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柏芳
施金城,1925年生,安溪人,印尼著名實業(yè)家,1982年至今在安溪、集美捐資興建多所中小學、幼兒園。
華僑助學者中不少富商巨賈,十個有九個是所在行業(yè)的佼佼者,施金城卻是剩下的那一個“例外”。
如今已鮐背之年的他,戴一副金色鑲邊眼鏡,衣著樸素而簡單。他談不上縱橫捭闔、叱咤商海,經(jīng)營一間規(guī)模不大的鋼鐵廠,很難讓人將他與“富可敵國”聯(lián)系起來。
“用有限的金錢做無限的事業(yè)。”這是他一生秉承的信條。
施金城出生于安溪龍門鎮(zhèn)山美村,4歲時由于戰(zhàn)亂隨父兄旅居東南亞,11歲回閩念書,就讀于陳嘉庚創(chuàng)辦的集美中學和集美水產(chǎn)航海學校。上學期間,他深受陳嘉庚傾資興學的愛國精神的影響,立志將來也要像陳嘉庚一樣回鄉(xiāng)辦學。
1947年,22歲的他再次出國闖蕩。年輕人血氣方剛,敢想敢做,經(jīng)過數(shù)十年打拼,在事業(yè)上小有成就。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身居異國他鄉(xiāng)的他,無時無刻不心念祖國、情牽家鄉(xiāng)。
終于,在1982年,施金城回到了闊別30多年的安溪。
“在村子里轉(zhuǎn)了一圈,村小學還是我?guī)资昵吧蠈W的舊祠堂,教室破舊不堪,當時我就有了捐資辦學的想法?!笔┙鸪钦f。
事實上,當時他在印尼的生意只是剛剛有些起色,并沒有賺多少錢,捐建一個小學對他來講有些吃力。但他還是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用于這所小學的建造。
在施金城的堅持下,1984年,培文小學新校舍落成了?!翱戳酥蠓浅8吲d。”他說。
校舍有了,還得有老師。于是施金城找到安溪縣教育局,希望教育局為培文小學配備教師。出乎意料的是,當時全縣的小學教師中有2000多名都是民辦或代課教師,有不少人甚至不具備教學資質(zhì)。
家鄉(xiāng)小學教師資源的匱乏,對施金城的觸動更大?!斑@是關系到子孫后代和國家前途的大事?!庇谑撬置壬藙?chuàng)辦一所師范學校的想法。
要辦師范學校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僅啟動興建校舍,就需要一筆可觀的資金。培文師范學校第二任負責校長林春福說:“當時請示了省教委的同志,他們說至少得150萬元人民幣,可是以施先生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在當時的條件下,根本還不到一半的財力,他是逐年把自己積累的一點錢,拿回來投資建校?!?/p>
施金城對辦師范又喜又憂,喜的是能解決學校的師資問題,憂的是自己財力不足,擔不起創(chuàng)辦師范學校的重任。
他的心里十分矛盾,于是到新加坡請教曾任集美學校校長的老師王瑞壁。王瑞壁逐條分析了創(chuàng)辦師范的諸多益處,聽完之后,施金城豁然開朗:教育為興國之本,資金困難是暫時的,辦學以福澤子孫后代是長遠的。
他立即給安溪縣領導寫信,表示愿意捐資創(chuàng)建師范學校,并承諾投資200萬元。當時分管安溪教育的副縣長陳秋菊說:“別人是拿剩余的錢來捐贈辦學,他是拿本錢來辦學?!?/p>
