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九俊
名師,顧名思義,就是業(yè)績突出、名氣很大的老師。名氣從何而來?我以為,名師之“名”,就來自名氣的“氣”,比如氣概、氣質(zhì)、氣脈、氣度、氣象、氣場,等等。就著給孫雙金老師的專刊寫評述的機會,在這里試以他為樣本,做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氣概
人們評判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往往是由對其氣概的感受入手的,如果一個人有昂揚的氣概,我們基本可以想見他的努力與向上。孫雙金老師說:“人性,總是向善的?!彼c陶繼新老師對話時,陶老師說自己的成名秘訣是“無他,只是天天向前走一點而已”,孫雙金對此十分激賞,因為這樣的回答也說出了他自己的體驗與心聲。有著向善、向前的人生姿態(tài),是一個好的職場人,自然也是一名好教師最為重要的人生底色。
每次與雙金老師聊天,每次聽他在一些公眾的場合慷慨陳詞,總感到他斗志昂揚,總覺得他又有了或正在產(chǎn)生新的想法。我想,這是他的人生底色,是他的“生活的微笑”的基本態(tài)度使然。有了這樣的態(tài)度,教育人還應該有夢想,有追求,還應該有些理想的色彩。《孟子》曰:“夫志,氣之帥也?!卑蜖柮商氐娜松允牵骸拔襾淼竭@個世界,是為了看太陽。”這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大合唱!孫雙金老師就是一個教育追夢人,這使得他的人生進行曲鋪就了向善、向前的音程。
他做學生,就努力做一名好學生。中學畢業(yè)前,全鄉(xiāng)中考他是第一名。進入丹陽師范后,他是公認的品學兼優(yōu)的尖子。學校為了打消畢業(yè)生實習前的緊張和擔憂,從300名學生中選出兩名上“示范課”,
其中就有孫雙金,絕對的百里
挑一。
他做教師,夢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他說:“我的夢想中常常出現(xiàn)上課的情景。我夢中的課堂,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學生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學生興趣盎然、興致勃勃;學生思接千載、浮想聯(lián)翩;學生如沐春風、如癡如醉。學生沉浸在美的畫面、詩的境界、愛的懷抱之中。這就是我苦苦追尋的教學境界吧?!彼险n,花的是水磨功夫,正是一節(jié)一節(jié)精彩的課成就了孫雙金的人生高度。
他做校長,夢想做一名好校長,“努力讓學校充盈人文的光芒,讓每一位師生在校園里幸福成長”。他說:為了夢想,“我曾嘔心瀝血,我曾披星戴月,我曾上下求索”。柳斌同志曾在孫雙金老師履職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之前,為這所學校題詞——“含愛生情懷,有育人智慧” 。現(xiàn)在看來,這更像是對孫雙金的評語。孫雙金老師的成長經(jīng)歷告訴我們,有著向善、向上的人生姿態(tài)和教育追求,有著積極昂揚的
氣概,這是成就名師的第一
要素。
二、氣質(zhì)
在心理學家那里,人格可以按照一定的維度,分成不同類型,比如艾森克提出人格劃分為兩個維度:人格的內(nèi)傾與外傾;人格的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根據(jù)這兩個維度,他又把人分成四種類型,即穩(wěn)定內(nèi)傾型與穩(wěn)定外傾型,不穩(wěn)定內(nèi)傾型與不穩(wěn)定外傾型。這些類型分別對應于黏液質(zhì)、多血質(zhì)、抑郁質(zhì)、膽汁質(zhì)。這些類型的人有各具特色的氣質(zhì)。具體的人則可能是某些類型的綜合。氣質(zhì)是具有先天傾向的,但環(huán)境與教育又可能影響一個人氣質(zhì)的形成。借用心理學的性格理論分析孫雙金,揣測他大概是穩(wěn)定內(nèi)傾型與穩(wěn)定外傾型的綜合,這表現(xiàn)在他的鎮(zhèn)定、沉穩(wěn)、開朗、樂觀、善于克制自己、反應比較敏捷等方面。由于“腹有詩書”,由于長期浸潤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由于他注重交往藝術(shù),一直能在學科前沿和教育前沿的圈子里參與對話,他養(yǎng)成了自己的氣質(zhì)特點。
