅盟?,屠紳與屠述濂常在此聚會。
屠述濂(?—1800),字蓮仙,號南洲,國子監(jiān)生?!锻朗献遄V·孝感支》“世系錄”云:“屠述濂,字南洲,號蓮仙,一字守素,乾隆乙未佐縣云南,由文山縣丞升騰越州,宣封緬甸,賞戴花翎,遷永昌府,調(diào)東川府,五轉(zhuǎn)至迤南道,欽加按察使銜,中間歷署祿豐、羅次兩縣,晉寧、鎮(zhèn)雄兩州,迤西、迤東兩道,云南按察使。因督兵剿辦緬寧猓黑,積勞染瘴,卒于軍中。恩恤八品蔭生,仕滇二十五年,政績甚多。詳載本傳及邑志。誥贈通奉大夫,滇省士民請入名宦。妣沈氏,誥贈夫人。生子一:之申。”再,《屠氏孝感支譜》亦載有屠之申撰《南洲公傳》,敘其生平事跡甚詳。從屠述濂治滇實績及所建軍功并宣封緬甸,由佐貳雜職累官至云南按察使,則其無疑為屠紳《蟫史》主人公甘鼎的人物創(chuàng)作原型。屠之申《南洲公傳》云:
公諱述濂,字蓮仙,號南洲,宋御史百年公裔太乙公十九世孫也。父可村公,乾隆己未進士,知直隸寧河長垣縣事,遷安徽安慶府通判,循績昭垂,載在志乘。子嗣二人,公其季也。少承彜訓(xùn),擅經(jīng)濟才。
乾隆乙未(1775)歲,以國子生筮仕云南,由縣丞洊升文山縣、騰越州、永昌府,調(diào)東川府,五轉(zhuǎn)而至迤南道。中間歷署祿豐、羅次兩縣,晉寧、鎮(zhèn)雄兩州,迤東、迤西兩道按察使兼驛傳。公宦績在滇者,若鹽、若銅、若驛務(wù)、若錢法、若倉儲、若籌邊、若軍旅,不畏難,不辭過,亦不居功,卒之獲上宜邀圣明眷顧之恩,獨厚公之由文山擢知騰越州也。
州南野人獷悍,遏緬甸國使不得內(nèi)附會,野人劫掠漢寨,公奉檄剿撫,軍聲大震。緬目孟幹叩鐵壁關(guān)求謁,公宣上威德,示以大義。幹稽首申言國主久愿歸欵,且修貢獻。公諾之,已而貢馴象土物,輸誠祝釐。奉旨錫公花翎,命往宣封,野人望旄節(jié)伏不敢動。馳至阿瓦,彼國坐擺,持經(jīng)敬收敕印,旋遣使隨公入朝。公蒙召對,恩賜有差。緬夷自用兵后十余年,抗不臣附,至是懼,備外藩禮,時乾隆辛亥八月也。
旋以功擢永昌守,攝迤西道篆。時制錢不行,私鑄充塞,乃設(shè)局改鑄,收買小錢,以一易三小錢,輳集私鑄一空。調(diào)東川守,舊缺銅銀額巨萬。公給本收課,預(yù)籌接濟,周履銅銀諸廠以察之。由是丁爐倍興,常額乃足。前署鎮(zhèn)雄時,知派夫運銅,屢以道遠而口糧不給為病,公均勞逸,請以鎮(zhèn)城上游五跕歸威寧,下游五跕歸鎮(zhèn)雄,大府入告,遂著為例。
丁巳夏,攝迤東道篆,值黔省南籠狆苗叛,奉檄率官兵土練五千拒之。駐平彝以一面當(dāng)賊。賊入滇,凡三路,一由黃泥河,一自江底,一自樓下河。公于黃泥河獲賊,諜釋之使為內(nèi)應(yīng),連戰(zhàn)皆捷,斬獲偽元師總兵數(shù)人,生擒賊目仙故、仙達無算。焚其糧械,余悉遁,往援黃草壩,賊出戰(zhàn),公并力御之,半日而圍解,城乃獲全。進攻樓下河,賊會土兵及黔兵夾擊之,搗穴擒渠,降眾數(shù)萬,計在路,千里有奇,接仗七十余次,不期月,凱旋。初公精法家,學(xué)折獄如神,不聞其知兵也,及獨建方略,莫不嘆異云。
值緬寧猓黑作亂,方任迤南道署按察使,制府富公奏授。公翼長為先鋒,進攻蠻茂,耕恒章外,皆克之。遂會制府兵攻南灑河及怕札怕木拱干丙別柏木壩下諸地,深入瘴鄉(xiāng),盡破險隘。賊竄山谷,協(xié)從者盡降。猓黑平,奏上加按察使銜。返次緬寧,議留守防御,瘴發(fā)患痢,卒于軍。上聞悼惜,再三諭賜祭葬,蔭爵一人,以侄之璜承襲。時嘉慶五年庚申四月也。
公宦滇三十年,大邑劇郡不以脂膏自潤,至于利民之事,毅然必為。雖遭譴負累,弗顧也。往守東川,小除夕,城中火四千余家。公按戶口遽發(fā)倉庫,人給米二斗,錢一千,俾得度歲。乃請捐廉俸償之,上官以為專,弗能責(zé)也。滇鹺政計口授鹽,奸胥因緣舞弊,人額常浮。又有派課法,凡十戶中有逋賦者,分責(zé)諸戶代納,民病甚。公請民煎民運官,即竃地征課。大府從公議奏,上著為定例。他如除文山秋糧之折色、禁永昌軍食之采買及清釐驛政、革里胥之包攬需索,皆因時因地權(quán)宜?;蠲裰笳?,滇省士民舉名宦焉。櫬歸自緬寧,所經(jīng)州郡,父老皆白衣冠,焚香泣送,道為之壅。辛酉八月,與沈淑人合葬孝感縣屬之黎家堰。道光二年壬午直隸布政使司布政使男之申敬撰。
