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師友錄之十八"/>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圣者王火(下)
      ——文壇師友錄之十八

      2015-12-16 10:30:31何啟治
      海燕 2015年3期

      □何啟治

      圣者王火(下)
      ——文壇師友錄之十八

      □何啟治

      四、啊,《戰(zhàn)爭和人》三部曲已經以它獨特的史詩品格和典型人物塑造而成為當代文學中的經典和傳世之作,成為當代中國小說之林中葳蕤生輝的大樹。其作者王火則無疑是別人無法替代的描摹八年抗戰(zhàn)時代風云,譜寫中華民族贊歌的圣手

      從1950年起筆,到1990年為重寫的《戰(zhàn)爭和人》畫上最后一個句號,王火從26歲寫到66歲。期間,絕大部分時間,王火還有繁重的工作,他只是處于業(yè)余寫作狀態(tài);當然,還有破壞文化的文化大革命,初稿在被上綱上線批判后又被付之一炬;然后,又是為救掉進深溝的小女孩而受傷以致左眼失明??傊?,一波三折,險關重重,王火一度確曾擔心過:我的生命能不能堅持到把這160多萬字的長篇完成呢?他真是達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境界了。幸而,總算老天有眼,他堅持下來了,而且健康地活著。

      如今,《戰(zhàn)爭和人》三部曲面世已有二十多年,我們可以冷靜地回顧,看看王火以拼命的精神終于完成的長篇小說究竟是一部怎么樣的作品了。

      首先,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部視野開闊,題材獨特的小說。用作者的話說,他要變著方向、變著視角和視野,變著形式、大小和高低打開時代生活的一扇扇窗戶。而且在“三部曲”中,每一部開的窗戶都要避免重復。

      在《月落烏啼霜滿天》里,我們可以看到南京的六朝煙水氣,蘇州的錦繡園林,吳江的浩淼太湖風光,安徽南陵的夜行船,香港的燈紅酒綠……可以看到國民黨官場上錯綜復雜的矛盾,童霜威家庭中的炎涼糾葛,江三立堂土財主的小天地,香港巨富奢侈的猴腦宴……可以看到西安事變的狂飆,抗日高潮時的武漢洪波曲,日寇攻占南京后令人發(fā)指的大屠殺,那一時期戰(zhàn)與和的暗斗……

      在《戰(zhàn)爭和人》第二部《山在虛無飄渺間》中,讀者可以看到“孤島”時(1941年12月7日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之前,即“太平洋戰(zhàn)爭”之前)的上海租界,淪陷了的蘇州和南京,天災人禍、赤地千里的中原,白霧茫茫的重慶……在“孤島”上海漢奸、特務的血腥罪惡,童霜威被囚禁的悲涼歲月,童家霆與歐陽素心的忠貞愛情,楊秋水無畏的壯烈犧牲……還有在“大后方”莊嚴與無恥的對抗……

      在《戰(zhàn)爭和人》第三部《楓葉荻花秋瑟瑟》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四川江津小城抗戰(zhàn)時期的眾生相和學潮,霧都重慶的光明與黑暗的搏斗,北碚縉云山的翠崗禪悟,成都的名勝古跡,桂林的沖天大火,還有光復后的南京、蘇州和上海。就小說情節(jié)來說,這一部寫了共產黨馮村之死,童霜威父子走向進步與光明,盧婉秋的消沉出世,童家霆的成長與燕寅兒的愛情,歐陽素心的悲慘下場……作者還寫了湘桂黔大潰敗,重慶國共談判和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前的態(tài)勢。(以上參見王火《〈戰(zhàn)爭和人〉創(chuàng)作手記》)

      由此可見,《戰(zhàn)爭和人》雖然沒有著力寫抗日的正面戰(zhàn)場,卻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描摹了時代風云的變幻,通過童霜威、童家霆父子和另外幾個家庭的遭遇,多視角、多層面、多方位地反映了八年抗戰(zhàn)時期的非常生活。

      第二,《戰(zhàn)爭和人》三部曲以它所塑造的獨特、豐富、典型的人物形象,成為當代小說之林中獨樹一幟、無可替代的優(yōu)秀作品。

      《戰(zhàn)爭和人》三部曲大約寫了一百多個人物。除了童霜威父子這兩個典型人物之外,其他次要人物如歐陽素心、謝元富、管仲輝、陳瑪荔、燕寅兒、馮村、楊秋水、柳忠華、歐陽筱月等,以及筆墨不多的盧婉秋、燕翹、燕姍姍、褚之班、老錢等等,起碼有二三十人是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的。作者在這方面特別用心,就因為他認識到,《戰(zhàn)爭和人》是以人物的經歷和命運以顯示其史詩性的。

      《戰(zhàn)爭和人》是以國民黨的高級官吏,法學權威童霜威和他的兒子童家霆為主線來展開情節(jié)的。他們是全書的主角,也是作者用心塑造的典型人物。

      關于童霜威這個典型,評論家謝永旺在《別開生面——評〈戰(zhàn)爭和人〉》一文中說:“童霜威的性格描寫,最為出色。作為國民黨的高級官吏,著名的法學家,他既熟讀儒家經典,受過中國歷史文化的熏陶,又曾留學日本,接觸了資本主義的思想和文明;既留戀仕途,又要保持廉潔的名聲;既以無派無系自標清高,又因沒有后臺靠山、官場失意而牢騷滿腹;既對貪贓枉法深惡痛絕,又收受了江懷南巧無痕跡的賄賂,時而心安理得,時而惶惶自責;既向往美好的愛情,又割斷同愛妻柳葦?shù)幕橐?,忍耐著方麗清的庸俗。一個內心充滿矛盾的復雜性格活生生地、具體可感地立在我們面前了。當戰(zhàn)火迅速蔓延到長江沿岸,抗敵和投敵的嚴峻問題擺在面前時,他開始有點自省,然而他的社會地位和性格注定他難以斷然做出人生的抉擇。在香港依然一面拒絕誘降,一面委曲周旋,東躲西藏地保護自個兒的聲譽和身家性命。但他畢竟是一個正直的、真誠的知識者,他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氣節(jié),他對柳葦?shù)膽涯顒t是在心靈的一角保持著他獨有的動情的詩意。這一角在擴大,在彌漫,在充盈。這一部作品結束時,他躲在從香港駛向上海的船上,不禁想起柳葦喜愛的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當此濃夜迫人、前程未卜之際,他又是多么希望聽到鐘聲敲響?。∧菬o疑是時代的鐘聲,美與愛的鐘聲,心之向往的鐘聲!精彩的筆墨,預示著人物的新的起步跋涉?!乙詾椋@是當代文學畫廊中一個前所未見的、真實而豐滿的人物典型,是作者的可貴的創(chuàng)造?!保ㄝd《當代》1993年第1期)

