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 劉鵬 謝傳金(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山東 東營 257015)
三角洲是海陸過渡相組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以河控三角洲為例來簡要介紹三角洲的沉積環(huán)境及沉積特征。在平面上分為:三角洲平原、前緣和前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SP曲線具有下粗上細(xì)的鐘狀特征(如圖1)。前緣曲線形態(tài)為互層狀。水下分流河道曲線為箱形、鐘形或箱鐘形的組合;支流間灣SP曲線低平,夾微幅負(fù)異常,GR曲線高值,呈齒形。河口壩呈漏斗形(如圖2)。前三角洲沉積在測井曲線上指狀曲線。
圖1 三角洲平原沉積測井曲線特征
圖2 三角洲前緣沉積測井曲線特征
2.2.1 分流河道微相
分流河道為正粒序,它是可容納空間增加的海侵式加積退積旋回。SP曲線呈現(xiàn)中高幅,曲線特征為鐘形或箱形,頂部為漸變,底突變。SHDT呈紅綠模式。
分流河道在剖面上可分為充填河道、廢棄河道和進(jìn)積河道三種,他們在沉積特征上有所不同:
2.2.2 天然堤微相
天然堤以粉細(xì)砂沉積為主,常見各種波狀波痕,從下往上為正旋回。SP曲線呈齒形。SP和GR測井曲線特征為對稱齒型與平直型的疊加模式。
2.2.3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河道加寬,深度減小,分叉增多,流速減緩,堆積速度增大。SP曲線中高幅鐘形,底部突變成加速漸變,頂部減速漸變,內(nèi)收斂。測井曲線為箱形、鐘形、指狀以及多個(gè)指狀形態(tài)的組合,SHDT主要為紅綠模式。
2.2.4 水下分流間灣微相
水下分流間灣微相地層以黏土沉積為主,含少量粉細(xì)砂巖,具有水平及透鏡狀層理,偶見生物擾動(dòng)構(gòu)造、生物介殼及浪成波痕構(gòu)造??扇菘臻g以加積為主。SP曲線呈低幅微齒形。SP曲線幅度小,較平直,呈指狀特征,GR曲線幅度較大。
2.2.5 河口壩微相
SP曲線中高幅的漏斗或漏斗箱形,微齒,齒中線外收斂。SHDT主要為藍(lán)綠模式。自然伽馬呈漏斗-箱形高幅異常。
測井資料在研究三角洲沉積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對三角洲沉積類型的判斷以及三角洲沉積結(jié)構(gòu)的劃分都有著很好的識別能力。在三角洲相的研究隨著油氣勘探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的背景下,測井資料的解釋作用也同樣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SP曲線、GR曲線、SHDT曲線等都有著很好的識別三角洲相中各微相的沉積特征的能力,因此在研究三角洲相沉積中測井解釋是常用的工具。
[1]姜在興.沉積學(xué).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3:375-402.
[2]呂棟,尹太舉.吐哈盆地臺北凹陷勒3區(qū)塊七克臺組沉積相研究.斷塊油氣田,2007,14(4):20-21.
[3]王峰,王多云,高明書,等.陜甘寧盆地姬塬地區(qū)三疊系延長組三角洲前緣的微相組合及特征構(gòu)成.沉積學(xué)報(bào),2005,23(2):21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