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長紅,黃新
(陜西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陜西漢中723000)
語義韻又稱為語義協(xié)調、語義集、語義聯(lián)想、觸發(fā)聯(lián)想等等[1],指的是單詞或詞組的“超越詞界的聯(lián)想色彩”(the spreading of connotational coloring beyond single word boundaries)[2]。Hunston(2002)認為,所謂語義韻就是指某個詞由于經(jīng)常用在某一特定語境下,因而從中獲得了聯(lián)想意義[3]。也就是說語義韻是長期共現(xiàn)的單詞間意義轉移的結果。Partington,A(1998)認為“聯(lián)想意義”可包括三種:社會或情景聯(lián)想意義、在某一特定的文化中所具有的附加意義、表達聯(lián)想意義[2]。Stubbs,M.(1995)把語義韻通常分為積極、消極和中性三類。積極語義韻指詞項的搭配詞大多數(shù)具有積極的語義特點;消極語義韻的詞項吸引的搭配詞幾乎具有鮮明的消極語義特點;中性語義韻詞語呈現(xiàn)出錯綜的語義特點,既可以與具有消極意義的詞項共現(xiàn),也可以與具有積極意義的詞項共現(xiàn)[1]。
紀玉華(2000)提出語義韻的研究方法有:用定位檢索軟件(concordance)找出某詞或詞組的搭配伙伴,對其表達聯(lián)想意義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從而得出該詞或詞組的語義韻輪廓(profile of semantic prosody)[4]。衛(wèi)乃興(2002)介紹語義韻研究主要方法有:(1)建立并參照類聯(lián)接,用基于數(shù)據(jù)的方法(data-based approach)研究;(2)計算節(jié)點詞的搭配詞,用數(shù)據(jù)驅動的方法(data-driven approach)研究;(3)用基于數(shù)據(jù)與數(shù)據(jù)驅動相結合的折中方法研究[5]。對語義韻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語言、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尤其對于二語學習者來說,有助于辨別同義和近義詞,從而更好地學習詞匯。本文擬用語料庫對比的方法探究一組近義短語lead to,result in 和bring about 語義韻的使用特點,以判斷中國英語學習者對這三個短語的語義韻使用是否適當,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1.在中國學生英語筆語語料庫(WECCL)中考察lead to,result in 和bring about 的語義韻使用特點。在AntConc 中載入語料,點擊Concordance(語境共現(xiàn)),然后在Search Term 中鍵入lead to,把Search Window Size 設為30,點擊Start,得到共172 行語境共現(xiàn)行。每隔4 行提取行并排除不符合本研究要求用法,從中選取30 行進行研究。用同樣方法研究result in 和bring about 的使用情況,有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
2.在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中考察lead to,result in 和bring about 的語義韻使用特點。在字符串查詢區(qū)(WORD(S))內輸入lead to.[n*],在COLLCATE(搭配)內輸入[*],在其后的左右兩個方框分別選4 和4,選擇DISPLAY 一欄的LIST(列表)選項;同時在SORTING 一欄選擇RELEVANCE(相關度),在CLICK TO SEE OPTIONS 上點擊一下,出現(xiàn)選項后在顯示內容(GROUP BY)中選LEMMAS,然后點擊SEARCH(搜索)功能,就可得到按由高到低排列的體現(xiàn)lead to 與前后詞匯(4 個詞距內)的搭配強度的互信息值(MI)列表。從中選出前30 位進行研究。用同樣方法研究result in 和bring about 的使用情況,有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分別如表2,3,4所示。
3.把以上統(tǒng)計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探究中國英語學習者和英語本族語者對這三個短語語義韻使用情況之異同,統(tǒng)計結果如表5所示。
1.中國英語學習者對lead to,result in 和bring about 的語義韻使用傾向
表1 中國英語學習者對三個短語的語義韻使用傾向分析
由上表可知,總體來看,中國英語學習者對上述三個短語的使用都傾向于消極語義色彩,但各短語具體搭配情況又不相同。
其中l(wèi)ead to 積極語義6 例:further exploration,learning,improvement,success,prosperity。這些詞能給人一種樂觀向上的積極語義。中性語義3 例:different methods,gap,reliance。消極語義21 例,可歸為4類:①表示程度、數(shù)量之減少:less,decrease;②表示不好的行為:misunderstanding,deteriorating(3),breaking;③表示不好的狀況:worse situation,stagnation,detrimental;④表示不好的事件、結果:failure(2),loss,death,behavior issues,bad result(3),pollution,conflicts(2)。這些詞使人產(chǎn)生厭惡、恐懼等不良反應,屬于消極語義。這四種消極語義類型所占比例分別為:①類9.54%,②類28.6%,③類14.3%,④類52.4%??梢娭袊⒄Z學習者更多地把lead to 和表示不好的事件、結果的詞連用。
