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玻璃心
林清玄
在一所中學演講時,有一個學生問了個問題:“你認為人最大的危機是什么?”
我不假思索地說:“我認為人最大的危機是越來越不像人?!?/p>
“為什么?”
“因為人的品質日漸低落,越來越多的人像動物一樣,充滿了欲望,只追求物質的實現與滿足。而人在生活形式上則越來越像機器,由于和機器相處的時間日漸增加,甚至超過人與人相處的時間,人在無形中受到機器影響,人味比從前淡薄了。”我說。
那個中學生聽了,又站起來問:“那么,你覺得人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我說:“人最大的希望是單純的心、奉獻的心、愛人的心?!?/p>
“所謂單純的心就是不功利,沒有雜染的心;奉獻的心就是時??释麨閯e人做些什么,帶給別人利益;愛人的心就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發(fā)自內心地關懷別人。如果有這些心,人就會比較有希望了?!蔽已a充道。
另一位看起來很活潑的女生站起來,俏皮地說:“可是楊林有一首歌叫《玻璃心》,說愛人的心,是玻璃做的,很容易破碎的!”
說完后,大家哄堂大笑,我也結束了這一次演講。
在往臺北的火車上,回想著這段對話,我覺得自己的答復有一些是需要補充的。最近這些年,我感覺越來越多的人有兩極化的傾向。一種是生活、行為、動機、人生目標極像動物,就是我們所說的“衣冠禽獸”,他們幾乎不管心靈的提升,只求物質的滿足,還有一些是不在乎別人死活,殺盜淫妄無所不為。另一種則是極像機器人,全部自動化,終日不與人相處,只與機器相處,在家里一切都是機器化,出門關在汽車里,在辦公室則與電話、電腦、傳真機為伍,晚上在沙發(fā)上看電視,一直到睡去為止。
這種兩極化的傾向是令人憂心的,人間的冷漠無情、僵硬無義也就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傾向,因為不管是“衣冠禽獸”或“衣冠機器人”,共同特質都是缺乏人間的溝通與情義。時日既久,當然成為人最大的危機了。
要突破禽獸與機器人唯一的方法就是有一顆溫暖的心,過單純的生活,真實地為別人奉獻,花更多的時間在人的身上。其實,這也只不過是堅持作為人追求真善美的品質罷了。
確實,做一個完整的人比做禽獸復雜得多,與人溝通相愛比和機器相處困難得多,使大部分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不肯承擔人的責任與榮譽。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傾向動物或機器的人,都是曾受過傷害和害怕受傷害的人。
可是,有一顆容易受傷害的玻璃心,總比沒有心要好得多,偶爾聽聽心靈破碎的聲音也比只想貪求世界便宜的人要可愛得多。
有時候極讓人痛心的是,人類文明的推動發(fā)展,到最后竟使我們在流失人的品質。我們借著電腦、電話、傳真機溝通,而懶于互相談話、擁抱、互愛;我們看一幅畫的好壞先看其標價;我們交朋友先衡量互相的價值,以便踩著別人的肩膀向上爬……到最后,許多人竟無視別人的死活,被捕了還在電視上微笑。天啊!動物相互之間都還有關愛之情,機器都有無誤守信主義,人為什么淪落至此?
人最大的危機就在這里,而人最大的希望就是要大家一起來反制這種危機。用玻璃的心、水晶的心、鉆石的心、黃金的心都好,不管是什么心,只要有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