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請你慢一點
      ——張楚訪談錄

      2015-11-23 07:50:58○心
      文藝論壇 2015年5期
      關(guān)鍵詞:張楚作家小說

      ○心 懿

      請你慢一點
      ——張楚訪談錄

      ○心 懿

      心懿:說說你的童年吧。留在記憶里的快樂是什么?

      張楚:小時候家住在農(nóng)村,最激動人心的就是看電影了,簡直比過節(jié)都熱鬧。孩子們早早用馬扎、磚頭和墩子占地方。熒幕正反面都能看。夏天的夜晚那么黑,天上撒著星星,一幫淘氣孩子安靜地注視著熒幕上的人說話、走路、殺人、歡笑或悲傷,真是美好。

      心懿:“天上撒著星星!”這樣的夜晚我也經(jīng)歷過,我最喜歡的是點著汽燈做生意的小買賣人,他們有好多豆豆糖,包著透明的玻璃紙,一毛錢就能買到。如果有戲班子來演出,更是熱鬧,我在臺下看寬袍廣袖的小姐夫人都呆了,幾乎愛上頭戴珠花的小姐,脖子仰得疼也不知道。你們那邊有地方戲嗎?是什么?

      張楚:我們這邊的地方戲是評劇。評劇創(chuàng)始人成兆才先生就是我們縣的。小時候在村子里,逢年過節(jié)都是要看戲的,看的最多的是《花為媒》《劉巧兒》。不過男孩子好像都沒什么耐心,瞥一眼臺上濃妝艷抹的角兒們后,就在人群里鉆來鉆去玩捉迷藏,或者去買糖葫蘆和冰棍。我覺得糖葫蘆對男孩的誘惑要遠遠大于評劇。

      心懿:你的家庭情況怎樣?

      張楚:我父親當(dāng)兵,母親是制藥廠工人。母親喜歡讀書。上個世界八十年代的孩子們都讀書,除了讀書沒有別的可干,連電視都很少。我記得《少年文藝》里有一篇,寫一個少先隊大隊長很驕傲,參加了合唱團,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聲音完全淹沒在和聲里。他覺得很失落,可是幾經(jīng)周折他卻愛上了合唱。這個故事我印象特別深刻。還有一篇是托爾斯泰的短篇,寫一個軍官愛上了將軍的女兒,在舞會上大獻殷勤,可是卻發(fā)生了意外,當(dāng)將軍鞭笞一個可憐的士兵時,他內(nèi)心里忽然升騰起一種莫名的失落,覺得姑娘不美了。

      心懿:個人覺得比起現(xiàn)在,那時的孩子們算是幸福的,雖然物質(zhì)上不如現(xiàn)在豐富。

      張楚:我也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太可憐了,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yè),上不

      完的培訓(xùn)班。那個時候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雖然匱乏,但跟自然最親近,經(jīng)常去野地里逮蛇,或者到蘆葦叢里逮翠鳥,晚上滿天星斗,我們一幫孩子在麥秸垛、玉米桿里玩捉迷藏。那種對星空、對莊稼、對河流的記憶真是美好。

      心懿:這些景色也許還在,心情卻可能只能在文學(xué)作品里體會了。你的閱讀和寫作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

      張楚:關(guān)于閱讀,我想說的是,這是催生我寫作的原動力,是寫作的最初誘因。一個心存敬畏的寫作者必定是在海量閱讀后才敢在白紙上寫下第一行漢字。

      心懿:可以說說閱讀給你帶來的感受嗎?

      張楚:閱讀的滋味是美妙的、不可言說的,相信每個人都感受過被文字雷電般擊中的戰(zhàn)栗感。等你成了作家,閱讀變成一種必備課程,你只有不停閱讀,才可能知道那些偉大的小說家已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世界,才可能知道那些偉大的小說家已走了多遠。我一直認為,一個不閱讀的作家是不可救藥的、不可思議的。

      心懿:談?wù)勀闼瞥绲淖骷液妥髌钒伞?/p>

      張楚:我喜歡的作家很多,卡夫卡、??思{、米蘭·昆德拉、奧茲、普魯斯特、安妮·普魯、霍桑、福樓拜……他們有的死了,有的還活著。

      心懿:在這些作家里面,最喜歡的是誰?

      張楚:沒有最喜歡的。你很難說出誰對你的影響最大。

      心懿:他們的哪部作品對你觸動或者影響最大?