關(guān)于小說《蟫史》的主人公甘鼎,其人物原型,學(xué)界一般認為是傅鼐。傅鼐(1758—1811),字重庵,順天宛平縣人,原籍浙江山陰,曾追隨??蛋??—1796)平定苗亂,立有軍功,由下層佐貳而至湖南按察使?!逗贤ㄖ尽っ轮尽吩?
傅鼐,山陰人。由府經(jīng)歷分發(fā)云南,軍功擢寧珥知縣。乾隆六十年,黔楚苗變,督師??蛋蚕昂宪姞I,計禽首逆吳半生,奏以同知直隸州知州用,賞戴花翎。嘉慶元年,補鳳凰廳同知,四年食知府俸,六年命總理邊務(wù),十年就升辰永沅靖道,十四年升湖南按察使,又二年卒于任。
初觀傅鼐仕宦經(jīng)歷,與《蟫史》主人公甘鼎大略相仿。故黃人《小說小話》云:“書中主人甘鼎,蓋指傅鼐?!濒斞赶壬嗾J為:“且假傅鼐捍苗之事為主干?!比欢聦嵅⒎侨绱?。嘉慶五年之前傅鼐的經(jīng)歷,與小說主人公甘鼎經(jīng)歷雖然有相合的地方,且與小說作者屠紳宦滇經(jīng)歷相合。但是,傅鼐在嘉慶六年以后的經(jīng)歷,屠紳如何在小說中未卜先知,不僅知其總理軍務(wù),且升任邊帥,豈不怪事?因為《蟫史》一書撰成于嘉慶五年,而屠紳病逝于嘉慶六年。小停道人《蟫史·序》落款題署:“時龍集上章涒灘余月既望,小停道人書于聽塵處?!薄褒埣险聸鉃┯嘣隆睘樘珰q紀(jì)年,即嘉慶庚申五年。
是故,筆者認為小說主人公甘鼎的人物原型表面上看有傅鼐的影子,而究其實,當(dāng)是按照屠述濂的人物經(jīng)歷加以綜合創(chuàng)造的。結(jié)合屠紳宦滇事跡以及與屠述濂交游之事,可得理由八條:
一曰:屠述濂宦滇時間近三十年,與屠紳同宦尋甸州及羅次等縣,且交游頗深,又屬同宗,其所著《倉神傳》即編入屠紳纂《鶚亭詩話》,故屠紳對其生平經(jīng)歷頗為熟悉。
二曰:屠述濂卒于嘉慶五年,其一生最主要生平業(yè)績,均發(fā)生在屠紳小說《蟫史》成書之前。
三曰:屠述濂宦績由下層佐貳雜職起,歷任知縣、知州、道臺,直至云南按察使,這與甘鼎的經(jīng)歷相似。
四曰:屠述濂治績“若鹽、若銅、若驛務(wù)、若錢法、若倉儲”皆十分得法,且以利民為主。這與甘鼎治績相符。
五曰:屠述濂平苗,時在嘉慶二年(1797)丁巳,力阻三路苗軍犯滇,一個月時間,有大小七十余戰(zhàn),不僅“斬獲偽元帥總兵數(shù)人”且生擒賊目“仙故、仙達”。甘鼎亦有類似功業(yè)。
六曰:乾隆五十六年(1791)辛亥八月,屠述濂剿撫州南野人,使中緬通好,深得乾隆賞識,并下旨令其宣諭。則《蟫史》甘鼎亦有跨國作戰(zhàn)經(jīng)歷,即平交阯之戰(zhàn)。
七曰:乾隆末,緬寧直隸廳猓黑亂起,屠述濂為時任云南巡撫的富綱(1737—1800)舉薦,接署云南按察使,前往平剿猓黑,因疾卒于軍中。而甘鼎平猓苗,戰(zhàn)無數(shù),楚滇遂平。
八曰:屠述濂為官清廉,多施仁政,深得民心。所謂“利民之事,毅然必為。雖遭譴負累,弗顧也”、“滇省士民舉為名宦”等。直隸總督那彥成評價道:“先德南洲先生在滇南以軍功歷官廉使,凡刑獄、賦稅、銅政、鹽法以及安邊戢民所建白數(shù)十事,所全活千萬人?!备识σ喽啻嘶菡?,無論在粵、在閩、在楚、在滇,均為人感念,最后甘鼎在平交阯建行省后,歸隱林下。
再,屠述濂所撰《倉神傳》一文亦曾述其掘地得石匣之事,屠紳小說《蟫史》第一回中也有類似情節(jié),名為“甲子城掘井得奇書”。屠述濂《倉神傳》文曰:“癸卯(1783)臘既望雪下,四鼓聞鶚亭西塌墻聲,呼仆燭之。則空倉被積雪壓而墻倒,且地塌,疑其下有蛇穴,或碩鼠出沒也。尋之,得石匣。開視,楮澤如露,字稍漶可讀,蓋‘倉神傳’也?!蓖兰潯断r史》則云:“井旁有一穴,四圍皆石砌,請燭之。蠋生忻然,命攜炬自縋而下,良久,捧一篋出……”綜上,則《蟫史》主人公甘鼎的人物創(chuàng)作原型應(yīng)為屠述濂,始與事理密合。
