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魯
最近關于中國是否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有不少討論。中國確實有很大風險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但主要危險不是來自所謂過度福利化或工資增長過快,而是因為長期以來收入差距懸殊,嚴重影響國內消費,造成內需不足、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失衡。而以不斷擴大投資和增加貨幣供應的刺激方式擴大內需,又導致越來越嚴重的產能過剩、資產泡沫和投資效率下降。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經濟增長會持續(xù)乏力,最終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從國際經驗看,那些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發(fā)達國家在20世紀以前,都曾在切蛋糕上做了巨大的制度改進:在保持市場機制起決定作用的同時,于20世紀早、中期陸續(xù)建立了一整套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和轉移支付制度,改變了早期資本主義貧富分化嚴重的局面,緩解了社會矛盾,減少了總需求不足造成的經濟危機。中國現在的經濟下行,其實是結構失衡和分配失衡的表現。如果繼續(xù)放任收入差距擴大,切蛋糕向少數人傾斜,大多數人分一小塊,少數人分一大塊,只靠擴大投資和投放貨幣拉動經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經濟也很難走出下行通道。這是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現實危險。只有通過改革來改變收入分配格局,讓大眾收入和消費增長加快,才能有強勁的內需來帶動經濟增長。
(摘自《改革內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