      張楚:很多。長篇小說中,卡夫卡的《城堡》、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思{的《喧嘩與騷動》、蘇童的《我的帝王生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余華的《活著》、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都曾讓我震撼激動。

      心懿:什么時候開始第一篇作品的寫作?過程順利嗎?

      張楚:高二的時候經(jīng)常寫武俠小說,寫完了就給前后桌的女孩們看。她們每天都催促著我快寫,像連載一樣。1994年我高三畢業(yè),等大學(xué)通知書時開始寫小說。那時候看了一些先鋒小說,就刻意地去模仿。我還記得小說的名字叫《野貓之歌》,寫了高三的生活,筆調(diào)學(xué)的林白(剛看完她的《一個人的戰(zhàn)爭》)。發(fā)表第一篇小說是2001年,在《山花》發(fā)表了一個短篇《火車的掌紋》??梢哉f發(fā)表的過程并不順利。

      心懿:那么早就有鐵桿讀者了!那我們談一談寫作上的事吧?一些作家在寫作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理。修改作品可以說是每一個作家都要面對的問題,甚至是難題。因為在修改的過程中你還要承受不斷否定自己的那種挫敗感。你是不是也會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

      張楚:有朋友跟我說,自我懷疑是一個優(yōu)秀作家必備的品質(zhì)。這話讓我欣慰,因為我就是一個極度不自信的寫作者。有的小說寫到一半時會想,這種情感一百多年前就有人寫過了,還寫它干嘛?扔到一邊。等過段時間重新看,覺得還不錯,想接著往下寫,可文字里的氣味消散了。所以有時我即便沒有感覺,也會逼著自己把小說寫完,哪怕完成后放在文件夾里再也不去看。

      心懿:怎樣化解這些情緒?

      張楚:遇到寫作上的問題時,譬如不知道情節(jié)如何發(fā)展、如何選擇敘述方式時,我通常找朋友聊聊天。朋友的建議、看法很重要,即便這個朋友根本不從事寫作,也很少讀書。他們的思維方式跟我完全是兩個套路,他們經(jīng)常會激發(fā)我的思維蹦跳出新穎的想法和細節(jié)。

      心懿:寫作時是情節(jié)還是人物先行?是一開始就有個框架,即:我要寫一個怎樣怎樣的人物,他的故事是這樣的,他的語言動作是那樣的?這些細節(jié)性的問題也是許多寫作者共同關(guān)注的。

      張楚:我寫作一般都是先有情節(jié)、細節(jié),再勾勒人物。我喜歡讓主人公有一些小小的、無傷大雅的怪癖,我覺得這樣會讓他們更加迷人。創(chuàng)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萬物的過程,很難講清楚,你只有親自去寫,才能明白那種恣肆的歡樂。

      心懿:古人說“人無癖不可與交”有癖好的人比常人豐富。其實我們自己也會有小小的癖好,比如我愛讀書、你愛寫作、他喜歡收集一些專門的小物件。如果有讀者因這篇訪談而立志寫作,你會對他(她)說什么?

      張楚:我會對他(她)說,寫作首先是件美妙的事,因為它滋潤心靈;我還會對他(她)說,寫作也是件痛苦的事,因為它煎熬心靈。如果你真的熱愛寫作,就讓寫作成為你的信仰。

      心懿:你的作品中有很多地方提到一些動畫片,看來你是一位好父親,曾經(jīng)陪著孩子看大人覺得幼稚可笑的動畫片。

      張楚:是的,兒子五歲時我給他買了全套宮崎駿,他不怎么喜歡,可我倒迷上了。他喜歡《海綿寶寶》,我陪他看了幾集,也喜歡上了。我覺得這個動畫片其實是拍給大人看的。在寫小說《七根孔雀羽毛》時,我還用了里面的一個細節(jié):腰纏萬貫的蟹老板為了省錢,親自給女兒動手術(shù)。不開心的時候我經(jīng)??磩赢嬈?,《千與千尋》 《冰川世紀》系列、《怪物史萊克》系列,總能讓我大聲笑出來。

