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姣
大連西崗中學 遼寧大連 116013
立足教學常規(guī),提高教學效益
王天姣
大連西崗中學 遼寧大連 116013
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對于推進新課程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及加快教師專業(yè)成長大有裨益。本文將從教師如何開展課前、課上、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常規(guī)工作,給出提高教學效益的措施。
教學效益;常規(guī);備課;評價;反思
隨著新課標的推行,新課改的逐步深化,課堂教學又煥發(fā)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然而,部分教師未能解讀新課標的精神實質,在教學過程中矯枉過正,出現(xiàn)了重學生主體地位,輕教師主導地位;重課堂活躍氛圍,輕教學實際效果等現(xiàn)象——由此,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益。教學效益并不是簡單的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而是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對于推進新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及加快教師專業(yè)成長大有裨益。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要遵循其內在的規(guī)律。常規(guī)是長期實踐的結晶,也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教育教學工作,在長期的實踐總結中,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規(guī)教育模式,即教學常規(guī)。它是保證正常教學秩序得以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益的基礎。對于教師來說,主要指日常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其核心在于守住課堂的陣地。若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就必須在課前做好精心的研究與設計。若要不斷在課堂教學取得突破和創(chuàng)新,就必須在課后做好經(jīng)驗的反思。無論是何種課程改革,教學常規(guī)的重要地位不能動搖。立足教學常規(guī),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根本保障。本文將從教師如何開展課前、課上、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常規(guī)工作,給出提高教學效益的措施。
所謂課前做足準備工作就是備好課。備課不僅要備教學內容和教法,編制教學設計,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內容和方法做適當?shù)恼{整,即備學情。做好充分的研究是備課的基礎。
第一,研究學習內容和方法。研究教學內容是備課的第一步,而備課是教學常規(guī)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是完成教學任務、保證教學效益的重要前提。首先要鉆研教材、教參,廣泛搜集資料,整合教材內容,提煉主要知識,削枝強干。要想深入淺出地講解知識,必須仔細研究教法,還要考慮學生怎樣學才能最有效的掌握知識?,F(xiàn)階段,中小學廣泛實行集體備課制,群策群力,集合研究,達到優(yōu)勢互補等良效。
第二,研究學生。學習者個人的學習風格,性格差異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集體備課固然能融集體的智慧于一課,但不意味著要將集體備課的成果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的課堂,而是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做適當?shù)恼{整,進行二次備課。知識的難易度和教學方法都要取決于所教學生的水平。
第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古人言:“親其師,信其道”。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效益的基本前提。為使師生關系和諧,其一,要加強教師自身修養(yǎng)。盧梭曾經(jīng)說過:“在敢于擔當培養(yǎng)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另一方面要熱愛學生。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既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要求,也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例如:盡可能在每堂課前幾分鐘進入教室,和學生做簡短的交流,了解他們的所想所需和困惑所在,巧妙地拉近師生關系,為傳授知識做好鋪墊。
第二,講練結合,精講多練,合理分配時間,把握課堂節(jié)奏。有效的教學必須在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這個前提下實現(xiàn)。要想課堂上學生成為主體,并不意味著教師退出“課堂舞臺”,而是讓教師壓縮講課時間,單位時間內做出最有價值的點撥。教師在講課中不可貪多,要突出知識的主干,點到穴位。把握講授與練習的時間,留充足的時間給予學生有效的技能訓練,真正的有效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第三,重視課堂的交流與互動,及時反饋與評價。課堂教學不是單一方向的知識傳授,教學過程需要師生或生生間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要及時給予學生評價,不僅要重視有關知識本身的對錯的評價,更要重視以辨析、診斷、激勵、導向及反饋為目的的教學評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及時認清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明確方向,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中享受民主、感受自在并積極地全程參與。
第四,教學內容要有分層,靈活把握標準,關注個體需求。任何班級都存在層次不同的學生,任何學生都存在學習的個別需求,統(tǒng)一的講授無法體現(xiàn)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關切,無法解決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諧課堂的營造是取得高效益的重要條件,而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則是體現(xiàn)和諧課堂的基礎。滿足個性化需求就要采取分層策略,合作學習和個別輔導可促進分層教學。合作學習可以小組為單位,就某一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將個人問題在小組討論中得以解決,并將個人觀點匯集成小組觀點,再進一步在全班交流。而教師的個別輔導,尤其是對后進生的個別關注,將是學生克服困難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
第五,開展有效的學科技能訓練,及時有效地糾錯。課堂教學中,學生僅僅記住了老師講授的操作要領,聽懂了老師強調的可能出錯的步驟,并不能形成學科技能。學科技能必須通過長期的、循序漸進的、甚至枯燥艱苦的訓練才能掌握。由于課外無法糾錯,并且學生不能保證克服枯燥的訓練,教師在課堂就必須盡可能地開展有效的技能訓練,不單是講清楚步驟,做好示范,同時及時為學生糾錯。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第一,反思課堂教學流程、方法、學生掌握情況。教學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保證。反思本質上是理想與實踐之間的對話,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解決教育教學進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它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益。其一,反思有利于觀念的轉變,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其二,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原始的經(jīng)驗不斷地處于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和被否定的狀態(tài),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樣經(jīng)驗就能促進教師對教學的全新認識,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的愉悅。實際上,只有教師不斷成長,才能根本上保證課堂教學效益的不斷提高。
第二,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yè)并及時批改反饋。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yè),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和再提高,是扎實知識的根本保證。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有針對性。作業(yè)要及時批改,并總結分析,及時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又將成為教師反思課堂教學、研究課堂教學的寶貴的一手材料。
由此,抓好備課,上課,反思等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立足常規(guī),著眼改革,對于助推教學效益的提高具有深遠意義。
[1]賈玉霞.教研活動——提升教學效益的有力抓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3.
[2]陳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