      是的,童霜威作為國民黨的上層人士,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經過八年抗戰(zhàn)的冶煉而向革命靠攏,走向進步,完成了關鍵性的演變。這樣的人物在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范圍內并不少見,但在虛構的小說中,無疑卻只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個”。而其子童家霆,在特定的壞境下投身抗日和反內戰(zhàn)的革命實踐,最終成為堅定的革命者,其心路歷程和前進方向,也是大動蕩、大變革時代的產物,是典型壞境中極富啟迪意義的典型性格。

      第三,《戰(zhàn)爭和人》通過小說人物命運的演變,通過它著重講述的蔣管區(qū)大后方和“孤島”及淪陷區(qū)在抗戰(zhàn)時期的人和事,譜寫了一曲悲壯動人的中華民族英勇奮斗的英雄史詩。它不僅寫了慘烈的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而且寫了國民黨的腐敗和即將走向崩潰,寫了一個時代即將結束,新的時代即將來臨。王火說:“我的親身感受上所得到的立意是:與日寇同步失敗的還有當時蔣介石領導的走向法西斯化的‘國民政府’。”(《時代精神、典型人物、獨特個性——〈戰(zhàn)爭和人〉三部曲創(chuàng)作雜談》)——這樣的題旨在寫抗日戰(zhàn)爭的小說中也是獨特的,而且體現(xiàn)了非常深刻的、難能可貴的思想。

      第四,《戰(zhàn)爭和人》長而耐看、好看,是因為作者對小說的可讀性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因為作品所具有的、濃郁動人的文化韻味。

      王火在回顧自己的創(chuàng)作歷程時說:“可讀性,首先是寫好人物。故事應是人物性格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是主題的巧妙顯現(xiàn)的過程。依靠什么取勝?取勝之處首先是人物、人情、氛圍、細節(jié),是情和史(即熱烈的感情傾向與歷史描寫的動人事實),是史和詩,是時代風云的體會和涵蓋,是文化品位,民俗習氣,典雅悠長的韻味,是表現(xiàn)審美范疇中那些民族和文化中晶瑩、可貴、五光十色的瑰寶,是眾多人物間形成的錯綜復雜的關系,戲劇性很強的變化,是生離死別——偶然的相逢和永久的訣別,坎坷獨特的遭際和驚險、出人不意的奇遇,朦朧的畫意和藝術的魅力……”(《〈戰(zhàn)爭和人〉創(chuàng)作手記》)

      這是作者的認識,他按照這樣的認識努力去做了。效果怎么樣呢?讓我們看看一個專業(yè)讀者的評論和讀后感吧。

      “《戰(zhàn)爭和人》對形象世界的感知出于一個功底深厚的文化人的視角,博觀細察,心領神會,酣然鋪寫。在《戰(zhàn)爭和人》中融進了中國的詩學?!@里所寫的主要人物童霜威,本身就是一個文化人,浸潤著中國文、史、詩、書畫的傳統(tǒng)影響。在他身上,保留著中國源遠流長的’士’的素質。他的民族氣節(jié),固然體現(xiàn)著現(xiàn)代社會的特征,具有時代性,同時又是從歷史上的儒學之士那里汲取了精神養(yǎng)分的。在他身上分明可見‘憂國憂民’‘學以致用’的特色,‘潔身自好’‘臨難守節(jié)’的特色,‘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的特色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特色,以及某種依附性如‘士為知己者用’的特色。這些特色無不散放著中國民族文化的情味?!保ㄖx永旺:《別開生面——評〈戰(zhàn)爭和人〉》)

      2006年11月,何啟治與王火攝于第七次中國作家代表大會開幕式(人民大會堂)門前。

      1998年4月20日,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后,何啟治與獲獎者王火(右2)以及朱寨(右3)、王火夫人凌起鳳(右4)、胡應紅(右5)合影。

      不僅如此,評論家謝永旺還特別指出《戰(zhàn)爭和人》中巧用、善用中國古典詩詞而產生的藝術魅力:“童霜威還常用古典詩詞表達他的情懷;當然是作者選給他的。難得的是用得貼切,成為人物氣質和心態(tài)的組成部分?!沃雇?,其他人物性格及其身世、境遇的描寫,同樣貫徹著一個作為文化人的作者所具有的、飽含著中國情味的人生關照和審美情趣。童家霆同歐陽素心的戀情,同燕寅兒的友愛,同陳瑪荔的距離,其心態(tài)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式的美德……《戰(zhàn)爭和人》精彩之處的筆墨情致,卻是容涵著和體現(xiàn)著中國的民族文化特色的。這似乎正是作者所追求的‘中國味兒、中國生活、中國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保ㄖx永旺:《別開生面——評〈戰(zhàn)爭和人〉》)

      作品的語言雍容典雅舒展大方,蘊含和體現(xiàn)著中國民族文化的特色,各種人物的對話談吐,自然也符合人物的身分和教養(yǎng),雖富有書卷氣,以普通話為主,卻也準確、生動、好看、耐讀。

      《戰(zhàn)爭和人》以它的思想、藝術魅力征服了讀者,也征服了多種評獎活動的評委們。160多萬字的小說出齊后,四川人民廣播電臺決定連播,每次播放長達八個多月。結果播出后在聽眾中引起巨大反響,應聽眾的強烈要求,電臺在兩年多里竟連續(xù)播了三次?,F(xiàn)在,《戰(zhàn)爭和人》三部曲除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列入茅盾文學獎獲獎書系之外,2012年又由作家出版社選入“共和國作家文庫”出版,先后已有七種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五種,作家出版社兩種)。

