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籌臺宗匠”藍鼎元《鹿洲全集》版本及成書考述

      2015-11-14 22:14:18楊艷華
      閩臺文化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女學雍正全集

      楊艷華

      (閩南師范大學 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

      “籌臺宗匠”藍鼎元《鹿洲全集》版本及成書考述

      楊艷華

      (閩南師范大學 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

      藍鼎元是清前期較有名的循吏、學者,更因其在治理臺灣的卓見,被冠以“籌臺宗匠”之譽。關于藍鼎元的治臺主張學界述之已多,但對其《鹿洲全集》的成書及版本情況還少有研究。南京圖書館藏有《鹿洲全集》多種版本,藉此可對藍鼎元著述的成書和版本情況進行詳細考訂。

      藍鼎元;《鹿洲全集》;版本;成書

      藍鼎元是清前期較有名的循吏、學者,也是對臺灣歷史產(chǎn)生深刻影響的人物之一。他較早提出了對臺灣進行開發(fā)和治理的卓見,因此被冠以“籌臺宗匠”之稱。藍鼎元雖然官階不高,但身后名氣很大,《清史稿》把他列入《循吏傳》,《清先正事略》、《碑傳集》、《國朝耆獻類征》等也記載了他的事跡。目前學界對藍鼎元的研究已相當廣泛,舉凡其理學、吏治、法制、軍事、經(jīng)濟思想等均已涉及,但熱點仍集中于他對臺灣的影響研究。近年來,王亞民統(tǒng)合藍鼎元研究、清代鄉(xiāng)村治理研究、知縣社會史研究三個方面,對藍鼎元的鄉(xiāng)治思想及其實踐進行了分析。侯忠義、龔敏對藍鼎元的《鹿洲公案》及其文本性質進行了辨正。藍鼎元著述甚豐,流傳較廣,版本較多,而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多見,故本文擬對藍鼎元《鹿洲全集》的版本及各組成部分的成書情況進行考述。

      一、藍鼎元的生平略論

      藍鼎元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字玉霖,別字任庵,號鹿洲,福建漳浦縣萇溪鄉(xiāng)(今赤嶺鄉(xiāng))人。藍鼎元十歲而孤,家庭貧困,月攜白鹽一罐就學,曾作《白鹽賦》自勵。十七歲時,他泛舟全閩島嶼及浙江舟山洋面,對沿海形勢多有了解??滴跛氖辏?703),翰林陳汝咸為漳浦知縣,饒經(jīng)濟才,多善政,藍鼎元得入其門下,所學大進,拔童子試第一。是年冬,又得督學沈涵賞識,“命隨軺車角八郡,三載從游,情同父子?!笨滴跛氖辏?707),張伯行任福建巡撫,于福州創(chuàng)建鰲峰書院,藍鼎元受邀參與纂訂先儒諸書。藍鼎元在鰲峰書院時,博覽儒家諸書,且多留心于經(jīng)濟之學,張伯行贊其“藍生確然有守,毅然有為,經(jīng)世之良才,吾道之羽翼”。

      康熙六十年(1721),臺灣朱一貴起事,藍鼎元受族兄南澳總兵藍廷珍之邀赴臺,協(xié)助平定亂事。藍鼎元在臺僅年余,但成績卓著,彼時之羽檄公文,俱出其手。藍廷珍曰:“予胸中每有算畫,玉霖奮筆疾書,能達吾意。又深諳全臺地理情形,調遣指揮,亦中要害。絕勝擒賊,手到功成。當羽檄交馳,案牘山積,裁決如流,倚馬立辦。”平亂后,藍鼎元寫成《東征集》和《平臺紀略》二書,詳細交代了朱一貴事變的起因及平定過程,且對臺灣的日后經(jīng)營多有卓見,成為后來治臺者的重要參考。

