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岳麓秦簡“毋奪田時令”探析*

      2015-12-21 08:01:54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
      關鍵詞:律令岳麓秦簡

      歐 揚

      (湖南大學 岳麓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岳麓秦簡《秦律令比》①岳麓秦簡的法律條文部分定名為《秦律令比》,見陳松長、周海鋒,《〈岳麓書院藏秦簡〉(肆)概述》,2014年12月“秦簡牘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中有一條由6枚簡組成的令,根據(jù)形制、書體、簡背劃痕、內容等方面的分析,此令屬于“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我們稱之為“毋奪田時令”,簡文如下:

      0325:·郡及關外黔首有欲入見親、市中縣道,毋禁錮者殹,許之。入之,十二月復,到其縣,毋后田。田時,縣毋

      0317:入殹?!隙煌鲜抢舨灰蕴餅槭職??;蛘咭凿r時繇黔首而不顧其時,∠及令所謂春秋

      0318:試射者,皆必以春秋閑時殹,今縣或以黔首急耕、∠穜、治苗時,已乃試之,∠而亦曰春秋試射之

      J59:令殹,此非明吏所以用黔首殹。丞相其以制明告郡縣,∠及毋令吏

      J58:以苛繇奪黔首春夏時,令皆明焉,以為恒。不從令者,貲丞令、令史、尉、尉史、士

      0717:吏、發(fā)弩各二甲。

      令文大意:郡以及關外黔首有想進入中縣道探親或做生意的,如果沒被禁錮,應準許。進入中縣道的黔首十二月啟程返回,回到本縣不應后于田時,田時縣吏不能準許黔首進入中縣道。若致使黔首不能參與播種,說明吏不把田作當成要事。有吏在播種之時興徭黔首而不顧其田時,春秋試射之令規(guī)定必須在春秋兩季農閑時舉行試射,如今某些縣吏在急耕時、播種時及治苗時,集結黔首舉行試射,卻說也是依據(jù)春秋試射之令,這不是明吏征發(fā)使用黔首的方法。丞相以制書明告郡縣,毋令吏以苛徭奪黔首春夏田時,令文都要明確規(guī)定,作為恒久適用的令。不從令者,貲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發(fā)弩嗇夫各二甲。

      下面我們就此令文的相關內容試作分析如次。

      一 編聯(lián)、令名與內容

      毋奪田時令由6枚簡組成。從簡牘形制來看,簡0717因簡尾部殘斷而長度特殊,其它5枚基本完整,其簡長都是27.5厘米左右。6枚簡都有兩道編繩且位置相同。這6枚簡的簡長和編繩特征與“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卷冊諸簡一致,可見此令屬于“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

      然而這6枚簡在書體和字數(shù)上存在不一致。簡J59與其它5枚簡的書體不同,其字形向右側傾斜,其它5枚簡的書體是“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的典型書體,其線條方整,字形扁平,風格厚重。在書寫內容上,簡0325 有38 字(其中兩字據(jù)殘筆及文例釋出)、1令文起首符號、1重文符號;簡0317有34字、3鉤識符號;簡0318有35字、2鉤識符號;簡J59有25字、1鉤識符號;簡J58有29字、2 重文符號;簡0717有6 字。簡0717是令文末尾所以字數(shù)較少,簡J59和簡J58 的字數(shù)偏少,其中簡J59從首部書寫至中下部,其簡末有一段空白未書寫文字,簡J58首端有一段空白,這部分似有刮削痕。

      再看簡背劃痕,簡0325的劃痕在簡上半部,簡0317和簡0318的劃痕在簡下半部,但距離較遠,并不相連。簡J59、簡J58和簡0717的劃痕同在簡上半部,然而從斜率和相互位置來看,這三簡的劃痕很難解讀為相連。

      因此,完全按照簡背劃痕來復原簡序,或者完全根據(jù)書體對竹簡進行分組整理,那么就必然排除這6枚簡被編聯(lián)為一組令文的可能性。我們綜合考慮形制、書體、簡背劃痕和內容等信息,在這些信息之間出現(xiàn)矛盾時,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

