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玲
(河北省青縣清州實驗中學,河北 青縣 062650)
關于初中語文學習方法的探討
王煥玲
(河北省青縣清州實驗中學,河北 青縣 062650)
每個老師都想打造好的課堂氣氛。語文課上,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講解知識還要推薦好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有著深入淺出的效果,可以使學生學得輕松,掌握知識更加牢固。課堂導入非常關鍵,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導入所需時間不長,好的導入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注意力,引發(fā)學習興趣,為授課的成功奠定好的基礎。
初中語文;學習方法;掌握知識
前言:一篇好的故事開篇往往很吸引人,好的開篇才能引發(fā)閱讀的欲望。同理,一節(jié)生動有趣吸引人的課堂開篇也是教學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一節(jié)課堂的課堂導入非常關鍵,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導入所需時間不長,好的導入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注意力,引發(fā)學習興趣,為授課的成功奠定好的基礎。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語文課堂上教師在講解課文前,有目的得提問,設置懸念,吊起學生的好奇心,刺激學生的探究欲望。這樣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魯迅《孔乙己》。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中,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么最喜歡《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魯迅先生怎樣運用鬼斧神工之筆來精心塑造這個形象的?學習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確的回答。
關于“語感”葉圣陶老先生有非常明確地解說:對于語言文字靈敏的感覺,通常叫做語感。他說:“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字典辭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說,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做‘語感’?!盵1]
語言是我們表達思想,進行討論,進行交流的工具。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人敘述,會傳遞不同的意義。說話也是一門藝術,善用辭藻,委婉的敘述一件不好的事,聽者也不會有太大抵觸心理;反之,一件好事,不經大腦的一頓說道,也許會造成聽者的誤會。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文化悠久,古代詩詞現代人讀起來,也會有百般體會。多讀多練多聽多寫,訓練語文語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節(jié)課45分鐘,課堂上老師能教的知識是有限的。要想學好語文,最重要的是要增加閱讀量,打開眼界,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一篇文章,一個人物,課本上只是做最基本的介紹,要想深入了解文章內涵,了解作者這么寫的背景還需要進行閱讀延伸,這就需要學生課下多閱讀相關課外讀物?,F在互聯網查找資料非常方便,學生課下要善于利用手頭資源和時間,充實自己,豐富知識。
例如: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在飲酒賞月之際有感而發(fā),天上是否別有洞天,羨慕天上仙人,與此同時又感悟到高處不勝寒。月亮有圓有缺,世間的人兒有聚有散,這都是不受人為控制的事情,難免唏噓。筆鋒一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不管人心是否善變,但我仍然保有赤子之心,希望愛情美滿。
關于蘇軾我們在課本上了解到他是古代著名文學家,擅長詩詞歌賦。蘇軾在生活中還是一個美食家,很愛鉆研美食。最著名的有東坡涼粉,東坡肉。
例如:蘇軾被貶至黃州時曾做《食豬肉詩》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p>
蘇軾一生坎坷,三起三落,每個時期的經歷和見聞,決定著他的詩詞風格。他得文學成就和所經歷的一切息息相關。
教育平等,師生平等,這些是學生渴望的,也是各大教育理念倡導的,更是廣大教師在努力的。建立這種平等的師生關系,主動權在老師手里,因此老師要轉變觀念,教學不是填鴨式教學,教學是互動的,這里面關系著老師學生雙方,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真正教授知識。在這種平等師生關系下,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更加活躍,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教師發(fā)自內心愛戴學生,相信學生。這種信任是對學生最大的鼓舞,有自信才能在學習上投入熱情,收獲果實。
作文是抒發(fā)學生觀點,展現學生想法的一個很好地渠道。被制約被控制的被模式化的作文就失去了個性和風采,干巴巴無滋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多彩世界,這個世界是被你發(fā)現,還是被你關閉,選擇全在老師手里。
結語:希望每一朵花都經歷風吹雨打和陽光溫暖、雨露滋潤。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引領下學有所成,發(fā)現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語文的學習方法是為了讓學生愛上學習,學會學習。希望廣大教師共同努力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1]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267。
G633.3
A
:1671-864X(2015)11-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