      藍鼎元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均落第。雍正元年(1723),藍鼎元以拔貢補選入京,第二年(1724),入太學。三年(1725),校書內廷,并參與編修《大清一統(tǒng)志》。在京期間,藍鼎元已名聲遠播。“一時聲噪輦下,卿貳慕之者多躬先造訪。或內臣出膺封疆,輒詣府君為條陳地方情形利病,天下士游京師者皆爭一見為快?!庇赫迥?1727),由相國朱軾薦舉,蒙雍正皇帝召見,條奏經(jīng)理臺灣、河槽兼資海運等五策,遂被授予廣東普寧縣令,同年十月兼任潮陽知縣。藍鼎元在粵期間,平冤獄、治盜賊、抑豪強、毀淫祠,政聲大振。但因其性情伉直,在雍正七年(1729)因“西谷案”得罪惠潮道臺樓儼,被誣革職入獄。

      雍正八年(1730),潮州同僚和百姓代鼎元償還欠款,潮州知府胡恂知其冤,以纂修《潮州府志》為名保釋藍鼎元出獄。十年(1732)冬,廣東總督鄂彌達具折申明其冤情,藍鼎元得以奉特旨赴京。十一年(1733)三月,蒙雍正皇帝第二次召見。命其署廣州知府,并賜御書、諭訓、詩文及貂皮、紫金錠、香珠等物。藍鼎元急于赴任,長途受暑,抵任方一月即病逝于廣州,終年五十四歲。

      二、藍鼎元《鹿洲全集》重要版本考

      藍鼎元著述甚豐,有《鹿洲初集》二十卷、《女學》六卷、《東征集》六卷、《平臺紀略》一卷、《棉陽學凖》五卷、《鹿洲公案》二卷、《修史試筆》二卷、《鹿洲奏疏》一卷、《鹿洲藏稿》等,合為《鹿洲全集》傳世。

      藍鼎元的《鹿洲全集》行世較早,版本眾多。目前所知的最早版本是雍正十年(1732)本。除此之外,尚有同治四年(1865)廣東緯文堂刊本、光緒五年(1879)藍謙重補刊本、雍正年間福州刻巾箱刊本、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光緒己卯(1879)刻巾箱刊本、清光緒六年(1880)藍王佐再補刊本、清坊刻巾箱刊本等。近代以來,《鹿洲全集》又經(jīng)重刊,臺灣沈云龍主編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xù)編》第四十一輯(臺灣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影印了光緒五年藍謙修補刊本。蔣炳釗、王鈿點校的《鹿洲全集》(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則是第一個標點印刷的全集本。在以上全集版本中,以雍正十年本、光緒五年藍謙重補刊本及光緒六年藍王佐再補刊本最為重要。南京圖書館保存有多種藍鼎元著述的全集本和單行本,現(xiàn)僅就筆者所見的南圖全集本做出說明。

      (一)雍正十年本

      此版本刊刻于雍正十年,是《鹿洲全集》最早的刊刻版本。南圖所藏雍正十年本共有七種二十四冊。按照次序依次為:《鹿洲初集》(二十卷、十冊)、《鹿洲公案》(二卷、二冊)、《東征集》(六卷、三冊)、《平臺紀略》(一卷、一冊)、《修史試筆》(二卷、二冊)、《棉陽學準》(五卷、三冊)、《女學》(六卷、三冊)。7種版式基本相同,版框高約18厘米,半頁9行,行20字(僅《女學》行17字),白口,單黑魚尾,左右雙邊,版心記書名、卷數(shù)、文類、頁碼,最下方署刻工姓名。

      此版本刻印清楚、字畫清晰。在第一冊內封中間有楷書“鹿洲全集”字樣,右為“藍鼎元先生署”,左列書名七種“鹿洲初集、公案、東征集、平臺紀略、修史試筆、棉陽學凖、女學”?!堵怪蕹跫肥诪椤皶缑舯拘颉?,次為“鹿洲初集目錄”,又次為“鹿洲初集舊序”,分別是“沈涵序”、“張伯行序”、“汪紳文序”。序言后為藍鼎元長子云錦所作藍鼎元行述,其后為《鹿洲初集》正文,且卷一前五篇字旁有朱圈。

