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兵
(江蘇省如東縣第三人民醫(yī)院特檢科226400)
經研究調查表明,乳腺疾病已嚴重威脅女性的身心健康,成為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尤其是乳腺癌已排到女性惡性腫瘤的第2位。乳腺影像學檢查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疾病的診斷無痛、無創(chuàng)、無副作用,準確率高,且可重復檢查,已越來越受到女性朋友的青睞?,F對2011~2014年間于我院門診及住院檢查的9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檢查的92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2歲。大部分患者自我能觸摸到腫塊或乳房疼痛而就診。所有病例均先行超聲檢查,而后行手術、穿刺病理證實。
1.2 儀器與方法應用GE LOGIQ 3.0 PRO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探頭頻率5~10MHZ。采用直接探查法,查前仔細詢問病史,并經視觸診了解一般情況后,囑患者取平臥位,充分暴露雙側乳房及兩側腋窩,沿乳房自上向下,自內向外進行縱向、橫向及放射狀連續(xù)掃查,每次掃查均達到乳腺周圍脂肪組織為止。發(fā)現腫塊后記錄下腫塊的大小、位置、邊界、內部回聲,有無包膜,有無鈣化,有無后方回聲衰減,同時注意觀察患側胸大肌及腋窩淋巴結情況,且進行雙側對比,并應用CDFI檢查其內血供情況。觀察并記錄彩色血流的分級,判定標準按Adler半定量標準[2]??煞譃樗募?0級,病灶內未見血流信號;Ⅰ級,少量血流,可見1~2處點狀血流;Ⅱ級,中量血流,可見3~4處點狀血流或一條管壁清晰的血管,其長度接近或超過病灶的半徑或幾條小血管;Ⅲ級,豐富血流,可見4處以上血管或兩條管壁清晰的血管。
2.1 92例乳腺疾病患者當中,良性79例,惡性13例。其中良性79例中,包括乳腺增生42例,乳腺炎6例,乳腺囊腫12例,乳腺纖維腺瘤19例。從數據可以看出,乳腺增生的發(fā)生率最高,在臨床上要予以重視。92例乳腺疾病的超聲診斷與病理結果對照見表1。
表1 92例乳腺疾病的超聲診斷與病理結果對照
2.2 乳腺聲像圖特征及彩色血流特征 (1)乳腺囊腫12例:聲像圖表現為內部透聲良好的無回聲區(qū),有包膜,囊壁較薄,形態(tài)規(guī)則,境界清,后方回聲增強。CDFI顯示無回聲區(qū)周邊及內部均未測及明顯血流信號。(2)乳腺增生癥42例:聲像圖表現為乳腺腺體增厚,內部回聲強弱不均,結構紊亂,呈粗大的光點光斑回聲。內可見低回聲結節(jié)。其中12例導管可伴囊性擴張。CDFI顯示內無彩色血流信號或少許散在血流,無規(guī)律性。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0級37例,Ⅰ級5例。(3)乳腺纖維腺瘤19例:聲像圖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低回聲區(qū),邊界光滑清楚,形態(tài)規(guī)則,有包膜,后方回聲可增強。本組19例中,16例為單發(fā),3例為多發(fā),5例形態(tài)欠規(guī)則,6例伴有粗大鈣化,2例腫塊內可見液性暗區(qū)。CDFI觀察腫塊大多未見明顯血流信號(圖1),僅3例在其邊緣處及瘤內探及少量血流信號。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0級15例,Ⅰ級4例。PSV <25cm/s,RI<0.7。(4)乳腺炎6例:聲像圖表現為腫物邊界模糊,增厚,回聲增強。內部呈中強回聲,分布不均。其中2例伴膿腫形成時,內見光團光斑回聲,壁欠光整。CDFI顯示腫塊周圍及內部呈點狀散在血流信號。(5)乳腺癌13例:聲像圖表現為不規(guī)則低回聲團塊,邊界不整,無包膜,邊界呈“蟹足樣”向組織或皮膚浸潤,后方回聲衰減,其中1例直徑小于1cm,邊界清,5例癌瘤內可有微粒樣鈣化點。CDFI顯示瘤內血流信號增多,可見穿支動脈血流(圖2),團塊周邊見半環(huán)狀血流。腋下掃查有7例探及腫大的淋巴結,內可見管狀血流。彩色多譜勒血流特征:Ⅰ級2例,Ⅱ級8例,Ⅲ級3級。多普勒頻譜呈高阻力指數,RI>0.7,PSV>20cm/s。結合以上聲像圖及彩色血流特征,表明良性病變的血流分級一般以0~Ⅰ級為主,惡性腫塊的血流分級一般以Ⅱ~Ⅲ級為主。見圖1、圖2
圖1 乳腺纖維腺瘤
圖2 乳腺癌
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清晰顯示乳腺內部的細微結構,能提供乳腺的解剖信息,顯示血管的分布及血流信號與腫塊的關系[3]。經仔細檢查,乳腺腫塊不難發(fā)現,但對于它的定性尚有一定的困難,彩色多普勒可將傳統(tǒng)二維超聲診斷乳腺疾病準確率從75%提高到90%以上[4],為乳腺疾病的早期診斷以及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提供了準確的影像學信息。
