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婷
坦誠地說,我是個自大狂。
正應了那句家鄉(xiāng)俗語:溝里無魚蝦為王。我在班里成績從來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由于看的書多,似乎知識面就廣,再加上經(jīng)常外出行走,去的地方多了,見的人、物便也豐富起來,隨隨便便就有值得一說的話題。我在同學、朋友的圍繞下,常常是邊鄙視著他們的孤陋寡聞,邊享受著一種畸形的優(yōu)越感。
直到上了初中,雖然仍是“溝里無魚蝦為王”的環(huán)境,但也稍稍開始了解外面的世界,那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世界。就像從不見天日的地下室里轉(zhuǎn)移到了大門口,在門縫里窺見了外面廣袤的天地。于是有了挫敗感:“原來自己這樣差勁?!钡植蛔〉貫樽约赫医杩冢骸岸际且驗檫@糟透了的小鎮(zhèn)!要是我生活在大城市,定是不一樣的!”在這種自己都覺得理由不足的借口里,在窘迫而又不承認自己不如別人的自我欺騙后,忽然想到了那個詞——井底之蛙。
我何嘗不是一只蹲坐井底、目光狹隘卻狂妄自大的青蛙?
我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廣博的見識,沒有美若天仙的容貌,沒有人人喜歡的好性格,沒有能夠引以為傲的輝煌成績,甚至沒有很寬廣的平臺……我只有不算繁華的小鎮(zhèn)里小小的朋友圈,我只知道一點點的課外知識,我只會寫一些不成大氣候的文字,我只在鄉(xiāng)鎮(zhèn)學??蓱z的幾百人里排那么幾十名……我沒有很偉大的理想,我只是有時候會產(chǎn)生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只是千萬人之中平凡卻幸運的一個。我有屋檐遮頂,有和諧的家庭,有朋友,有老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不用承受各種壓力。
這樣總結起來,我是這世間不幸之中的萬幸。
這個狹小的小鎮(zhèn),養(yǎng)育著我,也限制著我。它限制了我的視野,也給予我各種機會。就算是青蛙,看不到廣闊的天空,也擁有潮濕舒適的水井;就算是野花,生在墻角,只有自己“孤芳自賞”,也依賴溫暖舒適的墻角。故鄉(xiāng)是無論走多遠都無法割舍的。
我不是個有雄心壯志愛打拼的人,我容易懈怠,隨遇而安對我來說是最好的歸宿。我生在這個小鎮(zhèn),我目光可見的視野是狹窄的,這是與生俱來的,我認命。如果可以,我也想生在北京,生在上海,或者美國、歐洲,但我不能。我只是這個發(fā)展中國家里的發(fā)展中城市里的發(fā)展中小鎮(zhèn)里的小小的一員。我比大城市富裕家庭的孩子條件差一些,可我又比貧困山區(qū)的孩子條件優(yōu)越一些?,F(xiàn)狀看起來就是這樣。
其實不是,上帝是公平的。就像運動場上的跑道一樣,大城市富裕家庭的孩子條件優(yōu)越些,他們站在外圈,站在最前面;我這種普通孩子站在中間的跑道里,站在中間,不前不后;而那些條件欠缺一些的孩子,他們站在起跑線上,從零開始。我們都要開始這場名為“人生”的長跑。這樣好像仍舊不公平,然而每個人到終點的路程都是一樣的,自身因素才是決勝的關鍵。
這樣說著,心底似乎就有了一絲絲安慰。所以,井底的青蛙,你繼續(xù)狂妄吧,但務必要強大,才能跳到井口看到寬廣的天空;墻角的野花,你繼續(xù)孤芳自賞吧,但務必要努力汲取養(yǎng)分,開放得更絢麗,才有別人來欣賞你!
佳作點評
作者小小年紀,已經(jīng)開始了對人生的思考,這一切源于自己一系列的心路歷程——從在小鎮(zhèn)中自感優(yōu)越,到視野逐漸開闊,看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世界時心生沮喪,再經(jīng)過一系列的內(nèi)心掙扎以及辯證思考后,心中逐漸釋然,最后明白即便是一只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朵生長在墻角的花,雖然無法選擇生活環(huán)境,可無論在哪里,都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全.文脈絡清晰,結構緊湊,心境變化過渡自然,尤其是文中體現(xiàn)的哲學思維閃現(xiàn)著光芒。
(楊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