      根據(jù)本例的各種信息,整理小組以簡文內容為主要編聯(lián)線索,將這6枚簡復原為一組令文。

      令文規(guī)定事項有二,分別在“或者”前后,一是黔首進入中縣道的管理,二是申明縣吏不得以苛徭奪田時,主要是對春秋試射的組織進行了規(guī)制。令文內容統(tǒng)一在不耽誤黔首田時的原則之下。套用“毋令吏以苛繇奪黔首春夏時”的句式,我們將此令稱為“毋奪田時令”,以統(tǒng)攝兩事。

      毋奪田時令的主體部分源于立法指示類的制書,含有對某些不符合法律行為的譴責,以及對相關立法原則的重申?!柏┫嗥湟灾泼鞲婵たh”是制書獨有的命令式內容,“此非明吏”是制書的譴責語氣,“令皆明焉以為恒”是立法指示制書的文末格式語。制書行文典雅,其虛詞用法如“已乃試之”等呈現(xiàn)經典氣象,并非律令所常見,體現(xiàn)了起草者的較高文化素養(yǎng)。制書之后僅存對不從令的諸吏的處罰,這應是依制擬令的吏補充的內容。此令的其它立法過程諸如“制曰可”以及令文下發(fā)至縣的過程等已被刪去。

      根據(jù)以上對令文內容的梳理,雖然簡J59書體不同且字數(shù)偏少,但完全可與其它5枚簡系聯(lián),其簡文與簡J58內容連讀順暢。簡J59末與簡J58首各有一段空白,然而從連讀的事實出發(fā),再來分析成對出現(xiàn)的留白現(xiàn)象,可能是當時抄寫者為了系聯(lián)而有意為之。

      二 “中縣道”考

      毋奪田時令涉及黔首進入中縣道的管理,相關內容如下:

      郡及關外黔首有欲入見親、市中縣道,毋禁錮者殹,許之。入之,十二月復,到其縣,毋后田。田時,縣毋入殹。而澍不同,是吏不以田為事殹。

      可與《岳麓秦簡〈尉卒律〉研究》一文披露的《尉卒律》律文對讀:

      1404尉卒律曰:緣故徼縣及郡縣黔齒<首>、縣屬而有所之,必謁于尉,尉聽,可許者為期日。所之1290它縣,不謁,自五日以上,緣故徼縣,貲一甲,典、老弗告,貲一盾;非緣故徼縣也,貲一盾,典、老弗1292告,治(笞)定。尉令不謹,黔首失令,尉、尉史、士吏主者貲各一甲,丞令、令史各一盾,①周海鋒,《岳麓秦簡〈尉卒律〉研究》,2014年12月“秦簡牘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通過對讀,可發(fā)現(xiàn)毋奪田時令監(jiān)管“郡及關外黔首”,而《尉卒律》監(jiān)管“緣故徼縣”與郡縣的黔首及縣屬,對象不同。另外,令文監(jiān)管黔首進入“中縣道”,而《尉卒律》是對黔首出行它縣的普遍性規(guī)定。

      “中縣道”常見于岳麓秦簡,對“中縣道”和其他歷史地理概念之間的關系,試分析如下:

      第一,“中縣道”指內史所轄縣道。岳麓秦簡《亡律》中將“中縣道”、“隴西縣道”和“郡縣道”并列,證明了這個觀點。毋奪田時令涉及進入中縣道的管理,因此被編入《內史郡二千石官共令》。

      “中縣道”之“中”類似“中尉”之“中”,功能是標識其不屬于郡,而由中央直轄?!爸锌h道”之“中”并非“關中”的簡稱,“關中”涵蓋的范圍見下文。

      “中縣道”是隨著歷史發(fā)展而形成的概念,在初設于邊地的郡制逐漸推廣到全境以后,與郡縣道對應的中央直轄縣道就需要一個與前者區(qū)別的概念,即“中縣道”??さ膱?zhí)掌逐漸從軍事擴展到上計、治獄、奏讞等以后,需要規(guī)定“中縣道”的這些事務分別由內史、中尉和中央相關官署執(zhí)掌。這種“中縣道”由中央直轄的定義,是在郡制逐步施行于秦全境的歷史背景下的話語,郡制初創(chuàng)之前,縣的上級是中央,無所謂直轄與否。

      “中縣道”位于首都咸陽附近,因為京畿地位尊崇而政務繁劇,所以不設郡以彰顯其特殊,長吏稱內史,享有迥異于郡守的政治地位。“中縣道”的治安非常重要,需要監(jiān)控外來人口,因此令文規(guī)定郡縣道之吏監(jiān)管其縣進入“中縣道”的黔首。

