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航
在祖國的西北邊陲的特克斯縣,有一座神秘的草原八卦城,將中國古老的《易經》文化的理念,運用到現(xiàn)實城市規(guī)劃建設當中,真實再現(xiàn)了《易經》的深刻奧秘。
山水盛脈
中國《易經》是一座神奇的殿堂,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還閃耀著神秘的光芒?!兑捉涁侈o》:“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边@是追溯八卦起源最早的一種嘗試,也是神秘的八卦起源于最簡單的事實。
草原八卦城的位置,是中國傳統(tǒng)勘察風水理論強調的坐北朝南,正北面是天山支脈烏孫山,按照古時“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易學理論,烏孫山是特克斯所背靠的玄武山,又叫龍山。
全城面迎山內曲折迂回,迂環(huán)寬闊浩蕩的伊犁河上游特克斯河,則是“觀水”必存的“水龍”,河南岸是高高的平臺,地域開闊,逐漸向南延伸,與群山相連,呈現(xiàn)出“一字形書案山”。
城南是連綿起伏的天山山脈,正南方為木孜套峰,是所謂的“朱雀”山。城東側為達更別勒山,西側為阿騰套山,東西兩山呼應對立,成守護之勢,暗合了“左青龍,右白虎”之說,抱城環(huán)于其中,獨特的方位給八卦城增添了山秀、草豐、隘峻、水氳的神秘之美。
北倚烏孫山剛氣寓“天”,環(huán)繞谷地緩坡之柔順寓“地”,南臨蜿蜒迂回的特克斯河為水之“盛脈”,謂此地集山之剛氣、川之柔順、水之盛脈為一體,并以此作為“八卦城”風水核心擇定方位,取“天地相融、東西相通、天人合一、人杰地靈”之龍脈。
現(xiàn)于南宋
穿越特克斯大阪,步入草原八卦城,映入眼簾的八卦城標,巨大犁鏵形狀的黑白雕塑上,鑲嵌著兩個象征陰陽魚眼睛的黑白圓球。四周用花崗巖建成,上面刻有“天、地、雷、電、水、火、山、澤”與“乾、坤、震、坎、艮、巽、離、兌”8個不同的三畫卦。城標外圍由64根鐵柱組成,象征易經的64卦。
據《特克斯縣志》記載,特克斯八卦城最早出現(xiàn)在南宋時期。當時,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長春真人”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邀,前往西域向大汗指教治國扶民方略和長生不老之道。丘處機歷時三年游天山,被途中集山之剛氣、川之柔順、水之盛脈為一體的草原河谷所動,便以此作為八卦城的風水核心,確定了坎北、離南、震東、兌西四個方位,形成草原八卦城最原始的雛形。
在700余年后的1936年冬,擔任伊犁屯墾使兼警備司令的邱宗浚在特克斯查勘時發(fā)現(xiàn)了這一雛形,親自設計了八卦城圖,于1937年春開始擇址興建。1939年,八卦城基本成形,之后數(shù)年逐漸完善。于是有了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八卦城。
建城過程中,由于沒有線繩,時任特克斯縣長的伊犁惠遠人班吉春(錫伯族)指派專人從商鋪中購來成捆的布匹,撕成布條,連結成長長的布條繩線,然后再用20頭牛拉犁犁出了八卦城街道的雛形。時至今日,八卦城已經歷了近百年風雨歲月。
迷宮街道
草原八卦城據《周易》八卦“后天圖”設計。全城呈放射狀圓形,面積8平方公里,以占地26畝的八卦公園為軸心,向外輻射乾、坤、震、坎、艮、巽、離、兌八條大街,并以四條環(huán)路相連。
以中心八卦文化廣場為太極“陰陽”兩儀,按八卦方位以相等距離、相同角度如射線般由里向外延伸出八條主街,每條主街長1 200米,每隔360米設一條連接八條主街的環(huán)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設四條環(huán)路。
