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藎?藎?藎文題設(shè)計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珍品是珍貴的物品,一般指極其寶貴之物。長城、曾侯乙編鐘是承載了中華文明的珍品,圓明園、盧溝橋則是記載民族屈辱史的珍品。有人把古玩古董視為珍品,有人把世界頂級品牌奢侈品視為珍品,有人把山珍海味視為珍品,也有人敝帚自珍,還有人談起往事如數(shù)家珍……。
請以“珍品”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自定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藎?藎?藎教師開場
一、讓“珍品”釋放正能量。題目前的一段文字,給了我們選材的指向。“珍品”既可以寫承載中華文明的珍貴之物,如長城、曾侯乙編鐘、昭君墓;又可以寫記錄民族屈辱與血淚的厚重之物,如圓明園遺址、大沽炮臺等。家里傳下來的古書、古琴,代表朋友情誼的贈品,自己經(jīng)歷的人生往事等等,都不妨精心篩選,讓其奔赴筆端。但無論怎樣的“珍品”,都應(yīng)當釋放正能量,給人積極而高尚的引領(lǐng)。
二、虛實相生寫“珍品”。該文題最適于記敘文或散文寫作,宜采用虛實相生的手法。實寫,如外婆精心制作的一雙繡花鞋,它縫進去的是外婆給孫女的親情,它伴隨“我”走過好多個風雨晨昏;又如家里珍存的一根扁擔,它曾在災(zāi)荒之年挑起了全家艱辛而苦澀的歲月,它也曾挑起了“我”辛勞而勤快的童年。它在幾代人眼里,堪稱一件珍品!虛寫,可描述幾個“我”童真的生活畫面,它們是“我”心靈深處的“珍品”;可講述某人關(guān)愛、幫助“我”的一段往事,這件“珍品”在“我”心中恒久彌堅。
?藎?藎?藎學生互動
思路① 那些離我遠去已不復存在,卻又最易想起的記憶,是我的珍品。童年的時光里,沙灘上偷摘西瓜,夏日迷醉荷塘,還有玩吃黃瓜游戲等三幀“老照片”,拂去歲月的風塵,“復制”出天真、活潑、淘氣的童年影像,令人神往。
思路② 外婆生前給我做的繡花鞋是我童年的珍品。我偷看外婆做鞋時,她不小心讓針頭扎破手指滲出血,用嘴吮吮手指繼續(xù)做鞋的情景,讓我心頭一顫;我穿上鞋在屋里屋外來回跑動,再把鞋上的灰塵拍干凈,輕輕放在盒子里。稍大一些,我穿著破舊的繡花鞋陪外婆逛街……偷偷地把鞋子藏在床下。我珍藏這雙鞋,是為了懷念慈祥的外婆。
思路③ 城區(qū)的北湖公園是一件珍品。北湖的水美,清澈如鏡,倒映藍天、白云,以及附近聳立的樓群。北湖的樹美,柔長的柳枝遠看如煙似霧,更似風中舞蹈的美女的秀發(fā)。北湖公園還有一撥又一撥熱愛生活的人們。他們在此打太極拳、跳廣場舞、彈琴練聲、繪畫寫生,享受生活的甜美。
思路④ 老師贈送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堪稱我人生的珍品。中考前夕,我因患病住院,心情很沮喪。語文老師前來看望我,贈送我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戰(zhàn)勝了病痛,順利地考上了重點高中。三年高中時光,這本書一直陪伴著我,給我源源輸送正能量。
思路⑤ 我家節(jié)儉的風尚是一件無形的珍品。幼年時代,爺爺、媽媽用愛惜糧食的言語、行為教育我們;爸爸把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nóng)》詩張貼在門上,時刻提醒我們;我們積極參與“光盤”行動,在餐館吃飯也記得將剩菜打包帶回。良好的節(jié)儉家風,難得的人生珍品。
?藎?藎?藎佳作呈現(xiàn)
珍 品
張 妮
我有一雙繡花鞋。有密密麻麻的針腳,有精致好看的繡花,一針一線做成的珍品,蘊藏著外婆濃濃的愛。
時間久了,這雙繡花鞋后跟被磨掉了一層布,露出里面的白色底布,有一只鞋子的扣子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不過它仍然干干凈凈,雖然很破了,但我一直把它當作珍品。