      第二,“中縣道”與“隴西縣道”關系密切。令文“郡及關外黔首”指所有設郡地區(qū)的黔首,當然包括隴西郡的黔首。然而上文所引《秦律令比》,“隴西縣道”和“郡縣道”有時分列,可見“隴西郡”地位特殊。隴西郡東部的縣道,在郡制推行于全境之前就屬于秦國,這些縣道長期由中央直轄,即屬于當時的“中縣道”,秦昭襄王將新置的西方邊地縣道與部分“中縣道”合并設隴西郡,所以隴西郡之地域有新有故①例如狄道是新置縣道,《水經·河水注》:“狄道,漢隴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置?!庇?,較為古老的有上邽縣,《史記·秦本紀》:“(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縣之。”,不似蜀郡這類完全是新得地域的郡。此后“隴西縣道”保持了一定特殊性,雖然地位不及“中縣道”,但與其他郡縣道的地位略有不同,這種現(xiàn)象的歷史背景,是郡制推行到秦人根據(jù)地的進程。

      第三,“中縣道”位于“故徼”之內,同在“故徼”內的地區(qū)包括秦惠文王奪得的漢中、巴、蜀地?!段咀渎伞匪姟熬壒梳杩h”是秦統(tǒng)一后對其固有疆域之緣邊縣的改稱,見《里耶秦簡》8-461“更名木方”:“邊塞曰故塞,毋塞者曰故徼”?!独镆睾啝┬a尅芬粫J為:“隨著秦的統(tǒng)一,疆域的拓展,秦原來的邊塞不再是邊境,故而邊塞稱為‘故塞’。……沒設塞的邊境被改稱為‘故徼’。”②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58、159頁。此說甚確。“故塞”見《史記·匈奴列傳》:“匈奴得寬,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于故塞?!薄肮梳琛币姟妒酚洝の髂弦牧袀鳌罚骸凹皾h興,皆棄此國而開蜀故徼。”據(jù)上下文,意為漢廷棄西南夷,并開啟秦的蜀郡故徼作為邊界,可知蜀郡在秦“故徼”范圍內?!肮嗜?、“故徼”并不是對過去的若干邊界的泛稱,對漢初來說,秦始皇時代擴張形成的邊界也是一條故邊界線,然而上引《史記》所見“故塞”和“故徼”是特指不是泛指,中原政權放棄秦始皇開拓的土地而退至秦惠文王末期的邊界,這時“故塞”和“故徼”就用來指退卻后的邊界。③存在其他用法,《史記·朝鮮列傳》:“秦滅燕,屬遼東外徼。漢興,為其遠難守,復修遼東故塞,至浿水為界,屬燕?!贝恕斑|東故塞”與“更名木方”之“故塞”不同,“更名木方”之“故塞”不指代新地如遼東郡的邊塞?!斑|東故塞”不是指秦代遼東郡之塞,據(jù)上下文,漢是從秦代“遠難守”的邊塞撤至“遼東故塞”的。我們認為“遼東故塞”指故燕國遼東郡的邊塞?!案痉健敝肮嗜焙汀斑|東故塞”都指戰(zhàn)國時期故七國的邊塞。“故塞”和“故徼”在岳麓秦簡《秦律令比》中合稱“故塞徼”,簡稱“故徼”。

      巴蜀在秦“故徼”內,岳麓秦簡《秦律令比》中有佐證,規(guī)定有協(xié)助相關人員出蜀郡、巴郡之界逃亡的行為,以協(xié)助逃亡故徼外地區(qū)的罪名來懲罰。另外,《秦律令比》將“故徼縣”和“新地縣”分列,將“故黔首”和“新黔首”并稱④于振波,《秦律令中的“新黔首”與“新地吏”》,《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3期。,可見秦代疆域分為兩部分,函谷關以西的秦固有疆域在“故徼”內,秦始皇兼并六國而占據(jù)的“新地”在“故徼”之外,多見以六國故名劃分新地的辭例,如張家山漢簡《奏讞書》所見秦令就有“荊新地”。⑤《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104頁。

