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帶一路”框架下阿拉伯國家的糧食危機*

      2015-12-17 20:16:31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阿拉伯糧食一帶一路

      肖 洋

      阿拉伯國家是“一帶一路”的重點地區(qū),同時也是國際地緣政治安全的“暴風眼”?!昂蟀⒗骸睍r代的中東安全局勢呈現出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經濟增長乏力導致的社會動蕩成為阿拉伯國家政治穩(wěn)定的巨大隱患,并有發(fā)展成為區(qū)域性安全核心問題的趨勢,這些將對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帶來巨大的地緣政治安全風險。從2008年西亞北非地區(qū)動蕩的外部致因來看,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值得關注:一是全球金融危機對經濟外向型阿拉伯國家的負面沖擊,包括對經濟增勢、外匯收入、勞動就業(yè)問題的影響;二是糧食危機與金融危機疊加,食品價格的上揚增大中下層民眾的生活壓力,社會不滿情緒也會潛滋暗長。因此,本文將研究視點移至阿拉伯國家產業(yè)結構,從糧食危機入手研究阿拉伯國家社會動蕩的經濟根源,從“一帶一路”戰(zhàn)略維度下探究阿拉伯國家經濟發(fā)展的根本性問題。

      一、“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阿拉伯國家糧食危機

      阿拉伯國家位于“一帶一路”的西端的能源、交通樞紐地區(qū),是中國能源進口、工程承包、商品外銷的重要市場,該地區(qū)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不僅有利于“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順利推進,更有助于實現中阿務實合作關系的轉型升級。然而,“一帶一路”戰(zhàn)略是一個洲際綜合發(fā)展規(guī)劃,沿線地區(qū)存在各種不穩(wěn)定因素,因此需要保持高度的安全風險防范意識。阿拉伯國家處于動蕩變化之中,地區(qū)熱點與局部沖突此起彼伏,各類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不斷發(fā)生,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任務異常艱巨,其中因糧食危機引發(fā)的社會動蕩,無疑是破壞阿拉伯國家安全與經濟穩(wěn)定形勢的重要因素。

      阿拉伯國家的農業(yè)生產受到灌溉水資源稀缺、耕地荒漠化以及相關公共政策缺失等制約,導致糧食產量日趨下滑,與此同時,由于受劇增的人口和低效社會管理政策的影響,糧食短缺日益嚴峻。糧食危機的主要表現是食品價格飛漲。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后,食品漲價和削減食品補貼在中東地區(qū)引發(fā)了一系列群體性暴力沖突,特別是2008年蔓延整個中東地區(qū)的“糧荒”,直接造成了美國次貸危機前夕的全球食品價格上漲。食品價格的飆升助長了該地區(qū)的動蕩局面,糧食危機與高失業(yè)率、貧富差距過大、高通脹等經濟痼疾加劇了阿拉伯國家的社會摩擦,在特定時期內會轉化為社會危機。各個阿拉伯國家政府,包括埃及和利比亞的過渡政府都試圖通過增加食品補貼來維持社會穩(wěn)定,但這些傳統(tǒng)的糧食政策難以改變阿拉伯國家社會動蕩的經濟根源。以下從糧食供需關系與阿拉伯國家食品政策兩方面來審視中東亂局爆發(fā)的社會根源。

      (一)糧價上漲引發(fā)社會不滿

      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阿拉伯國家正處于食品價格隨著全球消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上漲的態(tài)勢,糧食價格也不再“隨天而定”而是“隨市而定”,即使是風調雨順也會出現糧價暴漲。一些阿拉伯非產油國飽受食品漲價、貧困率過高、過度依賴糧食進口之苦。除此之外,由于缺乏較強的國際經濟競爭力,使這些國家難以獲得足夠多的外匯收入來填補因進口糧食所造成的財政黑洞。

      2007~2008年全球食品價格提高了77%,同期谷物價格則上漲了近兩倍。聯合國糧農組織顯示,全球食品價格在2011年的2~8月間下降了2.8%①FAO,World Food Situation,May 20,2011.,然而,對于普通阿拉伯民眾來說,食品價格仍然很高。例如,根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yè)組織的報道,2011年5月,埃及的小麥價格增長了16%,這意味著小麥粉及其制品的價格都會上漲。②FAO,GIEWS Country Brief for Egypt,September 13,2011.作為埃及經濟問題惡化的一種必然結果,埃及鎊的貶值增加了進口小麥和其他農產品的開支。