1985年7月,培文師范學校由福建省政府批準創(chuàng)辦,迎來了第一批學生,成為安溪縣有史以來的第一所師范學校。
1991年11月,該校校舍落成。作為學校的投資人和創(chuàng)辦者,施金城在典禮上發(fā)表講話:“我辦學不為賺錢,不求回報,大家掌握知識,能為國家做點事,就是我最高興的事?!?/p>
施金城的資金并不充裕。在承諾投資辦學之前,他的鋼鐵廠剛剛“死里逃生”,為了籌集200萬元的啟動資金,他甚至向女婿借錢。不論如何,在他的傾力支持下,培文師范春季建校,秋季就招收了新生上課。
對培文的師生,施金城傾注了無數(shù)的心血。學校里,多功能體育館、標準化田徑運動場等各種教學設備一應俱全,教師和學生都住上了漂亮舒適的宿舍樓,樓內(nèi)每套宿舍皆配置了必要的生活設施。
相比之下,施金城對自己卻十分“摳門”。
李尚大與施金城同為印尼閩籍企業(yè)家,他第一次到施金城的公司拜訪時,發(fā)現(xiàn)內(nèi)部擺設十分簡單。更令李尚大驚奇的是,當時正值炎夏,而施金城的辦公室里居然沒有安裝空調(diào),只有一臺老舊的電風扇。而且,為節(jié)省電費,沒客人來風扇都不開。
施金城見李尚大來了,才將風扇打開。一開,那風扇就“嗒嗒”作響。
“照理說,施金城完全有能力把公司裝飾得舒適一些。他為什么不這樣做呢?是為了有足夠的資金保證學校建設的需要?!崩钌写蟾袊@。
不僅是施金城自己,他助學的背后,離不開家人的大力支持。
那個年代,在印尼請一個傭人一個月不到100塊錢,但施金城的太太梁麗馨卻舍不得請,家中的所有事務全都由她包辦。除此之外,她還要照顧五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就連鋼鐵廠里的大小事,她都要跟著忙。
“施先生的兒子很明事理,他結(jié)婚時,家里只是新添置了一張床,其他家具和擺設還是用以前的。”與施家人相識多年的陳秋菊回憶,“其實,他只要讓爸爸對學校少投入一點點,省下的錢就足以把新房裝飾得別致豪華。他之所以不提出這樣的要求,目的是支持他爸爸把學校辦好?!?/p>
“別人是拿剩余的錢來捐贈辦學,他是拿本錢來辦學。”
除了資金困難外,施金城還曾熱心遭冷遇。
“當年為了擴大建校面積,一些人不理解,認為占了他們的地。”陳秋菊說。
施金城的資金畢竟有限,無法像其他富豪投資者那樣闊綽地規(guī)劃,一次性投入幾千萬。他只能分期付款,相當于“吃了上頓不知道還有沒有下頓”。因此,政府難以專門劃一塊地給他辦校。
建培文師范的時候,當?shù)氐霓r(nóng)民在那塊地上種了很多竹子,可因為建校,需要砍掉。盡管有一定賠償,但一些人還是非常不情愿,偏激者甚至破口大罵。學校圍墻剛建起來,有些地方影響了村道的通行,有人就在晚上偷偷地把圍墻拆掉。遇到雨天,積水淹了道路,有村民就埋怨是建學校惹的禍……
這樣的遭遇讓施金城十分痛心?!拔疫@不是花錢買怨氣受嗎?壓力之下,有些沮喪?!笔┙鸪钦f,“當時真是從熱心到了快要灰心。我想不通,我是為了辦教育啊,為什么有人不理解?”
心灰意冷之際,施金城找到時任省委書記項南,跟他訴說了這種情況。項南聽后勸他說:“這不正是你辦學的初衷嗎?就是因為當?shù)厮枷肼浜螅瑳]有人才,你才要辦教育。這樣才能改變他們??!”