      心懿:蟹老板,哈,那個總是心疼“我的小錢錢”的蟹老板。宮崎駿是我最敬佩的藝術(shù)家,他的作品畫面唯美,意境悠長。我曾經(jīng)花了很長時間收集他的動畫片,包括早期他參與制作的,甚至還有日語原版的。語言已經(jīng)不重要,他的每一幀畫面都可以拿過來配上畫框掛在墻上當(dāng)做藝術(shù)品欣賞。吉卜力工作室是我非常想去想去看看的地方。宮崎駿是憂傷的,也是倔強的,還是堅持的。

      張楚:宮崎駿是個偉大的導(dǎo)演,雖然他做的是動畫。我看《千與千尋》時,常忍不住熱淚盈眶,我想它里面有一種樸素的力量,那種力量會在不經(jīng)意間擊中你。有時候我想,文學(xué)作品最能打動我們的,往往也都是人物最樸素的品質(zhì),譬如:忍耐、正直、勇敢、善良、犧牲。這些品質(zhì)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讓人心能得到一些慰藉和片刻的溫暖。

      心懿:宮崎駿說過“我得到一種可以逃離現(xiàn)實的藝術(shù)表達方式,動畫片是唯一適合我傳情達意的創(chuàng)作形式”。那對你來說,寫作是這樣一種表達方式嗎?唯一嗎?

      張楚:我倒覺得小說是我與這個世界溝通、和解的一種方式。而不是逃離。我不喜歡逃離,哪怕是藝術(shù)的逃離。

      心懿:對你來說寫作是一種天生的本能,還是由愛好引發(fā)的經(jīng)由后天反復(fù)練習(xí)才能掌握的技巧?

      張楚:首先得有天生的本能吧?我覺得作家就是天生的,天生的敏感,喜歡觀察事物,喜歡冥想,有點心不在焉。你發(fā)覺自己有這種本能,再去刻意地掌握技巧。這是一個后知后覺的經(jīng)歷。

      心懿: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有寫作的天份?是不是小時候老被老師表揚作文寫得好?

      張楚:說實話,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寫作的天份,當(dāng)初從事寫作只是因為單純的熱愛。作文跟寫作是兩回事情。在中國,應(yīng)試教育下的寫作跟真正的文學(xué)絲毫不沾邊,甚至是對立的,因為應(yīng)試教育總是教你說假話,教你掩飾自己的真情實感。

      心懿:對自己的文學(xué)夢是否覺得心安理得,覺得自己天生就該干這行?

      張楚:我從小學(xué)的時候就想當(dāng)個作家,我覺得作家是個很了不起的行當(dāng)。

      心懿:現(xiàn)在你的作品發(fā)表很多,喜歡小說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有個張楚,這是實現(xiàn)了你小時候的理想了嗎?

      張楚:我的文學(xué)理想其實跟很多作家一樣,就是再過十年、二十年或者五十年,還有人在深夜里讀我的文字并為之動容。這個理想有些高,但我希望它能成為現(xiàn)實。

      心懿:我們談?wù)勀愕淖髌钒?。《旅行》是一篇非常溫暖的小說,我個人很喜歡。爺爺和奶奶不僅在空間旅行,也在時光中行走。我猜想你的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過這么和藹的老人家?

      張楚:這是我獻給祖父祖母的一篇小說。當(dāng)然,里面的大部分細節(jié)都是虛構(gòu)的。祖父已經(jīng)去世了,祖母的耳朵也有點聾了。我覺得,在時光面前,惟有愛與懷念讓我們更高貴。

      心懿:“惟有愛與懷念讓我們更高貴?!边@句話說得真好。剛開始看你的小說,覺得你應(yīng)該是一位警察。你洞悉生活中一些為人不知的陰暗面和人性的種種弱點,卻以溫和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些作品中的情緒會影響到生活中的你嗎?

      張楚:不會。我是一個成功的精神分裂者。我知道我究竟是誰。

      心懿:每個寫作者都是一個潛在的精神分裂者??!寫小說的你和生活中的你,你更喜歡哪一個自己?

      張楚:我更喜歡生活中的我。生活中的我更溫和、開朗。有一大幫朋友,喝酒吹牛,快活自在。小說里的我是隱忍的、陰郁的,我想那是我靈魂中最幽暗的部分。

      心懿:我知道你為寫一篇有關(guān)戲劇的小說準備了一年的資料——最后卻沒用上。這個準備的過程對你來說心情是怎樣的?