      第四,“中縣道”位于關中地區(qū),因此令文有“關外”黔首入“中縣道”的規(guī)定。秦“關”和秦“故徼”所劃定的區(qū)域大致對應。秦“關”是以律令規(guī)定的若干關隘為基礎而形成的概念,可供參考的是《二年律令·津關令》所見漢初由五關組成的“關”體系?!肮梳琛备鶕?jù)里耶“更名木方”的記載,指秦惠文王末年的邊境。秦“關”概念的基礎是若干點狀的重要關隘,而相較之下秦“故徼”更具有連續(xù)邊界線的意味,因此《尉卒律》的“緣故徼縣”指“故徼”一線的縣,無論這些縣是否有律令規(guī)定的重要關隘。

      “關中”大致位于“故徼”之內。“關中”和“關外”相對,令文未見“關中”,但既然有“關外”,應該有對應的“關中”概念。關于秦的“關中”,可以參考漢初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津關令》:“關外人宦、為吏若徭使,有事關中?!蓖踝咏?、劉華祝指出傳世文獻中有一種廣義的“關中”用法,對應《二年律令·津關令》的五關劃定的地域,包括漢中、巴、蜀、上郡、北地。①王子今、劉華祝,《說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津關令〉所見五關》,《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1期。此地域與前述“故徼”之內地域大致相合?!瓣P外”大致是指“故徼”外的“新地”。

      據(jù)上述,列如下表:

      表1 秦“關中”、“關外”對應地域

      三 “春秋試射”解

      毋奪田時令所見“春秋試射”相關內容如下:

      及令所謂春秋試射者,皆必以春秋閑時殹。今縣或以黔首急耕、穜、治苗時已乃試之,而亦曰春秋試射之令殹,此非明吏所以用黔首殹。

      岳麓秦簡《為吏治官及黔首》有涉及春秋試射的內容,史達曾根據(jù)簡背劃痕和反印字跡給出《為吏治官及黔首》新簡序②(德)史達著,黃海譯,《〈岳麓書院藏秦簡·為吏治官及黔首〉的編聯(lián)修訂——以簡背劃痕與反印字跡為依據(jù)》,載于《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三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3-99頁。,原簡13后接原簡25,兩簡的第三欄連讀是:“發(fā)弩材官春秋肄試”。意為發(fā)弩材官兵種參加春秋試射。許道勝指出“春秋肄試”可參照《二年律令·徭律》所見“縣弩春秋射”。③許道勝,《岳麓秦簡〈為吏治官及黔首〉與〈數(shù)〉校釋》,武漢大學2013年11月博士學位論文,第105頁。通過毋奪田時令和《為吏治官及黔首》的對讀,可知肄試的對象是射術,“春秋肄試”是“春秋試射”的別稱。

      對令文中提到的春秋試射制度,分析如下。

      第一,組織試射者是縣吏,縣吏征發(fā)黔首參與試射,參見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律》第四一四簡:

      縣弩春秋射各旬五日,以當繇(徭)。④《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頁。

      “縣弩”是指縣的發(fā)弩,是縣吏征發(fā)本縣黔首而組成的發(fā)弩兵種,其監(jiān)管指揮之吏稱發(fā)弩嗇夫。毋奪田時令的結尾規(guī)定對不從令的“發(fā)弩”貲二甲,根據(jù)上下文分析,這個“發(fā)弩”指發(fā)弩嗇夫,因為其有組織、指揮發(fā)弩進行試射的職責,而予以懲罰。

      毋奪田時令對縣吏組織試射不善提出批評,與《二年律令·徭律》所見縣發(fā)弩春秋射的記載相符。

      第二,參加試射者,是黔首被征發(fā)而組成的“發(fā)弩材官”兵種。

      《為吏治官及黔首》簡13(1539):“發(fā)弩材官”,整理者注:

      發(fā)弩:專司射弩的兵種。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除士吏、發(fā)弩嗇夫不如律,及發(fā)弩射不中,尉貲二甲。發(fā)弩嗇夫射不中,貲二甲,免,嗇夫任之。”材官:秦漢始置的一種地方預備兵兵種?!妒酚洝ろn長孺列傳》:“當是時,漢伏兵車騎、材官三十余萬,匿馬邑旁谷中。”也可能指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級武職?!妒酚洝堌┫嗔袀鳌罚骸吧晖镭┫嗉握?,梁人,以材官蹶張從高帝擊項籍,遷為隊率?!雹葜鞚h民、陳松長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114頁。

