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能
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我能想到的最愜意的事,就是沿著內(nèi)心的指引,去抵近春天。三月,踏青的欲望早已萌動于心,我仿佛聽到了春的美人在花海中喚我,我想起了烏龍壩這個地名。
烏龍壩是賓川的一個山區(qū)村委會,在賓居鎮(zhèn)的西部群山之中,離鎮(zhèn)區(qū)所在地三十余公里。在歷史上,烏龍壩是南方絲綢之路西路——靈關(guān)道在賓川境內(nèi)的一段,也曾經(jīng)是賓川上川壩的馬幫前往州府的主要通道。只是由于后來有了公路,烏龍壩反而一度成為交通閉塞的山村。但對我而言,她是我渴望一次次接近、又不得不一次次遠離的一個夢境。為著她渾然天成的美麗,我已經(jīng)不止一次趟過她的寂靜與安寧,每次都是那樣陌生與新奇。在一個春風(fēng)和煦的日子,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我的腳步又一次踏進了這個深閨里的山村。
在烏龍壩,一潭清澈微瀾的春水是春天的第一個樂章。我們到達那里的時候,一池碧水在善變的天幕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同行的樹軍說,說起烏龍壩,當(dāng)然要說到龍。樹軍告訴我:傳說在百千萬年前,觀音菩薩帶著一百條干黃鱔路過烏龍壩,要用黑色的干黃鱔向山上的白族村民換齋飯。村民見其可憐,就分了些飯食給她。觀音見村民善良,有意要幫助他們,就問他們要幾條干黃鱔?村民不要,觀音卻一定要給。村民說,你硬要給,就只要一條吧。觀音說,你們把黃鱔就放在山上,蓋上一樣?xùn)|西,蓋多大,就有多大的水出來。村民就蓋了一個碗,放干黃鱔的地方果然就有碗口粗的一股水流了出來,在山間匯成了一個龍?zhí)叮虧櫫藶觚垑蔚纳酱?。從此以后,烏龍壩很少再有旱情。村民們知道,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是看到烏龍壩缺水,才帶著干黃鱔而來。那黑色的干黃鱔實際上就是一條黑龍。聽著古老的傳說,我從村莊的一側(cè)看過去,一個大大的水潭波光粼粼,水潭上面總有一股股烏黑的雨云在翻卷,仿佛真的有龍過路一般。流傳的故事給我的心中注入了溫暖,我感到春天就在眼前。
在烏龍壩,村莊如畫的景色是春天的第二個樂章。烏龍山下,由北往南,分別有上、下小龍?zhí)丁觚垑涡麓?、老村等六個白族村寨游龍一般排開。我們到達那里的時候,村莊正淹沒在潮涌而來的春意里。在房前屋后的籬笆上,牽?;ㄔ缢刃ν崃俗欤阂皇邟煸阼駱渖系奶俾?,有一些星星似的花朵在搖曳:蘋果樹披著一襲潔白的衣裙在村邊的臺地上花枝亂顫;就連那些看似衰頹的田埂上,只要細細打量,就能看到,每一處都有新鮮的嫩芽在萌生:而一樹樹艷麗的桃花,則簇擁著一些新建的屋宇,生生地把山村的春天繪成了一幅畫,叫人憶起唐人崔護的那首詩。然而,在烏龍壩,羞澀的面容與燦若煙霞的桃花相映的場景并不鮮見,因為,這是一個人在畫中的村莊。我的目光涉水一般躡足而行,我感到春風(fēng)在植物的翠葉上打轉(zhuǎn),春光在每一枚花朵上輕輕地撫摸。當(dāng)沁人心脾的花香彌漫開來,微涼的空氣里就平添了一些溫馨。撫一撫與身同高的豆金娘樹上的新葉,我嗅到了從指尖上傳遞過來的清新的味道。我知道,那就是春天的味道。
在烏龍壩,蓊郁的赤松林是春天的第三個樂章。我們到達那里的時候,藍天白云映襯下的松林,一片黛色的靜默。在二千六百米海拔高處,茂盛而高峻的赤松林承接了我的問候。踏著樹下柔軟的地面,潔凈的空氣向我包圍過來。在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密林間,清風(fēng)穿過發(fā)絲,在耳畔摩擦出沙沙的聲響。置身粗壯的樹干下,一陣自嘆渺小帶來的憂傷輕輕地扣住心尖。抬頭望去,赤松樹那直插云霄的氣勢卻又鼓舞了穿越的雄心。借著赤松樹光滑的樹皮,我試圖看見春天醞釀的綠意正在蘇醒。樹干上一綹旁出的松針卻早巳將春的訊息暴露無遺,它翠綠而新鮮。偶爾閃現(xiàn)的一兩只松鼠是打破沉寂的一個要素,它把和諧的氣氛重新鋪排在我們周圍。我想到了赤松林每年帶給村民們的那份收成。雖說眼下的赤松林似乎仍在沉睡,但我知道,到了秋天,總會有數(shù)以噸計的松籽被販運下山。到時,采松果的喧囂與歡樂就會在森林中此起彼伏,久久回蕩。我這樣念想著,眼前這份暫時的寂寥帶給我的失落一忽兒消失無蹤。遠足的思緒重新歸來。我輕輕地呼吸著松林間辛味的氣息,微微清冷的香氣卻帶給我無限的遐想!我感到春意繚繞心間。
