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剛剛
一天在超市買雞蛋,無意間聽到身旁一個四五歲的美國小姑娘問她媽媽:“媽媽,為什么火雞肉到處都有,可火雞蛋我連一個都看不到呢?”我扭頭看到小姑娘的媽媽一臉迷惑,不知如何回答。這時小姑娘扭頭望向了我,我趕緊笑了笑,尷尬地走開了——因為我也不知道。
自從來美國以后,每年感恩節(jié)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晚餐桌上肚子里被玉米面包、洋蔥、山核桃仁和蘋果塞得胖乎乎、香噴噴的冒著熱氣的金黃色火雞。不僅僅是感恩節(jié),火雞肉在平日也是最常見的肉類之一,什么火雞香腸、火雞肉餅、烤火雞腿、火雞三明治……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奇怪的是,既然火雞作為家禽被大量養(yǎng)殖,火雞蛋為何在市場上毫無蹤影?
回家在網(wǎng)上查了一圈總算搞明白了。首先,與精力充沛、日產(chǎn)一蛋的母雞不同,母火雞平均每周只能產(chǎn)兩枚蛋。母雞長到差不多五個月時就能產(chǎn)蛋,而母火雞還要再等兩個月才能發(fā)育成熟。其次,養(yǎng)殖母火雞所需的農(nóng)場面積是同樣數(shù)量母雞的九倍,加上母火雞和母雞比起來是不折不扣的“大胃王”,食量驚人。所以高成本導致了火雞蛋的高價格。目前一打(12個)雞蛋的價格是1.6美元左右,而在個別農(nóng)場的零售價目表上,一個火雞蛋可以賣到3美元。如此一來大多數(shù)人自然會選擇性價比高的雞蛋,而火雞蛋不得不甘拜下風。
火雞蛋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與雞蛋一樣,但數(shù)量要大許多。雖然一個火雞蛋的體積是一個雞蛋的1.5倍,但卻有著兩倍于雞蛋的卡路里、脂肪和蛋白質,四倍于雞蛋的膽固醇,這也就是為什么吃過火雞蛋的人都認為火雞蛋比雞蛋要香濃可口。
其實在歷史上,火雞蛋是早期北美居民的家常菜。在歐洲人大量涌入美洲大陸之前,野生火雞俯首皆是,隨手撿幾個蛋就是當天的早餐。據(jù)記載,印第安人的露營地旁經(jīng)??梢娚⒙涞幕痣u蛋殼?;羝ぷ逵〉诎踩烁且暬痣u蛋為美味佳肴。16世紀時,歐洲人曾把馴化的火雞運過大西洋引入本土,讓火雞蛋迅速成為餐桌上的寵兒,尤其是英格蘭,火雞蛋一度是廣大人民的主流食品。美國人吃火雞蛋的歷史也很悠久,并且一直延續(xù)到近期。比如老少皆宜的煎火雞蛋卷直到19世紀末才從紐約著名的德爾莫尼科餐廳(Delmonicos restaurant)的菜單上消失。可惜的是,工業(yè)化生產(chǎn)養(yǎng)殖普及之后,美味的火雞蛋被市場化經(jīng)濟漸漸淘汰了。我們現(xiàn)在只有在稀有蛋類排行榜上,才能看到火雞蛋的身影。
我把這個有關火雞蛋的發(fā)現(xiàn)講給家人朋友聽,他們都覺得十分新鮮。其實在我們周圍的日常瑣事里埋藏著許多顯而易見卻沒有被意識到的故事,我很想感謝那位小姑娘,有時候多問一個為什么,就會多學到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