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娟
作者單位:518109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qū)人民醫(yī)院
?
腸炎患兒行個性化護理對依從性和療效的影響
胡麗娟
作者單位:518109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qū)人民醫(yī)院
【摘要】目的探討腸炎患兒行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依從性和療效的影響。方法以100例小兒腸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jù)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給予臨床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治療依從性、家屬護理滿意度等情況。結果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治療依從率為96.0%,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為92.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和72.0%,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小兒腸炎患兒行個性化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提升治療效果及家屬護理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兒盡快康復,對小兒腸炎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兒腸炎;個性化護理;依從性;治療效果
小兒腸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急性腸道疾病,多由于病毒、細菌以及寄生蟲感染等所引起的[1]。小兒由于年齡較小,其消化系統(tǒng)還未發(fā)育完善,且抵抗力較低,因此十分容易患病。小兒患病后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患兒出現(xiàn)嚴重脫水現(xiàn)象,致使其休克,嚴重時可致其死亡[2-3]。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由于小兒依從性不高,容易影響治療效果。鑒于此,筆者在患兒治療過程中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兒腸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根據(jù)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最小3個月,最大4歲,平均年齡為(2.1±0.3)歲,病程為1~3 d,平均病程為(1.8±0.5)d,輕度脫水者29例,中度脫水者21例;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最小4個月,最大3歲,平均年齡為(1.9±0.4)歲,病程為1~2 d,平均病程為(1.2±0.4)d,輕度脫水者26例,中度脫水者24例。兩組患兒基線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P>0.05,無顯著差異可進行比較。
二、病例選取標準
患兒均符合《實用兒科》[4]關于小兒腸炎的相關診斷標準,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瀉等。排除慢性腸炎、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入選患兒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三、護理方法
1.對照組給予臨床常規(guī)護理
包括針對患兒的病情給予常規(guī)治療措施,如服用消炎、抗感染藥物等;并給予皮膚護理,保持患兒臀部皮膚清潔、干燥,及時處理排出的大便、嘔吐物、保持其呼吸道通暢等臨床常規(guī)護理措施。
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
具體方法如下。①心理護理: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對陌生的人和環(huán)境容易因害怕、恐懼情緒而產(chǎn)生抵觸、排斥心理。因此,護理時態(tài)度要溫和,可通過講故事、撫觸等方式減輕患兒排斥心理,對表現(xiàn)良好的患兒及時給予肯定[5]。②指導家屬配合:由于患兒其心智還未發(fā)育完善,患病時更會任性和依賴父母,而父母的精神狀態(tài)、情緒等會對患兒造成影響,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兒家屬溝通,向其講解小兒腸炎的相關知識,如發(fā)病原因、治療方式、注意事項等,使家屬對疾病有正確認識,并指導其安撫患兒情緒,協(xié)助治療。③完善消毒:護理人員應加強消毒工作,同時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前,需認真、仔細對雙手進行消毒,避免病毒傳播或交叉感染。④密切觀察病情:在護理過程中應詳細記錄患兒大便次數(shù)、大便性狀、量等,嘔吐物的性質和量;觀察患兒是否存在脫水癥狀,以及時糾正脫水;觀察患兒體溫是否正常,高熱者可實施物理降溫,四肢發(fā)涼者予以保暖措施。⑤藥物干預:患兒在服藥方面容易產(chǎn)生抵觸情緒,甚至拒絕服藥。因此護理人員可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等方式來分散患兒注意力,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服藥;或通過家屬鼓勵、誘導的方式,完成給患兒服藥的工作。⑥環(huán)境干預:護理人員定期對病房消毒,調節(jié)好室內溫度、濕度,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室內空氣流通,為患兒營造一個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稍谑覂确胖霉适聲?、玩具等,使患兒心情愉悅,促進其康復。⑦飲食指導:飲食護理:若患兒為母乳喂養(yǎng)則可繼續(xù)食用母乳,母乳可提高其免疫能力[6],但應暫停其他輔食;而非母乳喂養(yǎng)的患兒則應根據(jù)其具體情況來調整飲食,以減輕腸胃負擔[5]??上冉o予米湯或稀釋的牛奶,遵循由少到多、稀到稠的原則,待其腹瀉次數(shù)減少時可增加輔食粘稠度,采用半流食飲食,適當增加新鮮果蔬。對于腹瀉嚴重的患兒可禁食一段時間,不宜過長,避免造成營養(yǎng)不良,待腸道修復一段時間,癥狀減輕后可給予清淡脫脂奶粉,之后根據(jù)患兒情況加大濃度。哺乳期患兒則不需要禁食。此外經(jīng)常給患兒補水,避免電解質失衡。
四、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包括退熱時間、腹瀉消失時間、止吐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②觀察兩組患兒治療依從性,包括完全依從、不完全依從、不依從三個方面,對于不依從治療的患兒進行強制治療或服藥;③采用自制量表對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護理滿意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層面[7]。將上述觀察結果詳細記錄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五、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分類資料行Ridit檢驗。P<0.05,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退熱時間、腹瀉消失時間、止吐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x±s,d)