result in 積極語義6 例:better,cooperation,successes,development,higher,more。這些詞能給人一種積極的語義。中性語義2 例:playing ,transforming。消極語義22 例,可歸為3 類:①表示數(shù)量程度之(減)少、低、無:low(2),decrease,no,smaller;②表示不好的事件、結果:vanishing,depression,failure,problems(2),disputes,suicide,pressure;③表示不好的狀況:unfavorable,passive,bad(4),waste,negative(2)。這些詞能使人產(chǎn)生不良的消極反應,具有消極語義韻。這三種消極語義類型所占比例分別為:①類22.7%,②類36.4%,③類40.9%??梢娭袊⒄Z學習者更多地把result 和表示不好的狀況以及不好的事件、結果的詞連用。
bring about 積極語義8 例:value,more genius,brighter future,benefits(2),development,profits ,advantages。這些詞具有使人感到愉悅舒適的積極語義。中性語義2 例:attentions,changes。消極語義20 例,歸類如下:①表示不好的狀況:lack,too many,inconvenience;②表示不好的事件、結果:problems(13),burdens,challenge,competition,discrimination。這些詞能使人產(chǎn)生抑郁、不滿等消極情緒,具有消極的語義色彩。其中②類所占比例高達85%,可見中國英語學習者更多地把bring about 和表示不好的事件、結果的詞連用。
由此可見,中國英語學習者對上述三個短語的使用傾向于消極語義色彩。其中Lead to 使用總體頻率最高,同時該短語的消極語義搭配類型也最多,表明在這三個短語中學生對該短語最為熟悉,但其中錯誤用法也最多;result in 消極語義搭配所占比例最大;bring about 的積極語義韻所占比例在三個短語中最大,而消極語義搭配比例最少,類型也最少。在具體的消極語義類型方面,中國英語學習者更多地把這三個短語和表示不好的事件、結果的詞連用,但無明顯的使用范圍。
2.英語本族語者對lead to,result in 和bring about 的語義韻使用傾向
表2 Lead to 的顯著搭配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總結上表可知,lead to 的搭配詞有以下三種語義特點:
積極語義2 例:breakthroughs,cures。前者往往說明事件的重大進展,后者往往預示著治療的希望,這兩者都能給人以積極正面的情緒。中性語義3 例:profiling,mutations,relativism。消極語義25 例,可歸為三類:①表示不好的或不當?shù)男袨?underestimation,overuse,overeating,misunderstanding,rationing;②表示不好的狀況:inevitably,untreated,downfall,dehydration,unchecked,erroneous,deficiency,unrest,anemia,instability,anarchy,deterioration,escalation;③表示不好的事件:disintegration,inflammation,bloodshed,infertility,complications,burnout。這些詞表示一種不良現(xiàn)象、不正確的行為、不理想的狀況等,并且其中一些與疾病有關,是人們竭力避免之事,傳遞著一種消極的語義。
綜上所述,英語本族語者對lead to 的使用傾向于消極語義色彩。在消極語義里三類所占比例分別為:①類24%,②類52%,③類12%,可見本族語者更多地把lead to 和表達不好的狀況的詞連用。另外,在25 例消極語義里有10 例和醫(yī)學有關,如overeating,untreated,anemia,rationing,dehydration,unchecked,deterioration,inflammation,complication,infertility 占40%;另有5 例與社會政治狀況有關,如downfall,bloodshed,instability,anarchy,escalation 占20%,表明本族語者常把該短語用于醫(yī)學和社會政治方面。
表3 result in 的顯著搭配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總結上表可知,result in 的搭配詞有以下三種語義特點:
積極語義3 例:mitigation,adherence,increased。這幾個詞均能表達一種正向的積極的概念。中性語義5 例:termination,outcomes,accumulation,prolonged,substantial。消極語義22 例,可歸為四類:①表示不好的、不當?shù)幕騽e人不愿接受的行為:manipulations,dismissal;②表示程度、數(shù)量之減少:decrease,decreased,reduction(s);③表示不好的、讓人不愉快的狀況:adverse,disciplinary,excessive,severe,unintended,unnecessary;④表示不好的事件或結果:fines,fractures,loss,casualties,layoffs,penalties,delays,injury,complications。這些詞都表達一種讓人感到不愉快的、極力避免的事,屬于消極語義。