      評獎方面,《戰(zhàn)爭和人》先后榮獲(四川)郭沫若文學獎、第二屆國家圖書獎、“炎黃杯”人民文學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和稍后的“八·五”優(yōu)秀長篇小說出版獎。王火自我調侃說,我都成了獲獎專業(yè)戶了。

      此外,《戰(zhàn)爭和人》還被選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學書系》和《中國新文學大系》。

      據我所知,王火之所以最終完成《戰(zhàn)爭和人》這“為人類寫一部書”(托爾斯泰語)的大制作,除了時代的賦予和個人的努力之外,還有三個特殊的、值得一提的條件。其一,是生活的賜予。除了他所搜集的與八年抗戰(zhàn)有關的上千萬字的歷史資料外,《戰(zhàn)爭和人》寫到的主要人物和地區(qū)都是他所熟悉的,如抗戰(zhàn)時期的上?!肮聧u”、南京、蘇州、香港、重慶和黃泛區(qū)等,都是他生活過的地方,許多相關的人事都是他的親歷、親見、親聞,例如黃炎培訪問延安和毛澤東談執(zhí)政黨周期率引起警惕,他就是在餐桌上直接聽黃炎培說起的。童霜威,童家霆父子這兩個小說的主要人物也可以說是以他和他的父親王開疆為生活的原型塑造出來的典型人物——雖然小說畢竟是虛構的藝術,我們不應、也不必對號入座。例如1937年底到1938年陰歷新年,作者和父親是在香港度過的。過年時受邀參加大亨李尚銘的猴腦宴。在《香港回憶錄》(載《山花》2012年11期)只有幾百字的記述,在小說中就化成了富商李尚銘宴請的猴腦宴,洋洋灑灑寫了三萬多字。由此小例子便可見一斑。

      其二,是親身經歷過“文革”和極左路線迫害的王火終于覺悟了,思想解放了。如果沒有這樣的覺悟和思想解放,我懷疑童霜威、童家霆連作為小說的主人公都未必可能,更遑論塑造成為小說的藝術典型!所以,我認為王火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于上海完成的《一去不復返的時代》,根本就不能和《戰(zhàn)爭和人》相提并論,雖然它不應該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

      其三,是文化學養(yǎng)之深厚。寫小說的作家中,極少像王火這樣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尤其是古詩詞的運用堪稱一絕。

      王火在《抓住獨特——小談我寫〈戰(zhàn)爭和人〉》一文中說過:“有評論家說《戰(zhàn)爭和人》‘既不會與過去的任何同類寫抗戰(zhàn)的作品重復,今后也不會有任何作品可能與它雷同或相仿。作品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是“這一個”!這部作品在同類寫抗戰(zhàn)的作品中也是這一個!這部作品也唯有“這一個”作家能寫,別人是難以代替的。’(江林:《獨特的〈戰(zhàn)爭和人〉三部曲》)倘若評論家和讀者能有這樣的認可,那我就欣慰地感到無負我創(chuàng)作的初衷了!”

      《戰(zhàn)爭和人》肯定不是其他同類寫抗戰(zhàn)的作品所能替代的,就因為它是江林三次提到的“這一個”!王火兄當然可以感到欣慰了。

      啊,《戰(zhàn)爭和人》三部曲已經以它獨特的史詩品格和典型人物塑造而成為當代文學中的經典和傳世之作,成為當代中國小說之林中葳蕤生輝的大樹。其作者王火,則無疑是別人無法替代的描摹八年抗戰(zhàn)時代風云、譜寫中華民族贊歌的圣手。

      王火在《戰(zhàn)爭和人》之后最重要的作品是1999年共和國誕生五十周年前完成的長篇小說《霹靂三年》。此作的初稿我于1997年夏天到成都看過。其后經過作者修訂,在《當代》1999年第一期選發(fā)了二十萬字,以慶祝共和國誕生五十周年。2000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單行本。

      《戰(zhàn)爭和人》寫的是八年抗戰(zhàn)(1937—1945年),《霹靂三年》寫的是1946年6月到1949年6月的解放戰(zhàn)爭時期,是驚天動地的三年,血火交熾的三年,是國民黨舊政權喪失人心分崩離析的三年,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政權獲得人心,共和國即將誕生的三年。從時間上說,這兩部小說有其延續(xù)性,但《霹靂三年》卻不是《戰(zhàn)爭和人》的第四部,也不是它的續(xù)篇。一則主角已不是童霜威父子,而是一對年輕的男女記者,由這對戀人來講述他們在十里洋場的上海和當時的心臟地帶南京的生活,講述他們的愛、恨和蒼涼的青春,戰(zhàn)爭還是成了故事的背景。二則寫法也變了。用記者筆法寫記者的生活,節(jié)奏快些,紀實性強些,文字樸實,鳥瞰的意味濃些,同讀者的距離也可能會近一些??傊?,體現(xiàn)作者在創(chuàng)作上,不但不愿意重復別人,也不愿意重復自己吧。

      王火說,“歷史是一面明亮的鏡子”。那風霜煎熬的三年,“有人或已遺忘,青年可能不知,我愿用濃墨重彩來如實描繪方生與未死,光明與黑暗的搏斗……那時我只有二十幾歲,青春煥發(fā),豪情滿懷,悲天憫人,不怕冒險,卻又機智敏捷。……但現(xiàn)在我早已白發(fā)衰老,當年的一些引路人、同行者和親友,不少均已離開人間。寫這部作品時,壯懷激烈之余,不勝傷逝與悼亡,常常悲喜交作,心靈震顫,有復雜疲憊的心情,有凝重的思考,也常似直面人生,在同生者和死者對話……”(《歷史是一面明亮的鏡子——〈霹靂三年〉序》)字里行間,充滿了歷史滄桑的感慨和沉思現(xiàn)實與未來的凝重情調。

