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納河
琵琶王子震撼童話王國
■野納河
具有“童話王國”之稱的丹麥,今年二月迎來了一批東方古國的文化使者。于是,紅燈籠、中國結(jié)、貼福字、拜大年……這些“中國年文化”的氣息,彌漫了哥本哈根、安徒生故里歐登塞、哈姆雷特城堡、美人魚海峽……
由20多人組成的“江蘇藝術團”,是應中國文化部邀請,代表國家赴丹麥訪問演出的。在這群藝術精英中,有一位眼睛不大卻很深邃、身材纖弱卻靈氣四溢的青年,他就是著名琵琶演奏家、人稱“琵琶王子”的沈鋒。
沈鋒這次出訪演出的曲目是《彝族舞曲》。他隨團從中國的大年初一開始,5天演出了6場??v橫丹麥5個城市,行程1300多公里。所到之處,沈鋒演奏的《彝族舞曲》,因其濃郁的情感迸發(fā)和超凡演奏技巧,贏得了丹麥觀眾高度贊譽。
2015年2月23日,也就是中國農(nóng)歷正月初五,藝術團來到了安徒生的故鄉(xiāng)歐登塞市。
當晚,能容納一千多位觀眾的丹麥皇家音樂學院音樂廳座無虛席。首相府常務秘書、文化部常務秘書、哥本哈根大區(qū)主席等十多位丹麥高官,以及來自55個國家駐丹麥外交使節(jié),都充滿著期待地走進了音樂大廳。
無疑,這是一場面對高層次觀眾的演出,同時也是一場充分展現(xiàn)中國藝術、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演出。
在宣讀丹麥首相托寧·施密特的賀信、中國駐丹麥大使劉碧偉致開幕詞后,演出正式開始。
江蘇藝術家的演出,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精彩紛呈的節(jié)目后,沈鋒登場了。他身著喜慶的中裝,平靜地走到舞臺中央,人們似乎能夠感覺到,在這種平靜的背后,蘊藏著一種內(nèi)心的顫悸。這種顫悸不同于演出前的緊張,而是對琵琶藝術的崇拜與敬畏!
他緩緩抱起琵琶,視線在琵琶上停留了片刻,這一瞬間的凝視,流露出沈鋒對琵琶猶如情人般的曖昧與嫵媚。
沈鋒靜默片刻,忽然手落音起,美妙的旋律在他十指間流淌而出,飄向四方,回蕩在音樂廳。那種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旋律與節(jié)奏,時而如海潮洶涌澎湃讓你跟著熱血沸騰;時而似山溪涓涓細流讓你心靜無漪;時而一段休止無聲勝有聲令人窒息……
琵琶獨奏曲《彝族舞曲》分為兩個部分。慢板旋律細膩柔美,描述的是彝族青年男女圍在篝火旁翩翩起舞,一邊跳舞一邊談情說愛,傾訴彼此好感的場景;激情奔放的快板,是描繪彝族青年們對愛的向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善良豪爽的個性。
在童話王國里演奏《彝族舞曲》,沈鋒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彝族童話《吹笛少年與漁女》的畫面。一會兒圍著篝火起舞男女化作漁女與少年,在相互傾吐愛意;一會兒那漁女又似乎化成了哥本哈根海濱的美人魚……。音樂無國界,沈鋒在演奏中體味著安徒生的童話世界,而丹麥觀眾,透過沈鋒的演奏,似乎也能遙視著東方的彝族漁女。
沈鋒的演奏極具張力,右手的強弱與左手的各種揉弦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爐火純青。他把慢板刻畫的纏綿悱惻,如膠似漆,使觀眾陶醉在幸福的甜美之中。演奏快板時,他激情噴涌,揮灑自如,給觀眾以極大的震撼。細膩之處,如珠璣落盤,悠然典雅;奔放之音,如黃河激浪,一瀉千里。難怪有人說:沈鋒是在用生命演奏!
曲終,全場起立,掌聲如雷。沈鋒幾次鞠躬致謝,還是久久不得停歇。
演出結(jié)束,沈鋒在后臺正準備換裝時,進來幾位外國觀眾要求與他合影,還想要他的個人碟片。沈鋒欣然應允,但是來得匆忙,這次出國沒有帶碟片。但是沈鋒留下了他們的地址,答應給他們寄去。
在演出結(jié)束后的慶功宴上,中國駐丹麥使館的李參贊大聲呼喊著沈鋒的名字。原來還有一些觀眾,在演出結(jié)束后沒有趕上與沈鋒合影,就跟到宴會廳。為了不打擾沈鋒就餐,他們淋著雨在門外等了一個多小時……。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后向領導匯報了此事,這才把沈鋒叫了出來。觀眾們欣喜若狂,握手、合影、簽名,還為打擾了沈鋒用餐表示歉意。沈鋒的眼睛濕潤了。對藝術家而言,觀眾的熱愛就是他們最大的滿足!
看沈鋒演奏是一種藝術欣賞,聽沈鋒演奏,更是一種審美享受。為什么沈鋒在國內(nèi)、海外的每一次演奏,都能引發(fā)觀眾如此濃烈的轟動呢?
藝術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藝術表現(xiàn)更需要感受生活。
如果說沈鋒演奏琵琶的“技”,源于他良好的音樂天賦和勤奮刻苦學習態(tài)度。那么,沈鋒的把持琵琶的“藝”,則是他忍辱負重、跌宕起伏的命運所成就。
他用生命演奏樂曲,而他演奏的每一首樂曲,卻又是他生命的演繹。
這就是沈鋒,我們的“琵琶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