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新龍
游走在九洲江畔
※ 吳新龍
筆者從小就聽說,廉江有個古鎮(zhèn)叫安鋪鎮(zhèn),那里有個古港叫安鋪港,有座古塔叫文筆塔,有條大江叫九洲江。據(jù)悉,近幾年的端午節(jié)都有龍舟競賽活動,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光游玩。一個夏日的周末,我來到安鋪港,走到岸邊,眼前的九洲江竟然“干渴”缺水,這江也變成了小河流。幾只漁船擱淺在江邊,聽當(dāng)?shù)厝苏f,這是九洲江退潮的時候。
九洲江的水四季有變化。由于不同季節(jié)的降雨量有大有小,而江水就有了淡咸之分,春夏兩季江水是淡的,而秋冬兩季江水是咸的。當(dāng)?shù)厝诉€告訴我們,九洲江入??陔x安鋪港大約15公里,而文筆塔就在離安鋪港兩三公里處。
于是我們立馬駕車直奔文筆塔。文筆塔一共有七層,層層收縮式上升,因第一層塔門被封住,而沒辦法登上塔頂,也未能如愿以償——“欲窮千里目”,讓九洲江“真面目”盡收眼底。不過,親眼目睹了文筆塔亭亭玉立的風(fēng)姿,也算是幸運了。據(jù)文獻(xiàn)記載,文筆塔又名文閣塔,坐落于安鋪鎮(zhèn)轄區(qū)西面,九洲江南岸之畔,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原塔高三層約八丈,文革時期被拆毀;現(xiàn)塔高七層約33米,為1993年由社會各界人士捐資重建。文筆塔附近,有個船舶維修廠,許多船只擱在岸邊或靠在江邊。站在岸上,往南面望去,那是一片空曠碧綠的田野,與藍(lán)天白云相互映襯,蔚為壯觀。
我離開了文筆塔,沿著九洲江南岸繼續(xù)前行。沿岸途中,盡管有些顛顛簸簸,我們還是滿懷樂趣。走了三四公里,我們望見江邊有一大片茂密翠綠的紅樹林,白鷺點綴其間,還有碧水藍(lán)天,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明麗的天然畫卷。將近黃昏時分,未見群鳥飛舞的情景,一些鳥兒停立在枝頭,偶爾見到一只鷺鳥飛起來,又立刻潛入樹叢中棲息,連鳥影都看不見了。
離開了那片紅樹林,遠(yuǎn)望沿岸南面的田野與村莊,田邊有樓,樓前有田,相映成趣。偶爾望見田間有一對老夫婦,夫扛著鋤頭,婦挑著糞箕,慢悠悠地走回家。忽然,在養(yǎng)鴨池塘附近,一群黑白摻伴的鳥兒騰空飛起,黑的是燕子,白的是鶴鳥,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鳥兒,我們還沒來得及看清楚,它們就四處飛散了。
又走了四五公里,我們來到一個采沙工程站,那里積沙成塔,沙子潔白如雪。走到江堤壩下,挪移腳步,俯下身子,揀了幾塊圓滑如卵的小石頭,這時,抬頭望見江水已經(jīng)漲潮,水面很寬闊而又平靜,江上有兩艘采沙船正在采沙,來回穿行,機聲隆隆。你瞧,采沙船后面劃出一道亮麗的水痕,夕陽映照下江面閃爍著銀光,宛如撒下了一片碎銀,兩岸的綠樹野花倒映在水中,顯得格外壯麗迷人。徜徉在江堤岸上,九洲江仿佛是一位悠然自得的美女,穿著一條綠色的長裙,裸露著柔軟的肩背,漫步江畔的田野,向浩瀚的大海奔走。過了一會兒,斜陽似乎更接近江面,仿佛變得越來越大。漸漸地,猶如喝醉了酒,低頭親吻著九洲江的水面,向江水噴出紅紅的光芒。多么醉人的晚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