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麗 邢超 榮麗卿
摘要:針對當前部分高校采用的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等級評定中學習成績的評定方法過于簡單、無法準確評估大學生學習能力等問題,本文開展了高校大學生學習成績評定方法研究,并用實例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
關鍵詞: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定;評定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8-0162-02
一、引言
當前,依據(j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決定》的決定,高校在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定方面制定了相關實施辦法,其中要求“建立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對學校、老師和學生的評價機制”。大學生畢業(yè)時要進行綜合等級評定。對于高校來說,可以做到知人善用,人盡其才,讓高校對大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更具有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而對于大學生來說,綜合素質(zhì)評價體系起到了自我衡量與鑒定的作用,讓大學生們不再安于現(xiàn)狀,他們開始從不同方面求得突破,創(chuàng)造了一個創(chuàng)新爭優(yōu)的好環(huán)境,是一個重要機遇。如何更加科學、公平地進行學員綜合素質(zhì)等級評定的研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經(jīng)過試運行之后發(fā)現(xiàn),關于大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存在一些問題,以某院制定的《綜合素質(zhì)等級評定實施辦法》為例具體分析,這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占學生綜合素質(zhì)等級評定權重60%的科學文化(學習成績)指標,在評定標準的制定上過于簡單,僅是對學生必修課成績求總平均,無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出準確評價和科學分析。
2.作為理工科院校,對于各基礎課程和專業(yè)課程,沒有從學科重要性和難易程度上細化權重,籠統(tǒng)地把各課程一概而論,不分權重。本文在論述中不涉及此類權重的計算方法。
3.具體到每門課程,由于考核專家組在課程考試出題階段難度系數(shù)不好掌握,因此成績無法兼顧反映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在教學班次中的名次。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針對本學院的具體情況,結合特定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考核成績,開展了高校大學生學習成績評定的方法研究。
二、評分方法研究
當前,某些高校對大學生學習能力評定僅是采用均值方法,無法對大學生學習成績做出正確評價,比如大一學生甲和乙參加《高等數(shù)學》和《大學物理》考試,成績?nèi)绫?。
按照當前評定方法,甲平均分為81.5分,乙平均分為80分,甲第一,乙第二。然而,由表1可知,單獨分析兩人時,甲和乙互相比較均取得一個第一名和一個第二名,考慮到不同學科存在著不同的標準,他們的學習能力應該是相當?shù)模欠从吃趯W員學習成績評定上,結果卻不同。因此,本文提出了排名積分法。
排名積分法就是根據(jù)大學生考試排名給定相應分數(shù),舉例來說,不管大學生考了多少分,只要他/她是本專業(yè)第一名,就是最高分;只要是最后一名,不管他/她考了90分還是0分,就給他/她最低分。此排名方法基本思想是:不同學科存在不同標準,對于單個學科我們可以從單科排名得出該大學生在此學科掌握知識的水平,通過單科排名我們可以進行考試分數(shù)的換算,在人數(shù)較多的時候,這種方法的優(yōu)勢更為顯著。
大學生排名積分法考試分數(shù)計算如下:
基于激勵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一般高等院校學員掛科率一般為3%~5%,本文設定掛科率為3%。
Value[n]=Value_max-(n-1)*D;0 D=【Value_max-Value(N-M)】/(N-M-1),Value_max通常設定為100,Value(N-M)通常設定為60,N為本專業(yè)大學生人數(shù),n為考試名次,M=(3%*N)」(M∈N+)。 當專業(yè)人數(shù)N≤33時,Value_min=Value(N-M); 當專業(yè)人數(shù)N>33時,Value_min=Value(N-M)-M*D。 三、實例驗證結果 1.單科大學生成績評定。以*院**系大三年級***專業(yè)2014年上學期《模擬電子線路》課程成績?yōu)槔?,該專業(yè)9名大學生成績見表2。 N=9,M=(3%*N)」(M∈N+)=0 D=【Value_max-Value(N-M)】/(N-M-1) =(100-60)/(9-0-1) =5; 根據(jù)計算公式可得結果如表3。 2.大學生綜合學習能力評定。單科評分取得各科分數(shù)后,將各科相加求平均分,再次進行排名平均分。這里以*院**系大三年級***專業(yè)2014年上學期考試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模擬電子線路》和《數(shù)字電子技術》課程成績?yōu)槔?名大學生成績?nèi)绫?。 根據(jù)計算公式,可得結果如表5。 通過實例認證,由表5和表6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009號學生成績由第6名升為第5名,與001號學生并列,007號學生由第7名下降為第8名,與011號學生區(qū)分開。從平均分以及排名的變化不難看出排名積分法帶來的改變:通過排名確定每門課程分數(shù)的質(zhì)量,經(jīng)過計算得出的一個總成績能夠更加綜合地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不同學科的能力素質(zhì)。 四、結束語 作為高校的管理教育者,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核心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學習成績評定,是有效指導、科學反饋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而評定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學生學習能力評定方法思考和探索,提出了確定每門課程分數(shù)質(zhì)量的排名積分法,有效解決了由于課程難易程度不同、出題難度系數(shù)不同、考核難度不同而導致的不同課程在單一一個總分所占比例不能簡單平均的問題。同時本文通過實例認證,確認可以更加公平科學地評定學生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