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風(fēng)瑩
摘要:一篇好的作文除了深刻、豐富、有文采外,還要求有創(chuàng)意,本文從幾個方面簡單介紹了如何才能使作文讓人耳目一新。
關(guān)鍵詞:創(chuàng)新 方法 獨創(chuàng)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71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深刻、豐富、有文采外,還要求有創(chuàng)意。這個有創(chuàng)意就是要見解新穎。
常事見常理,這是正常的思維;換一種角度思考,換一種眼光看問題,于常事中見新義,這是創(chuàng)新思維。所謂“見解新穎”,就是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富于獨創(chuàng)性。我們可從三方面入手提煉讓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一、小題大做、大題小做、見解求深
作文題的擬題角度和寫作范圍往往較大,像“談意氣”“人與路”“生有所息,生無所息”“這世界需要你”“我生活的世界”等考題便能證明。對考生而言,化大為小是立意求深的有效方法。要善于從寬泛的考題中抓住精彩的瞬間或片段,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針見血,洞隱燭幽,透過平凡的現(xiàn)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質(zhì)。
大題小做:關(guān)鍵在于找好這個較“小”的切入口,這個切入口必須典型,必須與要反映的“大題”有密切關(guān)系。運用大題小做法,要把握立意的要領(lǐng):①限制定向,寬題窄做。如《習(xí)慣》,有一考生大題小做,立意為“習(xí)慣于做大山的兒子,過艱苦的生活,用自己的雙手去開拓?!倍ㄏ蚯‘?dāng),縮小了范圍,化難為易。②切口要小,見微知著,不可面面俱到,力求將屬于這一題目范圍內(nèi)的某一“點”、某一“側(cè)面”、某——“片段”、“細節(jié)”或“場景”,寫得深刻、生動。
小題大做:郁達夫說:“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說要善于用小事情來反映社會,抒發(fā)情感,表現(xiàn)思想。這就是小題大做,或以小見大。
什么是“小”?“小”就是指那些狹小的空間,在個別人身上發(fā)生的小事情,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生活細節(jié),或者是社會上發(fā)生的微不足道的現(xiàn)象等。所謂“大”就是指小事情發(fā)生的時代背景、社會意義、各種現(xiàn)象所揭示的深刻道理。一句話,內(nèi)涵深刻的主題思想。
冰心的《小桔燈》是一篇成功運用小題大做立意方法的佳作,朱自清《背影》也是小題大做的范例,文中通過特寫鏡頭“背影”,凸現(xiàn)了父親的外貌神態(tài),表現(xiàn)了父愛的崇高與偉大。
《項脊軒志》是一篇以小見大的典范之作。項脊軒不是什么宏偉的建筑,只是一間居家小屋,且“室不方丈,可容一人居”,小到不能再小的地步,文章所寫的與之相關(guān)的也盡是些家庭瑣事,然而卻很典型,寫出了當(dāng)時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tài),其社會意義很大。
二、縱橫開闔、見解求巧
縱向思考:是對現(xiàn)象進行剖析,從紛繁復(fù)雜的表面現(xiàn)象中挖掘事物的本質(zhì);橫向思考,是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相關(guān)的事物,讓內(nèi)容充滿貫穿古今的大氣;逆向思維,是從相反的角度思考,讓見解變得個性鮮明。學(xué)會這種多向思維,文思才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思想才會長出堅硬的翅膀;文章才會具有“峰回路轉(zhuǎn)”的驚喜,飽含“留連忘返”的蘊藉。
例如,面對話題“生無所息”,考生寫《在征程中欣賞風(fēng)景》;面對話題“心靈的選擇”,考生寫《放棄的智慧》,文章反彈琵琶,見解自然會與眾不同。面對同一事物,人們的感受和認識也許會有截然不同的差異。面對春景,有人高歌“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面對秋之楓葉,杜牧感受到一種歡悅:“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卑拙右赘惺艿降氖且环N蕭條:“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币黄瑮魅~牽出多少情思。
逆向思維即“反彈琵琶”,“反彈琵琶”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就一般常見觀點提出不同看法,如對一些成語、警句、格言等提出不同看法。比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彈琵琶,“良藥裹糖衣,人們更愛吃,同樣利于病,進而想到做思想工作,關(guān)鍵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不一定要逆耳”。另一類是針對某一篇文章的某一具體觀點提出不同看法,針鋒相對,旗幟鮮明。
運用“反彈琵琶”法,要合情合理,注意科學(xué)性,要“乘虛而人”,不可亂彈。
三、虛實互轉(zhuǎn)、見解求新
由虛入實法:有的作文題目如“時間在流逝”“誠信”“心靈的選擇”“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忘記與銘記”“角色轉(zhuǎn)換之間”等,這些題目有一個特點:較為抽象。對這些“虛”的題目如何審題立意呢?方法是:采用由虛人實法。古人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比缫浴罢\信”為話題,一考生由虛入實,駕馭自如,選取了一個角度——“對大漠的約定”。這一限制性的標(biāo)題就把“誠信”這個抽象寬泛的話題具體到一個小范圍內(nèi),進而具體寫“我”對大漠約定的經(jīng)歷和感受,達到了化虛為實的目的。
由實入虛法:“由實人虛”法和“由虛人實”法正好相反,即實題虛做。如作文題《面對大?!?,還有話題作文,給了四個圖形:圓、三角、半圓、不規(guī)則圖形,問哪一個與其他圖形類型不同?答案可謂豐富多彩。這些題都是實的題目。如果從實人題,由實寫實,文章就會毫無味道,平平淡淡,毫無新意。這時我們就借助“由實人虛”之法,由題目的“實”、材料的“實”,聯(lián)想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的胸懷如海一樣寬闊”等,聯(lián)想到人生的“答案”,理想的“答案”,自然帶我們進入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世界中。
又如題目為“綠色生活”,看上去是寫一種生活方式,實際上這個考題可以直指人的內(nèi)心世界,可以對社會、對人生、對歷史等熱切關(guān)注并進行深人思考,這樣,才有希望寫出見解新穎深刻的好文章。
所謂“實”,常指具體的人、事、景,“虛”常指作者由“實”聯(lián)想或想象的情境。如葉落歸根的實景可能想到思鄉(xiāng)的情懷;由蠟燭的燃燒,可以想到教師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學(xué)子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準備材料要與時俱進,作文內(nèi)容才能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我們除了要了解安史之亂、王安石變法等歷史事件,還得了解神七上天、北京奧運會、天宮一號神八空間交會對接、西部大開發(fā)、感動中國等國家大事;除了要熟悉孔子、屈原、陶淵明、李白、蘇軾等古代偉人,還得熟悉喬布斯、袁隆平、比爾·蓋茨、楊利偉、姚明等現(xiàn)代名人;除了得熟悉曹雪芹的《紅樓夢》、施耐庵的《西游記》、羅貫中的《水滸傳》等傳統(tǒng)經(jīng)典,還得了解金庸的《天龍八部》、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天狗》、莫言的《紅高粱》等現(xiàn)代名著,這樣寫出的內(nèi)容才能夠打動人,讓讀者看到身邊的人和事。
(責(zé)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