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燕儀
游戲治療主要是建基于心理分析學派的理論發(fā)展而成,指出兒童主要是透過游戲來將內(nèi)在的焦慮外顯化,并透過與游戲治療師的互動,從而增加對自我行為和情緒的認識,并促進個人發(fā)展,加強自我面對困難時的信心和能力。
游戲治療法可以劃分為音樂游戲治療、體育游戲治療、智力游戲治療、角色游戲治療、結構游戲治療、情景游戲治療等。以游戲活動為基本載體,促進醫(yī)教結合康復教學活動,是利用主動、有目的的活動進行訓練,以日常生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為訓練實例把各類游戲運用到了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康復效果。
一、通過游戲可以積累詞匯,培養(yǎng)語障兒童口頭表達能力和對話能力
在做游戲時適時地進行語言教學,言語障礙兒童易于理解和記憶。通過游戲有計劃地教會言語障礙兒童掌握各類常用詞,使他們能正確發(fā)音,并能理解詞義,不斷豐富詞匯。
培養(yǎng)和不斷提高言語障礙兒童口語表達能力,是言語障礙兒童語言康復訓練的最終目的。言語障礙兒童在掌握了詞語的含義和正確發(fā)音后,只有通過口語表達出來才具有實際意義,而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字——詞——句”的訓練方式容易使他們在與人交流時口語死板、別扭。比如,你問:“你今天吃早餐了嗎?”言語障礙兒童會回答:“我今天吃早餐了。”他們的回答是正確的,也符合語法,但在日常交流中聽起來不舒服,如果是正常孩子,他們回答時只說:“吃過了?!痹谟螒蛑羞M行語言訓練,靈活而生動,可以激發(fā)言語障礙兒童的講話欲望,訓練他們的講述能力,不斷地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對話能力。
二、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寬松學習的環(huán)境
游戲是思想和成人生活反映的獨特的結合,是人的活動的一種初級形式,同時又能促進言語障礙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和思維發(fā)展,是他們認知世界的手段和途徑。實用語文、實用數(shù)學、生活適應、音游與律動、繪畫與手工等活動,從本質(zhì)上講都是游戲,把教學內(nèi)容與游戲密切聯(lián)系起來,把學習的內(nèi)容以游戲的形式通過言語障礙兒童本身活動的過程,達到教學目的。加強直觀性,是提高他們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例如《團結友愛》一課時,我利用言語障礙兒童好動的特點,邊讀兒歌邊做握手、道謝、請原諒、再見等相應的動作,在他們理解意思產(chǎn)生興趣的基礎上因人施教糾正發(fā)音“團、有、謝、見”,最后以“講文明,有禮貌”為主題,以角色游戲的形式組織他們深入角色,在游戲交往中學習語言。活動中,老師積極參加并用“大手牽小手”的形式,這樣可以起到再次示范的作用,使他們身臨其境理解語境,達到交往對話的目的。將豐富的學習內(nèi)容寓于生動有趣的游戲之中,使孩子們在樂此不疲的游戲和玩耍中增強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三、在游戲中樹立整體意識,激發(fā)與維持學習動機
好玩是言語障礙兒童的天性,表現(xiàn)欲強是言語障礙兒童的特點,特別是有合作性的角色游戲、結構游戲和音樂游戲,可使言語障礙兒童在同齡、同伴、同等的基礎上,同心協(xié)力、協(xié)調(diào)關系完成交往活動。其中音樂——律動還可以促進發(fā)音和呼吸訓練。但是由于他們聽力普遍都差,又沒有一點音樂基礎,訓練中不能掌握好節(jié)奏快慢,聽音樂做動作更困難,我就先讓他們熟悉律動動作的含義。如在律動《生活模仿動作》中,我先讓他們演練一次“買菜、端水、洗菜、炒菜”的過程,再演化為律動表演,使他們心中有數(shù),并使他們做到想學、愛學、樂學。由于我們平時采用了各種游戲教學,所以語障兒童在學習語言、交往對話過程中比較靈活、膽大。
四、在游戲中可以培養(yǎng)言語障礙兒童團結友愛的良好品格,提高與人交往能力
言語障礙兒童由于聽力、語言的影響,不能很好地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常常會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如膽怯、自私、不愿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或者怕強欺弱。而通過游戲,特別是一些需要團結協(xié)作的游戲,可以有效地改善他們的這些缺陷,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同伴之間能互相幫助,使他們逐漸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擁有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在游戲中培養(yǎng)他們團結友愛的良好品格,提高與人交往能力。例如在結構游戲《高樓大廈》中,學生分工合作,有的建房子、有的建花園、有的建魚池、不一會兒一個小區(qū)就建設出來了。在合作中學生互幫互助,提高了與人交往的能力。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