      食品價格過高被普遍認為是引發(fā)阿拉伯國家社會治理危機的導火索。③Johnny McDevit,t“Jordanians Protest Against Soaring Food Prices,”The Guardian,January 15,2011.阿拉伯國家政府提供的食品補貼并沒有覆蓋到所有的食品種類,并且被官員腐敗和黑市壟斷等阻力削弱了其減壓效果。④Jeff Rubin,“Food:What's Really Behind the Unrest in Egypt,”Toronto Globe & Mail,February 9,2011.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歷史上由糧食匱乏引起的大規(guī)模反政府騷亂較為少見,但阿拉伯各國政府仍堅持實行財政緊縮政策,埃及等國甚至在大規(guī)模社會動蕩爆發(fā)前夕還在削減食品補貼。

      不管食品漲價在中東亂局中扮演著何種角色,阿拉伯國家的民怨很快指向了政治不公現象。然而,各個阿拉伯國家都試圖通過一些常規(guī)方法——如增加食品補貼、提高政府職員的薪金和退休金等方式來化解社會管理所面臨的壓力。這些措施表明執(zhí)政者內心的矛盾——他們要么繼續(xù)掩蓋政治不公現象背后的經濟問題,要么寄希望于這些小修小補的措施能夠緩解社會矛盾。因此,這些改良措施在整個阿拉伯世界都得到了落實。

      (二)經濟不振使發(fā)放食品補貼難以為繼

      對于阿拉伯非產油國來說,食品補貼的花費很高,并且當全球食品價格飛漲時往往難以為繼。然而,近年來這些國家為取消食品津貼所做出的努力由于遭到公眾的強烈反對而宣告失敗。例如,2008年由于面包價格上漲了五倍而引起了騷亂,埃及政府花費20億美元用于面包補貼,禁止水稻出口、命令軍隊給窮人制作并分發(fā)面包等行動來安撫騷動的人群。但是當政府和社會學家成功地逐步減少食品補貼時,他們又處于一個沒有高速經濟增長和充足的工作機會來減少貧困率的經濟蕭條時期。當政府以囊中羞澀為由減少食品補貼的時候,通常是伊斯蘭宗教組織代替政府為民眾提供食物、醫(yī)療和教育等服務。⑤Haim Malka and Jon B.Alterman,“Taking It to The Streets,”Middle East Notes and Comment,October 2007.

      食品補貼政策無疑增大了阿拉伯國家的財政負擔。2010年,埃及花費了約30億美元用于面包補貼,這些錢本可以更有效地用于農業(yè)投資,或是改善貧困人口的醫(yī)療或教育條件。然而,補貼政策對于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來說,是一種效率低下的援助方式。因為政府會對每個人提供幫助而無論其是否需要,這種大鍋飯的社會福利政策助長了浪費和滋生腐敗。但是相較于其他反饑餓措施,它更具可操作性,并且在公眾中也很受歡迎。更重要的是,拉比·撒迪(Larbi Sadiki)把這一政策作為執(zhí)政者與民眾建立社會聯系的核心,并借此來保證和平與社會穩(wěn)定,認為它是“民主的面包”。①Larbi Sadiki“Towards Arab Liberal Governance:From the Democracy of Bread to the Democracy of the Vote,”Third World Quarterly,Vol.18,No.1,March 1997,pp.127 -48.

      對于一些阿拉伯非產油國來說,增加食品補貼意味著即使無法進行深層次的經濟政治改革,政府也已經履行了應盡的義務。聯合國糧食與農業(yè)組織預測,埃及、突尼斯等發(fā)生了政權更迭的中東國家,其2012年的糧食產量同比回升②FAO,World Food Situation,September 8,2011.,但所有阿拉伯國家仍然保持對國際糧食市場的高度依賴性,用于進口糧食的外匯儲備缺口較大。埃及的情勢尤其嚴重,2011年埃及小麥進口量由于本土產量的增加而減少,但全球糧食價格的飆升和埃及鎊的貶值使埃及用于糧食進口的費用不斷攀升。③FAO,GIEWS Country Briefs,September 13,2011.

      如前所述,在政治上的穩(wěn)定期,阿拉伯國家并沒有做出很多努力去進行糧食改革。長時間的地區(qū)動蕩使得阿拉伯國家很難在經濟結構改革上有所作為,由于維護政權穩(wěn)定成為頭等大事,因此糧食問題難以走入政客們的視野。難以為繼的財政改革和迫不得已的縮減開支,這都可能導致新一輪的食品危機,或是引發(fā)更大規(guī)模的反政府運動。總體來說,食品危機日益嚴峻的時候,也是阿拉伯國家社會管理能力最脆弱的時候。

      二、“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阿拉伯國家產業(yè)結構低度化

      阿拉伯國家都是發(fā)展中國家,近年來都受到國內外經濟低迷的拖累,經濟下滑壓力明顯,特別是長期存在的產業(yè)結構低度化發(fā)展,影響阿拉伯國家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可持續(xù)投入。產業(yè)結構低度化是指一國產業(yè)結構在升級轉化的動態(tài)過程中處于較低的狀態(tài)。其內涵有三:1.三次產業(yè)比例構成與其他地區(qū)相比處于較低水平;2.三次產業(yè)內部各產業(yè)的比例與其他地區(qū)相比處于較低水平,產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較低;3.一國的中高端產品比重較小,工業(yè)結構在產業(yè)鏈下游的比重較大。④馬曉河等:《中國產業(yè)結構調整與產業(yè)政策演變》,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頁。