      (二)光緒五年本

      南圖藏《鹿洲全集》光緒五年本,為四函二十四冊,計九種。分別為:《鹿洲初集》(二十卷、八冊)、《平臺紀略》(一冊)、《東征集》(六卷、二冊)、《鹿洲公案》(二卷、二冊)、《修史試筆》(二卷、二冊)、《棉陽學準》(五卷、三冊)、《女學》(六卷、四冊)、《鹿洲奏疏》(一冊)、《鹿洲藏稿》(一冊)。南圖藏《鹿洲全集》光緒五年本與雍正十年本的版式完全相同,但刻工質量明顯不如后者?!肮饩w五年本”在“汪紳文序”后多出了藍謙的新序。這篇序言講明了當時刻印的情況:

      七世祖玉霖公著有《鹿洲集》行世,海內諸君子咸相許可,業(yè)已不脛而走矣。顧歷年既久,其版半多散失,外間所刻卷數(shù)減少,或無奏疏或無制藝,且字畫舛錯,不可枚舉,閱者病之。謙居裔末,何敢以先人手澤聽其就湮,因竭數(shù)年之力,網(wǎng)羅散失,而是書之板復全,夫人之聚散與物之聚散一也,莫不有數(shù)存焉。謙幸是集之獲全,公諸同好,俾知公一生精神悉寄于是,固有不可缺略者乎。爰綴數(shù)語以志之簡端云。

      時光緒屠維單于之歲陽月上澣七世孫漳浦學生員謙謹敘。南圖藏《鹿洲全集》“光緒五年本”的可貴之處在于其收書最全,將其他版本沒有收入的《鹿洲藏稿》也收羅在內,在收書上做到了全璧。

      (三)光緒六年本

      南圖藏《鹿洲全集》光緒六年本,計八種二十四冊。包括《鹿洲初集》(二十卷、八冊)、《綿陽學準》(五卷、 三冊)、《東征集》(六卷、 三冊)、《鹿洲公案》(二卷、 二冊)、《平臺紀略》(一卷、一冊)、《鹿洲奏疏》(一冊)、《修史試筆》(二卷、二冊)、《女學》(六卷、三冊)。因無書的內封,故無從判定各書的排列順序。該版本中,《鹿洲初集》前的各種序言與雍正十年本相同,但在刻工上明顯不及光緒五年版和雍正十年版。書中無藍謙新序,但在《鹿洲奏疏》目錄前增添了藍王佐《重修鹿洲集跋》,證明其為光緒六年(1880)所刊刻:

      七世祖玉霖公著有《鹿洲全集》,行世已久,士林得之者頗珍如拱璧。自道光年間,板被白蟻穿滅,而原板散佚大半,慕者咸皆嘆惜。雖粵省前有依樣刻本,但卷數(shù)減少,字多舛錯,佐因覓購原板,再補刊其不全者,力有未逮。茲得族伯有容助力傾貲,共費醵金,而板卻成完帙。佐竊念公一生學問經(jīng)濟,與吐屬詞藻但載詩文者不同。今幸得流傳海內,蓋敬揚先烈也,于余心差慰耳。雕刻工竣,爰述俚語,以志其略。

      時光緒庚辰桂月中浣七世孫佐謹跋。(四)清鈔本

      南圖有《鹿洲全集》清鈔本六種四十卷,共十六冊。其前言如下:

      庚申之歲,余抵京師,客諴齋成公家,甚盛遇也。公詩篇斗酒,甲第簪纓,案塌匝陳,牙簽萬軸,余心喜焉,以為必有新書所未經(jīng)讀過者。御史和公,公之尊戚族也,過往之余,論及著述,艷稱藍先生《鹿洲初集》等書。因得日夜披覽,掩卷流連,竊謂先生于人心世道家國出處之際,莫非本其性情、學問之真,以身體而力行之。而其為文,愷切明亮,肆外宏中,變化離奇,理純詞正,是陶淑于遷史八家而不襲其皮貌者。假令先生而在,雖為之侍琴書所欣慕也。鈔胥奚辭哉?異日者倘得賢子弟立志誦讀,隨其所感發(fā)而有得焉,先生之教也,余之愿也,非所敢望也。

