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齊 張艷春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chǎn)物,其血中濃度受遺傳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癥的發(fā)生率日益增多。許多研究[1,2]表明,高尿酸血癥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而 AS 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通過對143例腦血管疾病患者和156例健康對照者的血清尿酸水平進行分析,初步探討高尿酸血癥和腦血管疾病的關系。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我院住院的腦血管疾病患者143例,其中腦梗死患者85例(腦梗死組),男46例,女39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7.12±9.35)歲;腦出血患者(腦出血組)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齡33~80歲,平均年齡(61.36±8.47)歲。選擇同期健康體檢者 156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90例,女66例,年齡27~75歲,平均年齡(55.92±11.01)歲。排除心血管疾病、痛風、白血病、糖尿病、急慢性腎炎和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 所有受試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3 ml于含有促凝劑的真空采血管中,以離心半徑8 cm,3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待測。
1.2.2 儀器與試劑 血清尿酸水平的檢測采用尿酸氧化酶法,檢測儀器與試劑為日立HITACHI-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所有檢測均在質(zhì)控結果合格情況下,嚴格按照儀器及試劑操作規(guī)程進行[3,4]。
1.2.3 參考范圍 血清尿酸水平的正常參考值[5]為:男性 208~416 μmol/L,女性 149~358 μmol/L。高尿酸血癥診斷標準[6]: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女性>357μmol/L 診斷為高尿酸血癥。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腦梗死組、腦出血組、對照組的一般資料分析腦梗死組患者平均年齡(57.12±9.35)歲,男女比為1.18。腦出血組平均年齡(61.36±8.47)歲,男女比為1.90。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55.92±11.01)歲,男女比為1.36。三組間年齡、性別比例經(jīng)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2.2 三組間血尿酸水平的比較 三組間血尿酸水平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血尿酸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而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比較,血尿酸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間血尿酸水平的比較(±s,μmol/L)
表1 三組間血尿酸水平的比較(±s,μ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00;△與腦出血組比較,P=0.787
?
2.3 三組患者高尿酸血癥的發(fā)病率分析 三組間高尿酸血癥的發(fā)病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腦梗死組患者的高尿酸血癥發(fā)病率最高,為41.18%,見表2。
表2 三組間高尿酸血癥發(fā)病率的比較[n(%)]
尿酸是機體內(nèi)嘌呤代謝的最終產(chǎn)物。血尿酸水平取決于尿酸的產(chǎn)生和排泄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當尿酸生成增多和尿酸排泄減少時,均可導致血中尿酸鹽濃度增加。人體內(nèi)的尿酸約2/3經(jīng)腎臟排泄,另外1/3由腸道排出,部分在腸道內(nèi)被細菌分解。正常人體內(nèi)血液循環(huán)中的尿酸99%以上以尿酸鹽形式存在,游離的尿酸鹽可自由通過腎小球,但濾過的尿酸鹽幾乎完全被近曲小管所吸收(分泌前再吸收)。腎小管分泌尿酸鹽,分泌后的尿酸鹽部分被吸收(分泌后再吸收)。通過這種分泌-重吸收反復循環(huán),最后經(jīng)尿排出的尿酸,僅為腎小球濾過量的6%~10%左右。當腎小球濾過減少,或腎小管對尿酸鹽的再吸收增加,腎小管排泄尿酸鹽減少時,均可引起尿酸鹽的排泄減少,從而導致高尿酸血癥[7]。有證據(jù)[1,2]表明,高尿酸血癥與肥胖、高血壓、高密度脂蛋白、高總膽固醇血癥和對胰島素敏感性低的高胰島素血癥綜合征有關。血尿酸水平與胰島素抵抗、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有關,高尿酸血癥與腦血管疾病之間存在線性關系。高尿酸血癥與AS血管病有關,但機制未明。高尿酸血癥導致腦血管疾病的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可能包括[8,9]:(1)高尿酸水平與異常脂蛋白代謝和高血壓等傳統(tǒng)因素相互影響,促進包括頸動脈在內(nèi)的AS過程形成;(2)尿酸鹽結晶可引起炎癥反應,從而通過炎癥反應激活血小板和凝血過程;(3)高尿酸血癥可能會通過嘌呤代謝促進血栓形成。有研究[10]表明高尿酸血癥是急性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尿酸水平升高與攝入的多少并無明顯關系,而與其產(chǎn)生增多、清除減少和其他影響血尿酸水平的病理生理學因素有關。
本文對143例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腦梗死患者和腦出血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說明血清尿酸高水平可提示腦血管有損傷,監(jiān)測血尿酸水平有助于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而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患者血尿酸水平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尿酸水平升高雖然可提示腦血管損傷,但不能鑒別診斷損傷類型。腦梗死組和腦出血組高尿酸血癥的發(fā)病率均高于對照組,三組間高尿酸血癥的發(fā)病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腦梗死組的高尿酸血癥發(fā)病率最高,為41.18%。說明高尿酸血癥可導致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且更易導致腦梗死的發(fā)生。綜上,高尿酸血癥可導致腦血管疾病,尤其是腦梗死的發(fā)生。血清尿酸高水平可提示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可能性,但不能輔助鑒別疾病類型。高尿酸血癥可導致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對于腦血管疾病患者應同時注意對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治療。
1 夏珍珍,馬蘭,丁海峰,等.血尿酸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339-340.
2 李鑫德,崔凌凌,任偉,等.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11,27:614-617.
3 葉應嫵,主編.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471-472.
4 周新,涂植光,主編.臨床生物化學和生物化學檢驗.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64-68;261-271.
5 葛均波,徐永健,主編.內(nèi)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857.
6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血管內(nèi)科醫(yī)師分會.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合并心血管疾病診治建議中國專家共識.中國臨床醫(yī)生,2011,39:73-77.
7 鄒筱芳,巫冠中.尿酸腎損傷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安徽醫(yī)藥,2015,19:5-9.
8 Lehto S,Niskanen L,Ronnemaa T,etal.Serum uri acid is strong predictor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Stroke,1998,29:635-639.
9 Longo-Mbenza B,Luila EL,Mbete P,etal.Is hyperuricem is a risk factor of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Africans.Int Cardiol,1999,71:17-22.
10 唐立鴻,康勁,薛玉梅.高尿酸血癥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研究進展.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893-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