在烏龍壩,成片成片恣意開放的映山紅是春天的第四個樂章。春天的烏龍壩百花盛開,但最為妖艷的卻是早春里漫山遍野的映山紅。這種俗稱馬纓花的杜鵑科植物,生長在冷涼的高山之上,它春聯(lián)一般艷麗的紅色所向披靡。它是上天播下的物種,它的豐姿令語言蒼白。在烏龍壩,山谷的風(fēng)帶來了生機,肥沃的土壤帶來了萌發(fā)的動力,消融的寒意包含了盛開的夙愿,暖和的陽光煽動了怒放的激情,幾乎是一聲春雷擊出的號令,仿佛在一夜之間,由數(shù)以萬計的映山紅組成的鮮花隊伍從山坡上蔓延而下,山紅遍,蜂紛飛。我們到達那里的時候,山巒在悸動,花束在振顫,烈焰紅唇一般的色系扯動著驚詫的目光。我想起了那首平時總愛哼哼的歌,歌中唱到:“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里花朵真鮮艷,和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是啊,這里真真正正是一個秘境里的大花園,它的壯闊驚嚇了每一個走近它的過客。然而,高像素的相機再怎么擺弄,收得進滿目的紅艷,卻收不進簾卷般的放肆。我看到攝影師陶醉在了春天,而他們手中的相機卻憔悴在了山野之中。
在烏龍壩,高聳入云的風(fēng)電桿是春天的延伸。烏龍山上有一片喀斯特地貌的山丘,形狀如倒扣著的量斗,所以叫斗頂山。我們到達那里的時候,一座初具規(guī)模的風(fēng)電場已在春風(fēng)中鳳舞天庭。這里是下關(guān)風(fēng)的一個出口,長年勁風(fēng)吹拂,經(jīng)過科學(xué)的手段測定,適合開發(fā)風(fēng)力發(fā)電。于是,在一座座長相獨特的山丘之上,幾十根修長到高不可攀的風(fēng)電桿拔地而起,它那巨大的葉片迎風(fēng)轉(zhuǎn)動,帶起一陣陣風(fēng)響,讓人產(chǎn)生莫名的敬畏。經(jīng)過兩年多的努力,那些不畏艱險而充滿智慧的建設(shè)者們已經(jīng)在斗頂山上的幾十座山頭上,安裝了二十多架巨大的“風(fēng)車”,它霸氣地守望著日新月異中的村莊,守望著風(fēng)景唯美的高山草甸,守望著那片傳說紛呈的石頭之山。它單調(diào)然而激越的歌聲回蕩在山谷,使我們看到了春風(fēng)的舞姿,看到了生產(chǎn)力的魅影,它所承載的科技的信息直接闖入了古樸的鄉(xiāng)土,使山里人的夢想也藉此飛向了云端??粗{色天幕下轉(zhuǎn)動不停的風(fēng)電桿,我仿佛聽到了春的交響,我的心如沐春風(fēng)。
春天的烏龍壩,萬物都在蘇醒。我們在大草甸上看到了瘋長的蕨類,在山谷中看到了薄膜下萌發(fā)的生機。我們還看到了旋轉(zhuǎn)的噴灌頭打出的彩虹。唐代劉禹錫寫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烏龍壩不僅曾有觀音這樣的大仙過路,而且還在這里留下了龍,汩汩活水流淌不盡。憑著上天賜予的條件,千百年來,烏龍壩的人民在山脊上打柴,在山腰上放牧,在谷地中耕作,生生不息。如今,山村修通了水泥路,他們把秋蠶豆、白蕓豆、山地豌豆和松籽等特產(chǎn)做出了規(guī)模,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客商來到這里。當(dāng)我看著許多外地牌照的車輛出現(xiàn)在崎嶇山路上的時候,我默默地祝福:深閨里的,少女一般的烏龍壩春色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