我特別推崇他的,第一,是書卷氣。孫雙金儒雅沉穩(wěn),舉手投足之間,都是書生本色。今年春節(jié)前我碰到他,他告訴我,這幾天出去淘了1000多元錢的書,準備春節(jié)假期好好讀讀,可見這個春節(jié)他是多么充實。孫雙金老師的閱讀由語文,而教育,而文化,當然后者對前者都是一種包容,其中可見他的人生境界是在不斷拓展和提升的??鬃釉唬骸拔馁|(zhì)彬彬,然后君子?!比绻f“質(zhì)”是人生的先天稟賦氣質(zhì),那“文”就是后天書卷氣息的熏染。孫雙金讀書很雜,他讀語文專業(yè)書,讀文學書,讀心理學書,他還特別愛讀哲學、美學書籍。他說,40歲以后讀得最多的書是哲學類書籍。他還涉獵軍事、政治、經(jīng)濟、管理等諸多方面。他自稱爭取做個“雜家”,其實,他的專業(yè)素養(yǎng)十分豐厚,我認為專家加雜家方能成為大家。有的學者主張人要有一部自己的大書,這部書是要反復閱讀的,它可以成為一個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資源,對于孫雙金來說,這部大書就是“論孟”,這不僅在于他對于“論孟”可以應邀去做報告,更在于他的思想和實踐常常讓人感覺是深得夫子之道的,譬如他“文質(zhì)彬彬”,他“學而不厭”,他“一以貫之”,他“仁者愛人”。
第二,是朝氣。林庚先生在論述盛唐文學現(xiàn)象時,提出了“盛唐氣象”這個概念,并把盛唐氣象的本質(zhì)歸納為“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氣”。一位名師、一所學校,活力和朝氣是必不可少的。孫雙金老師的朝氣首先在他的童心、童真、童趣。在參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活動時,有的學者提出,做一名好教師,要想象童年,回歸童年。我們和雙金在一起討論時還提出,要把“好玩”作為評價一個人、一節(jié)課、一篇文章的重要標準,而我們所說的“好玩”,就是童心、童真、童趣。孫雙金熱烈地響應著這些主張,生動地實踐著這些主張。在他看來,在校園里,在課堂里,“看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眼神,聽到孩子們發(fā)自赤子之心的天籟之聲,內(nèi)心的兒童情懷就不由自主地流淌出來,真的就變成一個長不大的兒童”。其次,孫雙金老師的朝氣在于他的校園里、課堂里朝氣蓬勃、充滿活力,以他的“四小課堂”說,“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口常開”,真是如禪宗言,“活潑潑的生命”。再次,孫雙金的朝氣表現(xiàn)在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這是由“兒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的特質(zhì)決定的。孫雙金說:“我讀古今教育家的著作,顛過來倒過去,在字里行間讀出兩個字,那就是‘創(chuàng)造?!睂O雙金上課常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就在于他注重創(chuàng)造。七八年以前,我為雙金老師的一本書寫序,便是就著他的實踐討論了創(chuàng)造型教師的基本特征。
第三,是大氣。大氣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也許有的躋身名師行列的教師也達不到這種境界,難能可貴的是孫雙金有。我在私底下曾對他說過,你最寶貴的是有了些大氣,“養(yǎng)吾浩然之氣”,要特別珍惜之。從孫雙金老師來看,他的大氣來自三個方面。首先,他是一名思想者。文學界有人說,三流作家拼積累,二流作家拼技巧,一流作家拼思想。我以為教育界完全可以套用這樣的話,一流、超一流的教師必定都是思想者,他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主張。孫雙金老師就是靠情智教育的主張立足于教育界的。這樣的思想,使他超越了功利化,追求人的真正發(fā)展,引導孩子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其次,他是一名藝術(shù)家,教學藝術(shù)家。他的課大氣磅礴,收放自如。無論有什么樣的意外,他都能“淡妝濃抹總相宜”,順其自然,再上層樓。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靳家彥先生在聽了孫雙金執(zhí)教的《黃河的主人》后,激動地評說:“當前的某些語文教學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文化品位缺失。而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執(zhí)教的《黃河的主人》一課,則詩情洋溢,大氣磅礴,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那么和諧自然,水乳交融,讓我們回味無窮?!痹俅危且幻铰啡?。他努力站在學科前沿,提出“12歲以前的語文”,為母語課程的構(gòu)建努力探索。他經(jīng)營自己的學校時不斷追問,我們的學校未來是什么樣子?我們往哪里走,怎樣走?這些前瞻使他能超越當下,于是他有了大追求、大格局、大手筆。
三、氣脈