一環(huán)路環(huán)繞中心八卦文化廣場,路的外側是商鋪和公共服務設施建筑群,樓宇呈均勻的梯形狀首尾相接;二環(huán)路兩側主要分布的是行政企事業(yè)單位,建筑密度較低,樓房被綠蔭遮掩;三環(huán)路與四環(huán)路之間,則是城鎮(zhèn)居民小區(qū)。其中,一環(huán)八條街,二環(huán)十六條街,三環(huán)三十二條街,四環(huán)六十四條街。
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六十四卦,充分地折射了64卦、386爻的易經數(shù)理。為不使人迷路,各街都放置有方位說明牌。整個縣城呈放射狀圓形,街道布局宛若神奇迷宮,路路瞿通、街街環(huán)連,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惟一的一座保存良好、卦爻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八卦城,榮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龍鳳門樓
八卦城門矗立著一座太極八卦圖城雕,以同圓內的圓心為界,畫出相等的兩個陰陽魚表示萬物相互關系。陰魚用黑色,陽魚用白色,這是白天與黑夜的表示法。陽魚的頭部有個陰眼,陰魚的頭部有個陽眼,表示萬物都在相互轉化,互相滲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合,相生相克。
城中心的八卦廣場占地約60畝,廣場內每條街根據“八卦后天圖”定位,用彩色石磚鋪就相應的三畫卦符號,并放置相應寓意的雕塑。雕塑內容是人物和動物,內含周易文化寓意,借用人物的男女、動物的種類、所放的位置來反映八卦所代表的方位和陰陽等。這些雕塑生動地體現(xiàn)了三畫卦的寓意,把深奧復雜難懂的“八卦”用直觀簡明的雕塑方式一一闡明。endprint
廣場正面有一座雕龍刻鳳的門樓,修建于1993年。門樓上方有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劉炳森撰寫的“八卦城”匾額,在門樓上方刻有太極圖、伏羲出世、文王坐監(jiān)、亢龍有悔、天馬行空五幅具有易經內涵的畫圖,門樓以有形方式讓世人感到濃重的易經文化氣息。
城中之塔
在城的中心聳立著50米高的八卦觀光塔,始建于1968年文革時期,當時塔體四面刻有毛主席語錄,并掛有八個喇叭,所以又稱為“語錄塔”。當時塔高22.5米,為三層八面柱體磚混結構。1993年,特克斯縣委、縣政府要求全縣各行政事業(yè)單位辦經濟實體,當時縣建設局下屬城市建設開發(fā)公司投資8萬元將內部原有鋼爬梯改造為木樓梯,增加了平臺,進行了抗震加固,經過數(shù)月的緊張施工,當年5月1日改造完畢,并更名為“觀光塔”;因塔頂鑲嵌一個圓球體,遠看似明珠,所以又稱“草原明珠”。
重建后的塔高50米,內部18個樓梯段,140個鐵制臺階,大圓球由鋼網架和玻璃組成,內部直徑9米,觀光高度32米,并在八個方位各設窗口可縱覽縣城全貌,塔底座為漢白玉欄桿,塔身中部外墻制成的刻有象征民族團結的少女共舞圖、代表易經的三卦爻和記載著八卦城建城史的八卦城記等八塊浮雕,重建資金100多萬。
八卦公園
走進八卦公園,跨過兩扇碩大的朱紅大門,入眼便是周文王銅像。銅像高4.25米,重達2噸,純銅澆鑄。蘊含周易八卦文化內涵的大型基座,底座是平面太極圖,基座下的青石板有天干地支64卦12屬相,基座鐫刻有“周文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文王記”,均由國內書法家題寫。