      阿拉伯國家的產業(yè)結構通常具有以下四個共同特征:第一,農業(yè)占產業(yè)結構的比例很低,經濟作物種植占比遠高于糧食作物,糧食產量較低且難以自給,嚴重依賴進口,這無疑給阿拉伯國家經濟穩(wěn)定性埋下了重要隱患。第二,經濟支柱過于依賴能源產業(yè)和旅游業(yè),易受國際能源市場價格和旅游客源地經濟景氣形勢的影響。例如海合會國家、利比亞、埃及對石油天然氣產業(yè)依賴度較高,突尼斯對旅游業(yè)依賴度較高。第三,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不發(fā)達,服務業(yè)發(fā)展落后,造成國內就業(yè)市場狹窄,特別是城市居民缺乏足夠的就業(yè)機會。阿拉伯國家的工業(yè)體系大多基于油氣產業(yè)鏈,產業(yè)集中度高、對其他產業(yè)的兼容性較低,此外制造業(yè)體系不完善,資本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制造業(yè)都較為弱小,第四,由于政府主導型經濟體制已經由裙帶資本主義所替代,經濟改革也沒有帶來新興企業(yè)遍地開花。該地區(qū)的經濟政策沒有催生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yè),也沒有創(chuàng)造足夠多的新型工種,更沒有增加大多數人的收入。

      阿拉伯國家屬于開放經濟條件下的中小型經濟體,經濟結構具有低度化發(fā)展的特征。單一出口導向型產業(yè)結構使得阿拉伯國家經濟體系處于畸形狀態(tài),高度依賴國際市場使得宏觀經濟穩(wěn)定性大為下降,制造業(yè)不發(fā)達導致長期的高失業(yè)率,貧富差距過大與輸入型通貨膨脹,激化了貧困人口的不滿情緒,為社會動蕩提供群眾基礎;再加上阿拉伯國家總體處于國際經濟金融格局的邊緣地位,經濟體系抗風險能力很弱。由于糧食與工業(yè)制成品依賴進口,使得糧食危機成為該種經濟條件下的必然經濟現象,并往往演變?yōu)槊裆裹c與社會動蕩的導火索。

      阿拉伯國家產業(yè)結構低度化的必然結果是導致產業(yè)結構空洞化,即阿拉伯國家缺失了能夠真正承載、體現產業(yè)高度化的核心部分。從國民經濟整體來看,阿拉伯國家缺乏具有結構升級帶動力和產業(yè)控制力的主導產業(yè);即使在能源產業(yè)內部,也缺少核心技術和進行核心加工環(huán)節(jié)的能力。阿拉伯國家生產環(huán)節(jié)少,加工鏈條短,標志著技術進步和產業(yè)結構升級過程游離于工業(yè)增長之外。因此,導致阿拉伯國家社會動蕩的諸多因素都源于經濟結構的脆弱性。

      由于阿拉伯國家存在長期且范圍較廣的食品貿易赤字,這使得民眾對食品供給的不安全感與宏觀經濟形式緊密相關。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過度依賴進口導致的食品安全風險已經引起阿拉伯國家的高度重視,但在宏觀經濟層面,食品安全主要還是經濟問題:阿拉伯國家經濟結構的低度化,使之無法擴大出口來彌補進口糧食所帶來的財政赤字。因此,在“后阿拉伯之春”時代,大部分阿拉伯國家不得不繼續(xù)延續(xù)傳統(tǒng)的經濟政策,這埋下了新的食品危機隱患:第一,它加速落實了那些助長糧食浪費和食品消費的食品補貼政策,卻沒有解決貧困和就業(yè)問題①Egypt planned to increase wheat imports in 2011,see Luzi Ann Javier,“Egypt to Boost Wheat Imports to Avert Unrest,El Attal Says,”Bloomberg News,September 20,2011.,進口糧食的開支早晚會讓政府入不敷出。除非阿拉伯國家大量動用石油收入或外匯儲備①2013年,西方國家和一些富有的海灣國家對遭受“阿拉伯之春”沖擊的國家進行經濟援助。然而,絕大多數此類援助都附加政治條款,即要求受援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即便如此,這些舉措又會對宏觀經濟造成很多負面影響。第二,尚沒有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政府愿意進行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危機的宏觀經濟改革。盡管阿曼、沙特等海合會國家也紛紛施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以化解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但這些政策是為了滿足短期“維穩(wěn)”的政治需求而非實施根本性經濟改革,更談不上進行大規(guī)模基礎設施建設了,這畢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具有遠見卓識的決策者。然而,無論是以依靠市場供需平衡還是政府的宏觀指導,這些措施在動蕩的社會局勢中難以奏效。食品價格的全球性上漲已經成為現實,但整個中東地區(qū)卻沒有出臺足夠多的應對政策,使得大中東地區(qū)的糧食安全領域處于不設防的狀態(tài),因而使得該地區(qū)本已十分嚴重的食品安全形勢雪上加霜。