良性病變大多形態(tài)規(guī)則,有包膜,邊界清晰,內部回聲較均勻,后方一般無衰減,若伴有鈣化一般為粗大鈣化。本組79例良性病變中乳腺囊腫診斷相對肯定,但仍需與乳腺增生癥中的囊性增生相鑒別。乳腺增生癥中的腺瘤樣增生需與乳腺纖維腺瘤相鑒別,兩者均表現為中低回聲的腫塊,CDFI多無明顯血流信號,前者境界欠清,形態(tài)欠規(guī)則,無包膜,內部回聲欠均勻;后者境界清,形態(tài)規(guī)則,可見包膜,部分有側壁回聲失落,后方回聲可增強,大多發(fā)現于乳房的外上象限。
典型乳腺癌聲像圖表現為邊界不清晰,形態(tài)不規(guī)整,內部回聲不均勻,以低回聲為主,邊緣毛刺呈“蟹足”樣,后方回聲衰減曾被認為是惡性病變的標志性特征。但目前認為腫瘤聲像圖后方的增強或衰減,是依據腫瘤內部纖維組織及腺體成分而決定的。惡性腫瘤多呈浸潤性生長,生長速度快,有賴于豐富新生血管的血供支持,是一種典型的血管依賴性病變,而CDFI正是通過檢測腫塊的血供情況加以鑒別腫瘤的良惡性[5]。
對于乳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則是本文研究的重點,除二維特征性圖像改變外(見下表2),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尤為重要。雖然腫塊邊緣、形態(tài)是鑒別乳腺腫瘤良惡性的重要指標,但不能忽視有交叉重疊部分的存在,必要時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綜合考慮,以降低誤診的比例。惡性腫瘤較良性腫瘤血流信號豐富,血流速度增快,新生血管較多,部分見動靜脈瘺現象,以2~3級為主,且RI及PI值惡性較良性高。有文獻報告,腫塊內穿入性動脈血流評估乳腺癌敏感性為85%,特異性為95%,可作為乳腺惡性腫瘤的特征之一[6]。惡性腫瘤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砂粒樣鈣化[7],一般呈現典型的微鈣化,是因組織異常產生鈣鹽沉積而致的營養(yǎng)不良性鈣化,而良性腫物的鈣化較粗大,與乳腺導管分泌疾病有關,呈現線狀鈣化或弧形鈣化。另外,對腋下腫大淋巴結的掃查亦是鑒別良惡性腫瘤的依據之一。
表2 乳腺良惡性腫瘤的鑒別
皮膚組織浸潤 無 有淋巴結腫大 無 有鈣化形狀 粗大鈣化 微小鈣化
本研究認為超聲檢查前的視觸診很重要,如乳腺外觀“桔皮樣”改變,表皮紅腫,乳頭溢液,觸及包塊,包塊的活動性等都有助于診斷,再結合典型的二維聲像圖表現,以及彩色多普勒及頻譜多普勒的應用,對乳腺疾病的正確診斷是不難做到的。另外對于可疑腫塊,可行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可提高診斷的準確率。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因其簡便,無創(chuàng)等優(yōu)點,可以清晰地觀察到乳腺癌的細小血管及頻譜,可明顯降低檢出漏診率,能通過腫塊內部的血流動力學的分析,顯著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對乳腺疾病的診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1]鮑潤賢. 中華影像醫(yī)學[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66 ~ 67
[2]高向琴,張珍,劉宏雄.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良惡性腫塊的診斷價值[J].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2, 41(3) : 336.
[3]周永昌,郭萬學. 超聲醫(yī)學[M]. 第四版.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2: 406 ~ 407.
[4]劉春英. 超聲檢查在基層醫(yī)院乳腺疾病普查和診斷中的價值[J]. 上海醫(yī)學影像, 2010, 19(3) : 210 ~ 213.[5]羅湘蘇,許秀鳳,蔡妙玲.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55例乳腺Ca 的臨床診斷價值[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4) :65 ~ 66.
[6]陳宏建,謝義香.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及鑒別診斷[J].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07,9(7) : 351 ~ 352.
[7]潘麗玲,王良玉,周瑞莉.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腫塊的鑒別診斷[J].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06,8(8) : 478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