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飛+李清麗
位于三門峽市上村嶺的虢國墓地,經(jīng)過20世紀(jì)50年代和90年代兩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后,出土了數(shù)量眾多的動(dòng)物玉雕。特別是90年代國君兆域區(qū)的發(fā)掘清理,出土的象生動(dòng)物玉雕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鉆的,不僅包含了神化動(dòng)物形象,而且各種飛禽走獸都有發(fā)現(xiàn),種類幾乎囊括了北溫帶所有的物種。玉牛就是其中數(shù)量較多的一類。發(fā)掘的18座墓中共出土了10余件牛形玉器,下面分別做一簡介。
玉牛頭(見圖1),出土于虢國墓地M2001虢季墓。高11厘米,寬9厘米,厚0.6厘米。青玉,全部受沁呈土黃色。玉質(zhì)較細(xì),微透明。正面作牛首形,頭頂雙角聳立,旁出雙耳呈凹面狀,中部一對(duì)橫向臣字目,下端中間有一個(gè)穿孔。背面為平面。
玉牛頭(見圖2),出土于虢國墓地M2009虢仲墓。高3.1厘米,最寬1.9厘米,厚1.1厘米。青玉。淺豆青色,因受沁局部有土黃色或褐色的斑塊。玉質(zhì)細(xì)膩,微透明。正面作牛首形,牛頭頂有雙角聳立,兩旁尖耳豎起,臣字目。背面為平面,中間有一縱向切割痕,自牛頭頂端至嘴部縱向有一通天穿孔。
跪臥玉牛,共三件,出土于虢國墓地M2009虢仲墓。尺寸分別為:高3.1厘米,長4.5厘米,厚0.65厘米(見圖3);高3.8厘米同,長5.4厘米,厚0.5厘米(見圖4);高3.4厘米,長5厘米,最厚處1.1厘米(見圖5)。皆為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有黃褐色斑塊或斑點(diǎn)。玉質(zhì)細(xì)膩,微透明。片雕。整體作跪臥狀,前腿跪地,后退或半蹲或蜷伏。牛首側(cè)視,低頭,梭形目,豎耳,雙鈍角聳立,短尾貼于兩臀之間??诓坑幸淮┛?。牛背部中央鼓起。做工精細(xì),正面皆以陰刻線勾勒出牛身輪廓部位。圖3、圖4的背面為素面,口部有一斜穿;圖5背面紋樣與正面相同,前腿彎曲形成一圓穿。
站姿玉牛(見圖6),出土于虢國墓地M2009虢仲墓。高2.6厘米,長4.3厘米,厚0.65厘米。青玉。豆青色,局部有淺褐色斑塊。玉質(zhì)細(xì)膩,微透明。厚片雕。體作站立狀,翹首平視,張口似叫,梭形目,豎耳,聳角,粗腿,尾緊貼于兩臀之間。兩面以陰刻線勾勒出牛身輪廓部位??诓坑幸淮┛住?/p>
站姿玉牛(見圖7),出土于虢國墓地M2009虢仲墓。高2厘米,長4.2厘米,厚1.7厘米。黃玉。淺黃色,受沁有少許黃褐色或灰白色斑點(diǎn)。玉質(zhì)細(xì)膩,微透明。圓雕。體作站立狀,平首直視,口微張,臣字眼,尖耳,雙角貼于頭側(cè),短尾貼于兩臀之間,腿較短??诓坑幸恍眻A穿。
圓雕玉牛(見圖8),出土于虢國墓地M2009虢仲墓。高2.6厘米,長5.4厘米,厚2.3厘米。青玉。深豆青色,受沁有少許黃褐色或灰白色斑點(diǎn)。玉質(zhì)細(xì)膩,微透明。圓雕。體作臥姿,平首前視,口微張,臣字目,尖耳,牛尖角向后彎曲,短尾貼于兩臀之間??诓坑幸恍眻A穿。
圓雕玉牛(見圖9),出土于虢國墓地M2012國君夫人墓。長4.75厘米,高2.05厘米。青玉。深豆青色,因局部受沁呈棕黃色。圓雕。曲腿而臥。頭上有臣字眼,細(xì)線眉,雙耳凸起呈葉形,身和角部飾雙陰線云紋,腿和蹄部有輪廓線。下唇部有一斜穿。
圓雕玉牛(見圖10),出土于虢國墓地M2006貴族夫人墓。長5.2厘米,寬4.1厘米,高2.2厘米。青白玉。淺冰青色,大部受沁呈灰白色。玉質(zhì)細(xì)膩。圓雕。臣字目,側(cè)首于前,雙角彎曲脊上,雙腿曲臥,短尾附臀。全器神態(tài)寧靜,嘴部有一斜穿。
站姿玉牛(見圖11),出土于虢國墓地M2012國君夫人墓。高2.65厘米,長5.5厘米,厚0.7厘米。青玉。深豆青色,局部受沁呈棕黃色。呈站立狀,簡單刻畫出牛的眼、耳、蹄等輪廓。
虢國墓地出土的這幾件玉牛形器,皆為佩飾。它們材質(zhì)優(yōu)良,造型逼真,做工精湛,是玉雕動(dòng)物中的精品。尤其是幾件圓雕作品,寥寥數(shù)刀就勾勒了牛的輪廓,或臥或站,形象逼真,給人以美感。這幾件圓雕玉牛中,有屬于商代的玉器,它們厚重的造型、簡練的刀工、方折的線條及典型的臣字眼,完全是商代玉雕的特點(diǎn)。例如,M2012的圓雕玉牛(見圖9),背上的方折云紋是商代玉雕的典型工藝;M2009的青玉牛(見圖8),造型質(zhì)樸,憨態(tài)可掬。上述玉牛中也有屬于西周早期的作品,造型相比商代玉牛更加明晰,線條趨于平滑。如M2009出土的幾件跪臥玉牛(見圖3~圖5),玉工除了雕刻出了牛的頭部和身體外,還清晰地刻畫了牛的肩胛骨、臀部及蹄足等部位,造型更加細(xì)化生動(dòng);M2001出土的玉牛頭(見圖1),眼睛雖然還是臣字目,但眼睛的線條已經(jīng)比較柔和了,不再是棱角分明的方折線。其實(shí),西周早期的玉雕和商代的玉雕區(qū)別不是很大,到西周中晚期,兩代玉器之間的區(qū)別才逐漸明顯,如造型更加剪影化、臣字眼眼角帶勾、紋飾線條更加圓滑流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