氣脈,指一個人的血氣和脈絡。論及詩文,氣脈指的是氣勢、結(jié)構(gòu)、脈絡。一位名師,為人、思想、作文、上課,都是要講究氣脈調(diào)和、生氣貫注的。以孫雙金老師為例,首先,應該關(guān)注的是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諧和。作為一名教師,自我內(nèi)部景觀十分重要,教師有了自身認同,就會有內(nèi)心的力量。帕克·帕爾默認為:“自我認同在于構(gòu)成我生活的多種力量的匯聚,自身完整與這些力量的聯(lián)合方式有關(guān),使我的自身完整協(xié)調(diào),生機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氣沉沉?!卑凑张量恕づ翣柲挠^點,這里的“多種力量”指的是認識自我——通過智能的、情感的、精神的內(nèi)在統(tǒng)一,完美交織成自己的內(nèi)部圖畫;認識學生,——傾聽學生內(nèi)心甚至尚未發(fā)出的聲音,讓學生在課堂上真實、自信地表達自我;認識學科——在個人意義上出神入化地理解學科。我想,孫雙金老師的力量很重要的是來自他內(nèi)心世界的完整,他的為人,就是情智互生、和諧統(tǒng)一的;他善于觸摸學生情感脈絡的跳動,并且注意在課堂上適度地“隱藏”自己,把學生推到課堂的前沿,推到思維的中央;他對學科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表達,他說:“12歲以前的語文是童年的語文、積累的語文、種子的語文、經(jīng)典的語文,是暫時不求甚解的語文,是逐步反芻的語文,是為一輩子奠基的語文?!彼f:“知識分種子知識和葉的知識兩類。葉的知識再多再繁茂,也不能生長出新的知識;而種子知識能生根發(fā)芽,生長出茁壯的枝干,開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因此我們在學生的心田要多播下種子知識。對于語文學科來說,種子知識就是經(jīng)典文本?!鼻橹钦Z文已經(jīng)成為他獨樹一幟的教育主張。正是在這些地方,他的智能、情感、精神已經(jīng)融會在一起,完美地交織成美好的圖畫。其次,孫雙金老師的思想體系也是脈絡清晰、生氣貫注的。孫雙金圍繞情智教育,提出情智教學、情智校園、情智活動、情智課程,構(gòu)成了學校文化完整的結(jié)構(gòu)。他的情智語文每一點深入進去,你都感到自成體系又是相互貫通的。如對情智語文的實施策略,他提出:課堂富有畫面感、場景性;披文以入情;課堂向?qū)W生的問題打開;教學是挑起矛盾的藝術(shù);教學要運用故事思維。在這里,既有情智的交融,又有前后的貫通,可見氣脈的通暢與生動。
四、氣度
氣度,指的是氣魄和度量。這兩個方面都是作為名師不可缺少的。先說氣魄,我想就是有想法、能堅守。昆德拉說,一個有信念的人,是一個被限制的人。在當下這個應試教育猖獗的年代,自我限制、自我約束,就是一種大氣魄,堅守信念、努力踐行又是一種大氣魄。孫雙金提出情智教育,直指現(xiàn)實社會“半人教育”的弊端,其實,知識教育的“半人”的完整性也是大打折扣的。我們應該關(guān)注所有學科的知識,但事實上得到重視的只是考試學科的知識;即使考試學科,我們也應當關(guān)注全部知識,但事實上我們只是關(guān)注考試說明明確的那些“點”,于是我們教學的是知識的碎片;即使是這些知識點,我們也應該關(guān)注知識的整體性,比如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明確知識和緘默知識,但事實上我們只是關(guān)注紙筆測試可以呈現(xiàn)的那些知識;即使是紙筆測試的知識,也應當常?;氐街R產(chǎn)生的情境中學習知識,也應當關(guān)注知識的應用,但事實上知識已經(jīng)被題目所代替,以至在有些學校,已經(jīng)沒有知識教學,只有講題目、做題目、考題目了;即使是題目的教學,也應當以基礎題為主,關(guān)注基本技能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但事實上有些老師已經(jīng)把高難度題目的講解和練習當家常飯了,以至我們的學生缺少了生活的必需品,面對的是他們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我在這里呼應孫雙金情智教育提出的意義,其實只是強調(diào)情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難能可貴的是,孫雙金不僅提出了,而且生動地實踐了,這就有些氣度不凡了。曾記得十年前,孫雙金提出情智教育的時候,教育界有些學者持懷疑的態(tài)度。他在虛心傾聽的基礎上,堅定地走自己的路,他曾說過:大凡一些杰出的人物,總是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負,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自己認定了的路,就堅定地鍥而不舍地走下去。十年過去了,情智教育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認同,贏得了它應有的地位和
