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5-12-10/ 第10版面/臺港澳傳真 /作者: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張利
香港著名社會活動家、前市政局及立法局議員杜葉錫恩,8日因肺炎離世,享年102歲。杜葉錫恩一生為香港基層市民爭取權(quán)益,以敢言著稱,無懼對抗港英政府,被譽為“香港良心”、老牌“民主斗士”,更因其促成廉政公署的成立,被稱為“反腐先驅(qū)”。
據(jù)香港《文匯報》報道,杜葉錫恩8日9時35分在聯(lián)合醫(yī)院安詳辭世。香港特首梁振英8日對杜葉錫恩辭世表示深切哀悼,贊揚杜葉錫恩畢生熱愛香港,在推動社會改革和發(fā)展方面做出重大貢獻(xiàn)。
杜葉錫恩出生在英國,自幼在貧民窟長大,1951年以傳教士身份來到香港。在香港看到窮孩子沒有機會讀書,杜葉錫恩與教友、香港著名教育家杜學(xué)魁(即她后來的丈夫)辦學(xué),創(chuàng)立慕光英文書院。她致力為市民提供教育,更能講流利普通話和粵語。杜葉錫恩以敢言著稱,有香港老牌“民主斗士”之稱。她1963至1995年出任市政局議員,市民遇到不公平待遇都會向她求助,她被視為“市民喉舌”。
在上世紀(jì)50年代,香港貪污勒索事件泛濫:從處理街頭小販,到涉及法庭檢控的事件,都能通過行賄疏通。杜葉錫恩多次向港府有關(guān)部門投訴。雖然警務(wù)處早在1952年2月就設(shè)有反貪污部門,但屬于“自己人查自己人”,根本無力肅貪。有時政府部門會反指她口講無憑,不受理她的投訴。此后,杜葉錫恩收到或發(fā)現(xiàn)貪污個案,都會帶相機暗中拍下,以此為證提出投訴。當(dāng)年港府“投訴接受,態(tài)度依舊”,并沒作出任何反貪回應(yīng)。最后,杜葉錫恩親赴倫敦,在國會直接向英國政府投訴香港貪污嚴(yán)重。在杜葉錫恩的奔走游說下,英國政府終于認(rèn)真審視香港的貪污情況,于1974年在香港成立廉政公署肅貪。
杜葉錫恩晚年痛斥香港反對派“自詡民主”,“真正的民主派可以包容其他人不同的意見,愿和別人合作。但香港所謂的民主派就做不到”。她2002年發(fā)表公開信,支持香港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杜葉錫恩還曾在報章撰文反對“占中”,批評反對派漠視他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