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shù)字大家庭中,有一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數(shù)字中的美學大師——黃金數(shù),或者叫黃金分割、黃金比值。
在我們的生活中,舉凡你所接觸到的事物,門、窗、桌子、箱子、書本,等等,它們的長度與寬度之比都近似0.618,就連一片普通的樹葉,它的寬與長之比,以及蝴蝶身長與雙翅展開后的長度之比,也接近0.618。0.618,就是黃金數(shù),它是一個最和諧、最具有美感的數(shù)字。
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下黃金數(shù)。
一、藝術中的金數(shù)
人體比例中的黃金分割
早在中世紀,0.618這個重要的數(shù)值就受到學者和藝術家的極大推崇。達芬奇廣泛研究了人體的各種比例。1509年,他為數(shù)學家帕西歐里《神奇的比例》一書作插圖,把人體與幾何中最美麗又簡單的圖形——圓形和正方形聯(lián)系到一起,并畫出了若干黃金比例。
意大利數(shù)學區(qū)披斯找出了一些人體的黃金比例分割點:
1.肚臍是人身高的黃金比例分割點。
2.肘關節(jié)是人上肢的黃金比例分割點。
3.咽喉是人肚臍以上部分的黃金比例分割點。
4.膝蓋是人肚臍以下部分的黃金比例分割點。
為了使身姿優(yōu)美,現(xiàn)在許多女孩都愛穿上高跟鞋,就是要在視覺上延長腿的長度。
甚至連芭蕾舞演員也會在翩翩起舞時,穿上特制的芭蕾舞鞋,以便踮起腳尖,使舞姿顯得更加輕盈優(yōu)美。
符合黃金分割律的藝術作品
凡符合黃金分割律的形體總是最美的形體,所以,美術史上,它總是被當做經(jīng)典法則來應用。許多藝術家利用它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的名作。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就是按照黃金比例來構圖的,據(jù)說“黃金分割”這一名稱還是他提出來的。
實際上,人的腿長和身高的比例大多為0.58,如果按照實際比例來進行創(chuàng)作,則表現(xiàn)不出人體最優(yōu)美的感覺。所以古希臘雕塑作品如“維納斯女神”和“大衛(wèi)”等都通過故意增長雙腿,使之與身高的比值符合黃金分割,從而創(chuàng)造出永恒的藝術美。
拉斐爾的圣母像不管是在構圖,還是圣母和嬰兒的面部輪廓方面,都符合黃金比例。
二、飲食中的黃金數(shù)
二、飲食中的黃金數(shù)
黃金數(shù)雖然是最完美的數(shù)值,卻并不總是那么高高在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0.618的存在,它甚至是一個完美的飲食參數(shù)。
人體內(nèi)的水分占體重的61.8%,不計出汗,每天需要補充的水量達2500毫升。其中半固體食物供給的水和人體內(nèi)部合成的水約1500毫升,約占總量的61.8%。其余1000毫升需要喝水補充,才能保持水平衡。因此,每人一天要喝5杯200毫升的水。
醫(yī)學專家分析后還發(fā)現(xiàn),每頓飯都吃六七成飽的人幾乎不生胃病。
三、建筑中的黃金數(shù)
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物中幾乎都包含黃金數(shù)。遍布全球的眾多優(yōu)秀近現(xiàn)代建筑,盡管其風格各異,但在構圖布局設計方面,都有意無意地運用了黃金分割的法則,給人以整體上的和諧與悅目之美。
古希臘帕特農(nóng)神廟是舉世聞名的完美建筑,它整體的高和寬的比是0.618,甚至它每一根柱子的柱頭和柱身的比例都接近黃金比例。金字塔底面四邊的邊長與高的比是0.618。埃菲爾鐵塔最底下兩層的高與塔高之比是0.618。
秦姬陵正面高與底面四邊的邊長之比均為0.618。
巴黎圣母院的整個結構就是按照黃金比例建造的:它正面的寬度與高度之比,以及許多窗戶的長寬之比,都接近黃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