影響。
再說度量。會謙讓,能容人,是名師應該具有的重要稟賦。有些老師也很聰明,起點也很高,但走不出來,難有影響,很重要的可能就是缺少度量。于漪老師說,她有兩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同事,發(fā)現(xiàn)和學習同事的優(yōu)點;另一把尺子量自己,發(fā)現(xiàn)和檢討自己的缺點。名師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學習、反思的過程。和孫雙金老師聊天,經(jīng)常聽他如數(shù)家珍,說起他的同事們,他夸陳靜書記思路清晰,做事干練;他夸唐雋菁副校長低調(diào)沉穩(wěn),是一位老黃牛式的好領導;他夸張齊華副校長天資聰明,點子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夸朱萍主任性格溫婉,外表優(yōu)雅,內(nèi)心堅強,做事執(zhí)著……可見他對同事的優(yōu)點是事事注意、時時留心的。孫雙金老師對自己上的課成敗得失是非常清醒的,他總是能冷靜地審視自我。1989年孫雙金參加全國大賽榮獲一等獎之后,全國各地的邀請紛至沓來,但他沒有被榮譽迷惑,他很清醒。他說:“不久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存在問題:什么問題?同一篇課文教學設計,為什么會在此地上得生動甚至轟動,而到彼地就上得沉悶,甚至很吃力?經(jīng)過一陣的閉門沉寂和反思,我發(fā)現(xiàn)原來我追求的是教師自己所謂的教學藝術(shù),而忽略了對兒童主體的研究。傾聽兒童的問題,傾聽兒童的見解,傾聽兒童的心聲,讓我的教學又走入了新的天地?!辈ㄋ辜{概括的“經(jīng)驗+反思”這一成長公式對于他也是完全適用的。
五、氣象
氣象,說的是情景和氣派。作為一名名師,本身就應是學子健康成長這種氣象的創(chuàng)造者,以孫雙金老師為例,在他這里,至少形成了三幅圖景。第一,課堂上“活潑潑的”氣象。孫雙金認為好的課是“書聲瑯瑯,議論紛紛,高潮迭起,寫寫練練”。他的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的思維向四面八方打開了,有的同志認為,自由的思想是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我是贊同的。孫雙金老師總是能創(chuàng)造出民主、平等、安全、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激活、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和活力,讓學生在不斷接受思維的挑戰(zhàn)中前行。正是由于他著眼于人的發(fā)展,所以這種學生“活潑潑的”生長的課堂,學生所得就不僅是知識,一定是情智和諧、共生共長。曾聽孫雙金說過這么一個小故事:2010年,江西南昌市請他去上課,他給孩子們上了《走近李白》一課。課上完之后,學生們要離開教室。這時,只見一位女生走上講臺,對著孫老師說:“孫老師,我要授予您一枚獎牌。”孫老師一愣,心想,學生要授我什么獎牌?只見小女孩雙手呈上一張紙片,是一枚用練習紙剪成的五角星,上面用鋼筆寫著四個大字——最佳教師。此事讓他感慨良多,他說一生接受過很多金光閃閃的獎牌證書,唯有這枚學生用紙片剪的獎牌最為珍貴!它是純真孩童發(fā)自赤誠之心的贊美啊,這是最高的獎賞!特別要提及的是,孫雙金靈動的課堂,不是一個平面的展開,而是“登山型”的。是的,學習就是登山,不是代步式,而是自己一步一步地登攀,一路上如行林蔭道上,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此一樂;在多條路徑中選擇,有個體的體驗和探究,此二樂;路途上合作互助,相互提攜,此三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享受審美的高峰體驗,此四樂。孫雙金活潑潑的登山課堂正是如此,學生在這里得到了知性的充實和詩性的升華。
第二,教師群體相互映照的氣象。孫雙金深知,好教師就是好教育,身為校長的孫雙金努力把學校建設成道德共同體,引導老師培育愛生情懷,以情智教育培育情智共生的學生;引導老師們研討經(jīng)典名著,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組建北小導師團,開設名師講堂,為年青老師的成長給力;在生活細節(jié)上留心,常常有一束鮮花、一張賀卡給老師帶來感動和感激……孫雙金在對教師提出要求時,努力先走一步。2009年,他給自己定下的指標是讀20本書,發(fā)表10篇文章。年底一盤點,在省級以上報刊發(fā)表文章竟有34篇。北小的老師是個積極上進的群體,現(xiàn)在已經(jīng)呈現(xiàn)整體躍升的狀態(tài)?!澳阕x書了嗎?”成了大家見面的問候語,團隊共同學習時的如切如磋常常會令大家流連忘返。近幾年在江蘇省最高級別的論文大賽中,學校教師取得的成績令同類學校刮目相看。