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野
好書記谷文昌是面鏡子
文/大野
在福建東山縣,每年清明,都有大批百姓自發(fā)到原縣委書記谷文昌墳上祭拜,大家約定俗成“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谷文昌是位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好書記。我們每個黨員、干部都應把谷文昌作為鏡子,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擺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zhì)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努力向谷文昌看齊。
把谷文昌當鏡子,照一照自己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深不深。谷文昌視群眾為父母,誠心誠意當公仆,經(jīng)常卷起褲腿與百姓一起犁田、打石頭,干得一身泥水滿身汗;干部群眾找他反映問題,哪怕是三更半夜他都不煩;全縣60多個村400多名生產(chǎn)隊長,他幾乎都能叫出名字。把谷文昌當鏡子,就要像他那樣與群眾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像他那樣,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xiàn)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guān)心群眾、幫助群眾;像他那樣,始終堅持群眾路線,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像他那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認真解決民生問題,努力把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把谷文昌當鏡子,照一照自己艱苦奮斗精神強不強。艱苦奮斗精神,是我們黨的立業(yè)之本、取勝之道、傳家之寶,也是谷文昌精神的精髓。當年,面對東山自然災害的肆虐和貧困落后的實際,谷文昌以“不降伏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拼命精神,帶領(lǐng)全縣干部群眾奮戰(zhàn)14個春秋,植樹造林防治風沙,打水井、建水庫、筑海堤、修公路、建海港、造鹽田……降伏了風沙,調(diào)節(jié)了氣候,保持了水土,平衡了生態(tài),沙灘變良田,一熟改三熟,給東山打下了全面發(fā)展的堅實基礎(chǔ)。他生活儉樸,勤儉辦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贏得了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愛戴。當前,我們正在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奮斗,廣大黨員干部尤其要發(fā)揚艱苦奮斗作風,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使艱苦奮斗精神成為凝聚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無價之寶。
把谷文昌當鏡子,照一照自己實事求是作風差距有多大。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谷文昌精神的靈魂。他通過深入調(diào)查研究,認識到“要挖掉東山窮根,必先降伏風沙”,帶領(lǐng)干部群眾向風沙宣戰(zhàn)。經(jīng)歷了一次次的失敗,最終找到了治理風沙的辦法——種植木麻黃樹。經(jīng)過苦干,全縣400多座大小山頭,3萬多畝赤白灘種上樹,造了林,在3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上筑起了“綠色長城”,徹底解決了風沙之患。我們把谷文昌當鏡子,就要像他那樣,注重調(diào)查研究,尊重客觀規(guī)律,不唯上,不唯書,要唯實。堅決反對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假大空。要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努力創(chuàng)造出經(jīng)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檢驗的實績。
開封包公祠門口有一副名聯(lián):“春秋有序人民不虧時彥,宇宙無極偉業(yè)尚待后賢”。無論時光怎樣流逝,人民都不會忘記偉大的“時彥”谷文昌,而千千萬萬“后賢”的脫穎而出,將會給我們的“無極偉業(yè)”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每個立志當“后賢”的黨員干部,都應以谷文昌為鏡子,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從今天做起,從眼前做起,從小事做起,堅守我黨宗旨,甘當人民公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意氣風發(fā),精神抖擻地投身強國偉業(yè),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