      張楚:寫短篇時通常會有個豐盈的細節(jié),寫中篇時會大致地勾勒一個提綱。資料是肯定要搜集的,所以百度是作家最好的朋友。我印象里搜過大象的種類、星云構(gòu)成、飛機尾燈種類、世界起源、宇宙盡頭、老虎鞋的制作方法、毛衣的手工編織方式……這在沒有網(wǎng)絡(luò)的年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去圖書館查很多資料。你說的這篇小說叫《良宵》,主人公是個程派名角。我自己對京劇一無所知,所以只好惡補,同時搜羅了一大堆相關(guān)軼事。這個過程確實持續(xù)了一年??蛇@些搜集來的資料在小說成型時都被我刪除了,我覺得跟小說表達的主題不搭。但也沒什么后悔的,我想在寫長篇時應(yīng)該會用得著。就算用不著,我聽了那么多美妙絕倫的京劇,已經(jīng)很幸福很知足了。

      心懿:寫作過程中會照顧到讀者的理解能力嗎?比方說因為某處的隱晦而去特別解釋一下?;蛘咭屓宋锘蚬适嘛@得清楚、合情合理,讀者能從情節(jié)中全身而退而不糾結(jié)于小說內(nèi)容?

      張楚:不會刻意去照顧讀者的理解力,我覺得讀者都比我聰明。有時會刻意設(shè)置模糊的情節(jié),或留白多點,這樣小說的蘊意會更濃、更形而上?!对谠坡洹愤@篇小說里,我可能表現(xiàn)得更明顯一些。

      心懿:你的意思是給讀者多一點想象的空間?有沒有執(zhí)拗的讀者跟你討論一些他覺得費解的情節(jié)?

      張楚:有啊,很多《在云落》的讀者都給我留言,問主人公蘇恪以到底是怎么回事?仲春是不是被蘇恪以害死的?我都很耐心地給予回答。當(dāng)然,這也讓我反思了自己的小說,是否留白過多?因為提問的讀者里有很多作家。他們都沒看太明白。

      心懿:進入藝術(shù)并不難,有興趣就行。在追求的的路上想不斷的突破自己很不容易,你有過這種困惑嗎?

      張楚:有過這種困惑,后來釋然了。

      心懿:能詳細說說嗎?對我們的讀者來說你的經(jīng)歷是一種寶貴的經(jīng)驗。

      張楚:開始寫作時,你會不斷地重復(fù)自己:語言的味道、敘述的方式、某些小小的機鋒,這些對初級寫作者是很必須的,這樣會慢慢形成你自己的風(fēng)格??墒且坏╋L(fēng)格形成了,你就會試圖改變自己。改變的結(jié)果無非是兩種:一是成功了,你成為了別人;二是失敗了,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一

      個風(fēng)格鮮明的作家很少刻意去改變。人都在變老,時光會讓我們的思維方式、語言、敘述方式慢慢地蛻變,所以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順其自然:時光把你雕刻成什么樣子,你的作品就是什么樣子。

      心懿:風(fēng)格是把雙刃劍,但似乎你是一位風(fēng)格獨特不好歸納的作家?評論界說你善于描寫“黑暗的”“底層生活”?

      張楚:我的小說里,很多都是寫小人物的,所以往往被認為是寫“底層生活”,這沒錯,可是我覺得我不單純是底層敘事,我更關(guān)注的是不是悲慘故事,而是故事后面斑駁的人性。評論家饒翔曾經(jīng)這樣評價我的小說:“或許不應(yīng)該簡單地將張楚筆下人物歸為所謂“底層人物”,他書寫的是蕓蕓眾生,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的種種尷尬、困厄甚至苦難,以及他們面對這一切時的心理反應(yīng)、現(xiàn)實選擇與倫理擔(dān)當(dāng)……這些小城鎮(zhèn)中的小人物形色各異,他們低調(diào)隱忍地生存,絕不煽情,他們保持著做人的尊嚴與氣節(jié),時而閃現(xiàn)出人性的光輝。張楚力圖賦予他的作品與這些人物同等的品質(zhì),他以精微的文字觸摸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卑微而又高貴的靈魂?!蔽屹澩目捶?。

      心懿:我們生活在一個全媒體時代,卻幾乎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每天要看新聞、上微博,去購物網(wǎng)站,好像人們已經(jīng)失去了做出判斷的能力,需要資訊的引導(dǎo)。我們通過各種媒介如電腦,手機,電視接受訊息,而不是我們自己的觸覺嗅覺等等。這樣一個時代,作家的虛構(gòu)能力是得到發(fā)展還是鉗制?