一批老師提出了自己的教學主張,如陳靜的“享受數(shù)學”、張齊華的“數(shù)學文化”、唐雋菁的“公民道德”,唐文國的“和諧語文”、朱萍的“作文教學”,等等。學校已有特級多名,教學能手占教師總數(shù)一半左右。更重要的,他們都是那樣陽光、開朗、積極向上。老師與校長、年青老師與導師,老師們內(nèi)部,都讓人有一種相互映照的感覺。孫雙金言及此,總不免有些激動,他說,這正是他追尋的境界:“萬類霜天競自由”,“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第三,學校校園“五色為文”的氣象?!抖Y記》云:“五色為文”,羅素說:“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的本源”。孫雙金的校園是豐富多彩的,這是一座書香校園,學校有校本教材“12歲以前的語文”,有北小學生的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有書香家庭、班級小書迷評選活動,有作家進校園報告會、讀書故事大獎賽、讀書筆記、剪貼大展示等活動。這是一座暢想的校園,學校進行了“想象作文”的實驗,低年級以創(chuàng)作童話故事為主,中年級以創(chuàng)作兒童故事為主,高年級以創(chuàng)作兒童小說為主。每個孩子都有幾本自己的作品集,記錄著自己成長的足跡。這是一座繽紛的校園,學校根據(jù)“追求心心相印的情智共生教育”這一辦學理念,設計了紅色為底、白色蝴蝶翩翩起舞的校標;在一樓大廳擺放著一只三角鋼琴,每天由一名學生彈奏,以優(yōu)美的旋律迎接師生們進校;設計了三層水景,噴泉涌動,層層遞進,給人生機和靈動的美感;三層樓道分別引領學生回味經(jīng)典,親近歷史,走近名人。這是一座創(chuàng)造的校園,學校還成立了“娃娃科學院”“娃娃電視臺”“娃娃書報苑”“娃娃參議院”等,經(jīng)常舉辦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題的各項活動,更是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基。正是這些主導性與豐富性統(tǒng)一的文化實踐,使北小呈現(xiàn)出了云蒸霞蔚的生動氣象。
六、氣場
氣場,指的是一個人對周圍人產(chǎn)生的影響,是他的能量所產(chǎn)生的感染力、影響力、凝聚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場,而名人自然會有較大的氣場。孫雙金的氣場,第一是他在課堂上的影響力。孫雙金的名氣,首先在于他的課上得好,“跟隨孫雙金學語文”,是許多學生家長送孩子上學時的期盼和渴望。日積月累的充實感和升華感,使許多學生在他的課堂上生成更高的預期?!八^自我效能感就是個人對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種行為的客觀判斷與期望”。而學生的這種自我效能感常常源于老師高質(zhì)量的教學,學生由此對老師產(chǎn)生深切的渴望,又成為老師工作的推動力。這樣形成的氣場大概是可以用如沐春風來形容的。孫雙金的氣場,第二是他在校園里的影響力。孫雙金校長非常注重以文化人,他提出情智教育的主張,又建構(gòu)了學校的實踐體系,注重校風、教風、學風的建設,使得“走情智教育之路,育情智共生之人”成為師生們的共識,成為北小人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狀態(tài)。氣場的形成正是文化立人的重要佐證。孫雙金的氣場,第三是他在校園之外作為名人的影響力。借用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孫雙金老師有自己的“粉絲團”。一位名師,要從風格走向流派,從個體走向群體,從地域走向全國,一定的粉絲量是必不可少的。這些粉絲可以是有組織的,也可以是自發(fā)的,一些年長的教育家型的名師,學習者、模仿者、研究者眾多,正在形成流派或?qū)W派。孫雙金雖還年輕,但他的粉絲也絕不在少數(shù),他在各地的公開課已有400多節(jié),可見孫雙金的課已經(jīng)成了一些語文教學觀摩活動的招牌。孫雙金提出“12歲以前的語文”時,登高一呼,應者云集,也可見他在小語界的影響力之大。當然,隨著孫雙金教育思想的更加成熟,教學藝術(shù)的爐火純青,教育成就的更加突出,他的氣場自然會越來越大。這樣的事情只要假以時日,自然會水到渠成的。
走筆至此,忽然想起孫雙金第一次與我相見時的情景,記得他一見面就自我介紹:“我姓孫,小子孫,我叫孫雙金?!睂O雙金從事基礎教育,業(yè)績非常突出,似乎是天意如此:從事的是培養(yǎng)“小子”的事業(yè),還是“雙金”——把學生和自己都熔鑄成“金子”,這大概也算是名師成長的“普世價值”吧。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
(責任編輯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