      三、“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阿拉伯國家農業(yè)經濟安全

      阿拉伯國家作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重要支點,不僅取決于能源經濟的支撐,還依靠農業(yè)經濟作為社會的穩(wěn)定器。在大中東地區(qū),大約45%的人為農民,他們有的直接進行農業(yè)生產,有的從事與農業(yè)密切相關的工作,因而絕大部分的人都易受農業(yè)生產狀況和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在一些重要的阿拉伯國家,農業(yè)占GDP總額的比重更大,尤其是埃及(農業(yè)生產量占GDP總量的13.5%,農業(yè)人口占總人口的32%)和敘利亞(農業(yè)生產量占GDP總量的17.6%,農業(yè)人口占總人口的17%)。②“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The World Factbook,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上網日期:2014年7月17日)此外,很多阿拉伯石油輸出國也將農業(yè)作為吸納就業(yè)人口的重要部門,盡管石油部門為這些國家?guī)砭揞~財富,卻沒有給人們創(chuàng)造足夠多的就業(yè)崗位,因此,農業(yè)仍然是最重要的就業(yè)渠道。在伊拉克,農業(yè)對GDP總量的貢獻率雖僅為9.7%,卻容納了全國21.6%的就業(yè)人口,阿爾及利亞的對應值分別為8.3%和14%。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農業(yè)之所以在中東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為沒有哪一種經濟可以成功替代農業(yè)來吸納如此之多的低素質就業(yè)人口,特別是青壯年。盡管阿拉伯國家從事農業(yè)的人口數量有所減少,但由于常年的高出生率,以青年為主的就業(yè)大軍仍然會源源不斷地涌現。因此限制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對于決策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自二戰(zhàn)結束到二十世紀末以來,海合會國家的農業(yè)生產主要由國家掌控,政府控制著耕地面積,負責購買和分配水、種子、肥料、機械等基本要素,并且作為農產品的最終購買者來限制農民對土地的占有量。盡管有大量的政府補貼和投資,廣泛但低效的政府參與阻礙了農業(yè)生產力的提升,因此生產成本奇高的農業(yè)成為得不償失的代名詞。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球油價的下滑限制了海灣國家經濟的發(fā)展,這無疑增大了政府的財政壓力,因此這個時期,包括海灣六國在內的阿拉伯國家都在進行農業(yè)政策改革,致力于推行自由市場貿易,總體而言,改革促進了農業(yè)生產力的提高,每公頃耕地年均產量增加了2.76%,勞動生產率增加了1.84%。與1991~2001年與2007~2009年的平均水平相比,17個中東國家的谷物產量均增加了17%,只有敘利亞的糧食產量有所減少。

      然而,農業(yè)的勞動生產力與阿拉伯國家的經濟水平并無多大關聯。以2011年的數據為例,埃及的農業(yè)產業(yè)工人人均創(chuàng)造的GDP為1,780美元,土耳其為3,107美元,伊朗為4,295美元,而西方國家的數據是:澳大利亞為33,485美元,德國為35,365美元,美國為76,695美元。在埃及,每個農民創(chuàng)造的GDP占全國工人人均生產量的27%,同樣的數據在伊朗為40.7%,在土耳其為38%,而澳大利亞每個農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GDP值是全國工人人均產值的80.5%,德國為93%,美國為150%。①V.Shahabinejad and A.Akbar,i“Measur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Developing Eight,”Journal of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2,No.9,September 2010,p.327.因此,一個常常被忽略的問題是絕大多數的中東農民具有較低的社會地位和文化程度。由于農業(yè)往往是低收入的代名詞,因此農村地區(qū)的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較差,人們又易受其他高收入行業(yè)的吸引,即使在海合會國家也是如此。②FAO Global Food Security Review,December 13,2010,p.1.所以農業(yè)部門很難找到兼具專業(yè)技術和開拓精神的管理者,從管理、市場、組織和技術等方面去探尋農業(yè)生產的改善途徑。