      此作除了由《當代》雜志選發(fā),還由《黑龍江日報》連載,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連播,《文摘》雜志刊登了故事梗概,《文學報》《文學故事報》等選發(fā)了一些章節(jié)。反響不錯。

      我知道,王火本來還有寫一些長篇小說的計劃,一本一本地寫下去。但他畢竟年事漸高了,而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卻是一項相當艱辛耗時費力的大工程。我也注意到,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他陸續(xù)有一些說真話的回憶錄問世,如《失去的黃金時代——金陵童話》《王火散文隨筆》《在“忠字旗”下跳舞》《過客驀然回首》《五味人生》《長相依》《風云花絮——紅色記憶60年》《香港回憶錄》等等。這些作品均以其真實生動的記述感動著讀者并具有了不忘歷史、感知現(xiàn)實和啟迪未來的意義。我們期待著王火能有更多的佳作問世,同時又能善自珍攝。他畢竟已是九十歲的老人了。

      五、啊,王火,王火,圣者王火,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你是中國文壇的光榮和驕傲

      王火出身于舊中國一個上層人士的家庭。父親王開疆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擔任過國民政府的高官。他從小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父親言傳身教的熏陶。如1938年陰歷新年前后他隨父親在香港,那時王火十三四歲,剛上初中。他后來回憶說:“他(父親)對禮貌和規(guī)矩是很注意的。彬彬有禮,規(guī)矩坐著,好好地聽,不亂插嘴,不懂的事和話事后可以問。這就是他的‘家庭教育’。所以,父親不帶我去的地方,我不會要去;他帶我去的地方,我總是很愿意跟他同去。我覺得這樣做確實可以開闊知識,增加見聞,學會應對?!庇终f:“他是個不沾煙酒、不賭錢、不跳舞的人,叮囑我以后別跟這些人(按,指帶他到交際花家里吸食鴉片的人)出去亂跑。他說,香港是英國統(tǒng)治下的金錢社會,有些事,看到了一定要知道好壞。他把‘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和而不同’一類道理講給我聽。我后來成年至今,這方面也像父親,可能是受父親的教誨和影響很深的緣故?!保ㄒ姟断愀刍貞涗洝罚?/p>

      上引資料可視為父親的言傳身教,在這樣的家庭影響下,王火漸漸成長為一個素質良好,樂善好施,熱心助人的人。

      后來,他又要隨父親乘坐英國的“亞洲皇后號”大油輪回上?!肮聧u”去,父親準備利用他的聲望和社會關系在租界上秘密辦“三吳大學”。油輪旁的海面上,有幾條小舢板和大木盆船。郵輪上的有錢人把銀毫幣扔到水里去,小舢板上的“水鬼”便紛紛躍身下海去搶撈銀毫幣。撈到錢的“水鬼”舉手向郵輪上的乘客致謝,大家便笑著叫好。小王火特別憐憫一個白發(fā)老婆婆劃著木盆船上的小“水鬼”,便掏出手帕,將袋里用剩的一些銀角瞄準了那一老一小的木盆船扔去??上сy角都落在離他們四五米遠的海面上,反倒被一個強壯的“水鬼”一個猛子躥到海里,水中撈月似的撈走了。小王火心里又窩火又失望,只可惜身上再沒有銀角了。

      還是這次在香港過舊歷年時,他跟父親到香港大亨李尚銘家去吃猴腦宴。小王火“懷著好奇去看猴子,看到廚房旁的屋里有一只剃光了腦袋的猴子,用酒灌醉了站在一只木制囚籠里,猴頭在囚籠上端卡著不動,猴臉因為醉酒顯得通紅,所以猴子閉眼站立像熟睡一樣。后來,進餐了。餐廳里,用特制圓桌,桌上擱著特制的銀光閃閃的大臺面,臺面中央有個空白碗口大的缺口,大小正好可以套住猴子的天靈蓋。我們入席之前,猴子已被削去天靈蓋用囚籠裝著推入桌下(囚籠下有輪子可推行),故而只看到銀臺面上銀制杯筷碟匙一應俱全。各種顏色的調料:紅色、黃色、綠色……都有,每個人面前還有高腳瓷杯放著生雞蛋。兩只紫銅大火鍋(中間燒著通紅的大木炭)里鮮湯翻滾,沸噴香氣。吃猴腦就是用銀匙往桌中央的碗狀猴腦殼里舀出一些帶血水的猴腦來放在自己的碗里,碗里早按自己的需要舀集了黃酒、蔥花、味精、醬油、醋、姜末、芥末、白糖等作料,然后舀入火鍋里滾開的鮮湯燙熟,愛吃雞蛋的還可以在火鍋里打上一個生雞蛋與猴腦一并吃。然后,又上其他菜肴和飯點?!卑パ?,這么殘忍、這么惡心的一道“菜”怎么吃得下去!王火開了眼界,卻和父親一樣沒吃這猴腦。(見《香港回憶錄》)

      以后慢慢長大了。在四川江津讀書時開始和凌起鳳談戀愛,還有在上海的時候,他倆在馬路上“拍拖”浪漫的時刻,也沒有忘記在路邊乞討的窮人,總是把手里的零錢散給他們。到山東臨沂當校長的時候,起鳳或者請窮學生到家里吃頓飯,給窮學生一點回家的路費的事也時或有之。到成都以后,王火的創(chuàng)作成果越來越豐碩,文學圈的朋友越來越多了。時不時就會有文友把自己的書幾十本、百把本的請王火代為“寄賣”。王火哪里會賣書喲,無非是按十足的價錢一點不打折地付款,然后堆放在儲藏室里。在凌起鳳病重,王火準備賣房子給她治病的時候,還有外地一位久未聯(lián)系的復旦老同學打電話來,說突然得了大病,要王火支援二十萬。王火哪里有那么多余錢哪。只好拼湊了五萬元寄去。王火對我說,從此就沒有了回音,顯然是不高興了。自己也顯得很無奈。

