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香
【關鍵詞】 班主任;溝通;學生;家長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1—0039—01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jīng)說過:“孩子的心靈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語都會對他們有所影響,父母和老師所講的話,哪怕是開玩笑的戲言,都會在他們的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象?!边@句話一點也不夸張,教師的一句話有時能夠影響學生的一生。可見,作為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的小學班主任,學會溝通尤為重要。
一 、與學生交流,平等是溝通的基礎
1. 注重情感交流,不拒人于千里。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學生談心,很容易把學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對立面,無形之間就筑起了一道溝通的“高墻”,再好的道理學生也聽不進去。平易近人這個詞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做起來卻很難。難就難在許多班主任難以放下自己被傳統(tǒng)“架”起來的架子,維護著所謂的“尊嚴”,把自己的角色神圣化,讓自己去扮演一個說一不二的神,而忽略了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本質。 事實上,找學生談心,對方往往開始時并不注意教師講的道理,而是看教師的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談心看作是心理溝通的過程,更要把談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過程。談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談心氛圍,才能談得攏、談得好。
2. 注意耐心聆聽,不要隨意插話。個別班主任在與學生談心時,更多的是談話,而不注重交流,表現(xiàn)在交談過程中沒有耐心,也沒有意愿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即便“聽”了也是在冷漠地聽、批判地聽,更多的時候是沒等學生說完,就劈頭蓋臉地批評和責備,表達自己“恨鐵不成鋼”的失望心情,這種談心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此外,在一般的教育性談話中,班主任往往難以忍受交談過程中的片刻靜默,學生表述出現(xiàn)停頓時,班主任便加以催促,使學生感到自己在被審問,從而產(chǎn)生抵觸情緒。事實上,班主任并沒有意識到,學生的沉默可能正是在尋找適當?shù)拇朕o來描述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話都會失去了解學生的良機。
3. 注意學會接納,不要一味批評。要想使自己的話能夠深入學生的心靈,班主任首先應該學會接納學生。班主任在談心中接納學生、關心學生,是愛心的自然表露。只有班主任給學生以真心的接納,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班主任產(chǎn)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打開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對癥下藥”,使談心收到應有的效果。所以,我們也可以把接納看成是一種主動與積極的態(tài)度。
二、與家長交流,及時是溝通的關鍵
1.充分發(fā)揮家長會的特色作用。由于現(xiàn)在社會競爭激烈,家長們從小就對孩子循循善誘,要認真讀書,要考上大學,要有出息。教師需要教育學生,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家長,而實際有效的指導是家長迫切需要的。定期召開家長會是教師與家長共同探討學生教育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家長會上,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育目標和思路公布,將自己的教育方法傳達,家長們也能互相交流。
2.豐富交流方式,提高溝通效率。實際工作中還有一些溝通方式也常被班主任運用——書信。與家長定時進行書面交流,把要布置的任務、家長需注重的方面以及自己的想法,清楚、有條理地寫在紙上,讓學生帶回家,家長閱讀后還可以回信。
3. 接送時面對面的交流。低年級的家長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較多,這正是班主任與家長交流的良機。教師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與家長交流,能把學生當日或近幾日的情況與父母分享,能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而且直接地、近距離地與家長接觸,便于教師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家庭。
4. 現(xiàn)代通訊交流。接送時的交流固然好,但是涉及到因父母上班而無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經(jīng)常聯(lián)系也可依靠現(xiàn)代通訊工具。學生考試得了好成績,發(fā)個短信報喜,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得到教師的關注;學生身體不舒服,及時打個電話通知家長,家長會覺得教師工作細致;假期里家長通過電話詢問有關學習的問題,能夠讓教師感受到肩頭的責任?,F(xiàn)代通訊的交流雖比不上面對面交流來得真實與自然,卻能隨時隨地交流,是一種靈活的溝通方式。
與學生、家長保持及時良好的溝通,會使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形成合力,能為學生成長撐起一片藍天,鑄就關愛的彩虹。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