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 廖盈盈
[摘要]目的:麻醉藥品核查管理中實施品管圈活動的臨床價值分析。方法:將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納入品管圈管理前,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為品管圈管理后,對兩組患者管理前后的麻醉藥品核查管理質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品管圈管理前,收費單漏記錄率為(13.68±4.62)%,麻醉單漏記錄率為(7.69±2.56)%,經(jīng)管理后,收費單漏記錄率為(0.74±0.31)%,麻醉彈漏記錄率為(0.46±0.14)%,管理前后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麻醉藥品核查管理中實開展品管圈活動,可有效降低收費單及麻醉彈漏記錄率,提高管理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麻醉藥品核查;管理;品管圈
麻醉學已經(jīng)成為醫(yī)學上最重要的領域之一,隨著危重癥患者的麻醉場景不斷增加,對麻醉質量也提出更高要求。不僅存在于麻醉技術本身,也有功于各種麻醉藥品。麻醉藥品實施科學的管理,利于提高麻醉安全性,對確保麻醉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品管圈活動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各大企業(yè)管理中的活動,是在同一崗位上,為提高質量,解決問題而形成的小團體,成員之間應用工具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從而達到顯著績效的模式。啟發(fā)團體自動參與,采取各種質量控制方案,不斷改善工作質量,則為品管圈活動。本組研究在麻醉藥品核查中實施品管圈活動,對管理情況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麻醉科有麻醉醫(yī)生18名,麻醉護士10名,1名護士長,28名護理人員,2名為物資管理,主要為藥品耗材發(fā)放及領取、核對,出入庫等;將我科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納入品管圈管理前,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為品管圈管理后,分別記錄管理前后麻醉藥品相關數(shù)據(jù)。
1.2方法
1.2.1品管圈成立
圈員6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4名,護士1名,1例年資較長主管護師為圈長,護士長為輔導員,負責對活動內容監(jiān)控,聯(lián)絡上下級部門。組織會議,以頭腦風暴、投票方式確定圈名。
1.2.2確定主題
召集所有圈員,經(jīng)頭腦風暴,與麻醉科實際情況結合,分別列出選舉主題,最后確定主題為“提高麻醉科藥品核查管理質量”。
1.2.3計劃制定及現(xiàn)狀分析
針對麻醉藥品核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每周制定活動1次,每次1h。前1月選擇主題,制定計劃;第二月對現(xiàn)狀進行調查,確定活動目標;第三個月分析問題,針對問題制定對策;第5、6月執(zhí)行及驗收成果。了解其中存在問題作整改,形成循環(huán)管理方案。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的麻醉單及收費單漏記錄情況。結果顯示,收費單漏記錄率為13.68%,麻醉單漏記錄為7.69%。
1.2.4原因分析
對麻醉單漏記錄及收費單漏記錄發(fā)生原因分析顯示,護士賬目記錄不清晰、物資護士與醫(yī)生工作時間不匹配、麻醉醫(yī)生漏記錄、交接班不清等。針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1.2.5對策
制定工作流程及職責制度:物資班調整為7:50~19:30。物資管理人員由2名護士負責,兩人交替執(zhí)行物資管理工作,嚴格根據(jù)流程執(zhí)行,責任到人。
嚴格交接班制度:每日17:30進行麻醉醫(yī)生交接班時,護理人員可清理物資,準確登記在冊。
賬目管理:根據(jù)實際情況,設計每日物品退回表、物品發(fā)放表、三級庫物品核對表等,詳細記錄藥品的耗材,嚴格規(guī)范化管理。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均完全錄入SPSS19.O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t檢驗,(x±s)表示,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品管圈管理前,收費單漏記錄率為(13.68±4.62)%,麻醉單漏記錄率為(7.69±2.56)%,經(jīng)管理后,收費單漏記錄率為(0.74±0.31)%,麻醉彈漏記錄率為(0.46±0.14)%,管理前后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經(jīng)本組研究顯示,管理后的收費單、麻醉單漏記錄均明顯下降(P<0.05),提示,品管圈活動開展對提高麻醉藥品核查管理質量具有重要價值。同時,經(jīng)品管圈活動開展,也可促進圈員提高工作積極性,自愿參與到工作中,提高團隊凝聚力,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實現(xiàn)自身存在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綜合上述,麻醉藥品核查管理中開展品管圈活動,對提高藥品核查管理質量,調動圈員積極性均有重要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