      但這就是王火。從小到老,依然是那么善良,那么樂善好施,熱心助人。

      我和王火的相識,在1987年《戰(zhàn)爭和人》的第一部《月落烏啼霜滿天》出版后的作品研討會上。其時我在編《當代》雜志。研討會在一家酒店召開,也沒有誰正式給我們作介紹。只是后來相熟了,王火兄才調侃我說,那時你老跟身邊的人嘀嘀咕咕開小會,可不專心呢!但也就是從這以后,我們便慢慢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王火兄待人寬厚,一般情況下是不批評別人的。但到2002年11月,我卻接到他的一封信,說在一個地方刊物上看到有一位編輯的文章,借回憶已故同事的話說,《戰(zhàn)爭和人》是賣不出去的賠錢的書,又說責編“到處說這部書一定能獲得茅盾文學獎,聽的人都說他是癡人說夢……”對此,王火的反批評只是說“這并不符合事實”。又反駁說,“此書連得四個大獎(‘炎黃杯’人民文學獎、第二屆國家圖書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八五’優(yōu)秀長篇小說出版獎)。這是四個不同的評委班子。似乎還未見到別的小說如此?!苯Y論是:“我總覺得不看作品的人沒有發(fā)言權。”而對此類不顧事實胡亂批評的做法,王火的態(tài)度是:“到我這把年紀,早已不是與人爭長短的心態(tài)了,但同你這樣的老朋友談談還是可以的?!彼€自我調侃說:“我這些話告你,也算牢騷,也不算牢騷,主要是寫信時順便談談而已?!钡蚁?,這就是以寬厚待人的王火。換了別的有一定名望的作家,自己已有定評的、獲多項大獎的作品受到無端的責難,還不知會如何拍案而起,張口開罵呢!

      對王火還有一種批評是出于不理解。還是在這封信里,他提到《當代》2002年第6期上有人對《長相依》的批評。他說:“他年輕,不了解我這件事寫的是五十年代初。那時和1957年后不同。1957年后才“極左”盛行,這是一。第二,我寫此文,正如他所說,‘自始至終,作品為情所困’。我就是要記錄下這段情。故寫完后(又寫)打油一首在草稿上曰:‘往事未必如煙云,心潮起伏意難平。年華遠去記坎坷,平鋪直敘也是情。’而不是為了‘使該寫的東西分量未能到位’,‘對歷史的記述似應考慮對讀者是否構成了深入反思的意義’?!蓖趸鹦衷诮Y束處還特意加了一句:“因為閣下知道,叫我來罵共產黨使人過癮的事,我是不干的!”啊,這就是修養(yǎng)極好的王火,也是被關過“牛棚”被“活埋”過的王火呀!真是君子坦蕩蕩啊!

      王火兄多次和我說過,他還是幸運的人。為什么這樣說呢?就因為他畢竟沒有被錯劃為“右派”,也畢竟沒有被卷入劉志丹事件——他說,如果卷入劉志丹事件,他起碼得坐牢,能不能活到今天也成問題了。

      關于運氣,我也和王火兄說過自己的感受。我說,中央電視臺做“藝術人生·陳忠實”專輯的時候,主持人朱軍曾反復問我:你說,在你的編輯生涯中,遇到陳忠實和他的《白鹿原》是你的幸運,是嗎?當然,我做了毫不含糊的肯定的答復。王火還聽說,我還講過在我的編輯生涯中遇到張煒和他的《古船》,也是我的幸運。王火便很直率也很肯定地說,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陳忠實和他的《白鹿原》,張煒和他的《古船》,他們能遇到你這樣的編輯,也是他們的幸運呵!這種話,后來在他收到我的《美麗的選擇》(可視為我對五十年編輯工作的回顧,首都師范學院出版社2010年北京第1版)和《在河之洲》(陳忠實散文選集,何啟治點評,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廣州第1版)兩本書后寫于2011年2月26日的來信中,也有明白的表示。他說:“看到了我們的合影的照片,也發(fā)現(xiàn)了您寫到我提到拙著(按,指《霹靂三年》)的文字頗為感謝您的關照?!睹利惖倪x擇》書名起得好,書也出得漂亮?!对诤又蕖芬埠芎?,只是似乎該放上點評者的照片。既是經典點評系列,封面上點評者的名字也應醒目些。”王火兄接著又說:“真羨慕忠實同志能有您這樣的編輯家從他寫書出書及出書后一直關心并推薦。這使我深深感到:這就是編輯家和編輯匠之間的不同。編輯匠編了一本書,編完就完了,編輯家編了一本好書,還有許多工作要繼續(xù)做。于是,在中國這樣的大國中,在每年那么多出版物的書海中,編輯家可以使好的書不但不朽,還能不斷光芒照耀?!蓖趸鹦值慕Y論是:“您的編輯人生不但自己可以自豪,作為好友,我也深深為閣下自豪。”

      王火兄自己就既是個有成就的作家,也是多年在編輯崗位上做出優(yōu)異成績的編輯家。他對編輯家的見解可以說是經驗之談,他對我的鼓勵也使我這個做了一輩子編輯工作的老編輯備受鼓舞,也感到很溫暖。

      俗話說,老婆是人家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王火可不是這么偏狹。他對自己認可的作品是真的欣賞,對其作者自然也是由衷地尊敬。對陳忠實和他的《白鹿原》就是這樣。他看過我寫的關于陳忠實和他的《白鹿原》的文章,知道《白鹿原》面世后受到壓制的一些情況,也為此感到不平。2012年11月10日我們通電話時,王火兄說他的三妹和三妹夫都是北京大學西語系的教授,平時很少看中國當代小說,但最近都在看《白鹿原》,而且很欣賞。我一聽頗感興趣,便問能否把他們談到《白鹿原》的信復印給我看看。王火兄便很認真地去找。當晚沒找到,第二天找到了,便立即寫信給我說:“我三妹夫羅經國和三妹李淑都是北大西語系的教授……他們這對夫婦都是北大的名教授,但從不張揚,十分清高。老羅是搞英美文學的,著作頗多,譯著不少。什么《歐洲文學史》、《狄更斯研究》之類的,也將《古文觀止》譯成了英文。三妹李淑是搞德國文學的,什么《德國文學史》之類,……將德國古典文學名著《癡兒西木傳》(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的)譯成中文出版。這書是極難譯的,故過去曾到德國講學,羅則常去英美講學……他倆太清高,不愿我介紹他們的。(他們談到《白鹿原》的信)終于找到了,特寄上。一共兩處,我都用紅筆劃出了?!保ú閺陀〉模┝_經國在信上說:“最近看了一些評論,說中國解放后文學沒有什么成就,因為作家不敢講心里話。最近淑和我都看《白鹿原》,寫得十分成功?!?/p>