據《史記》載:“西伯,囚獄里,演《周易》”。周文王被殷紂王囚禁于囚獄期間,推演六十四卦,并創(chuàng)作了“卦詞”。后來又與他的兒子周公一起創(chuàng)作了“爻詞”,于是形成了留傳至今的《周易》。
迷失之城
在上世紀80年代,草原八卦城安裝有紅綠燈,后因城市規(guī)模擴大,保持悠遠歷史城貌,彰顯八卦城的易經文化。有專家和學者提議,八卦城內各道路環(huán)環(huán)相連,條條相通,這對一個城市而言不會塞車和堵路,車輛與行人無論走哪個方向都能夠通達目的地。有關部門在上個世紀90年代取消道路上的紅綠燈,八卦城由此成為一座沒有紅綠燈的城市。
前不久,有一位駕車的外地師傅,車進八卦城后,想繞過前方道路上的交警檢查,抱著僥幸心理從其他道路繞到前方時,一看前面還是有交警。又偷偷摸摸地從另外的道路繞行,可是無論他怎么繞,就是躲不開交警。他不信邪地繼續(xù)繞,就這樣一次比一次繞得多,一次比一次繞得遠,最后究竟繞了多少遍,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這位糊涂的師傅整整繞了一夜。第二天,筋疲力盡的他把自己的遭遇講給同行,結果成了八卦笑談,并迅速在整個縣城傳開。其實,這位暈頭轉向的師傅,一個夜晚見到的就是八卦中心文化廣場路口的那一個交警。當然,這里面也許有笑談的成分,可也反映出八卦城不愧為一座迷失之城。
烏孫王地
八卦城不僅詮釋了易經文化,而且也是烏孫文化的興盛地。據中國古代歷史文獻《史記》《漢書》《唐書》等記載,公元前二世紀前期,烏孫人由甘肅西遷新疆伊犁,占據了最富饒的特克斯河流域天然大草原,生息繁衍長達500余年,建立了當時西域第一大國———烏孫國?!盀鯇O”哈薩克語中意為“團結、聯(lián)合”。草原八卦城是中國古代有史記載遠嫁公主最多的地方,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賽馬場———“汗草原”所在地。
西漢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16歲的漢朝公主劉細君接詔書,遠嫁“去長安八千九百里”的烏孫國。烏孫迎接漢家公主那天,國都赤谷城官民奏起胡樂,載歌載舞。見細君生得纖弱嫻靜,白嫩艷麗,能歌善舞,才貌雙全,獵驕靡封“以為右夫人”。烏孫人稱細君“柯木孜公主”(意為“膚色白凈美麗像馬奶酒一樣的公主”)。
細君嫁到烏孫后,每天面對騎馬挽弓、吃寢氈房的草原游牧生活,加之語言不通,與昆莫(烏孫王號)獵驕靡溝通困難,便一籌莫展。她“自治宮室居,歲時一再與昆莫會,置酒飲食,以幣帛賜王左右貴人”。用漢武帝所賜豐厚妝奩與禮物,廣泛交游,上下疏通,為漢朝做了大量工作。
烏孫王獵驕靡病故,獵驕靡兒子早亡,孫子軍須靡繼承王位,細君再嫁軍須靡,為其生下一女,名少夫。因產后失調,加之心情抑郁,思鄉(xiāng)成疾,不久因憂傷而逝,時年僅25歲,“和親烏孫第一人”的年輕生命,永遠長眠在塞外大草原上。
溶洞石林
走進科桑溶洞,洞口不大,貓腰而進,見一大廳,面積約150平方米,洞頂怪石嶙峋,地面坑洼不平,洞內空氣清新。再進十幾步,石壁下一堆枯骨,辨不清有多少具,雜亂地堆著。抬頭目視前方,一只骷髏陳于巨石之上,昏暗中借著手電燈光,雙目凝視,卻令人毛骨悚然。
再往里走,神秘景象一幕接著一幕,壁上、頂上,一塊塊、一只只,五顏六色的鐘乳石讓人陶醉,鬼斧神工,美妙絕倫。在一塊石頭上有一片彩色的結晶,上下三層,連成一體,觀全貌像一個老壽星微微含笑,看局部像一個三層的白色佛教建筑,細細的鐘乳石整齊排列,又讓人以為是千佛洞,每兩個鐘乳石之間都像供著一個神龕。
科桑溶洞屬于喀斯特地貌,是新疆唯一的石灰?guī)r天然地下溶洞。溶洞已探明的部分約3公里長,最寬處約18米,最窄處僅容一人匍匐通過。洞內石鐘乳、石筍、石蘑多呈乳白、奶黃色,少數(shù)為綠色、黑色,千姿百態(tài),絢麗多彩。