      此注已說明發(fā)弩是兵種,而材官和弓弩射術的關系應進一步分析。文獻見材官蹶張,整理者注所引《史記·張丞相列傳》,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材官之多力,能腳踏強弩張之,故曰蹶張。律有蹶張士?!薄妒酚洝そ{侯周勃世家》見“材官引強”,《集解》:“骃案,漢書音義曰:能引強弓官,如今挽強司馬也。”以上兩類材官的名目都和弓弩射擊有關,我們認為并非偶然,材官以弓弩為武器,就有必要參加射術的演練和考核。材官又見《史記·秦始皇本紀》:“盡征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wèi)咸陽。”張守節(jié)《正義》:“謂材官蹶張之士?!薄稙槔糁喂偌扒住芳热惶岬健鞍l(fā)弩材官”,下一句“春秋肄試”就不必再用“射”字。

      張軍威認為:“材,文中之義同發(fā)弩。……結合文意,材官理解為射弩之兵更為確切?!雹迯堒娡?,《岳麓秦簡〈為吏治官及黔首〉研究》,鄭州大學2013年5月碩士學位論文,第49頁。張認為發(fā)弩和材官同義,我們并不支持此觀點。但“發(fā)弩材官”確實有可能是一個兵種,若“發(fā)弩材官”能理解為“材官發(fā)弩”,與傳世文獻之“材官蹶張”、“材官引強”對應,“發(fā)弩”就可能和“蹶張”等類似,是“材官”的一種。

      值得注意的是,發(fā)弩和材官另有用作官署名的用法,《漢書·地理志上》:“南郡,有發(fā)弩官。”顏注:“主教放弩也。”顏指出南郡的發(fā)弩官署的執(zhí)掌是教放弩,這和令文中發(fā)弩材官兵種學習射術是存在一定關系的,但令文中試射是由縣來組織的,而南郡發(fā)弩官屬于南郡。岳麓秦簡《秦律令比》中所見官署名“材官”,其執(zhí)掌有待考證。

      第三,試射的內容,有射術的教學、演練和考核?!稙槔糁喂偌扒住泛?5(0931):“春秋肄試”,整理者注:

      肄:學習;練習;演習?!抖Y記·曲禮下》:“君命,大夫與士肄?!编嵭ⅲ骸耙蓿曇??!薄妒酚洝⒕词鍖O通列傳》:“上既觀,使行禮,曰:‘吾能為此?!肆钊撼剂曇?,會十月?!彼抉R貞索隱:“肄亦習也?!薄稘h書·刑法志》“外有樓船,皆歲時講肄,修武備云?!鳖亷煿抛⒃弧耙蓿曇病?。試:比試;考較?!豆茏印て叻ā罚骸按呵锝窃囈跃?,精銳為右?!币拊嚕貉萘暠仍?。①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120頁。

      據(jù)此注,肄指演練,因此試射不僅有考核也包括演練。“肄”與“射”搭配使用見《呂氏春秋·孟冬》辭例“肄射御角力”。《史記·秦始皇本紀》:“盡征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wèi)咸陽,令教射。”教射和肄射相對,材官兵種演練射術是由吏負責教導。前引《二年律令·徭律》:“縣弩春秋射各旬五日?!贝呵飪杉驹嚿涓餮迦盏囊?guī)定,說明律令安排了教學及演練射術的必要時間。

      以上探討的是令文中規(guī)定的春秋試射,然而文獻中又見考核吏射術的一類試射。鄔勖注意到李均明從居延漢簡中輯得若干條內容一樣的《功令第卌五》,并指出該條也見于額濟納漢簡及肩水金關漢簡,文本略有差異,鄔復原其完整令文如下:

      功令第冊五:候長、士吏、烽燧長皆試射,射去埻鞏巾、弩力如發(fā)弩,發(fā)十二矢,中鞏巾矢六為程,過六及不滿六,賜、奪勞矢各十五日。②鄔勖,《讀金關簡札記(三則)》,2014年10月第四屆“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北京市某城區(qū)從事精神衛(wèi)生工作或相關工作的105名在職工作人員,其中政府部門87人,包含街道主管部門、綜治、派出所、民政、司法、殘聯(lián)、社區(qū)居委會和精神衛(wèi)生防治專業(yè)人員18名(社區(qū)衛(wèi)生中心精神衛(wèi)生科)。共發(fā)放問卷105份,收回問卷105份。