      此信首頁還有李淑批語:寫完此信,便接著7/1—4日美國慶,故未發(fā)。另還有“USA”字樣。

      據以上所引資料,我們不難判斷:此信是羅經國、李淑從美國寫信給王火的;所說“中國解放后文學沒有什么成就”的評論,顯然是他們在國外看到的評論;羅經國、李淑平時也很少看中國當代小說,現(xiàn)在卻都在看《白鹿原》,結論是“寫得十分成功”,很顯然這結論還是作為反駁“中國解放后文學沒什么成就”的評語來說的。

      這里還想強調的一點是:羅、李都是高級文學專業(yè)人士,但也都是翻譯界人士,我比較了解的是中國當代文學專業(yè)人士(包括官方人士)對《白鹿原》的正反兩方面的評論,所以羅、李的話我特別珍惜。王火兄找信的辛苦是值得的。

      在王火兄寄來的同一批信件中,還有他三妹李淑附上的一紙短簡,可以看出親人對王火的欣賞和關切,故也不嫌啰嗦,略引如下:“親愛的溥哥、七姐:溥哥上信收到。七月二號我啟程去德,呆四個月,參加一個國際巴羅克文學大會,然后應邀到各處走走。幾乎遍及德國。……這次從機票到生活全由德國兩個機構支付。我還不曾這么舒服過。應該去瀟灑瀟灑了?!庇终f:“寄上幾張溥哥與我們合影,難得難得,多么值得珍惜。溥哥風華依舊。但望不要太辛苦了。什么時候我來寫一篇‘我所認識的王火哥哥’那才有意思呢!人生多少該做點事。但溥哥也做得很多很多。非凡的記憶力,刻苦勤奮,值得大家學習?!?/p>

      也許是王火兄自己就很欣賞《白鹿原》,為此曾賦詩贈我:人文情懷寓褒貶/審定佳著準無偏/心緒馳騁白鹿原/名揚京城四大編。

      他曾說過,我所寫陳忠實和他的《白鹿原》的文章都很有激情,也有文采,能感染人。去年,我便向他索字,并說,如沒有更合適的,就把上引這首詩寫給我就好。后來便收到他寫在宣紙上的一幅字,卻是:七律一首贈啟治兄:人文情懷寓褒貶/審定佳著準無偏/南粵才子燕京客/西陜摯友白鹿原/庖丁解牛屬先賢/慧眼識珠賴名編/熱心洋溢真情在/評點文壇馬當先 王火2013,2于成都。

      我想,好朋友之間,表達欣賞之情,應是一種真摯的感情,當然也有鼓勵和關于文壇的感慨。早在2000年10月1日給我的信中,王火兄在提到“信及照片三張,另征稿啟事(按,指關于人民文學出版社社慶50周年的征稿)均收到。我們在咖啡館拍的那張照片極好,看了高興”之后,特別強調說,“您是個可做知心朋友的人。人生得一知己并不容易。想必閣下也有同感?!?/p>

      我當然也有同感了。我們之間,不但可以說無話不談,而且自己寫了覺得可以讓好朋友看看的好文章,也會告訴對方或直接寄給對方看。如王火在《當代》看到我悼念高賢均的《賢均,我有話對你說》和刊于今年《當代》第2期的回憶文章《春風秋雨五十年》都會買來或找來看。我的《美麗的選擇》《何啟治作品自選集》等著作,甚至是單篇散文《書生搬家記》都會寄給他看。他的著作《風云花絮——紅色記憶60年》、《王火序跋集》等也會及時寄給我看。去年初,他在《山花》第11、12期發(fā)表《香港回憶錄》后,很快便給我寄來,并附信說:“寄奉《山花》兩本,上有我的《香港回憶錄》,請指正留念。香港是你的出生地。這稿頭三章曾在香港《海岸線》上連載,封面上還標過‘王火香港回憶錄’。后因起鳳重病我未續(xù)寫。她西去后我寫畢現(xiàn)在發(fā)表了……”(2013,2,1)

      王火是極重感情的人。對愛情、親情、友情都很珍惜。在上引的同一封信中,又說:“離得遠,極想念。同您一起聊天是快樂的時光,可惜辦不到?!蓖瑫r,在信末還不忘加上一筆:祝閣下得了“延安文學獎”!——這是指我在《延安文學》2012年第5期上刊出四萬字的隨筆《道是無晴卻有晴——從〈古船〉、〈九月寓言〉、〈白鹿原〉的命運看新時期文學破冰之旅的風雨歷程》,此作獲該刊“特別獎”。

      親人和摯友的逝世常使王火陷于難以解脫的悲痛中。王火2011年10月16日來信說:“我仍在悲痛階段。起鳳走了,我似少了魂魄。道理都懂,感情上扭不過來。每天看看書報,但沒有動筆寫東西的意圖。如何從陰影中走出來?還找不到答案??蓱z哉!”