      張楚:大家都在說,這個時代的生活本身比小說更殘忍、更不可思議。即便是作家,他的虛構(gòu)能力在真實世界面前也顯得孱弱無力??晌矣X得這倒是好事。那些光怪陸離的事件背后是如何的因果?最神經(jīng)末梢的構(gòu)成是什么?這都會讓作家從更吊詭的角度去思考和闡釋問題,然后像醫(yī)生用手術(shù)刀解剖組織一樣去解剖這個社會。

      心懿:是不是可以這樣說,這個時代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適合寫進作品里?

      張楚:是的,這是一個很容易產(chǎn)生偉大作品的時代。而事實是,直到如今我們還沒有屬于這個時代的偉大文學(xué)作品。

      心懿:現(xiàn)在有一種傾向:社會熱點會成為作家的寫作素材。但我有個疑問:為何同樣的社會現(xiàn)象,在國外作家筆下能寫出杰作,比如羅斯的《復(fù)仇女神》。而在我們的作家筆下,卻成了段子集中營。這中間有哪里不對?

      張楚:最成功的例子是美國作家卡波特的《冷血》,他花了4年時間對一起兇殺案進行調(diào)查采訪,最后還愛上了其中的一個殺人犯。我相信《冷血》會是永恒的經(jīng)典。我也相信中國作家只要肯拿出兩年時間去調(diào)查一件社會新聞熱點,找出事件背后的真相和幽靈,那么,他也會寫出偉大的小說。

      心懿: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性,你有過疑惑嗎?

      張楚:我從未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性發(fā)生過疑惑,如果這個世界是假的,像《黑客帝國》里描述的一樣,是龐大計算機系統(tǒng)的一個渺小程序,可對我而言,它就是我的全部,就是我真正的棲息之地。

      心懿:《梁夏》這篇小說,上半篇我覺得有《棋王》的味道,語言和情緒都很節(jié)制,敘述緩慢,語言綿密卻精確無比。下半篇卻劍走偏鋒,人物一味的往偏執(zhí)的一面走去。寫這篇的過程中,對人物的控制似乎明顯的分為兩個部分。這中間發(fā)生了什么?是人物綁架了小說家嗎?

      張楚:這個問題也有朋友問過。其實我只是想做一種實驗,那種傳統(tǒng)的敘述語言和歐化的敘述語言在一篇小說里同時出現(xiàn),會是什么樣的結(jié)果。會不會讀者只會順著人物的行為往前走而忽略了語言的變化?結(jié)果你也看到了。

      心懿:這種實驗很考驗語言功底和駕馭能力。

      《小情事》里敘事的多角度轉(zhuǎn)換,我隱藏在眾人之后,即是講敘者又是參與者還是旁聽者。這是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zhàn)嗎?

      張楚:這篇小說的敘述者雖然是“我”,其實用的是全知全覺的視角。寫的時候很順利。我覺得我完成了一次童年之旅。

      心懿:《櫻桃記》中的櫻桃長大了,現(xiàn)身在《剎那記》中,可為什么某些傷害她卻逃脫不了?在你的筆下,這些傷害還顯得有些輕描淡寫,想告訴讀者什么?讓傷害淡去也是一種悲憫嗎?

      張楚:人總是不停地被傷害,不止是櫻桃。不要怕被傷害,無論是肉體還是靈魂,上帝會假他人之手,將榮耀和光明賜給我們。這是我真正想說的。

      心懿:你的小說中圍繞著故事的,旁逸斜出的細節(jié)很有意思。比如梁夏看到的美麗的櫻桃花,一下子把他的心情烘托出來。這些閑筆看似與主題關(guān)系不大,也許小說的魅力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這些枝蔓。但溫暖之后緊跟著蒼冷,寒涼背后也許藏著不為人知的溫情。這種反差有時候會讓人透不過氣來,讓我聯(lián)想起國外的“黑色小說”。或許你只是想說:生活就是如此?