二、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治療依從率為9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n(%)]
三、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為92.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比較[n(%)]
小兒腸炎是兒科常見、多發(fā)疾病之一,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嘔吐,水電解質紊亂等,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不斷上升的趨勢,多發(fā)生于夏秋兩季[8]。小兒腸炎是由各種原因所引起的,例如消化道內外感染、患兒腸道發(fā)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等因素導致的,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患兒營養(yǎng)不良,影響其健康發(fā)育,因此治療十分重要。
但由于患兒為特殊的群體,其思維能力、心智還未發(fā)育成熟,對病痛的忍受能力差,容易出現(xiàn)哭鬧、躲避、抵觸、排斥等行為,嚴重影響治療,延緩康復。因此,提高患兒的治療配合度,對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具有重要意義[9]。本次研究以10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且觀察組治療依從率為96.0%,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為92.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0%和72.0%,差異顯著(P<0.05)。說明,個性化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促進患兒盡快恢復健康,對改善護患關系也具有積極意義。蔣梅玉等[10]學者通過研究也表明,個性化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腸炎患兒治療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使患兒盡快恢復健康。本次研究與其結論基本一致。這是由于個性化護理干預是一項重視患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護理方式,是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型護理模式。該種護理方式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主張以患者為中心,強調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以達到改善患者生活、生存質量,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的目的[10-11]。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通過講故事等方式,拉近與患兒的距離,以減輕患兒的排斥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焦躁、不安等情緒,取得其信任,提高其配合度。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臨床癥狀的變化情況,詳細記錄大便次數(shù)、大便性狀、顏色、量,以及嘔吐物的性質、量等,有助于了解患兒病情的變化情況。對患兒進行飲食指導,可有助于改善患兒腹瀉癥狀,同時避免腹瀉所致營養(yǎng)不良等,以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完成服藥,避免延誤服藥時機。在護理期間加強消毒管理,可避免病毒傳播或交叉感染。此外,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可提高患兒家屬對小兒腹瀉的認知程度,使其正確面對該疾病,減少對小兒腹瀉的誤解,樹立正確的治療疾病的觀念。通過以上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兒的治療依從性,也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縮短患兒治療時間,促進患兒盡快恢復健康[12]。
綜上所述,對小兒腸炎患兒行個性化護理可有效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提升治療效果及家屬護理滿意度,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兒盡快康復,對小兒腸炎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胡曉君,張趁,李海珍.系統(tǒng)護理干預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治療中應用效果.國際病毒學雜志, 2015,22(增刊):81-82.
2張芳,武慶斌.循證護理在輪狀病毒腸炎患兒飲食護理中的應用.護士進修雜志, 2010,25(15):1371-1372.
3何清桂.臨床護理路徑在兒科輪狀病毒陽性腸炎患兒中應用.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4,35(19):2930-2931.
4吳梓梁.實用臨床兒科學. 2版.廣州:廣州出版社, 1998:1047.
5張志昌.補氣健脾祛濕方聯(lián)合培菲康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及其療效機理的探討.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5,20(1):32-34.
6萬岳夢,朱尤慶,夏冰,等.培菲康對實驗性潰瘍性結腸炎大鼠TNF-α、IL-10水平的影響.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0,15(2):66-70.
7吳建軍,曾清,溫廣德.雙歧桿菌四聯(lián)活菌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0,15(02):116-117.
8蔣慧玲,蔡海芳,張亞麗,等.臨床路徑在輪狀病毒腸炎患兒治療中護理依從性的效果觀察.護士進修雜志, 2013,28 (13):1171-1172.
9朱惠仙.臨床路徑在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2,29(10):69-71.
10蔣梅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小兒腸炎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吉林醫(yī)學, 2014,14(35):7956.
11尚軟香.健康教育在小兒急性腸炎護理中的應用.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5,25(11):148-149.
12王莉莉,孫獻梅,聶翠麗,等.臨床護理路徑對病毒性腸炎患兒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17(7):1577-1579.
(本文編輯:熊婧)
·綜述·
收稿日期:(2015-09-23)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15.05.036