      書中不著鈔者及鈔寫時間,但鈔本中鈐有“古韻閣”印。此鈔本在《鹿洲初集》前的序言與“雍正十年本”相同,故底本可能是雍正十年本。抄錄情況是:《鹿洲初集》(二十卷、八冊)、《綿陽學準 》(五卷、二冊)、《鹿洲公案》(二卷、一冊)、《女學》(六卷、二冊)《東征集》(六卷、二冊)、《平臺紀略》(一冊)。書無邊框,半頁9行,行20字(唯《平臺紀略》行19字)。鈔寫字畫清晰勻稱,墨色清晰,且書中多處有朱筆圈點。

      三、《鹿洲全集》中各書的主要內容及成書時間

      現(xiàn)以《鹿洲全集》雍正十年本為據(jù),對其各組成部分的主要內容及成書時間進行考訂。

      (一)《鹿洲初集》二十卷

      全書按照文體性質分類,如書、序、傳、記、論、說、考、書后、祭文、哀辭、墓志銘等,共計二百四十篇。每篇文章后均注明了寫作時間,同種文類所收之文大多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成為研究藍鼎元著述作年的重要線索。通過文后所標記的時間可以看出,《鹿洲初集》中最早的文章作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最晚的作于雍正十年(1732)?!端膸烊珪偰俊份d江蘇巡撫采進本《鹿洲初集》:“初定于雍正丙午,越六年壬子又合其續(xù)稾重汰定之。故前有敏本序,序后又有敏本紀,各述其始末。”明確說明了《鹿洲初集》初定于雍正四年丙午(1726),最后成于雍正十年壬子(1732)。

      《鹿洲初集》是《鹿洲全集》各書中寫作時間持續(xù)最長,也是藍鼎元研究中極為重要的一部書。如其中第一到三卷的“書”,多是藍鼎元對閩粵及臺灣海疆治理的建議;第四到第六卷的“序”,分別是詩文序、贈序及方志序;第七到第九卷的“傳”,包括家傳、師友傳、名人傳、烈女傳;第十卷的“記”,包括碑記、游記;第十七到二十卷的壽文、祭文、哀辭、行狀等,是進行藍鼎元生平、交游及思想研究的重要文本依據(jù)。

      (二)《女學》六卷

      藍鼎元重視風教,以關注世道人心為己任,他認為“天下之治在風俗,風俗之正在齊家,齊家之道當自婦人始”,因而女教非常重要。而當時傳世的女教書,如班昭《女誡》、劉向《列女傳》及鄭氏《女孝經(jīng)》等,或擇而不精、或語焉不詳,后出者如《女訓》、《女史》、《閨范》等,則多鄙陋淺率,難登經(jīng)史之堂。因此,他采輯經(jīng)史諸子百家,及《列女傳》、《女誡》諸書,依《周禮》婦學之法,寫成了《女學》一書。此書開篇為《女學總要》,下分《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篇。每篇均輯錄經(jīng)史或前代女教書而成若干則事例,四篇中以《婦德》篇最為重要,由120則事例組成,其它三篇則分別有77則、61則、56則。

      據(jù)《鹿洲初集》卷二十《先王父逸叟先生暨王母陳孺人行狀》載:“庚寅秋,鼎元著《女學》一書告成?!备鸀榭滴跛氖拍辏?710),由此可知該書成于康熙四十九年秋天。

      (三)《東征集》六卷

      《東征集》是藍鼎元在臺灣襄助藍廷珍平定朱一貴事變時的公文及信札的選集。內容涉及平亂謀略、行軍布陣及對臺政策的建議等,有較高的文獻和史料價值。藍廷珍為此書所作的序言稱“舊序”,作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故《東征集》應作于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事變至康熙六十一年間。其中有“擇其可存者百篇,付之剞劂”一句,可知《東征集》應在康熙六十一年或其后以百篇的形式刊刻過?,F(xiàn)存《東征集》的最早版本刊刻于雍正十年(1732),共六十篇,由藍鼎元的好友王者輔評選而出,其前有王者輔的序言,曰:

      山人舊有《東征》一集,乃康熙六十年臺灣朱一貴盜兵時,山人從統(tǒng)師藍公荊璞運籌閫外所著者。雖海島沙蟲,不足勞山人部署,而決機料敵,往往如神。即閑情所寓、紀事紀游,皆有深心,不為茍作。風行海內,已歷歲年。余惜其板字漫漶,且詢知前刻倉皇,未及竣備,為檢軍中舊稿,更加選評,又得賢居停為鳩工匠,不兩月而新雕復成。

      (四)《平臺紀略》

      此書成于雍正元年(1723),記載了朱一貴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及被平定的過程。目前所見最早的版本也刊刻于雍正十年(1732),首有王者輔序言,曰:

      《平臺紀略》,亦野史之流也??滴趿?,臺灣土賊朱一貴作亂,王師平之。鹿洲山人身在行間,目睹風濤戎馬,豕突鴻哀,指揮戡定,經(jīng)歲余而后返。其于全臺形勝事跡,及軍中參贊,公檄謀謨,具載《東征》一集,讀者自能知之。繼因當時市井道聽耳食,妄言臺事,懼訛傳而失其真,將惑亂他年史氏之聞見,此平臺紀略之書所由作也。

      (五)《棉陽學準》五卷

      《棉陽學準》乃藍鼎元為棉陽書院所立的章程,為訓士所用。全書共五卷,卷一《同人規(guī)約》;卷二《講學規(guī)儀》、《丁祭禮儀》、《書田志》;卷三、卷四《閑存錄》;卷五《道學源流》、《太極要義》、《西銘要義》。關于《棉陽學準》的寫作時間,書中并無記載,但通過若干考證可以確定。

      棉陽書院為藍鼎元鏟除潮陽的邪教“后天教”后,利用其傳教祠堂改建而成的。對于“后天教”,藍鼎元說:“丁未仲冬十日,余自郡旅署,始知之?!倍∥礊橛赫迥辏?727),藍鼎元于雍正五年十月十八日入潮陽。其門人鄭炳文在《棉陽學準序》中曰:“兼篆棉疆,甫一月,而邪教屏斥,正學昌明。”所以對后天教的懲治,應發(fā)生在藍鼎元入潮陽后的月余,即約在雍正五年十一或十二月間。在《鹿洲初集》中有《棉陽書院碑記》、《講學五先生文》二文,均作于雍正六年(1728)。在《講學五先生文》中有“爰開書院,敬奉典型”之語,應為首次講學禮告先師之語,因此推測,棉陽書院應建于雍正六年。《棉陽學準》首有藍鼎元門人陳華國序,標明作于“雍正己酉秋七月”,即雍正七年(1729),此時藍鼎元已入獄。因此,由以上可以推測,《棉陽學準》應作于雍正六年棉陽書院建成后至雍正七年藍鼎元入獄前的時間。

      南京圖書館所藏《鹿洲全集》中之《棉陽學準》,書封有“閑存堂藏板”字樣?!睹揸枌W準》卷三《閑存錄》中曰:“棉陽書院之中有閑存堂焉,取大《易》‘閑邪存其誠’之意,與諸生談道之所也?!币虼耍藭赡茉谟赫吣辏?729)七月,由藍鼎元的諸門人在棉陽書院的閑存堂首次刻印而成。此書首頁右下注有“授業(yè)諸子仝?!?,目錄前附有“授業(yè)門人姓氏”,亦可證實這一判斷。

      (六)《鹿洲公案》二卷

      此書實際是藍鼎元在普寧、潮陽任縣令期間審理案件的實錄,是藍鼎元任廣東普寧、潮陽知縣期間政績的記錄。全書共由二十四個案例組成,書首有曠敏本作于“雍正己酉春日”的序言:“先生追思往事,擇其案情稍異者,筆之成書,為《公案偶記》二卷?!奔河霞从赫吣辏?729),即藍鼎元被誣入獄之年,故此書寫作時間應在雍正七年入獄后至該年春天的數(shù)月間。