綜上所述,英語本族語者對result in 的使用傾向于消極語義色彩。在消極語義里四類所占比例分別為:①類9.1%,②類18.2%,③類27.3%,④類40.9%,可見本族語者更多地把result in 和表達不好的事件或結果的詞連用。同時在22 例消極語義里,有6 例和工作、職業(yè)有關,如manipulations,disciplinary,dismissal,layoffs,penalties,loss,占27.3%,表明本族語者常把該短語用于工作、職業(yè)方面。
表4 bring about 的顯著搭配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總結上表可知,bring about 的搭配詞語義特點如下:
消極語義3 例:downfall,demise,destruction。這幾個詞會給人帶來難受、沮喪的感覺,有消極語義。中性語義8 例:quarts,lasting,change/changes,about,transformation,fundamental,structural。積極語義19 例,可歸為四類:①與社會的和平發(fā)展進步有關:cease-fire,reconciliation,improvement(s),stability,revolution,reforms,peaceful,peace;②與問題的處理、解決有關:healing,helped,solution,settlement,sufficient,resolution,helping;③與人們的追求、向往有關:genuine,desired;④對事物的正面評價:meaningful;以上單詞都給人帶來愉快的聯(lián)想,具有積極語義。
綜上所述,英語本族語者對bring about 的使用傾向于積極語義色彩。在積極語義里四類所占比例分別為:①類47.41%,②類36.8%,③類10.5%,④類5.3%,可見本族語者更多地把bring about 與表達社會和平、發(fā)展以及問題的處理、解決的詞連用。
3.中國英語學習者和英語本族語者對三個短語的語義韻使用對比分析
表5 中國英語學習者和英語本族語者對三個短語的語義韻使用對比分析
由上表可知,以上三個短語中,中國英語學習者對lead to 和result in 的語義韻使用和英語本族語者總體上較為一致,傾向于消極語義色彩,但在具體的語義類型方面又有差異。中國英語學習者更多地把lead to 和表示不好的事件、結果的詞連用,英語本族語者更多地把它和表達不好的狀況的詞連用;中國英語學習者更多地把result in 和表示不好的狀況以及不好的事件、結果的詞連用,英語本族語者更多地把它和表達不好的事件或結果的詞連用。但對于bring about 的使用,中國英語學習者傾向于消極語義色彩而本族語者傾向于積極語義色彩,這表明中國英語學習者還未準確掌握該短語的語義特征。
另外,中國英語學習者對這三個短語的使用范圍不明確,而英語本族語者常把lead to 用于醫(yī)學和社會政治方面,常把result in 用于工作、職業(yè)方面,常把bring about 與表達社會和平、發(fā)展以及問題的處理、解決的詞連用。這表明中國英語學習者對這三個短語的詞匯知識深度掌握不夠,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中國英語學習者詞匯知識的欠缺與其詞匯意識不強、詞匯學習策略欠佳以及語言輸入數(shù)量不足、質量不高有關。據(jù)此,提出以下改進措施與對策:
1.增強詞匯意識。詞匯意識主要指對詞匯精確性的感悟能力,以及對詞匯使用的關注和重視。許多學生的詞匯意識不強,學習詞匯時只記單詞意思,而不去深究其用法。在語言使用中往往直接把漢語概念對譯過來,造成母語的負遷移。例如在本研究中出現(xiàn)的諸如“bring about problems(帶來問題)”的表達,就是母語負遷移的結果。因此增強學生詞匯意識極為必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欣賞優(yōu)美文字,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提高其文字鑒賞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詳細分析語句中運用恰當?shù)皿w的詞匯,讓其體會語言運用的精妙;對學生的錯誤搭配進行糾正,讓其明白常見的錯誤類型及修改思路和方法,等等。
2.改進詞匯學習策略。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單詞主要是靠詞匯表或查詞典,這種方法脫離語境,對詞匯知識的學習支離破碎,難以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深刻的把握。查詞典也并非完全可靠,因為詞典上的詞匯知識也并不全面,并且跟不上語言的發(fā)展變化。如在本研究中,根據(jù)《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的解釋,lead to=result in,bring about=cause。由上文研究分析可知,lead to 和result in 的語義色彩一致,都具有消極意味,而bring about 則更具有積極語義。那么cause 是同樣否具有積極語義呢?根據(jù)Stubbs(1995)和衛(wèi)乃興(2002)的研究,cause 具有較強的消極語義色彩[4][5],和bring about 的語義韻并不一致。由此可見,即便是舉世公認的權威詞典,對詞匯的解釋也并不完全正確。因此教師在詞匯教學中要重視教授詞匯學習策略。如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進行自主探究;進行多角度詞匯學習,例如同義詞、反義詞、修辭、搭配等方面知識的學習;進行詞匯深加工訓練,以深化對詞匯語域、語義、搭配等詞匯深度知識的學習。根據(jù)Hulstij & Laufer(2001)提出的投入量假設(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加工單詞時的認知投入量越大詞匯學習效果越好[6]??梢赃M行造句、寫作、翻譯、口語交際等語言輸出訓練進行深度加工;可以分析總結目標詞與語境中其它詞的聯(lián)系和異同,擴展語義網(wǎng)絡,深化搭配、語域、派生等知識學習。