      與2008~2009年相比,近年來阿拉伯國家的農業(yè)產量呈現出較為嚴重的滑坡,下降幅度約為10%。盡管地位舉足輕重的農業(yè)生產國——埃及仍維持著7%的農產量增長率③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STAT 2014,http://faostat3.fao.org/faostat-gateway/go/to/download/FB/CC/E.(上網日期:2014年7月17日),但在17個阿拉伯國家中,包括海灣六國在內的11個國家的農產品都出現了產量下降。海灣地區(qū)不斷擴大的農業(yè)規(guī)模對本就匱乏的土地和水資源形成了嚴峻的挑戰(zhàn),一是阿拉伯半島國家利用地下水,大量種植谷物、豆類,二是沙漠邊緣地區(qū)過度放牧使得草地資源損毀巨大。④Imed Drine,“The Food Crisis:Global Perspectives and Impact on MENA”,MPRA Paper,No.22245,April 21,2010,p.6.更為重要的是,阿拉伯國家人均水資源為757立方米,遠低于世界人均7,130立方米的水平。按阿拉伯國家現有的人口增長趨勢,世界食品政策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預測阿拉伯國家的人均水資源將很快降到400立方米,由于農業(yè)用水占水資源利用總量的90%,因此所受水資源短缺的影響也越大。

      伊拉克的水資源利用率下降了60%,是中東地區(qū)下降最多的,吉布提、約旦、蘇丹、敘利亞等國也均下降50%。埃及農業(yè)生產面臨如下的不利因素:盡管農業(yè)生產用地有所增加,但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把尼羅河谷外的沙漠地區(qū)改為耕地。①Adel Shalaby and R.R.Al,i“Agricultural Land Monitoring in Egypt”,NOAA-AVHRR and SPOT Vegetation Data,Vol.8,No.l 11,November 2010,pp.275 -276.更加嚴峻的現狀是,埃及正在把最適合耕種的土地用于城市化建設,把大量的海水轉化為淡水,并且實施落后的漫灌方式,導致了嚴重的土地沙漠化和鹽漬化問題,而對埃及來說最基本的問題在于,其境內的水資源也面臨著與鄰國分享的風險,甚至受制于蘇丹、埃塞俄比亞等上游國家。

      一些海合會國家政府在農業(yè)問題上最具前瞻性,盡管這些國家面臨著極為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但仍通過增加出口補貼來彌補對進口食品的資金缺口。海合會國家特別是卡塔爾極其重視本國的食品安全,其基本糧食安全理念已經在“全球食品危機——中東地區(qū)”的聲明中得到了闡釋,并出臺了《卡塔爾國家糧食安全計劃》。②Qatari National Food Security Program,“The Global Food Crisis:Middle Eastern Dimensions,”http://www.qnfsp.gov.qa/issue/global-food-crisis.(上網日期:2014年7 月19日)

      2008年農產品和食物價格的飆升已經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和全球貧困率攀升等現象的廣泛關注。然而,由于200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和糧食生產國放松了出口管制,這使得海灣國家長期遭受的高糧價威脅有所減輕,但是一些導致食品價格大幅波動的主要因素仍然存在。

      一是產糧國減少了糧食出口。近來由于糧食價格波動所帶來的沖擊,使許多小麥和大米的出口國因害怕無法滿足本國人的糧食需求,而再次采取禁止糧食出口的政策,這些禁令進一步助長了全球市場食品價格的飆升。盡管海灣國家并沒有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騷亂,但是在中東一些相對貧困的國家,食品問題仍然是引發(fā)社會動蕩的導火索。

      二是糧食自給計劃擱淺。沙特阿拉伯是最早實施系統(tǒng)化農業(yè)自給策略的國家。盡管該國的農業(yè)生產稟賦條件不容樂觀,但還是采取農業(yè)補貼和土地分配等政策以實現糧食自給。這個雄心勃勃的規(guī)劃使沙特變成了純粹的小麥出口國,但是該國投資力度和生產成本都很高,特別是對本已極度稀缺的水資源的揮霍,導致沙特阿拉伯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除此之外,沙特不得不大量進口化肥、農機甚至是所有的農業(yè)工人,這無疑使自主生產糧食這一目標無法實現。因此在重重壓力下,沙特糧食自給計劃于2008年正式結束。

      四、“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阿拉伯國家糧食消費危機

      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增長質量不高,一是未能大幅度減少貧困人數,以及提升食品的供給能力,二是未能利用能源出口收入來發(fā)展本國的非石油經濟,從而支付進口食品的費用。民以食為天,有糧則穩(wěn),無糧則亂,這是阿拉伯國家極易爆發(fā)大規(guī)模社會沖突、繼而引發(fā)“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東地區(qū)安全風暴的重要原因。阿拉伯國家因為有相對較高的人口增速,所以很難大幅增加糧食產量。據聯合國預測,中東地區(qū)人口增長速度將會繼續(xù)攀升,到2030年增速為3.1%,人口將達到5.83億,到2050年,增速為5.2%,人口將達到6.8億。①These and subsequent population figures are based on data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2010 Revision.此外,一些低收入國家在2030年前人口增速較快,如埃及(31%)、敘利亞(36%)、約旦(36%)、也門(72%),這使得人口問題繼續(xù)惡化。對于阿拉伯窮國來說,解決溫飽問題十分困難,這種嚴峻局面主要由高貧困率、高失業(yè)率和貧富差距過大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阿拉伯國家面臨的最嚴峻問題是食物價格是否實惠于民。在一些人口眾多或地緣位置十分重要的阿拉伯國家,日均收入低于2美元的貧困人口所占比例非常高,如也門(44.6%),摩洛哥(24.3%),埃及(18.5%)和敘利亞(16.9%)。②WorldBank,2011,DevelopmentIndicators,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I.POV.2DAY/countries.(上網日期:2014年7月19日)總而言之,整個阿拉伯世界的貧困率很高,53%的人口每天生活費只有4美元。③世界銀行:《世界銀行2014年度報告》,第47頁。并且,貧困人口的絕對數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由于“越窮越生”的惡性循環(huán)而導致貧困率的持續(xù)增大。