      張楚:在我理解的范疇內(nèi),生活確實就是這個樣子。你提到的閑筆,其實也是我想多說兩句的。李敬澤老師在魯院給我們講課時曾談到,當(dāng)代小說有個問題:不說廢話。他說,人和世界的關(guān)系,不僅僅是人與人的關(guān)系,還有人與物、人與空間的關(guān)系,人與人、與物、與空間的關(guān)系都是構(gòu)成人與世界的特定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更可信、更有利地提供一個真實世界。

      他說的是常識。但是這個常識,現(xiàn)在很多寫作者已經(jīng)淡忘。確實,現(xiàn)在小說里很少有閑筆,用李老師的話講,就是上來就急吼吼地敘事,上來就急吼吼地讓人物行動,那么,這樣會不會帶來藝術(shù)上的缺憾?這種不說廢話、不延宕的純敘述,難到就是真實的嗎?他的這個問題讓我想了很久。

      作家韓松落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他曾經(jīng)談到“季節(jié)感”。他說,日本小說家夢枕貘《陰陽師》的每一章,都以小路的庭院小景開始。

      他還總結(jié)說:植物的名字,四季的狀貌,用簡淡的文字道來,大概不止為了環(huán)境的真實性,也為了烘托作者的精神氣質(zhì)?!蛾庩枎煛费永m(xù)的是日本人的傳統(tǒng),這傳統(tǒng)里,最精微的一項,就是季節(jié)感。春天要去看櫻花,秋天要去采紅葉,對著月光和夜露應(yīng)當(dāng)哀嘆人生的無常,對著春天原野里的碧草和遠煙,即便是《好色一代女》里急著出門去做生意的妓女,也不免要留戀地張望,看著看著,心里就覺得安靜了。季節(jié)感也曾是我們豐盈四溢的感受中的一項,但這項傳統(tǒng)在我們這里,卻正在消失之中,烽火連天的時代,描繪四季風(fēng)物,成為最奢侈的行為,此后多少年,紅日青山向日葵,成為一統(tǒng)天下的季節(jié)意象,季節(jié)感漸漸被消滅了。又猝不及防地遇到農(nóng)業(yè)社會轉(zhuǎn)型,環(huán)境惡化,季節(jié)感成為歐洲十一國游才能重溫的感受。文學(xué)雜志上的小說,從此都是沒有季節(jié)感的,或者是單位屋子里的斗爭,或者是李老漢和桂花嫂的偷情,它們是粗鄙的“故事會體”,沒有季節(jié)感。

      我覺得他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小說應(yīng)該多些類似季節(jié)感的“閑筆”,多些漫不經(jīng)心的枝蔓,多些富有生活情味的游離敘述主線的細節(jié)。

      心懿:丟棄了四季、草木、天空,僅剩敘事的小說,可能是受一些國外大師的影響吧?有時候?qū)W習(xí)是件痛苦的事,會有“邯鄲學(xué)步”的危險。

      張楚:零度敘事確實是西方現(xiàn)代派的技法,如你所言,我們可能是受了他們的影響。這在短篇小說里更加明顯。沈從文、汪曾祺那種山水畫似的筆法越來越少了。另一方面,這跟讀者的閱讀選擇可能不無關(guān)系。大家都很忙,都喜歡上來就看故事,看到閑筆直接跳讀。我其實一直不明白,這個時代的步伐為何就不能慢一點?為什么總要急匆匆

      地奔往目的地?路旁那么多美好的風(fēng)景和人物,我們都熟視無睹,眼里只有物質(zhì)和利益。這是多么悲哀的事。

      心懿:生活步履匆匆,慢下來就趕不上別人了!人們都這么想。閱讀已經(jīng)是件很奢侈的事。話題轉(zhuǎn)回來:《七根孔雀羽毛》這篇小說銜接緊湊,幾乎不給讀者停頓,有一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妙處,讀起來一氣呵成。你好像很偏愛這篇小說,新小說集的書名就以此命名?

      張楚:我個人很喜歡這一篇。前天晚上作家張忌給我發(fā)短信說:昨晚第一次看你的《七根孔雀羽毛》,我必須得說,很久沒有看到這么誠實的小說了。有同行朋友的不斷認可,我很開心。小說集《七根孔雀羽毛》是2012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收錄了這些年創(chuàng)作的七個中篇小說。

      心懿:如果你是位廚師,這本書就是一席豐盛的酒宴,我個人相當(dāng)喜歡這本書。宗建明從《地下室》到了《七根孔雀羽毛》;櫻桃從《櫻桃記》到《剎那記》,人物對你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大?你反復(fù)的寫他們和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是因為一次沒寫透嗎?