注:
①[清]章學(xué)誠撰,葉英校注《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278頁。
②[2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252—253、253 頁。
③沈燮元《屠紳年譜》,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8年版。蕭相愷《〈瑣蛣雜記〉與〈六合內(nèi)外瑣言〉敘考》,載《中正大學(xué)中文學(xué)術(shù)年刊》2007年第2期;《從乾隆五十六年到六十年屠紳的行蹤看二十卷增訂本〈瑣蛣雜記〉為后人偽托之刻》,載《明清小說研究》2010年第1期。王進駒《〈瑣蛣雜記〉和〈六合內(nèi)外瑣言〉版本演變及作者考》,載《文學(xué)遺產(chǎn)》網(wǎng)絡(luò)版2010年第3期;《屠紳宦滇時期交游事跡考述》,載《2009年海峽兩岸夏敬渠、屠紳與中國古代才學(xué)小說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第290—317頁。王瓊玲《蟫史研究》,見《清代才學(xué)小說》,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版。業(yè)師許雋超《蟫史作者屠紳佚詩九首考釋——兼辨其若干生平事跡》,載《文獻》2012年第1期。
④[23]那彥成《屠氏族譜續(xù)編序》,見《屠氏族譜續(xù)編》上編,屠之申纂修,道光八年刻本。
⑤⑥⑦[11][15][17][18]屠之申《屠氏族譜總序》《屠氏宗譜啟》《匯刊澄江支譜序》《屠氏孝感支續(xù)譜·世錄》《匯刊澄江支譜序》《屠氏孝感支續(xù)譜·世錄》《南洲公傳》,見《屠氏族譜》卷一、卷一、卷十一、卷五、卷十一、卷六、卷四,屠之申纂修,道光七年刻本。
⑧⑩屠承楷、屠煥《屠氏澄江支譜序》,見《屠氏族譜》卷十一、卷十一,屠之申纂修,道光七年刻本。
⑨師范《鶚亭詩話·附錄》,見屠紳纂《鶚亭詩話》,載《粟香室叢書》,金武祥編,光緒二十三年刻本。
[12]秦國經(jīng)主編《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影印,第二○冊227頁、第二○冊233頁、第二○冊243頁、第二二冊117頁、第二二冊127頁。
[13]沈燮元《屠紳年譜》,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版,第9頁。
[14]清華大學(xué)圖書館、科技史暨古文獻研究所編《大清縉紳全書》第五卷,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
[16][24]屠述濂《倉神傳》,見屠紳纂《鶚亭詩話》,載《粟香室從書》,金武祥編,光緒年間刻本。
[19]曾國荃纂修《湖南通志》卷一百七《名宦志》十六,清光緒十一年刻本。
[20]黃人《小說小話》,《晚清文學(xué)叢鈔·小說戲曲卷》,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371頁。
[22][25]屠紳《蟫史》,梅竹氏藏板,磊砢山房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影印《古本小說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