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盼
洪太尉放出的天罡與地煞,不是梁山好漢,而是趙禎自己最糟心的兩件事
《水滸傳》開頭之前的“楔子”很是荒誕,洪太尉奉宋仁宗的圣旨,風塵仆仆跑到江西龍虎山上清宮,找當時的道教第一人“虛靖天師”,讓其做法事,為京城的瘟疫消災解難。洪太尉沒有法緣,本與天使狹路相逢,卻誤以為他人,錯過當面呈請之機。知道真相后,洪太尉很是懊惱。
緊接著,他若有所思,非要打開上清宮內(nèi)的“伏魔之殿”,以求得某種補償。打開大門不說,當他看見里面的石碑背面鑿著“遇洪而開”四個字后,堅持認為存在某種神秘的力量,可指引他干一番偉大的事業(yè),于是他命人掘地三尺。撬開石碑后,又有了新的收獲:發(fā)現(xiàn)了一塊大青石板。洪太尉一不做二不休,不顧眾道士的強烈反對,執(zhí)意命人撬開石板。
當眾人把石板扛起之后,歷史果然因這個頗具“冒險精神”的洪太尉而改變:水滸故事因之而起。原來石板的下面是萬丈深淵,關押著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當青石板抬起的一瞬間,這一百單八個天罡地煞——梁山眾好漢——便趁機出洞,降臨人間。
“伏魔之殿”里的石碑,以及石碑下的青石板,就好比孫悟空的緊箍兒一般,是制約和“鎮(zhèn)壓”梁山好漢的最后一道防線。一旦消除這個緊箍兒,天下將不再太平。這表面上看是迷信,實則象征著一種心理暗示。如果沒有洪太尉的莽撞之舉,大宋王朝與梁山泊就可以保持某種平衡與均勢,也不會有人敢于想象某種挑戰(zhàn)皇權(quán)的力量。一旦均勢被打破,潘多拉的盒子就被打開,之前的平靜狀況便一去不復返,動亂就會應運而生,蓬勃發(fā)展。
改朝換代之際,或者一個國家到了存亡的關鍵時刻,某種心理的暗示,會形成極大的疊加效應,化作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怪異的是,洪太尉干傻事的宋仁宗時代,雖然大宋王朝依舊先天不足,不能如漢唐帝國一般雄起,但也不至于行將就木。反而,宋仁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其麾下的那些名臣士大夫,隨便列舉一個都足以閃耀歷史的星空,如歐陽修、范仲淹、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等。
宋仁宗廟號“仁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仁”作為廟號的皇帝,那可不是白給的。他對知識分子與文官相當寬容,能不罵娘就盡量不罵,能不殺人就盡量不殺,使北宋的士大夫政治與文化達到了一個前無古人,甚至后無來者的高度。宋仁宗趙禎幾乎是宋以后,令所有士大夫最懷念的帝王。
可偏偏在這樣一個可稱之為“準盛世”的美好時代,卻埋藏著國家動亂的種子。
《水滸傳》把梁山好漢的“來歷”作如此交代,大概主要是想把宋江等人塑造得更為傳奇和帶勁兒一些。如果更尊重歷史一些,這一百單八個天罡地煞,與其說是梁山好漢,毋寧說是若干個野蠻的女真族將領。壓垮北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瘋狂攻入開封的金國軍隊。即便這些天罡地煞不是女真人,也應該是契丹遼人與黨項西夏人。北宋時期,國家最大的難題是外患而非內(nèi)亂。即便有如宋江與方臘那樣的造反者,但相對于國防戰(zhàn)爭來說,也是小巫見大巫。
在宋仁宗時代就埋下梁山好漢這顆地雷,至少從情感上說,叫人難以接受。宋仁宗趙禎坐龍椅四十多年,是南北兩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人好,可命運頗為坎坷。趙禎十二三歲登基,其母劉太后垂簾聽政。到了他二十三歲時,劉太后死去,他才得以親政。旋即,他發(fā)現(xiàn)母親劉太后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原來劉太后根本就不是趙禎的生母,卻以生母自居,騙了趙禎二十多年。
更讓趙禎惱怒的是,他的生母李太妃就住在宮中,與他咫尺之遙,卻從未謀面。現(xiàn)在真相大白,可惜生母早已離開人世。劉太后的保密工作做得真好,造成了趙禎想要對生母盡孝之時,只能睹物思情。趙禎郁悶得想跳樓,可劉太后已死,怨氣無法發(fā)泄。趙禎就算再怎么“仁”,他也是一個人,必須得發(fā)泄。他的第一招便是絲毫不顧及范仲淹等人的反對,在宰相呂夷簡的支持下,強力廢黜了皇后郭氏。
郭皇后本是當年劉太后為趙禎選定的妻子,但她仗著劉太后的庇佑,非常跋扈,完全不講究什么三從四德,把趙禎逼到了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劉太后死后,郭皇后還是我行我素,在一次爭吵中,居然失手將趙禎的臉都抓傷了。再加上郭皇后在劉太后死之后,還很有“骨氣”地繼續(xù)維護其權(quán)威。這樣,新賬舊賬一起算,趙禎痛下狠手,廢了郭后。此舉一箭雙雕,既報復了劉太后,又為自己作為男人的尊嚴討了一個說法。饒是如此,生母凄涼地死于冷宮,而他卻未曾見一面,依然是趙禎一輩子的痛。
趙禎被劉太后所騙的大宋舊事,經(jīng)過民間傳說的演義,居然成了貍貓換太子的經(jīng)典大戲。八百年后,到了清代中期,公案小說《三俠五義》更是全面地展示了大宋宮廷的這一出好戲。包拯當然是審理此案的青天大老爺,最終還了趙禎生母一個清白。
其實,根本就沒有“貍貓”。當劉太后還是劉皇后之時,雖權(quán)勢赫然于后宮,但可惜無生育能力,于是心生一計,安排了一個姓李的宮女伺候老公真宗皇帝,結(jié)果李氏生下一個兒子。劉氏便按照既定方針,奪走了李氏的兒子,然后向世人宣布,她本人是這個孩子的親生母親。這個孩子,就是趙禎。
當然,更沒有包拯什么事。他做開封府尹之時,趙禎生母一事早已塵埃落定,用不著他來斷案。
趙禎還有另一個悲劇,他在位長達四十多年,卻沒有一位皇子能熬到成年,甚至無一個皇子能活到下地走路。他的繼承人宋英宗是他的堂侄。這樣好的一位皇帝,居然絕后。趙禎執(zhí)政后期,屢次被大臣們逼著立太子。大臣們的意思是,您老都這么大年紀了,想再生出兒子已經(jīng)沒有可能了,就算生了兒子,也恐怕會習慣性地養(yǎng)不大,那就趕緊選一位宗室貴胄做繼承人吧。趙禎做兒子時,被養(yǎng)母所騙,錯把養(yǎng)母當生母,后來,他自己干脆連個繼位的兒子都沒有,夠窩火的。
可見,洪太尉放出的天罡與地煞,不是梁山好漢,而是趙禎自己最糟心的兩件事:天罡是指他沒兒子,地煞是說他被養(yǎng)母劉太后騙得好苦。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