      大致意思是:“候長、士吏、烽燧長都參與試射,射擊位置和靶標的距離以及弩力,都如發(fā)弩。射十二矢,中靶標六矢是程,超過或者不滿六矢,分別賜勞或奪勞,每差一矢則賜奪勞十五日?!毕嚓P的吏依此令參加試射,在居延漢簡中被稱為“以令秋試射”。“射……如發(fā)弩”,我們認為是指吏試射的射距、弩力等如發(fā)弩試射一般??梢姲l(fā)弩春秋試射的制度較為久遠,漢代西北邊疆的吏秋射是比照發(fā)弩試射進行的。漢代西北邊疆地區(qū)的吏秋試射就和內地縣發(fā)弩春秋試射之間產生了一定的聯(lián)系。

      漢西北邊地有吏秋試射賜奪勞制度,秦代也有對吏試射的規(guī)定。睡虎地秦簡《秦律雜抄》:

      除士吏、發(fā)弩嗇夫不如律,及發(fā)弩射不中,尉貲二甲。發(fā)弩嗇夫射不中,貲二甲,免,嗇夫任之。③《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79頁。

      “發(fā)弩嗇夫射不中”,指發(fā)弩嗇夫試射不中程,要被貲二甲及免職。射術不過關的秦基層軍吏要被免職,彰顯秦對軍吏武藝的嚴格要求。《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仆射,秦官,自侍中、尚書、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課之。

      秦重射術,若干官署設置執(zhí)掌監(jiān)督課試射術的吏?!墩f文》:“課,試也?!倍秸n就是監(jiān)督并課試,與吏試射相對應。

      岳麓秦簡《三十四年質日》簡64(0728):“卅年正月甲申射”,整理者注:

      此射可以確定不是鄉(xiāng)射禮,而很可能是《質日》作者參與的試射。秦試射和鄉(xiāng)射禮之間存在本質差異。首先,秦試射尚武,力求參與者的軍事技術能夠滿足戰(zhàn)爭的需要,而鄉(xiāng)射禮崇德,旨在確立及鞏固儒家理想的鄉(xiāng)里社會秩序。其次,秦試射的內容是演練與考核射擊技術,而鄉(xiāng)射禮的內容主要是溫習禮儀及培育美德。再次,兩者的組織者及參加者也不同。

      《韓非子·內儲說上》:

      李悝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訟者,令之射的,中之者勝,不中者負。令下而人皆疾習射,日夜不休,及與秦人戰(zhàn),大敗之,以人之善戰(zhàn)射也。

      肄,習也。習射,即肄射。李悝習射令和秦春秋試射之令,都是直接針對軍事需要,力求參與者具備優(yōu)異的射擊能力,與鄉(xiāng)射禮迥然不同。

      四 結 語

      毋奪田時令規(guī)定的兩事項分別需要與其他律令配合才能施行。就黔首進入中縣道的管理而言,令文強調縣給黔首頒發(fā)出行許可令不可耽誤農時,然而此規(guī)定不能單獨施行,比如令文沒有規(guī)定縣頒發(fā)出行許可的吏,所以令文這一部分必然是對已有律令的修改補充。根據(jù)《尉卒律》,縣尉批準和發(fā)放許可通行令給黔首。而毋奪田時令官吏責任追究同樣提到尉及尉史,可見發(fā)放許可令的職責在縣尉。在這一點上,毋奪田時令和《尉卒律》存在聯(lián)系,但不能確定令文就是針對《尉卒律》而制定的補充規(guī)定,因為令文針對“郡及關外黔首”,而《尉卒律》針對“緣故徼縣及郡縣黔齒〈首〉、縣屬”,監(jiān)管對象不同。但可以肯定,令文所配合施行的某些律令必然規(guī)定了由縣尉負責批準頒發(fā)出行許可令。

      就春秋試射制度而言,令文明確指出某些縣的試射違反了已施行的“春秋試射之令”,重申試射不耽誤田時的原則,并規(guī)定了若干細節(jié)??梢娍h吏組織試射,必須遵循毋奪田時令、“春秋試射之令”、其它相關律令以及規(guī)定射術考核標準的“程”。