      阿拉伯國家低收入者的大部分消費都用于購買食物,所以即使是食品價格的輕微增長,對他們來說也是不能承受之輕。在埃及,低收入群體花費50%以上的收入用來購買食物(其中的20%用于小麥,食用油和糖類等主食上)。在摩洛哥,食物所占收入的比值超過了60%(15%在主食上)。④Drine,The Food Crisis,p.8.所以,食品價格的增長或者食品補貼的減少,對貧困家庭的日常花銷影響很大,這種影響會通過政治和社會兩個方面被進一步放大。

      首先,對于城市人口來說,食品價格過高會使城市人口感到與消費總支出不成比例,他們比農村的人們更享受高收入的快樂,但是也不愿意與那些受益食品價格增長的人分享他們的收入。①Ruslan Yemtsov,The Food Crisis:Global Perspectives and Impact on MENA:Fiscal& PovertyImpact,http://www.pptsearch.net/details-the-food-crisis-global-perspectives-and-impact-on-mena-108058.htm.(上網日期:2014年7月19日)開羅和安曼等大城市有很多的貧困人口,他們極易形成大規(guī)模的抗議群體并涌進政府權力和媒體的中心。其次,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的中產階級是一個很重要但又很脆弱的群體,從人均國民收入3,330美元的伊拉克到7,810美元的突尼斯,中等收入人群對于食品價格變動比高收入的同齡人更為敏感。②World Bank ,2011 Development Indicators.其他國家為:埃及為$5,680,摩洛哥為 $4,400,敘利亞為 $4,620.廣泛的補貼政策是阿拉伯國家社會福利的主要組成部分,這就意味著,如果沒有這些補貼,中產階級會和貧困人口一樣受到糧價上漲的巨大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相對富裕的海灣國家也未能完全免受食品漲價所帶來的影響,因為該地區(qū)雖然人均收入很高,但也伴隨著貧富差距過大、通貨膨脹、奢靡消費等問題。2008年西亞北非動蕩之后,海灣各國政府反應迅速,增加包括食品補貼在內的各項社會開支。科威特埃米爾謝赫薩巴赫·艾哈邁德·賈比爾·薩巴赫(Sheikh Sabah Al-Ahmed Al-Jaber Al-Sabah)在2011年1月責令內閣為市民提供14個月的免費食物,并且分發(fā)總計35億美元的現金,共耗資約40億美元。③“Food Reserve Planned,But Imports Leave UAE Vulnerable,“ The National,January 12,2011;”Kuwaiti Emir Grants$4bn,Free Food to Citizens,“ Arab News,January 17,2011;Rory Jones and Tom Arnold,”UAE Pact on Price Controls Set to Last to End of the Year,”The National,May 11,2011.2011年5月,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經濟部采取強制性措施責令食品零售商穩(wěn)定400種商品價格,直到2011年末,一些零售商同意以批發(fā)價出售商品,也有一些零售商把商品價格降低了50%。④Emirates News Agency(WAM),“UAE Freezes Prices of 400 Major Commodities,”Emirates 24/7,May 27,2011.沙特阿拉伯和巴林雖然沒有頒布針對食品的特定政策,但也增加了相應的食品補貼。由于處理得當,海合會國家并沒有發(fā)生大規(guī)模社會動蕩,但作為海灣阿拉伯國家中的特殊存在,宗派矛盾尖銳的巴林仍然坐在火藥桶上。

      盡管和國際失業(yè)指數相比,沙特阿拉伯的貧困率并不高,但是在2009年4月,社會福利部發(fā)布了該國貧困率為22%,大約有300萬人。⑤Abdul Rahman Shaheen,“Poverty Alleviation Becomes Priority for Saudi Arabia”,Gulf News,September 22,2009.沙特阿拉伯作為海灣阿拉伯地區(qū)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其食品零售價格遠超過其他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因此食品占據普通沙特家庭總支出的四分之一。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發(fā)放食品補貼成為中東地區(qū)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作為政府鼓勵民眾對國家保持忠誠的一種手段。食品補貼是包括免費教育、大量雇傭公共部門人員、沒收私有財產等政治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海合會各國為了食品供應所采取的補貼政策常被描述為保障國家安全或宏觀經濟穩(wěn)定所采取的措施,但阿拉伯國家領導人已經意識到能否負擔得起食品補貼,是一個潛在的、且十分敏感的政治議題。