      馬駿(張希文),是他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同學,曾和國民黨特務英勇斗爭過,也被囚禁過,可到了1957年卻被錯劃成“右派”,整整“消失”了二十年!1983年,便是這位在四川人民出版社任副書記和副總編的馬駿邀他到成都任四川人民出版社管文藝的副總編。于是,王火便離開山東臨沂,于1983年10月11日深夜抵達成都,工作至今。這位老同學、老戰(zhàn)友曾說:“真不該讓你壞了一只眼,你要寫作品。與其你少一只眼,還不如讓我少一只眼!”2004年10月8日馬駿不幸病逝。王火在悲痛中撰《今宵別夢寒——哭憶馬駿(張希文)》,回顧他們幾十年的戰(zhàn)友情誼。在悼文的末尾,王火說:“別了希文!我獻在你靈前的挽聯(lián)是我的心聲:同窗共患難,慕君英才,學運中慷慨激昂是人杰,回首往事,泣下雙行不成聲;凄涼別舊雨,情同手足,出版界開拓創(chuàng)進有功績,瞻望前路,悲痛滿腔缺知音?!庇终f:“自從希文去世,我就抑郁、牙疼、發(fā)熱、心臟不適,總是失眠。白晝常想著他,夜里常夢著他。往事冉冉,心潮澎湃。植物學家發(fā)現(xiàn)植物也是有感情的,何況是人?我不知何時才能擺脫對希文的傷逝……在他的墓志銘末,我寫了這樣幾句:‘其為人有云水襟懷,松柏氣節(jié)——人雖西去,精魄永存’?!?/p>

      啊,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發(fā)自心底的文字,真是字字血淚?。⊥趸鹦?,謝謝你把這樣的悼文特意打印寄我,并附言:“一直沉浸在傷逝中。寫了此文,才稍緩解……王火2004,12,3”我理解,真的很理解。

      此外,他在2006年11月31日來信中說:“前幾天獲得魯彥周兄噩耗,為之十分傷感。打電話給他夫人,又請人代辦花圈送去。此次本想在京晤面(按,指一起開作代會),但他在合肥住院不能赴會,想不到竟就永訣了。人老之悲哀就在于此?!贝饲埃?005年12月12日來信中又說:“想到他(按,指高賢均,人文社副總編,我的同事)英年早逝,不禁惻然。”還說:“黃伊兄(按,曾向人文社長篇小說編輯室推薦王火的《戰(zhàn)爭和人》,我的同事)去世事我早知道。他一直同我聯(lián)系的。人到老了,說不定哪天會出事。我的好處是坦然和淡然。想活得長些,看看這世界……”

      啊,這就是王火,對愛情、親情和友情都極認真,極珍重、珍惜的王火。他能視我為“知心朋友”,是“人生”的“知己”,當然讓我感到欣慰并值得我珍惜。

      實際上,王火在待人處事上是很有包容精神的人。他對人并不會求全責備。例如1999年10月,王火到法國訪問,特意在一個早上下過雨、天氣陰沉的日子去巴黎遠郊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他放棄了去迪斯尼一游的機會,不去看位于市區(qū)波旁宮旁“榮軍院”地下墓室中拿破侖皇帝的棺材,就因為想到占地近50公頃,擁有100萬個以上墳墓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來尋找巴爾扎克和王爾德這兩位大師的墳墓。他以76歲的高齡,在女婿衛(wèi)平的陪伴下尋找。最先看到的是《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普魯斯特的墓,后來又依次找到了巴爾扎克和肖邦的墓。當然也找到了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墓。王火后來在回憶文章《神往“拉雪茲”》中說:“王爾德因生活不檢點,在英國服苦役兩年,刑滿后去巴黎。他1900年46歲就病故了,起初葬在別處,1909年才收葬‘拉雪茲’。”為什么要特意去瞻仰王爾德?王火說:“他作為唯美主義代表人物。在世界文學史上有特殊地位,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九十年代頹廢運動的先驅?!覅s忘不了他的《快樂王子》和《道林·格雷的肖像》?!蓖趸鹂吹降摹巴鯛柕禄野咨哪箟L竟出乎意料的高大……墓中端是一個雙腳并攏在飛翔的巨人浮雕。墓正面鐫著王爾德名字,墓后面的墓志銘介紹王爾德的業(yè)績。最想不到的是,墓前有人獻了一盆紅色鮮花

      墓后也有人獻了三盆白色、黃色的鮮花。無數(shù)體面、精美的墓塋都沒有鮮花,這里卻有這么多紅玫瑰、白玫瑰、黃玫瑰!……是非褒貶在人心上會有不同的秤,這些人并未因為他曾服刑而否定他在文學上對人類作出的貢獻?!保ㄒ浴讹L云花絮》)

      顯然,王火兄也因為有這么多人認同他而感到高興!

      在同書的另一篇回憶文章《訪蕭伯納故園》中,王火說:“對蕭伯納的興趣和感情,是由于他1933年曾到過中國的上海和北平。我無數(shù)次看到過那張在中國廣為流傳的照片——蕭伯納和魯迅、宋慶齡、蔡元培等的合影?!蓖趸疬€告訴我們:蕭氏在1950年11月2日94歲時與世長辭,沒有子女,房產捐給國家。然而,讓王火困惑的是,他就蕭氏在1933年訪問中國為什么毫無反映這樣的問題請教工作人員時,得到的答復是:只知道他到過蘇聯(lián),不知道他到過中國。于是,熱心而盡心盡力追求完美的王火兄便立下一個心愿“回國后,我要找到一幀蕭氏與魯迅、宋慶齡、蔡元培等人的合影寄給蕭氏故園;如果可能的話,再找一本瞿秋白的《蕭伯納在上海》寄去當然更好。”讓我們感動和感到高興的是:2009年9月《風云花絮》出版時,王火兄已經可以在這篇文章的末尾加上一個“注”:“這一心愿,在好友、作家唐宋元包辦下已在2000年完成,照片等均已寄至英國蕭氏故居?!?/p>

      真的,這就是王火:律己甚嚴,卻總是以包容之心寬待別人。對創(chuàng)作,他視同生命,為了完成足以傳世的經典作品,他可以付出整整四十年的努力。對愛情、親情和友情,他總是極為珍重和珍惜。為了追求完美的人生,他全力以赴。那么,王火就沒有缺點了嗎?按理說,確實人類至今還沒有創(chuàng)造出十全十美的社會,當然也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人。

      一定要問王火有什么缺點,我就會想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親歷的一件小事。那時我到成都看望王火,他請我到飯館吃飯,點的菜肴中有一份牛尾湯??傻扰N矞松巷堊?,我們左挑右撿,除了一些西紅柿和洋蔥,就是一塊牛尾也找不出來。我說,這不行,找經理來說說吧。王火卻說,算了吧,畢竟還是牛尾做出來的湯,湊合吧。啊,真是應了“性格即命運”的話,兩個書生就這樣享用了沒有一塊牛尾的牛尾湯。

      那么,從這小例子放大來說,是不是太善良、太寬容也可以說是個缺點呢?我想是可以這么說的。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還有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的區(qū)別,從政治上,經濟上,以至社會上各行各業(yè)可以說都是這樣。所以,過于善良和寬容,對于改善人性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都是不利的。

      話說回來,在我的文壇師友中,王火兄如果不是唯一,也確實是極少的、特別優(yōu)秀的人。那么,如果要用最簡單的字眼來形容他,該怎么說呢?

