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考生
丟棄,有時是一種收獲。
丟棄繁瑣,便收獲了整潔干凈的思想。梁實秋這樣評論寫作:“不成熟的思想,不穩(wěn)妥的意見,不切題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寫,不恰當?shù)淖衷~,統(tǒng)統(tǒng)要大刀闊斧地加以削刪。芟除枝蔓之后,才能顯得整潔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態(tài),簡單而有力量?!彼^“絢爛之極趨于平淡”,這就是境界。
作家因為懂得“割愛”,勇于丟棄,所以有著超脫凡人的深邃思想,精美的作品流傳千古。我們亦應如此,在生活中,丟棄壓在肩頭和心理的繁瑣,拋棄誘惑、懊惱、憂慮、悲痛,我們才能永遠保持天真、樂觀來面對理想及生活的一切,成為生活的智者。
丟棄依靠,便收獲了無垠的未來。古時候,有一位君王,得到了一只雄鷹,十分高興,便置于自己的花園之中,可是雄鷹卻一直呆在樹上,不再飛翔。君王為此很苦惱,找來很多智謀人士,希望他們能讓這只雄鷹飛起來。可是食誘、威脅等方法都用盡了,還是徒勞。最后,一位農(nóng)夫自告奮勇為君王解決這個問題,只見他干脆利落地斬去了雄鷹所抓住的樹桿,雄鷹一陣驚慌撲翅后,便有力地飛翔起來,盤旋在花園上空……
丟棄名利,便收獲了一份清閑與自在。李斯誓要由“廁中鼠”變?yōu)椤皞}中鼠”,于是努力為秦始皇獻上治國之策,最后終于得到秦始皇的賞識,被封了丞相,便同時得到了名利。可是他仍然不滿足,秦二世篡位后,他依舊謀求更大的權(quán)力,秦二世恐其威脅自己的地位,便設(shè)計殺害了李斯。李斯被“腰斬于眾”,可見其下場還不如“廁中鼠”。范蠡則不一樣,在助勾踐復國之后毅然隱退經(jīng)商,深受民眾愛戴,被人們尊稱為“陶朱公”。
可見,被名利所熏心者,結(jié)局總是如此悲慘。反之,不受名利蒙蔽的人,活得清閑自在。縱觀全球經(jīng)濟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留一份淡泊之心。
作家懂得丟棄,收獲了精練的情感;雄鷹懂得丟棄,所以可以展翅高翔;智者懂得丟棄,所以他得到了清閑自在。
學會丟棄繁瑣,丟棄依靠,丟棄名利,我們會收獲更多。
做一個敢于丟棄的智者!聰明的讀者,你呢?
【點評】1.思路清晰。文章開篇直截了當?shù)靥岢觥皝G棄是一種收獲”的觀點,接著從三個不同的角度,采用作家、老鷹和范蠡的事例予以論證,觀點明確,論據(jù)充足。2.對比鮮明。在論述“丟棄名利”時,文章引用了李斯、范蠡一正一反兩個事例。在獲取了名利后,李斯、范蠡兩人的做法截然不同,形成鮮明反差:一個力圖得到更多,一個毅然丟棄。最終獲得了腰斬于眾,得以善終的兩種不同結(jié)果。對比鮮明,有力地證明了“丟棄名利”的重要性。3.語言流暢。排比、對比、引用、反問等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使用,讓文章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
閱卷評分:內(nèi)容18分+表達18分+發(fā)展8分=總分4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