      (七)《鹿洲藏稿》

      此書為藍鼎元研讀《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時的札記,全書共九十二篇,分上《論》十六篇,下《論》十八篇,《大學》八篇、《中庸》二十一篇,上《孟》十四篇,下《孟》十五篇。書封左有“內篇數(shù)遺減容俟續(xù)補”字樣,細數(shù)發(fā)現(xiàn)確實有遺漏,全書僅存四十二篇。

      《鹿洲藏稿》中有時間標志的文章共十四篇,最早的寫于康熙五十年(1711),最晚的作于雍正四年(1726)。林夢鶚在《棉陽學準》序中曰:“所著《平臺》、《東征》諸集,出入謨誥。《女學》有裨風化,……《制藝》、《藏稿》亦復聲金振玉。”故其寫畢的時間肯定在《棉陽學準》之前,即雍正七年(1729)之前??紤]到清代前期的普寧、潮陽號稱難治,藍鼎元在潮陽時公務繁忙。王者輔在《鹿洲公案序》中曰:“黎明視事,漏下二三鼓而后退食。又詞狀薄書,不肯假手他人。雞六鳴而就寢,東方微白復起視事,如是者一載有余,無一日一時之間斷。”因此,《鹿洲藏稿》極有可能在雍正五年(1727)藍鼎元赴廣東普寧任官前已寫就。

      (八)《修史試筆》

      藍鼎元因《宋史》繁蕪,多次表達了要重修宋史的愿望。此書為藍鼎元謀修《宋史》前的試筆之作。全書共二卷,是唐五代三十六名臣的傳記,其中唐代名臣三十五人、五代僅有王樸一人。據(jù)書首的曠敏本序言曰:“乙巳春,與余客都門,病《宋史》雜沓繁蕪,不殊堆砌邸報?!窍?,敘次有唐名臣,擇其忠節(jié)經(jīng)濟之炳乾坤者列為傳,名曰《修史試筆》?!币宜葹橛赫辏?725),可知此書成于雍正三年夏。藍云錦《行述》說:“《修史試筆》則在京與高安相國編訂歷代名臣傳所成也。”

      (九)《鹿洲奏疏》

      藍鼎元曰:“雍正五年三月初四日,吏部欽奉特旨帶領引見?!薄堵怪拮嗍琛肥诪闂l奏履歷,后分五折分別上奏經(jīng)理臺灣、臺灣水陸兵防、槽糧兼資海運、鳳陽民俗土田、黔蜀封疆五事。此次召見,藍鼎元的才識得到雍正皇帝的認可,被授為普寧縣令。由上可知,《鹿洲奏疏》作于雍正五年(1727)三月被皇帝召見前。

      綜上,筆者依據(jù)本人在南京圖書館的訪書所見,對清代循吏藍鼎元《鹿洲全集》的幾種重要版本:雍正十年本、光緒五年本、光緒六年本進行了描述。對比起來,以“雍正十年”本成書最早、刻工最精,而光緒五年本則收書最全。另外,還對收入《鹿洲全集》的九種書籍的寫作時間及背景的進行了考訂,希望能為藍鼎元及兩岸文化交流研究夯實基礎。

      注釋:

      [1]如李非:《試論藍鼎元對清初臺灣開發(fā)的貢獻》,《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3期;蔣炳釗:《“籌臺宗匠”藍鼎元——評述藍鼎元治臺方略及其意義》,《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林其泉、周建昌:《從<東征集>和<平臺紀略>看藍鼎元的治臺思想主張》,古籍整理學刊,2000年第6期;鄭鏞《論藍鼎元的治臺方略》,《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2]王亞民:《藍鼎元鄉(xiāng)村治理思想與實踐研究:鄉(xiāng)村善治的歷史解讀》,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年。

