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敏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中韓莊鄉(xiāng)曹莊明德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小學英語活動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的應用研究
劉淑敏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中韓莊鄉(xiāng)曹莊明德小學,河北 保定 072450)
活動教學法創(chuàng)新模式的應用,很好地貼合了英語教育的特點,并在國內(nèi)小學英語教學體系中形成了適應性的思路。狹義地說,這一理念就是將活動引入一般的教學課堂,教師通過設計和安排,把涉及的英語知識內(nèi)容包括在聽、說、唱、玩、演等各種活動中,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能夠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表達,不斷提高自身對英語“聽說讀寫”各方面的掌握能力。本文針對這一教學法應用展開研究。
小學英語;活動教學法;創(chuàng)新模式;應用研究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小學中廣泛推廣英語教育,并將其作為一門主要學科開展。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推進下,一些新的教育方法被引入小學英語教學中,活動教學法就是其中重要的內(nèi)容;根據(jù)小學英語新課標的要求,小學階段英語課程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適當?shù)匕盐諏W習任務的難易多寡,以建立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為基礎,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英語教育在小學中展開在客觀上存在一些難題,例如小學中英語教育缺乏基礎、師資力量較弱、教材存在較大的差異化等。要滿足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從小學階段開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與中學相比,教學方法還需要重新摸索,無形中增加了教學的難度?;顒咏虒W法能夠產(chǎn)生創(chuàng)新功能,是因為它不僅符合英語教學的性質(zhì),同時也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
所謂“活動教學法”,簡單地說,就是行動(action),其目的在于激活(activation),是一種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完全相反的情況。在活動教學法應用中,課堂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tài)的,教師的主體地位降低、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發(fā)揮引導作用讓學生參與到設定的各項活動中。通過學生操作、教師指導,實現(xiàn)手腦并用,理論和實踐的結(jié)合,在寓教于樂中學會所要傳達的知識。
通過創(chuàng)設和營造真實有意義的英語文化環(huán)境和語言環(huán)境,靈活地運用教學,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游戲的方式,以活動為核心組織教學,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英語,并能用英語進行交流。
所謂“原則”即執(zhí)行某一活動的準則,在活動教學法展開的過程中,根據(jù)以下的原則展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智力特點和思維特點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積極性?;顒右嫦蛉w學生,力求人人參與,讓每個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
(二)實踐性原則。英語是一門語言,其主要作用是用來現(xiàn)實中的交流,學生主要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親身體驗來獲取知識和技能。小學英語活動教學應引導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課堂走向社會,實施靈活的開放式教學。多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在實踐中學習英語。學會使用英語。
(三)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jié)合的原則。知識性與趣味性要求教師在安排教學內(nèi)容時,既要準確尤誤地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又要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寓教于樂。力求形象、具體、生動、活潑,并善于把兩者結(jié)合起來。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材。把所學的知識放到特定的環(huán)境中去,從而促使學生去思考“真實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四)參與性原則。活動化教學的參與性體現(xiàn)在全員學生加入,并且都有機會去承擔一個角色,否則參與的功能也就無法展現(xiàn)。首先活動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而且教師還要以真情感染學生,否則,有些學生只會應付式地、拘束地“玩玩”。甚至不屑于參與活動。
(五)層次性原則。層次性原則一方面是指目標的定位要有層次,既包括為掌握語言形式而設計的,具有機械和意義操練性質(zhì)的活動,又包括著眼于語言內(nèi)容、具有交際意義的活動。這螳操練活動在一節(jié)課中要從低級向高級有序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同一活動或一節(jié)課中不同活動內(nèi)容難度設計要有梯度,以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參與,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六)豐富性和深刻性原則。所謂“豐富性”,指的是活動的方式要多樣化,活動的題材也呈現(xiàn)豐富多樣?;顒拥膬?nèi)容要有一定的難度深度,活動的空間可以突破課堂的局限。以刺激學生英語思維的發(fā)展。各種活動設計要體現(xiàn)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
(一)以常規(guī)活動激發(fā)興趣。常規(guī)活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運用頻率較高的活動形式,可以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形成習慣,形成教學常規(guī),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活動。在這一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重點。小學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設計系列常規(guī)的熱身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課堂上的大膽表達,使學生從動腦、動口、動手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把語言知識轉(zhuǎn)化為語言技能。例如,師生課堂的互動,采取英語方式開展,讓學生感覺一種新鮮和親切,又如,正式上課前唱英語歌或說唱英語兒歌,活躍課堂氣氛。
(二)以游戲活動激活課堂。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尤其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年紀小、心理不成熟、自制能力差,可以為同學們設計出許多集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為一體的英語游戲,如在實習中,教“eye,ear,mouth,face”等時,以動作來代替語言,學生就更容易學會新單詞。聽詞做動作,表演等,為導入新課作心理及知識上的準備。
(三)以主題活動引領認知。這是指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設計的課內(nèi)專題活動。旨在通過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探究、掌握知識、體驗過程、形成技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與安排,教學方法的使用和教學活動的組織,應盡可能接近真實的交際過程,使教學活動符合自然的交際活動。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盡可能符合學生的特點,尊重孩子的天性,揚長避短,通過活動教學法結(jié)合學生愛玩的天性展開英語教學,可以發(fā)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張麗紅,陳清. 小學英語活動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的應用研究[J].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01:21-24.
[2]唐萍. 小學英語課堂活動教學模式的探討[J]. 英語廣場(學術(shù)研究),2012,08:155-156.
[3]馮毅霞. 小學英語活動課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初探[J]. 成才,2001,12:34-35.
[4]張春筍. 創(chuàng)新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1:149-150.
[5]吳令慧.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 學周刊,2013,23:104.
G623.31
A
1671-864X(2015)12-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