      包括海灣各國在內的中東糧食危機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該地區(qū)農業(yè)競爭力的缺失。貿易自由化給阿拉伯國家農業(yè)發(fā)展產生了巨大沖擊。除了提升中東地區(qū)各國的農業(yè)生產率之外,貿易自由化也開啟了從美國、歐洲進口小麥的先河,并且使得傳統(tǒng)的小麥出口國如埃及、摩洛哥變成糧食凈進口國。2010年,在世界前二十個谷物進口大國中,中東地區(qū)占了八個,并且埃及位居榜首。二是缺乏農業(yè)替代產業(yè)。通常而言,經濟現代化的必然結果,是農業(yè)領域的缺陷會由其他經濟部門所彌補,大多數為新興產業(yè)。然而中東國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部門乏善可陳,因此也沒有解決糧食安全比率過高的問題。雖然海灣六國的糧食安全形勢較好,但是就像近年來阿拉伯動蕩反映出的那樣,這些國家仍然受食品安全的較大影響,這主要是由于它們過分依賴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并且易受全球能源價格和需求的影響。

      五、“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阿拉伯國家糧食自給化

      實現糧食自給化,是阿拉伯國家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也有助于消除“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東地區(qū)的動蕩風險??ㄋ栒?011年8月宣布要建立1,400個農場,在超過45,000公頃的土地上實現糧食的完全自給,而這僅僅是該國糧食安全戰(zhàn)略的一部分??ㄋ柤Z食計劃的總負責人穆罕默德·本·法赫德阿提亞(Muhammad bin Fahd al Attiya)說:這些農場將會雇傭一些來自農業(yè)科技革新研發(fā)機構的農業(yè)技術人員①“Qatar Plans up to 1,400 Local Farms,“The Peninsulas,August 2,2011.,甚至包括從伊朗進口土壤,卡塔爾的農業(yè)目標是到2023年能夠實現70%的糧食自給,而2011年的對應數據僅為10%。②“Qatar Aims to Meet 70%of Its Food Needs in 12 Years”,Gulf Times,February 20,2011.

      阿布扎比酋長國作為阿聯酋最大的組成部分,也啟動了多個項目來保障它的食品安全。阿布扎比酋長國食品管理局成立于2007年,負責包括農業(yè)和食品安全問題。盡管阿聯酋對許多農產品的補貼已經在2010年結束,但阿布扎比卻積極介入農業(yè)生產領域。阿布扎比政府為該地區(qū)24,097個農場提供了免費灌溉用水。阿布扎比酋長國食品管理局服務中心每年給每個農民十萬迪拉姆的(大約27,250美元)現金補貼,并且這些農戶可以獲得灌溉技術、種子、栽培技術和一些培訓項目。①Vinita Bharawa,j“U.A.E.Strives to Promote Local Farm Goods at Home,”The New York Times,January 19,2011.2010年末阿布扎比政府建成一個商品交易的機構(AbuDhabi Source),目的之一就是保證進口食品的供應,并在富查伊拉酋長國建糧倉。②Javier Blas,Jack Farchy,and Roula Khalaf,“Abu Dhabi Moves to Secure Food Supply,”Financial Times,November 16,2010.

      在廢棄了國內農業(yè)發(fā)展的項目之后,沙特阿拉伯加速實施了“租地種糧”農業(yè)計劃,該計劃為了獲取在海外的耕地(主要在非洲,也有一部分在亞洲和東歐)用于糧食種植。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科威特都制訂了租種海外耕地的政策。有趣的是,這些國家很少在阿拉伯世界投資或是發(fā)展農業(yè),這主要緣于中東動蕩的地緣安全形勢。③Nadim Kawach,“Arabs Mull$65 Billion Food Security Plan,”Emirates 24/7,July 28,2010.其實這關系到從東道國的農民手中獲得土地進行糧食出口而不是供當地人民解決溫飽問題,也暗示了這些“租地種糧”的國家很難大幅度增加糧食產量。

      這些“租地種糧”項目的規(guī)模大小、具體操作細節(jié)和租借東道國土地的相關條款很少公之于眾。通常情況下,海灣國家會直接收購土地,也會試圖通過農業(yè)投資、進行道路、灌溉、倉庫等基礎設施建設來確保食品的供應,在一些情況下,東道國會提供長期的土地租賃來獲得打折石油和基礎設施投資。④Joachim von Braun and Ruth Meinzen-Dick,“'Land Grabbing'by Foreign Investo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isks and Opportunities,”IFPRI Policy Brief,April 20,2010.這種交易方式的范例之一是在2008年12月,卡塔爾埃米爾謝赫·哈馬德·本·哈利發(fā)·阿勒薩尼(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貸款25億美元,用于建造肯尼亞第二大深水港,以換取在塔納河三角洲4萬公頃的耕地。⑤Xan Rice,“Qatar Looks to Grow Food in Kenya,”The Guardian,December 2,2008.