溶洞被發(fā)現(xiàn)時,洞內存放了幾十具人類的遺骨,據說是當年藏寶后被滅口的工匠們的尸骸。但因為至今也沒有人能走完過這個山洞,所以這些依然都是一個謎。八卦城闊克蘇河上游還有一片“天山石林”,是200萬年前強烈造山運動形成的典型的雅丹地貌,長約9公里、寬約5公里。天山石林狀如塔松,頂尖底圓,垂直高聳,高達20—30米。
瀑布圣泉
八卦城西呼通薩拉瀑布,周圍群山環(huán)抱,青松翠柏,云遮霧障,溪流清澈,青苔松軟,巖壁陡峭,瀑布從高20多米、寬約3米的一塊巨巖上凌空直下,儼似珠簾,跌落洞口一泓潭水之中,濺起幾米高的水花,轟鳴聲響,震耳欲聾,跌宕翻涌;熏風吹來,珠簾飄然,銀花四濺,涼氣拂面,撞擊懸崖,心潮澎湃,極為震撼,天然琢成一幅大氣磅礴的景觀。
瀑布深處的險峰幽谷,飛瀑流洪,樹木花草,鳥鳴蝶舞,霞光霧靄,素野十足,原生態(tài)的野山野水流露出自然美。流瀑盛景,飽覽秀色,吞納眾奇,恰到“意”和“境”的完美統(tǒng)一,讓人情不自禁地進入“山色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空靈境界,宇宙與心靈融為一體,參悟到“天人合一”的塵世靜穆,將人間悲歡離合、七情六欲引向空無的永恒,以超凡脫俗之美感,讓人去領悟人性。
八卦城以南庫克蘇大峽谷西岸的阿拉善溫泉,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獨特。“阿拉善”,哈薩克語意思是“能治百病的神仙之水”。溫泉水源穩(wěn)定,水流清澈鮮活而充溢,四季溫度在40℃以上,富含硫黃、鐵、磷、硫酸鹽等40余種礦物質和微量活性元素,經常洗浴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huán)、消除皮膚緊張和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對皮膚病、關節(jié)炎等有特殊的療效,醫(yī)療保健價值較高。
燦爛文化
草原八卦城集中了地理、歷史、文化等各種優(yōu)越條件,有山、有水、土地肥沃,與八卦城相鄰的喀拉峻天然大草原,是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公認的“世界上少有的高山優(yōu)質大草原”。特克斯縣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下轄的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山區(qū)縣,極目所望盡是藍天碧野。這里無污染、無公害、無蚊蟲,空氣清潔度高并含有較多的負氧離子。
草原八卦城,是一座體現(xiàn)周易文化內涵和八卦奇特奧秘的文化圣地,是一個將《周易》八卦學說與城市規(guī)劃實踐完美結合的經典之作,有著曠世珍貴的建筑研究、歷史考證和人文價值。哈薩克、維吾爾、蒙古、柯爾克孜等22個少數(shù)民族生活居住在這里,古樸豪放的民俗、濃郁的草原風韻,形成了獨特的地理資源優(yōu)勢,古老神秘的易經八卦文化和滄桑壯美的草原文化,閃耀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光芒。
八卦城絕非通常意義的“古遺址”、“地理觀”,而是整座城市依照《易經》中的八卦“后天圖”布局與發(fā)展。正是基于這種建設規(guī)模和文化內涵,特克斯草原八卦城被國家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中國天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