3.合理使用語料庫,提高語言輸入質量。根據(jù)輸入假設,人類習得語言最基本的途徑就是對語言輸入的理解,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輸入的數(shù)量和質量對學習者的語言發(fā)展意義重大[6]。如前所述,多數(shù)學生主要是靠詞匯表或查詞典而不是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詞匯,這樣的輸入數(shù)量不足、形式單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極為有限的例句來講解單詞,這種教學方法提供的輸入量不夠;另外,教師和學生的語言中以及某些學習材料中會有錯誤,學生接觸到這種質量較低的輸入,就很難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因此教師在教授詞匯學習策略之外,還要提高自身課堂用語的質量。教師的課堂用語本身就是學生重要的語言輸入來源,教師在教學中措辭正確得體,對學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以調動其學習興趣,激發(fā)其正確使用語言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還可以合理利用語料庫。語料庫擁有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可以保證語言輸入的數(shù)量和質量,適當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詞匯水平,乃至語用能力。尤其是語義韻的研究,必須借助于語料庫,因為語義韻具有“隱蔽性”,它不屬于人們對語言的直覺范圍,難以覺察、難以意識到。因此,“只有用語料庫語言學方法對大量語料進行計算和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保?]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數(shù)據(jù)驅動學習法(Data-driven learning,簡稱DDL),這是語料庫應用于語言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模式(Johns,1991)。其主要思想是指引學生基于大量的語料庫數(shù)據(jù)觀察、概括和歸納語言使用現(xiàn)象,自我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則、意義表達及語用特征[8]。語料庫的使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1)學習詞匯搭配。使用語料庫的檢索工具,探究本族語者的詞匯搭配情況,從而建立詞匯搭配使用頻率的概念。大致步驟如下:首先讓學生羅列自己所能想到的目標詞的搭配;其次在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中檢索目標詞的高頻搭配;然后在COCA 語料庫中檢索英語本族語者目標詞的高頻搭配;最后把以上結果對比分析,歸類總結,擴展自己詞匯知識。也可以借鑒本研究中對result in,lead to,bring about 三個短語的研究方法進行課堂教學。(2)通過語境共現(xiàn)擴充詞匯。語境共現(xiàn)行可以在同一個界面上,以檢索詞居中的方式呈現(xiàn)該詞在一個或若干個文本中出現(xiàn)的所有次數(shù)及具體語境,便于學習者集中比較、理解詞匯的多項詞義,領悟其使用特征及語境[9]。學生通過閱讀語境共現(xiàn)行探究目標詞語與語境中其它詞語的聯(lián)系,總結其搭配規(guī)律,完成詞匯的意義建構,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1]張瑩.基于語料庫的語義韻20年研究概述[J].外語研究,2012(6):23-27.
[2]Partington A.Patterns and meanings:using corpora for English language research and teaching[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8.
[3]Hunston S.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4]紀玉華,吳建平.語義韻研究:對象、方法及應用[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63-68.
[5]衛(wèi)乃興.語義韻研究的一般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2(7):300-307.
[6]Hulstijin.Some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Load Hhypothesis in Vocabulary Acquisition[J].Language Learning,2001(3):534-558.
[7]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9.
[8]程春梅.對“語料驅動學習”模式的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FLTA),2007(3):58-64.
[9]楊樺.二語詞匯習得策略訓練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108-112.
[10]韓存新.語義韻研究之批評及未來走向[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