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隆
摘 要:初中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關鍵期,語文又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對學生情感認知有著重要作用。語文教學應響應新課改號召,結合初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通過對情感教育媒介的把控,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本文對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承載的不僅僅是“一門功課”這種單純的意義。初中生處于人格發(fā)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學生一方面要求獨立,一方面又由于自己本身經(jīng)濟上的匱乏、身體發(fā)展程度的欠缺,人格形成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發(fā)展和歷練,因此雖然擺脫父母的意愿比較強烈,卻仍然無法掙脫束縛,因此心理上還是不獨立的。感教育在初中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教學體系或者成為學科,因此當學生出現(xiàn)諸如上述的發(fā)展矛盾問題,教師應該及時進行干預,尤其是班主任教師和語文教師。語文是承載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科目,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課程內容設置的便利性,提升學生感受情感的敏感度,在課文中體驗人格發(fā)展的魅力,從而幫助學生成功順利的渡過這段人格發(fā)展過渡期。
1 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媒介
第一,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重要一環(huán),在實施情感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本身便代表著一種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引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對語文的理解,甚至是對人的理解。一個擁有愛學生、愛教學等積極情感態(tài)度的老師,可以潛移默化地與學生情感上引起共鳴,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第二,教材也是實施初中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它是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是完成教學任務而編篡的具有實踐性、教育性的依據(jù)。第三,豐富的教學手段也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中有著重要作用。現(xiàn)代對教育的研究日新月異,多媒體等新型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使教育質量突飛猛進,各種多媒體手段可以通過圖片、聲音、視頻等給予學生更直觀的情感體驗。
2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陶冶學生的情操
好的教學氣氛應達到兩點,一是使學生輕松愉快,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二是教師應把學生代入教材情境中,使學生融入自身的情感,明辨是非,在完成教學任務下陶冶情操。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教師態(tài)度要“正”,“正”不僅是要積極備課,努力為學生講授有用的知識,而且要自身的態(tài)度正,作為榜樣傳達給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二是要正視學生性格的差異性,積極地與學生溝通互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做有針對性的情感教學。三是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來營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和諧融洽。因此,在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深入挖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陶冶學生的情操。
2.充分理解新課改后的教材內容,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正確開展情感教育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生的學習教材較以往有了較好的提高,在保證“聽說讀寫”等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交流溝通能力和情感素養(yǎng)有明顯的提高。過去的語文教材,過分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多,而在課改下的新教材一改往常“難、繁、偏、舊”的體系,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生活,重視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參與,在參與中形成正確積極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良好教育情境,加強教育效果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育的了解更加深入,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產品結合到教育中,對教育水平起了很大的提高作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多媒體等高科技媒介,用音頻、圖片、視頻等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明了,從而有效地提高情感教育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僅可以為教學帶來了許多方便,也使教學更加接近學生的要求,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去學習,貼近課文中作者的真實情緒,創(chuàng)建一個積極的、高效率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其學習主動性和持久性也將大大提高,語文學習興趣更加提高,情感教育效果也會更為明顯。初中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關鍵期,應合理應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各種媒介。以學生為主要的教學中心,教師起著積極重要的引導作用,合理應用優(yōu)秀的教材資源,通過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將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有用的實踐。情感教育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需要注重學生的自我情感體驗,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使學生有輕松積極的學習氣氛,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4.利用誦讀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語文教師與班主任協(xié)商,利用好課程安排計劃中的晨讀時間,安排學生朗讀。朗讀的方式不同于默讀,默讀是一種內部語言表達方式,有利于學生進行文章的背誦。默讀不出聲音,因此學生也無法通過自己的默讀進行內容的判定和欣賞。大聲的朗讀則改正了默讀的眾多缺點,一方面學生可以聽清楚自己的聲音,對文章內容更加了解;其次,學生朗讀會進一步融入到課文的情境當中,設身處地的感受文章字里行間所傳達的情感和情緒。因此鼓勵學生經(jīng)常性朗讀,甚至分角色的朗讀,通過學生不同的表達方式,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的情感。
5.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和生動化
情感傳遞不能是單調的,如果教師能夠運用多種傳播媒介在日常的語文教學工作當中,同樣可以讓學生靈活生動的體驗語文課文中的情感表達。比如在講授《荷塘月色》的景色描寫部分,適當輕柔背景音樂的引入,無疑會大幅度提升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情感把握。教師的課文范讀同樣會增加整個課堂的豐富性和生動性。語文表達是非常重視語音語調的,四種音調和在一起猶如音樂,所以一堂成功的語文課講授,對于學生而言也是美的享受。
6.通過引導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最大興趣點莫過于閱讀語文課文。因為不少課文傳達著故事、情感和信息。閱讀課文不僅僅是閱讀一個故事就萬事大吉,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地引導學生學會“精讀”。所謂“精讀”,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發(fā)現(xiàn)美好、感受美好,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提升審美能力,需要學生立足于語文課文背后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寫作的歷史和意義,通過與作者產生“審美共鳴”,在思想交流上的火花,從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保障情感體驗的共鳴程度最大化。學生在接下來也可以自由選讀與作者相關的同類文章,作為課后的一項興趣作業(yè),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語文中的情感。
3 結語
情感教育是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對語文教師而言,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方法,掌握更加適合初中生情感體驗和表達的教學場景調動方法,這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教師之間應該及時進行教學經(jīng)驗溝通,保障課程改革的信息互動,共同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水平。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指的是特定的語言學習過程,還有鍛煉學生溝通能力,塑造人格,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作用。因此,對語文教育的思考應不局限于學習課本課文知識,而是應將學生代入特定的課堂情境中。情感教育是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它需要根據(jù)科學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指導,依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從初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基礎入手,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來達到提高語文教育質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胡華標.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才智,2011,(19).
[2]李傳麗.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技術與市場,2008,(12).
[3]王曉光.情感: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教育教學論壇,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