      毋奪田時令這個實例,可見秦令的一些特征。

      第一,揭示了“一令多事”、“一事多律令”的現(xiàn)象。毋奪田時令規(guī)定兩事,統(tǒng)一于保護田時原則。毋奪田時令的兩部分又分別需要與其他律令配合施行。“一令多事”、“一事多律令”的復雜現(xiàn)象,為學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例證,用于深入探討特定的律令條文屬于哪一篇律令,以及討論律篇之間規(guī)定事項的區(qū)別。

      第二,令文是對已經頒行的相關律令條文的修正和補充。在制定和頒行時間上,令文和相關律令有先后之分。但不能認為令文是輔助性的,因為相關律令條文被令文修正補充以后,不能離開令文而單獨施行。兩者規(guī)定互相輔助,內容重要性無主次之分。

      毋奪田時令的體現(xiàn)了令的制定者、執(zhí)行律令的縣吏和黔首的三方關系。

      首先,制定者三令五申黔首出行和縣吏興徭不能耽誤田時,其內容與《為吏治官及黔首》所見“善度黔首力”的告誡相應①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頁。,表面上統(tǒng)治者宣揚了體恤黔首力的思想,實質上統(tǒng)治者將田租稅和軍事訓練等徭役都強加于黔首,通過試射制度,平時官府不必供養(yǎng)脫產的弓弩射手,而且官府的各種租稅也沒損失,在戰(zhàn)時就能征發(fā)受過一定軍事訓練的士卒。在律令中規(guī)定吏不得興苛徭,統(tǒng)治者就自以為苛徭就不會禍害黔首了,于是就能繼續(xù)征收各種租稅,甚至向服長期徭役而不能在家田作的黔首征收田租稅。

      其次,黔首受到沉重壓迫,秦“耕”、“戰(zhàn)”兩項基本國策的壓力都由他們負擔,在無戰(zhàn)事的年份,僅春秋試射一項,相關黔首春秋兩季分別抽出十五日進行訓練。一旦有戰(zhàn)事,黔首必從軍,負擔更重。

      最后,縣吏左右為難,毋奪田時令要求他們不得耽誤黔首田時,否則給予處罰??梢韵胍?,其他關于春秋試射的律令會規(guī)定,如果試射征發(fā)黔首不夠、訓練時間不足、考核成績欠佳,相關的吏也要受罰。這樣吏就陷入兩難,尤其春夏是農忙之時,既要保證黔首農作,又要征發(fā)黔首進行十五日春試射,實踐中難免顧此失彼。

      《漢書·食貨志》:

      (秦)又加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于古。

      秦賦役極重,是名副其實的苛政。毋奪田時令表面上反對苛徭,力圖緩和官府和黔首之間的矛盾,但這個嘗試失敗了,秦末反盜蜂起說明了這一點。

      猜你喜歡
      律令岳麓秦簡
      宋拓岳麓寺碑冊
      紫禁城(2020年9期)2020-10-27 02:05:06
      禮法之治與泰始律令
      法律史評論(2019年2期)2019-05-21 01:01:24
      云夢睡虎地秦簡,讓秦史“活”起來
      金橋(2018年4期)2018-09-26 02:25:12
      兩件《天盛律令》未刊殘頁考釋
      西夏學(2018年2期)2018-05-15 11:26:00
      唯物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岳麓版
      再論《天盛律令》的修纂
      西夏學(2016年2期)2016-10-26 02:21:24
      居延新簡所見的一條律令目錄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歷史敘事與能力培養(yǎng)——以岳麓版、人教版“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一課為例
      秦簡“識劫 案”發(fā)微
      古代文明(2015年1期)2015-06-25 07:39:13
      凤山县| 惠来县| 裕民县| 庄河市| 五常市| 深圳市| 东光县| 东源县| 明星| 庆城县| 芦溪县| 民勤县| 五寨县| 临清市| 萨迦县| 田林县| 兴仁县| 应用必备| 塘沽区| 颍上县| 沁阳市| 开平市| 陆丰市| 金川县| 洪雅县| 简阳市| 泸西县| 澄江县| 西畴县| 潞西市| 五指山市| 新建县| 奈曼旗| 民丰县| 梓潼县| 东乡县| 镇雄县| 新安县| 长治市| 越西县|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