      張楚:有時候我發(fā)現(xiàn)寫完一個小說后,還有很多話想說卻沒說出來,所以只好另起爐灶。

      其實,寫《七根孔雀羽毛》之前,我寫過一個宗建明的故事,是以馬文的口吻寫的,就是《地下室》,發(fā)在《山花》雜志。那個馬文是個有點憂傷的胖子,還是個隱藏的文藝青年。可能覺得宗建明這個人沒寫透,沒寫活,還有話說,于是兩年后有了《七根孔雀羽毛》。在我生活的小鎮(zhèn)上,稀奇古怪的事越來越多:樓上住著的兩家人,其實是一家人,大老婆和小老婆住對門,吃飯一起吃,逛街一起逛,只不過晚上,男人沒有分身術(shù),只能陪一個睡;某鎮(zhèn)的兩個有錢人,因為口角生怨,于是其中的某個和《七根孔雀羽毛》中“丁盛”的遭遇如出一轍……我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為何人人如此忙碌、焦躁。他們?nèi)缡菬釔畚镔|(zhì)、熱愛機械、熱愛權(quán)色,他們從來不會停下腳步,等一等自己的靈魂……后來就寫了《七根孔雀羽毛》。這個小說和我以前的小說不太一樣。我似乎是漫不經(jīng)心地寫了小縣城精神上的異化,以及道德底線被撕扯后的痛楚。當(dāng)然,小說里的人物和以前的人物不太一樣,不再單純是那種不起眼的小人物?!秳x那記》是《櫻桃記》的延續(xù)。我覺得“櫻桃”這個命運多舛的女孩,是縣城生活里,最卑微的那種小人物的代表,我很有興趣把她的一生都寫出來。我相信她的命運就是這個時代里,最無助的那批人的命運。他們貌似丑陋、黯淡、木訥,其實卻有著色彩斑斕的內(nèi)心生活。

      我希望我的眼神是清澈的,我的思想也是清澈的。我看到了暖,于是寫了暖,我看到了悲涼,于是也寫了暖,只不過這種暖,是悲涼后的暖。

      心懿:這段話真讓我感動。那么普通讀者(而不是寫作同行和評論家)對你的小說有什么看法?

      張楚:他們認為我的小說寫得灰暗、晦澀,當(dāng)然,也讓他們感動。說實話,我寫小說時沒有考慮過讀者的感受。我覺得小說是門藝術(shù),既然是藝術(shù),就應(yīng)該按照藝術(shù)的規(guī)則和審美標準行事。

      心懿:藝術(shù)家就應(yīng)該一意孤行。因為藝術(shù)走在生活的前面。你的作品中沒有明確定義的“好人”、“壞人”,就如1990年代的港片,大毒梟很可能是個對女友溫情備至的人。你不評價,只是寫他們,善惡交給讀者去思考。

      張楚:人這種動物太復(fù)雜了。很多事情我自己都沒法判斷,也就無法給出一個結(jié)論。我所能做的只有真實地呈現(xiàn)。

      心懿:“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卻是一種選擇”,我覺得你是善良的,在直面人性弱點時甚至是悲憫的。你的選擇背后是什么?

      張楚:用我朋友的話說,我是個所謂“有悲憫心”的人,我總是站在別人的位置上考慮問題,擔(dān)憂對方的感受,一生中最怕的事就是傷害別人。看

      到河南人新開的板面店鋪,就擔(dān)憂人家賠錢;看到曬太陽、穿得破破爛爛的老太太,就擔(dān)憂她的兒媳對她不好……我知道這擔(dān)憂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所以說在寫作時我根本就沒有選擇,只是潛意識地表達我對這個世界的憂慮。我希望作品里的人物不被傷害,而事實是很多時候他們受到了很大的傷害,這不是我的本意,是生活邏輯讓他們?nèi)绱恕?/p>

      心懿:“我的寫作更趨近于‘日常生活中的詩性’,也就是說,在繁瑣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讓你無以言說的、粗糙而有光澤的那部分,當(dāng)然,不夸大暖意,而是讓暖意重現(xiàn)它本來的樣子。對小說有熱情,就要對生活有熱情。”——這是你一篇創(chuàng)作談中提到的。但客觀在各人眼里并不是同一副面孔,有沒有一種可能,你眼里的客觀世界并不是讀者眼中的?你的暖意在別人眼里只是尋常的,他們無動于衷?