我那時還小,仍記得外婆做鞋的情景。臥室的門虛掩著,我倚在門縫悄悄地看著外婆聚精會神的模樣,看著她穿針引線。為了我盡早穿上繡花鞋,她起早貪黑。當一針刺穿鞋布,外婆沒來得及捻起針頭,一下扎到了手指,她連忙一縮手,血從傷口滲出。我準備給外婆遞去紙巾,只見她用嘴吮了吮指頭,又繼續(xù)做鞋。一朵朵“花兒”在鞋布上悄然綻放。
我收到鞋時歡喜得不得了,把鞋捧在手上翻過來覆過去地看個仔細。穿在腳上舒服極了,還有那繡花的樣式也很是新穎。我穿著鞋興奮地在屋里屋外跑了幾圈,然后脫下來,把灰塵拍干凈,輕輕地放在盒子里。有一次學校慶祝六一兒童節(jié),為了表演,我把繡花鞋穿了去,引來了一些羨慕的眼神。同學問我鞋子是在哪兒買的,我很自豪地告訴他們是我外婆做的。從那以后,我不論到哪兒都一直穿著,舍不得脫下,直到臟兮兮的才去洗。每天穿著這雙鞋踩著石子路去上學,穿著這雙鞋跑到田間去抓蛐蛐,穿著這雙鞋爬上山采蘑菇,穿著這雙鞋跑到池塘邊釣龍蝦,穿著這雙鞋和小伙伴們?nèi)ネ祫e人家的蠶豆。這雙鞋伴隨我跑過無數(shù)個地方,見證了我歡樂的童年。
記得有一次媽媽生病,外婆來看媽媽。飯后,我穿著那雙有些破舊的繡花鞋陪外婆逛街。挽著外婆的手,邊走邊聽外婆說要怎么照顧媽媽。有些話一直在重復,但外婆能陪我多說幾句話我依然很高興。直到兩年后,鞋子已經(jīng)不合腳了,扣子也丟失了一個,用一根棉線系著,我仍舍不得扔掉。媽媽說已經(jīng)不能穿了,放在家里占地方。我偷偷地把鞋子藏在床底,說什么也不肯丟棄。
我10歲那年,外婆去世了。我?guī)夏请p鞋在外婆的靈前痛哭。我低頭看到那雙鞋,仿佛看到外婆仍在眼前。想起她在世的日子:她總是邊做飯邊讓我監(jiān)督外公,不讓他偷吃菜,因為外公腸胃不好;她總是把甘蔗劈成一塊塊給我吃,因為我總是抱怨甘蔗太硬咬不動;她總是在盛夏的晚上給我打扇,讓我在涼爽中睡個好覺。
上次去給外婆掃墓,只見碑上的照片已經(jīng)模糊。天陰沉昏暗,我站在長滿野草的墓地旁,看到一朵野花爬上了外婆的發(fā)髻。
今天,我從盒子中拿出這雙繡花鞋,想著外婆曾與我共同走過的時光,把繡花鞋抱在胸口,任淚水打濕眼眶。珍品之所以成為珍品,那是因為它有超出本身的價值。對我來說,那雙繡花鞋就是屬于我的珍品。
?藎?藎?藎亮點揭示
習作長于客觀實錄,在細節(jié)描寫上下了功夫。寫“我”偷偷看外婆做鞋時,她不慎讓針頭扎到手指滲出血、用嘴吮了吮手指繼續(xù)做鞋的細節(jié),“此時無聲勝有聲”,富有很強的感染力;“把鞋捧在手上看個仔細”,“穿著鞋在屋里屋外跑了幾圈”,“把灰塵拍干凈,輕輕地放在盒子里”,這幾個細節(jié)既點染出“我”得到繡花鞋后無比喜悅、興奮之情,又凸顯出“我”對鞋的珍惜之意,于細微處見童趣。“穿著破舊的繡花鞋陪外婆逛街”,“偷偷地把鞋子藏在床底”,則生動地表達出“我”對外婆的感激和對繡花鞋的十分不舍。篇末“我”為外婆掃墓時,“一朵野花爬上外婆的發(fā)髻”的點綴,景中寓情,十分傳神,平添了行文的表現(xiàn)力。
?藎?藎?藎結(jié) 語
《珍品》一題,若寫成記敘文,宜用“珍品”作線索貫串全文,寫出波瀾,寫好細節(jié),釋放真情;若用散文的筆調(diào)寫作,可剪輯幾個生活片斷,注意情理交融??傊墩淦贰窇?yīng)傳遞正能量,引人向上,催人奮進。
董新明,語文特級教師,已在《語文教學與研究》《語文報》《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學習》《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世界》等70多家刊物上發(fā)表教研著述800余篇,發(fā)表散文、詩歌等文學作品100余篇。教研論文獲省、國家級一等獎10余項,參與或主持省、國家級兩項科研課題實驗工作。指導學生發(fā)表習作800余篇,先后培養(yǎng)出楊念念、陳婷婷、張元元等30多名優(yōu)秀文學少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