      這種交易大多數是政府間協(xié)議,如卡塔爾—科威特之間的協(xié)議,但由國家贊助的民營企業(yè)也熱衷于這種交易。⑥Alpen Capita,l“GCC Food Industry”,June 28,2011.在這些民間的交易中,2008年位于迪拜的中東最大收購公司通過與阿聯酋政府合作,要求租用巴基斯坦32.4萬公頃的土地⑦Simeon Kerr and Farhan Bokhari,“UAE Investors Buy Pakistan Farmland,”Financial Times,May 11,2008.;2011年的3月,以沙特政府為后盾的Menafea公司聲稱將投資1.25億美元在贊比亞建造一個5,000公頃(12,400英畝)的農場以及一個煉油廠。⑧“Saudi Arabian Firm to Invest$125m in Zambia Farmland,”Reuters,January 29,2011.沙特阿拉伯鼓勵私人租種國外耕地進行糧食生產,并且提供了共計50億美元的軟貸款。①John Vida,l“How Food and Water Are Driving a 21st-Century African Land Grad,”The Guardian,March 7,2010.

      對于食品安全來說,控制國外的耕地是一個十分冒險的解決方式。②John Sfakianakis,et al.,“Saudi Arabia Economics:Pressure on Food Prices,”Banque Saudi Fransi,August 21,2010,p.11.這些舉措已經引發(fā)一些東道國尤其是食物十分短缺的非洲國家的抗議??ㄋ枴夏醽喌淖獾睾贤驮獾搅松鐣顒蛹?、當地政府部門和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強烈反對。③Nick Wadhams,“Kenyan Activists Fight Land Deal With Qatar,”The National,June 6,2009.此外,東道國的政府更迭、戰(zhàn)爭和社會動蕩等威脅因素仍然存在。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在全球食物短缺并且全球糧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主辦國可能會沒收或者限制外國租地者收獲農作物,以削減全球糧價變化所帶來的食品安全壓力;而那些到海外“租地種糧”的私人投資方,盡管擔負著保障本國食品供應的責任,但也可能會按照國際市場價格而不是國內市場優(yōu)惠價格來出售他們的農產品。

      綜上所述,阿拉伯國家社會動蕩的經濟根源,是經濟總量增長與產業(yè)結構失衡矛盾的集中爆發(fā),糧食危機既是這一根本性矛盾激化的經濟表現,也是引發(fā)社會動蕩的導火索,有可能成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東地區(qū)的安全隱患。但是,這同樣也為中阿經貿關系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了更廣大的發(fā)展空間,有利于維護和延長我國的戰(zhàn)略機遇期。④王建:《中東地緣政治格局變化與中阿經貿發(fā)展長遠戰(zhàn)略》,載《西亞非洲》,2014年第3期,第58頁。阿拉伯國家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豐富的礦產資源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的能源紅利,但并不能真正解決這些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農業(yè)是國計民生的根本,要想實現糧食自給、徹底解決本地區(qū)的食品安全問題,就需要高度重視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從這個視角來看,海合會國家加強內部互助合作,積極尋求與地區(qū)外國家的合作,實施海外“租地種糧”戰(zhàn)略,保證糧食生產與供應,其思路較具借鑒價值,前景令人期待。

      猜你喜歡
      阿拉伯糧食一帶一路
      珍惜糧食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8
      珍惜糧食 從我做起
      快樂語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9:06
      請珍惜每一粒糧食
      來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我的糧食夢
      40年后《阿拉伯的勞倫斯》片頭為編劇正名
      電影(2018年8期)2018-09-21 08:00:00
      阿拉伯小鎮(zhèn)的露天集市
      印媒:“一帶一路”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鹤庆县| 巨鹿县| 平谷区| 乌拉特前旗| 马关县| 冕宁县| 永顺县| 炉霍县| 蓬安县| 辰溪县| 衡南县| 汉寿县| 金乡县| 湖北省| 桓台县| 高雄县| 来凤县| 方山县| 丘北县| 仪征市| 班戈县| 浠水县| 梅河口市| 克拉玛依市| 江都市| 阿克陶县| 淳安县| 青铜峡市| 河东区| 大城县| 夏邑县| 铜川市| 新乡市| 馆陶县| 西乡县| 漳平市| 平顶山市| 武山县| 芮城县| 清丰县|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