      張楚:很有可能。另外我想說,讀者是需要培養(yǎng)的。但當(dāng)代中國的教育體制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普遍缺乏文學(xué)素養(yǎng)。我們上大學(xué)的時候,班上一半以上的人都看小說,米蘭·昆德拉,尼采,普魯斯特,都搶著看。而現(xiàn)在,學(xué)中文的大學(xué)生根本不讀小說,他們得無時無刻地考慮畢業(yè)后的生計問題。

      心懿:那你理想中的讀者是什么樣子的?博爾赫斯說是一個小男孩的摸樣。

      張楚:你看美國電影,即便是商業(yè)片,里面的主人公也會讀莎士比亞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譬如昆汀的《低俗小說》里,殺手經(jīng)常讀《圣經(jīng)》;在英國青春偶像劇《皮囊》里,主人公在廁所里讀的是薩特的《惡心》。我們的電影里,主人公有讀書的嗎?至少我沒有看到。所以說我覺得這是個教育和教養(yǎng)的問題。中國的應(yīng)試教育培養(yǎng)了一大批不讀書的人,這些人走上社會工作后,也不會讀文學(xué)作品。他們的內(nèi)心缺乏對文學(xué)的熱愛和尊重,缺乏對豐饒內(nèi)心世界的觀察和體恤。他們眼里只有名牌商品和錢幣。有時我真的對這個國家心懷絕望,除了錢和極度污染的環(huán)境,一無所有,而且錢也都攥在紅二代和富二代手里。

      我理想中的讀者,就是即便生活拮據(jù)身處逆境,也會在空閑時讀讀書,思考一下這個世界的真實面目。就這么簡單。

      心懿:你筆下的人物,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有些甚至是人性之惡,但你的小說卻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怒其不爭”的情緒,讓他們善惡并行,有一種“存在即是合理”的哲學(xué)觀念。這是一種很含蓄的世界觀嗎?

      張楚:我覺得展現(xiàn)人性的復(fù)雜性是文學(xué)永恒的主題。

      心懿:將來會寫出一本《米格爾街》嗎?

      張楚:《米格爾街》我很喜歡,它簡單、質(zhì)樸、又有直指人心的力量,跟奈保爾后期的小說完全不同。奈保爾寫這部作品時才二十多歲,是天才之作。我想我將來肯定也會寫一部關(guān)于我自己的“米格爾街”,它復(fù)雜、渾厚,散發(fā)著屬于我自己的氣味。

      心懿:有寫長篇的打算嗎?

      張楚:我有寫長篇的打算,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有大段時間去揮霍。小塊小塊的業(yè)余時間并不是寫長篇的最好時機。另外老聽朋友們說,寫長篇也是個體力活,所以從現(xiàn)在,我必須加緊鍛煉身體。

      心懿:馬塞爾·巴耶爾說:“人們不再懷抱希望從文學(xué)中尋找人生的深層意義了?!弊鳛橐粋€作者,你有這樣的擔(dān)憂嗎?

      張楚:我覺得文學(xué)的教化意義還是有的。另外文學(xué)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不同層次的世界、不同層次的人性,會讓讀者對這個虛無功利的社會有著哲學(xué)意義上的思考。這就夠了。文學(xué)不會死亡,因為人類不會停止思考。

      猜你喜歡
      張楚作家小說
      作家的畫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小說月報(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1987年的微笑
      張楚是什么座?
      江南(2017年3期)2017-06-07 23:27:18
      張楚:文藝的事兒英雄的事兒都欣賞完了
      博客天下(2016年11期)2016-06-03 11:47:42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瑞丽市| 皋兰县| 巴塘县| 宣城市| 小金县| SHOW| 阳西县| 怀安县| 郸城县| 宝鸡市| 收藏| 大宁县| 休宁县| 蓝山县| 彩票| 乐亭县| 合肥市| 吉安市| 德兴市| 三台县| 陆川县| 永善县| 康马县| 伽师县| 旺苍县| 桦南县| 新营市| 广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凯里市| 兴山县| 乐安县| 开化县| 镇宁| 资源县| 天柱县| 多伦县| 汝阳县| 南川市| 济宁市| 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