      [3]侯忠義:《藍鼎元和他的<鹿洲公案>》,《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2期;龔敏:《試論藍鼎元<鹿洲公案》>之文本性質》,《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4]藍鼎元:《鹿洲初集》,雍正十年(1732)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5][7]藍云錦:《行述》,見藍鼎元《鹿洲初集附錄》,雍正十年(1732)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6]藍鼎元:《東征集》,雍正十年(1732)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8]何鋒:《藍鼎元著作版本考》(載《文物鑒定與研究三》,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169~199頁)一文,對藍鼎元的全集刊本和單行本的刊刻及存世情況進行了細致地考察,對研究藍鼎元的著作版本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上述版本中,除了雍正年間福州刻巾箱刊本、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清坊刻巾箱刊本外,其他版本他都曾親自探訪過。但藍鼎元的著作刊刻和流布較廣,所存刊本的種類遠不止此數(shù)。僅筆者所見,可茲補充的就有福建師大圖書館所藏廣州登云閣本(線裝十八冊)及南京圖書館所藏清鈔本(線裝十八冊)。

      [9]據(jù)《中國叢書綜錄》,《鹿洲全集》“雍正十年本”藏于全國二十二所圖書館。何鋒所述“雍正十年本”有四種,其中國家圖書館兩部,為足本;廣東省立圖書館及其個人收藏兩部,為殘本。筆者所見南圖藏“雍正十年本”,版式與上述四種相同,但冊數(shù)不同,且沒有收入《鹿洲奏疏》。

      [10]何鋒:《藍鼎元著作版本考》所述“光緒五年本”三部,一部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一部藏于廈門大學圖書館,一部為何氏收藏。但三部中都沒有收入《鹿洲藏稿》”。廈大圖書館藏有《鹿洲藏稿》一部,但卻是單行本。

      [11]何鋒《藍鼎元著作版本考》所述“光緒六年本”五部,一部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四部藏于廈門大學圖書館(新城印行本一部,素位堂印行本三部),五者的差異在于藍王佐跋所處位置不同。中國國家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新城印行本與南圖藏“光緒六年本”的藍王佐跋的位置相同。

      [12]永瑢、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529頁。

      [13]藍鼎元:《女學》,雍正十年(1732)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14]藍鼎元:《鹿洲公案》,雍正十年(1732)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15]藍鼎元:《鹿洲奏疏》,雍正十年(1732)刻本,南京圖書館藏。

      〔責任編輯 吳文文〕

      A Study on the Compilation and Versions of Luzhou Collections by Lan Dingyuan

      Yang Yanhua

      Lan Dingyuan,a famous official and scholar in Qing Dynasty,was called “the designer of Taiwan”for his outstanding suggestions about themanagementof Taiwan.Much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hismanagementof Taiwan,but little on his compilation and versions of Luzhou Collections.Therefore this paper,based on the versions in Nanjing Library,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n these issues.

      Lan Dingyuan,Luzhou Collections,compilation,version

      楊艷華(1975~),女,山東聊城人,文學博士,閩南師范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講師。

      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清代閩籍入臺學官與兩岸文緣研究”(2013B23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清代宦臺學官與臺灣文學研究(1684-1895)”(15YJC751054)

      猜你喜歡
      女學雍正全集
      嚴復全集
      無聲之聲:明末清初政統(tǒng)與儒教中的女學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54
      雍正款琺瑯彩藍料山水圖碗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7:46
      雍正:精細典雅
      藝術品鑒(2019年9期)2019-10-16 08:57:28
      美育史料·民生女學藝術會
      美育學刊(2019年4期)2019-07-24 01:49:00
      時尚達人:雍正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08
      雍正:朕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0
      做“微整服務”,女學霸為顏值走向深淵
      公民與法治(2016年1期)2016-05-17 04:07:53
      晚清女學的視覺呈現(xiàn)——以天津畫報為中心的考察
      拜泉县| 平罗县| 静乐县| 株洲县| 旬邑县| 甘泉县| 古交市| 崇义县| 百色市| 隆林| 昌黎县| 通河县| 吉安市| 怀化市| 昌江| 恩施市| 永登县| 龙南县| 和顺县| 古交市| 丘北县| 钟山县| 民勤县| 林芝县| 松潘县| 桂阳县| 揭东县| 长寿区| 湖北省| 岳阳市| 新田县| 察雅县| 双牌县| 措美县| 平顶山市| 赣州市| 略阳县| 敖汉旗| 遂平县| 泽州县|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