      勇者——是的,他懷著拼命的精神,以四十年的堅持不懈的奮斗,終于完成《戰(zhàn)爭和人》這部經典的傳世之作,堪稱勇者。

      智者——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當之無愧。

      仁者——他的仁義之心和道德操守,可當仁者而不讓。

      但是,我還是想用圣者來稱呼他。圣者,最尊崇之謂也;亦指學識、技能有極高成就的人。而王火不但是描摹時代風云,抒寫中華民族贊歌的圣手,他的學識素養(yǎng),品性風度,人格魅力和道德操守,都堪為我們學習的楷模。在感情層面,由于堅貞、善良、熱情、真摯等素質使然,他是真正擁有甜蜜的愛情、溫馨的親情和真摯友情的我的兄長一樣的好朋友。稱王火兄為當代文學圣殿中的圣者,才足以表達我的崇仰敬慕之情。

      啊,王火,王火,圣者王火,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你是中國文壇的光榮和驕傲!

      2014年3月21日—4月26夜草成于三亞—瓊海—三亞

      4月30日改定于三亞

      6月6日補正于北京

      *本文所引用資料除親歷、親見、親聞和已注明出處者外,均來自王火著《風云花絮——紅色記憶60年》(成都時代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謹此說明并向王火兄致謝致敬。

      后記

      自2012年7月起,我在《海燕》雜志開辟了“文壇師友錄”專欄,首篇便是《陳忠實:永遠的〈白鹿原〉》。其后,陸續(xù)有關于冰心、嚴文井、韋君宜、秦牧、牛漢等名家的回憶文章刊出,而以《圣者王火》作為壓軸的一篇,結束我在《海燕》開的這一專欄。

      還有一些我所熟悉并有相當交往的作家沒有出現(xiàn)在這個專欄里,如張煒、柳建偉、蘇叔陽、俞天白等,那是因為我早已寫過他們,將來編集子出書時補上就是。

      我在“文壇師友錄”的回憶文章里所追求的,無非是披露真相,表達真情和探求真理。

      先說披露真相。風風雨雨幾十年,文壇并不平靜。一部重要作品的誕生及面世后的種種爭論,一個作家的成長和成長過程的千錘百煉,都應該把真相告訴讀者。我將盡力而為。一件事如果有不止一種說法,我無法判定的,便保留不同的說法,容許由后人去探尋、研究。有些事,現(xiàn)在還不能說透的,我個人能力有限,也就只能有待將來了。

      再說表達真情。既然是關于文壇師友的回憶錄,則所寫均為我的師長輩,領導,同事或朋友。他們有的已經仙逝,我懷著真摯之情紀念他們;對于太多還健在的師友,我在表達真摯的師友情,忠實記錄他們的文學業(yè)績之余,也力求述及(起碼是點到)他們的缺陷和不足。然而,我們今天并不是,而且以后也不可能生活在至善至美、完美無憾的時代。再過一千年的人類在審視今天人類生活的時候,一定會發(fā)現(xiàn)我們有太多的愚昧和落后。那么,我們又何必苛求別人和自己短暫的一生完美無缺呢?所以,如果涉及某些文壇上有爭議的人和事,請讀者不必苛求我,最好還是以寬容之心去理解吧。

      三說探求真理。有人說,文學就是文學,文學和政治無關。作為一家之言,無可厚非。然而,就我所經歷的幾十年的文壇風雨來說,我可不敢把文學說得那么純粹。君不聞,當年的文壇“沙皇”周揚,就曾在第四次作代會上,從反思的角度公開說過,作家以為文學干預生活、干預政治的時候很痛快,到政治干預文學的時候可就難受了。(大意)今天時代進步了,作家們的日子好過多了。但就我的經驗而言,我不想說周揚的話就是絕對真理,但我可以肯定他的話在相當長的當代中國文壇上曾經是事實。所以,我只能說我會盡我所能去探求真理;但如果今天還做不到,那就請相信時間——許多歷史上的大事或文壇上的重大爭論,如果今天不說清楚,那就要相信將來總會隨著材料的解密和時代的進步而是非分明,真相大白。

      開這個專欄的時候,《海燕》的編者在按語中引用了我給他的信中的一句話:“相信真愛文學的人會有興趣看下去的?!辈⒈硎尽拔覀儓孕拧?。這話所表達的,是我對這些紀實散文的藝術魅力和思想力量的期待?,F(xiàn)在,是檢驗的時候了,愿神靈保佑我,愿讀者和作家們體諒我。

      感謝李皓主編,感謝王玉琴、董曉奎這些編輯同行,感謝為把我的手稿轉換成電子版出力的朋友,沒有你們的信賴和支持,我這個七十望八的老人是不可能完成這件有意義的工作的。

      哦,終于做成這件事真好。真的感激不盡。

      何啟治

      2014年4月6日下午6時

      草于北京東中街寓所北窗下

      責任編輯 董曉奎

      绥中县| 江山市| 鹤壁市| 武宣县| 江达县| 江城| 房山区| 武宣县| 化州市| 大竹县| 库伦旗| 彭阳县| 虹口区| 安吉县| 鄱阳县| 巨野县| 宁远县| 罗定市| 惠东县| 崇左市| 逊克县| 阳高县| 任丘市| 嵊泗县| 乌拉特后旗| 金湖县| 大港区| 岳普湖县| 屯门区| 庄浪县| 绥阳县| 乌兰县| 曲靖市| 屯昌县| 牡丹江市| 开鲁县| 丽水市| 砚山县| 神农架林区| 武山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