“我覺得項書記說得很對,辦學目的是為了改變?nèi)藗兊穆浜笏枷?,提高他們的品德素質(zhì)。不接受教育,鄉(xiāng)親們就永遠都不會改變?!苯?jīng)歷過這些打擊,施金城更堅定了辦學的決心。
實際上,在辦學的過程中,施金城一直堅持“育人”理念。他始終謹記陳嘉庚的教誨:“辦學校不是有錢就會辦好的。開米鋪,隨時請人來就可以開,而辦學校是要以身作則、全心投入,不然會誤人子弟?!?/p>
施金城投身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不僅不計個人得失,有時甚至不顧自身安危。
年紀越來越大了,再加上多年辛勞,長年患有心腦血管疾病,1990年1月,施金城在國外做了心臟血管搭橋手術。術后不久,他就打越洋電話回國,向督建人詢問培文師范學校的建設情況,一講就是十幾分鐘。
這一年底,培文師范學校建成。尚未完全康復的施金城,拖著虛弱的病體,從海外趕回家鄉(xiāng),參加了校舍落成典禮。他說:“培文師范學校是我的心血,我得親眼看到才行。”
至此,培文師范校舍已粗具規(guī)模,按理說施金城的捐資可以到此為止,但他卻說:“我在有生之年,將繼續(xù)完善建設。”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會堅持做下去
泉州師院附屬培文實驗高級中學,前身為施金城獨資創(chuàng)建的安溪培文師范學校。
正如施金城所說,能夠辦學育人、回報社會,是他最大的心愿。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嘔心瀝血,也換來了令人欣慰的豐收碩果。
培文師范自創(chuàng)辦以來,培養(yǎng)了3000多名合格的小學教師,惠及安溪及鄰縣的基礎教育。面對培文師范的點滴進步和成績,與學校風雨同舟的施金城感到萬分欣慰:“我經(jīng)常做夢,夢到被學生們圍著,他們說個不停,告訴我他們?nèi)〉玫某煽?,為社會所作的貢獻?!?/p>
可是,隨著教育形式的發(fā)展,中等師范在東南沿海各省的使命已近完成,教育部門決定,從2001年起,培文師范學校不再招收新生,這意味著培文師范就要關閉了。
施金城得知后坐立難安,接下去該怎么辦?這所他一手創(chuàng)辦的學校該何去何從?
“當時,官橋、龍門兩地的中學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一半以上的學生初中畢業(yè)后,沒有高中可讀。”施金城回憶道。為此他多次返鄉(xiāng),與有關方面商討培文師范的出路。
在他的努力下,培文師范學校走上了轉(zhuǎn)型之路。2001年,該校更名為培文工藝美術學校,但沒有生源。針對這種情況,經(jīng)各方面協(xié)調(diào)商議,2002年,泉州市人民政府批準,由培文工藝美術學校和泉州師范學院聯(lián)合創(chuàng)辦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培文實驗高級中學,2002年秋季開始向以安溪為主的泉州各縣市區(qū)招生。
九十高齡,子孫滿堂,本該安享晚年,但施金城卻還在為培文的生源犯愁,四處奔走求助。原來,培文自2002年轉(zhuǎn)辦高中后,轉(zhuǎn)型并不順利。對此,施金城仍不放棄:“只要能設法補救,不管多困難,有生之年我愿意負責所有既定工程,依然會每月都按時匯款?!?/p>
君子一諾,千金難換。培文實驗高中創(chuàng)辦后,施金城即捐資建造了一棟科技大樓,并不斷強化學校的硬件設施。
2011年,施金城為培文實驗高中捐建了教學樓一棟、宿舍樓一棟,學生食堂一棟。2013年,他捐資1000多萬元建設培文顏明幼兒園,并幫助完成培文附小校安工程改建、擴建。2014年,他又捐資1000多萬元,用于修繕幼兒園和升級改造培文實驗高中的辦學條件。
“發(fā)上等愿,結(jié)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地坐,向遠處看?!边@是施金城的座右銘。如今,白發(fā)蒼蒼的他仍在堅守承諾?!爸灰€有一口氣,我就會堅持做下去。如果大家群策群力,想想辦法,我相信培文的難題肯定能解決?!?/p>
他說創(chuàng)辦“培文”系列學校,就是要培育后人,傳承文化?!芭嗟律卸Y,文明篤行”,這是“培文”二字的含義。為感念父母養(yǎng)育之恩、妻子相扶之情、好友相助之誼,他以父母之名命名“培文藹華幼兒園”,以妻子之名命名“培文麗馨幼兒園”,以好友之名命名“顏明幼兒園”,卻唯獨沒有用他自己的名字。
1982年至今,他為家鄉(xiāng)創(chuàng)建了多所學校,從當初承諾的200萬元起,至今已累計捐贈1億多元人民幣,使2萬多名安溪學子從中受益。熟悉他的人都清楚,這30多年來用于辦學的錢,幾乎是他所有的積蓄了。李尚大贊他:“所作所為,比大富豪捐獻億元更有價值?!?/p>
施金城時刻惦記家鄉(xiāng)教育,32年里70余次回鄉(xiāng),年過九旬仍為了學校的發(fā)展四處奔走。2013年,梁麗馨突患中風,次年身體還未痊愈,但老兩口依然不辭艱辛,再次長途跋涉回到家鄉(xiāng),履行他們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